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幾種表現可能正處在抑鬱症邊緣,父母行為或是「催化劑」?

2020-12-21 騰訊網

心理疾病不像身體疾病具有疼痛感,它直擊身心,是摧毀式的打擊,甚至無藥可醫。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如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多數人感覺到身心俱疲,在身體健康遭受威脅的同時,心理疾病也逐漸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尤以抑鬱症最讓人聞風喪膽,據調查表明,抑鬱症患者不分年齡層次和社會地位,各種各樣的人都可能被其盯上,下至兒童,上至老人都可能出現。

案例

慧慧是一名初中生,最近情緒十分低落,放學回到家後,將自己一個人反鎖在房間裡,茶飯不思夜不寐,可是慧慧媽並沒有意識到孩子的異常,甚至對此不以為然,在門外大吼道:「你這死丫頭,最近抽什麼風,趕緊給我出來吃飯。」

在母親的一次次辱罵聲中,慧慧不言不語,將內心的苦悶壓抑在心頭,甚至出現了割手腕的舉動,這下嚇到了慧慧的母親。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慧慧媽趕緊將血流不止的女兒送往醫院,好在搶救及時,並沒有威脅到生命安全,醫生建議慧慧媽帶娃到精神科看看,果不其然,女兒患上了中度抑鬱症。

抑鬱症不像身體疾病有明顯的疼痛感,它帶給人的疼痛是對身心的摧毀,主要指的是心情低落、情緒消沉、自卑抑鬱、悲觀厭世,嚴重的可能會企圖自殺。

抑鬱症的發生是有前兆的,尤其是頂著巨大學習壓力和父母過高期望的學生群體,很容易陷入其中,作為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當孩子出現這幾個苗頭,就要小心了!

孩子可能患抑鬱症的前兆

1、在校園曾遭遇過欺凌、排擠、孤立;

2、回家後情緒低落,沒有食慾,晚上失眠睡不著,需要藉助藥物入眠;

3、做事無法集中注意力,經常胡思亂想,陷入一種莫名的焦躁情緒中;

4、突然對生活、學習失去了興趣和動力,即使是感興趣的事物也變得索然無味;

5、變得沉默寡言,十分喜歡獨處,退出家人朋友圈;

6、夜深人靜或者一個人獨處時暗自神傷,悄悄落淚;

7、有自殘、輕生的舉動。

當孩子出現以上異樣的舉止、言行,父母就應該及時察覺出端倪,在收到孩子的「求救信號」後,及時找方法解決,一旦孩子關上了心靈的窗戶,後期治療難度會加大,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有的孩子心理承受壓較大,很可能做出自殘、輕生等威脅生命的舉動。

據調查,在全球12億10~19歲的青少年群體中,約有20%的人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學家認為,抑鬱症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潛在誘因多半源於父母,你的行為是在拉孩子一把,還是推向深淵嗎?

孩子患抑鬱症的誘因有哪些?

1、父母管教太嚴

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可是急於求成的心態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步步緊逼,父母對孩子管得過嚴格,會讓其長期成長在高壓鍋環境裡,造成內心焦慮和抑鬱,就像《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母親的嚴防死盯,逼得她最終選擇跳河。

2、原生家庭不幸福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是當著孩子面爭吵、動手,都會給娃的心靈造成極大的損傷,性格變得自閉、自卑,不良情緒得不到緩解,積壓久了變成抑鬱症。

3、家庭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的家庭會讓女孩子感覺到不被愛,始終被家庭孤立、嫌棄,久而久之,容易導致自閉、抑鬱。

4、父母總說難聽話

有的父母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口無遮攔,尤其是孩子在外受了傷急需父母安慰時,家長的態度真的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比如有的父母經常說一些侮辱性的話語——「你怎麼這麼笨?生了你有啥用」「你怎麼不去*啊?」等等。

抑鬱症不只是成年人的專利,您的孩子可能正在抑鬱的邊緣徘徊,而父母的行為直接會決定最終的結果,到底是挽救還是推向深淵呢?

相關焦點

  •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以為是性格內向,家長如何分辨?
    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不愛說話、不交朋友是因為性格內向。性格不是可以隨意改變的,所以家長也不是很在意,並且覺得內向也不是壞事。但孩子的一些行為可能是在提醒父母孩子正站在抑鬱症的邊緣,可在我們看來抑鬱症似乎離我們的孩子很遠,家長的警惕性不高造成了孩子離抑鬱症越來越近。家長們對抑鬱症了解嗎?
  • 邊緣人格障礙----比抑鬱症還難的諮詢
    對人要麼極端理想化要麼極端貶低,特別表現在親密關係中,期待要求對方無時不刻地給予關注和滿足,如果需求不被滿足此一刻晴空萬裡,下一瞬雷電交加。看到TA狂躁的模樣你根本無法理解變化竟會如此不可理喻。跟他們的關係形容起來就像是危如累卵,岌岌可危,搖搖欲墜,如履薄冰。‍你遇到到有可能是邊緣人格障礙BPD,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 出現這4種表現,可能是抑鬱症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不暢、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對成功的渴望、學校人際關係或意外創傷、身體不適等原因,都可能導致青少年抑鬱。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和生理都在發育的階段,他們內心深處渴望被人理解、重視,也希望被重要的人特殊對待,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及時撲捉到孩子心理變化,情緒積累,有助於減輕孩子抑鬱情緒。
  • 情商低的孩子,往往有5種表現,與父母經常做的3種行為有關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經對119個家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發現,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情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一般來說,情商低的孩子往往有以下5種表現: 1.缺乏激勵自己的能力 2.抗壓能力弱,不能面對生活的壓力 3.學不會社交,不懂交際 4.情緒化嚴重,缺乏情緒自控力 5.脾氣急,缺乏延遲滿足能力
  • 若孩子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犯拖延症了,父母要喚醒孩子的生命力
    如果不加以處理,將會給孩子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01、拖延症常常有這幾種表現,父母要及時發現很多時候父母只是覺得孩子專注力不夠,並不是拖延症的表現,所以也不以為意,認為他們之後就慢慢的好了,但拖延症這種一種習慣一旦養成,長大之後只會越來越嚴重。如果孩子在平時有這幾種表現,多半是患有拖延症,父母要注意。
  • 孩子出現這 4 種「怪行為」,是大腦更聰明的表現!你家寶寶中了幾個?
    別人家孩子正著爬,我家孩子倒著爬總是向後爬…種種的「怪行為」,是不是不好?「扔東西」——性格不乖?「吃手」——是不是缺營養?「睡得多」——是不是會笨?「倒著爬」——我家孩子運動能力差?其實不是的!媽媽們的種種擔心,其實都是多餘的,今天就給大家解釋下這4種表現和大腦發育的關係!孩子扔東西不乖?
  • 關注青少年抑鬱症——父母們,這5點表現,您的孩子有嗎?
    直到近幾天,父母偶然之間發現何某的手腕上突然多了幾道刺眼的傷疤,一時間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後來經過了解才發現,何某在初三之前,是一名爭勝心很強的小學霸,當面對初三課業越來越重,難免也出現了力不從心的狀況。
  • 阿秋秋: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孩子的抑鬱症可能是假性的
    而媽媽則在一旁當和事老,一邊批評爸爸的嚴厲和不懂人情味,一邊又安撫孩子情緒,生怕孩子的心靈受到打擊,而小心翼翼地維護著。以上的家庭模式有問題嗎?問題當然有,就是作為父母的,應該在孩子處在青春叛逆期的時候,多聆聽孩子的心聲,儘量少用命令式的口吻或者逼孩子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與選擇。
  • 兒童心理學:孩子出現這4種表現,家長需謹慎,這是抑鬱症的前兆
    根據心理學家對抑鬱症患者,多年的數據統計分析,發現抑鬱症患者正在趨於低齡化。大量兒童抑鬱症患者的出現,引起了心理學家和父母們的注意。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呢?這是讓父母很費解的一個問題。家長千萬不能大意,因為抑鬱症並不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而是一種心理病。所以作為家長,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 兒童抑鬱症,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
    」抑鬱症的可怕之處還在於,它表面風平浪靜、毫無波瀾,內心卻早已千瘡百孔。至於抑鬱症的病因,目前還未完全破解。遺傳因素、生理素質、心理壓力過大、對自身要求過高、長期獨處、社會環境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抑鬱症發生。而且並不是那些內向的人才會得抑鬱症,很多樂觀開朗微笑著的人,內心也可能正經歷著巨大的痛苦和煎熬。
  • 抑鬱症會遺傳給孩子嗎?如何避免抑鬱症的遺傳!
    抑鬱症一般被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所謂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環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鬱症,是對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學習的壓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應的結果。如反應性抑鬱症、抑鬱性神經症等。而內源性則是由軀體"內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鬱症,帶有明顯的生物學特點,如遺傳成分比較突出,它是一組以情感持續性低落為基本特徵的精神障礙,可伴有思維和行為的改變,並常常出現睡眠障礙、食慾減退、口乾、便秘等軀體症狀。
  • 別讓抑鬱症害了孩子,3個表現,是孩子向家長發出的「求救信號」
    實習家長是否覺得抑鬱症離自己的孩子很遠呢?作為學生家長平時生活中一定多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活動期間遇到的事情,也應該多關注自己孩子的情緒,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最重要的是學會傾聽,而不是我們一味的教導和指責。孩子會得抑鬱症嗎?沒錯,孩子也是患抑鬱症高發人群!
  • 抑鬱症越來越低齡化,請提前關注這幾類孩子的這幾點表現!
    #抑鬱症##抑鬱症女生被取消住宿資格後跳樓# 前兩天,廣州一名13歲的女孩跳樓自殺了;這個學期還未結束,就有一所學校連跳了兩個。這幾個孩子無一例外的被曝患有抑鬱症。做了十多年的心理諮詢,我深深感受到低齡化趨勢肉眼可察。
  • 高中每20個人裡有8個人可能得了抑鬱症!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
    專家表示,如果一個人在整個工作學習過程中,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了和之前不一樣的一個表現、一個行為,這個時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高中生在面臨青春期和沉重的課業負擔時,產生抑鬱的可能性非常大。
  • 《鏡之邊緣:催化劑》就這麼被自己淹沒在了浪潮裡
    直到15年的時候,《鏡之邊緣:催化劑》的面貌才基本明朗,這次催化劑並非是按照一款續作的方式去策劃的,而是跟EA對待《極品飛車》,以及SE對待《殺手》一樣——重啟+開放世界,以EA的規模和這個叫好不叫座的作品,再次跟第一代一樣做個八九關的單線,那基本不會有人買帳。於是八年之後,封面上還是那個亞裔女孩Faith,但世界已經完全不是原來的世界了。
  • 早期的抑鬱症患者,身體會存在幾種表現,不妨了解一下!
    日常生活中,說到抑鬱症,想必大家對它並不陌生,光是聽起來就會令人有些壓抑。在我們身邊可能不太會見到抑鬱症的存在;但我們在電視上,經常會有一些明顯患上抑鬱症的新聞。可能抑鬱症看起來沒有什麼心臟病、癌症等疾病來的恐怖;但抑鬱症卻也是很致命的存在。患上抑鬱症的人,不僅自己十分痛苦,身邊的親人朋友也會非常痛苦。
  • 若孩子有這6種行為表現,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應引起重視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如何養育孩子是門學問。單純把孩子養大,只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孩子在精神上的教育就比較困難了,一直是父母最棘手的問題,因為他們也都是第一次當父母,缺乏教育經驗。
  • 常說這3句話的孩子,可能是患了抑鬱症,父母要提高警惕
    在家長看來,孩子只要吃好、穿好、用好,他們的精神世界就不需要過於擔憂,家長的放任孩子自我成長,反而會忽略了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壓力。即使孩子不用付出勞動來賺取生活費。但是因為學習壓力使孩子想不開的悲慘案例每年都在上演,這都來自於家長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們不懂得與孩子溝通,不會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結果就造成了無可挽救的後果。
  • 如何區分「抑鬱症」和「抑鬱情緒」?8種表現的人正在危險邊緣
    抑鬱症就是一種疾病,而且可能比你想像中的更嚴重。專家表示,抑鬱症是終身性疾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很大。病人可能失去社會交往和工作能力,給家人帶來精神和經濟負擔,抑鬱症嚴重者可能出現自殺或傷害他人的情況。此外,疾病反覆發作或治療不及時可能致殘,疾病負擔加重,國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心理健康工作。
  • 實用|我的孩子是情緒低落還是抑鬱症?
    在這段艱難的時間裡,心理健康一直是每個父母關心的問題。對於所有關心孩子的人來說,疫情期間出現的親友分離、孤獨和不安感讓他們非常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況。 「我的孩子到底是在為失去他們以前的生活方式而悲傷,還是得了抑鬱症?」提出這樣問題的家長,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