當你的孩子莫名其妙多出一些傷疤?別忽視,很可能是自殘行為!

2021-01-14 騰訊網

審閱者: 周伯榮(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一、阿曼達的故事:通過自殘實現自我安慰

阿曼達(Amanda)感到很壓抑,父母只顧著掙錢,代數老師布置了寫不完的作業,而因為前幾天的一次爭吵,她最好的朋友也不理她了,阿曼達感到孤獨而恐懼。

在一次特別難的代數考試後,她感到自己的世界坍塌了,她衝到女盥洗室的一個隔間,捲起袖子,使出全身力氣,用指甲狠狠地掐左臂,血流了出來,但她仍繼續又抓又撓,在她心裡,自殘是應對所有這些壓力的唯一方法。

幾分鐘後,絕望感漸漸地平息下來,而自殘漸漸成為一種習慣,每當感到壓力或難受時,都會用指甲掐破,甚至是用剃鬚刀片割傷左臂,以尋求壞情緒的「釋放」,她小心地隱藏著傷疤,怕朋友和家人發現。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壓力和焦慮

當青少年感到悲傷、苦惱、焦慮或頭腦混亂時,這些情緒可能過於極端,導致自殘行為。

大多數自殘的青少年都因為壓力和焦慮。

除了割傷和抓傷、撞擊、啃咬、捏掐皮膚,以及拽頭髮,青少年也會使用其他自殘的方式發洩強烈的壞情緒。

有時,有些青少年會定期自殘,幾乎成了一種儀式,另一些情況下,他們只需要在立即發洩聚集的緊張感時偶爾傷害自己。

自殘是一種不健康的危險行為,會留下身體和精神上的傷疤。

三、壓力和自殘

每個人都承受著各種壓力,然而,不同人對壓力的感受差異非常大,有時,人會感到緊張或神經質,也可能是強烈的悲傷、挫敗或憤怒感。

這些感受往往是由於當天發生的事件引發的,例如,車禍或與朋友爭吵,也可能會由未發生的事引發,例如,大考或舞蹈表演。

壓力水平或程度也有所不同,一些人天生就比別人感受到更大飛壓力,例如,學校舞臺劇中的2名表演者,感受的演出壓力可能會截然不同。

一個人可能會很興奮,另一個則可能會感到頭暈、噁心,這種差異是由於人的生理結構,或是在幼年時的創傷性經歷造成的。

雖然這些感受可能由某個特定事件、或短時期內發生的許多不好的事情引發的,但強烈的挫敗感可能也與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暴虐的父母,無法教給孩子以健康的方式紓解壓力。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四、應對壓力的方式

正如每個人經歷壓力的方式各有不同,每個人應對壓力的方式也千差萬別,「應對機制」能緩解壞情緒,健康的應對方法:

運動;

彈鋼琴或打鼓;

冥想或禱告;

與信賴的人談心。

不健康的應對方法:

吸毒;

酗酒;

吸菸;

自殘。

心理學家發現,自殘可以迅速擺脫緊張感和其他壞情緒,但如同藥物和酒精一般,自殘只是權宜之計。

除了身體傷害的後果,自殘這種習慣可持續到成年,所以青少年要學會安全、健康、有效的應對策略,這樣才能夠正確地應對焦慮和壓力,順利迎接成年期。

身體穿孔和紋身是否屬於自殘行為?

不一定是。

比方說,一個13歲的男孩,接受了朋友「血染指節」的挑戰,拳擊彼此的拳頭直至指節流血,又比方說,一個15歲的女孩,在商場攤位謊報年齡,在眉毛上穿孔,還有在身上紋彼此姓名的情侶。

自殘和其他形式的身體傷害有區別的一點是,青少年在經歷自殘後,情緒會變高昂,因此,上述的這些例子並不是典型的自殘行為。

五、自殘是精神疾病的表現嗎?

有自殘行為的青少年並不是精神病患者。自殘不單是博取關注的一種方式,自殘者在傷害自己時不會感覺疼痛,但在事後會感到疼痛。

因此,不應漠視這些傷害,或因為自殘者與眾不同而嘲笑他,朋友和家人都應嚴肅對待自殘,信任和同情可能會改變自殘者的一生。

六、自殘和自殺一樣嗎?

通過自殘排解壞情緒的人不一定有自殺傾向。自殘幾乎是完全相反的,與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情況不同,遭受自我身體傷害折磨的人,極度渴望找到能輕鬆過一天的方法。

自殘不應被漠視,自殘本質上是對身體進行傷害,因此,自殘者要立即尋求幫助。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七、能否預防自殘?

就像戒毒一樣,一個人可能無法停止傷害自己,但諮詢心理顧問或參加互助小組,可以幫助減少自殘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強烈的負面情緒會讓人感到與世隔絕,因此,在對抗自殘的鬥爭中,社會支持發揮著重要作用。

有一些治療自殘患者的有效策略,自殘的形式和原因因人而異,心理學家或心理顧問可以為每個人量身定製不同的治療策略。

八、重要提示:自殘應儘快尋求幫助

若你有自殘的衝動,或已經有過自殘的行為,告訴可以幫你的人,找到應對壞情緒更好的方法。

可以找父母、哥哥姐姐、輔導員、醫療保健員、心理醫生、社會工作者或其他可信賴的成年人。

如果知道有人正在傷害自己的身體,請以同樣的方式幫助他們,自殘理應得到及時的關注。

轉發+留言,贏精美禮品!

即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止,轉發騰訊醫典企鵝號文章,並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贏取萌萌噠鵝寶寶眼罩!我們將抽取10名幸運鵝,快來參與吧!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怎樣幫助孩子擺脫自殘行為?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自殘」行為的確有一定的心理困擾,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必須積極面對與處理。當孩子明確表達自殘念頭或出現自殘行為時,作為父母應該做到:(1)用心觀察多陪伴當你發現孩子出現了自殘傾向時候,不要急於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很傷自尊心的。
  • 「身體痛了,心就不痛了」:自殘上癮的人,其實並不是想自殺
    有自殘行為的孩子,在小時候幾乎都有過被養育者忽視或遺棄的經歷,不被人理解,內心的想法和感受沒有被看見過,也沒有被養育者妥善的處理,這就導致了他們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非常陌生,甚至連自己也意識不到。於是,用身體上的疼痛去置換精神和心理上的痛苦,成為了孩子們的一種手段和防禦機制。當孩子們希望精神痛苦消失時,他們就會用自殘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
  • 患抑鬱症,孩子有自殘行為和自殺想法,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抑鬱症,有自殘行為和自sha想法,家長應該怎麼辦?很多家長問我:云爾老師,孩子不和我們說話該怎麼辦?孩子天天玩遊戲,黑白顛倒該怎麼辦?孩子自殘,在手臂上用刀割傷自己,我該怎麼辦啊?孩子日記裡寫到要自殺,你快給我想想辦法吧!孩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與世隔絕,連飯都不吃,你快幫幫我們吧!
  • 孩子自殘其實並非青春期叛逆
    孩子自殘其實並非青春期叛逆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7.02 星期四     在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院,總能見到家長帶著初中或高中的孩子來就診,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能不能上學
  • 抖森摸到自殘粉絲手上傷疤 暖心安慰「有我在呢」
    現實中的他不僅帥氣,也非常暖心,近日有網友在推特上分享湯姆·希德勒斯頓在發現粉絲手上的自殘傷疤時,立即將對方抱得更緊,還說了一句讓該粉絲永生難忘的話。近日推特上瘋傳一段湯姆·希德勒斯頓與粉絲比手語的影片,當時有大批粉絲在哈羅德品特劇院(Harold Pinter Theatre)門外等待著他。在準備開工前,湯姆·希德勒斯頓也特別停下幫粉絲籤名、合照。
  • 孩子的這三種行為是愛你的表現,父母別忽視,要積極地做出回應
    那一刻,媽媽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有一種愛叫來自「天使的愛」,爸媽可能讀的不太懂,但卻真實存在。寶貝就像是小天使一樣,思想純淨,為人簡單。他們看見好的東西,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送給爸媽,跟爸媽分享。這種行為,就是對爸媽的真愛。
  • 拒絕「冷暴力」,這些被家長忽視的行為,你對孩子做過嗎?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冷暴力隱藏在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方面,只不過家長沒在意,下面這些情景,你熟悉嗎?情景一孩子:「媽媽!」家長:……是的,當孩子反覆叫爸爸、媽媽時,家長無視孩子的聲音,這就是冷暴力。當孩子第一次發出「爸爸」、「媽媽」的聲音時,每一位家長的心中一定會很感動和欣喜。可是當孩子長大了,有事沒事叫一句爸爸、媽媽時,有些家長就不耐煩了,聽得多了,就覺得不那麼欣喜了。如果家長在做別的事,聽到孩子時不時的叫一句,更不耐煩,甚至刻意地忽視孩子的聲音。
  • 「媽媽,我享受受傷」,9歲男孩自殘成癮,父母痛心無措
    看著孩子每天新鮮的傷口,阿蘭只得打電話給作為心理醫生的閨蜜求助。閨蜜對阿蘭分析道:「這非常可能是孩子的自殘行為,你應該跟孩子好好的溝通一下,找出原因在哪裡。」阿蘭語重心長的對龍龍說:「孩子,告訴媽媽為什麼你會傷害自己呢?」經過一番溝通,阿蘭終於明白孩子這樣做的原因了。
  • 孩子的幾種表現可能正處在抑鬱症邊緣,父母行為或是「催化劑」?
    ,在門外大吼道:「你這死丫頭,最近抽什麼風,趕緊給我出來吃飯。」 當孩子出現以上異樣的舉止、言行,父母就應該及時察覺出端倪,在收到孩子的「求救信號」後,及時找方法解決,一旦孩子關上了心靈的窗戶,後期治療難度會加大,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有的孩子心理承受壓較大,很可能做出自殘、輕生等威脅生命的舉動。
  • 孩子喜歡吃手指,雖是小行為卻暗藏大問題,很多爸爸媽媽忽視了
    少關注,不是讓你冷漠對待孩子,而是不要把關注點放在孩子咬指甲這件事上,相反,你可以裝作沒看見,然後巧妙地轉移孩子咬指甲的注意力。 如,你可以叫孩子幫你做一件事或是陪他玩一會遊戲等等; 你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也做過咬手指的事,這不是什麼大事; 你甚至可以直接問孩子,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需要幫助。
  • 電影《蚯蚓》揭露現實,校園犯罪就在孩子身邊,家長該怎麼辦?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在遭受校園暴力事件時,也可能會選擇沉默。如果平時父母發現孩子表現出這些跡象,說明孩子可能正在遭受校園暴力。孩子遇到這些情況,可能是遭遇了校園暴力事件1、 行為怪異、過激孩子日常的表現顯得怪異:比如莫名其妙的沒胃口、不想吃飯,整天心情鬱鬱寡歡的、換衣服洗澡的時候偷偷摸摸的躲著家長、不讓爸爸媽媽碰自己,不讓父母檢查自己的身體;或者有一些諸如
  • 為什麼吸毒人員容易出現抑鬱症,做出自殘自傷等行為?
    凡是吸毒多年的人員,特別容易出現抑鬱症,然後由於忍受不了自己的抑鬱情緒,通常會做出一些較為極端的做法,最常見的就是自殘自傷等行為。
  • 看見孩子身上這個 一定要警惕
    這幾張圖片,來自一個貼吧,裡面是一些涉事不深的孩子曬出來的,他們對於這種自殘的行為趨之若鶩。這種悄悄在青少年中流行起來的遊戲叫「人體刺繡」。所謂「人體刺繡」,就是在你的手臂上,手掌上,甚至是嘴巴上穿針引線。
  • 14歲少女自殘!青少年抑鬱症別被忽視
    但如果你和我一樣看到了小君(化名)手臂上那一排細密的刀疤,你可能就不會再輕易地相信上面那句話了。」心理諮詢師劉歡歡表示,對當代青少年而言,他們的煩惱和壓力一點不比成年人少,甚至更多。一個月前,14歲的小君走進珠江醫院心理諮詢室,滿臉愁容地坐在劉歡歡對面,還沒說幾句話,就開始止不住地流淚。小君左手的小臂上,一排細密的刀疤清晰可見。
  • 怎麼阻止14歲的女兒自殘?
    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認為是「不聽話」「頂嘴」「打架鬥毆」「說謊」「逃學」等等,但就是給不出根本的定義,都是行為的描述,這也是為什麼家長很難在青春期與孩子和平共處的原因之一。在孩子還沒有進入青春期之前,家長們就開始提前假設(也可以理解為預設,但不是預防),這個情況一般都是在想:如果孩子青春期出現什麼問題,我能夠用什麼方法對付,也就是提前布局設計了。
  • 孩子咬手指、吃土,可能是異食癖,別忽視娃身體的5個求救信號
    孩子身體裡嚴重缺少微量元素鋅時,就有可能導致異食癖,他們會持續性地咬一些非營養的物質,例如泥土、紙片等等。」「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醫生認為,異食癖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但其真正病因和治療方法卻沒有實質性進展,唯一的治療辦法就是補鋅。」
  • 孩子的惡意有多可怕?同學錄上的文字字字戳心,把祝福寫成了詛咒
    讓我們看看孩子的惡意有多可怕?「對我的第一印象:矮」「有事沒事打電話給我:滾,不會和你聯繫,沒你QQ」再看下一張,更讓人寒心!別讓孩子丟失了善良一:尊重是最起碼的準則,別拿友誼當兒戲1)尊重是每個孩子成長路上的必修課。孩子進入學校才開始融入到社會環境中,學會尊重他人是最起碼的準則,你可以不喜歡這個同學,但是不可以「詛咒」。
  • 手腕驚現傷疤疑為情自殘?自曝患厭食症
    就在前不久竇佳嫄的網絡直播中,粉絲們在竇佳嫄抬手的過程中,赫然可見她的手腕處有四處傷疤,看起來很像是自殘被菸頭燙過的樣子。另外在直播過程中,竇佳嫄非常坦誠地跟粉絲們交流稱近期心情不是很好,但是粉絲們質疑難道是為情所困?卻遭到了竇佳嫄本人的否認,稱最近沒有談戀愛,但是具體因為什麼感情,她表示不方便在網上多講。
  • 寶寶常做一些「反常動作」,媽媽別疏忽大意,寶寶可能生病了
    其實孩子在身體出現問題之後,就會做出一些反常的舉動,只要媽媽注意觀察寶寶的反常舉動,就能初步判斷孩子是否生病了。 ,這就代表孩子的腸胃可能出現了問題,這種姿勢能夠緩解孩子腸胃的不適感。
  • 寶寶有事沒事就愛撞頭自殘!是中了什麼邪?
    3、 挫折一歲多的小朋友會開始經常體驗挫折感,討厭的是他們這個時候大都不太會說話,無法用語言傾訴來排解情緒,那就只能從肢體表達上發洩了,用身體的痛代替心裡的苦吧。其實這在一些情緒控制不太好的大人身上也會經常出現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