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要求試點地區加強部門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防治知識科普宣傳。
二是開展篩查評估。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
三是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院、中醫院等開設精神(心理)科,加大對非精神專科醫師的培訓,提高抑鬱症識別和診療能力。
四是加大重點人群幹預力度。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分別提出心理健康服務措施。
五是強化心理熱線服務。要求將心理援助熱線建設成為公眾進行心理健康諮詢、求助、疏導、危機幹預、轉介的便捷平臺。
六是及時開展心理幹預。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專業化心理危機幹預隊伍,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及時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
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等重點人群,分別提出心理健康服務措施。如中學、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鬱症,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等。
上熱搜!抑鬱症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據央視報導,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有人認為,抑鬱症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專家表示,如果一個人在整個工作學習過程中,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了和之前不一樣的一個表現、一個行為,這個時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高中生在面臨青春期和沉重的課業負擔時,產生抑鬱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關數據表明,
8-16歲中小學生中,抑鬱檢出率為34.57%。
中國約有20%的兒童有抑鬱傾向,
其中4%為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重度抑鬱。
令人更觸目驚心的是,抑鬱在全世界都有低齡化的趨勢,還有一些輕度抑鬱的兒童不超過5歲。
有調查稱,如今全球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抑鬱症已經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
然而,一邊是刺眼的發病率,一邊卻是滿眼的歲月靜好,似乎每個孩子看上去都如此健康。
不知在萬家燈火之下,有多少孩子在陰影中,獨自與黑洞苦苦鬥爭。
到底是我們的孩子倖免於難,還是我們選擇性無視?或是無知蒙蔽了我們的雙眼…
或許每個家長都應該警惕,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孩子的心裡是否剛剛卷過一場致命又無聲的海嘯。
不久前,李連杰17歲小女兒Jada自曝嚴重抑鬱症復發,接受專業醫療後才慢慢緩過來。
她說,「在剛復發的時候,自己曾以為過不了這一關」。
看看Jada社交平臺上的照片,儼然一個陽光甜美、富足優裕的女孩子,完全和抑鬱症沒有半點關係。
所以不少網友也吐槽道:「這麼有錢為什麼還會抑鬱?」
Jada出生於國際影星之家,社會地位、財富、資源都是頂級的。
很多人想不通,躺贏的人生,還有什麼可抑鬱的?
然而事實就是這麼殘酷,這個年僅17歲的少女,始終在人們無法想像的泥濘中掙扎著。
其實,很多父母、長輩也總是以這種心態教育孩子:
小小年紀,吃穿不愁,全家掏空六個口袋供著,這種神仙日子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如果這樣還成天愁眉苦臉,那就是矯情,都是被慣出來的嬌氣!
殊不知抑鬱症如此「一視同仁」,無論年輕衰老,富裕貧窮,都可能被它「光臨」。
當你嘲諷孩子心理素質差、跟風裝憂鬱時,魔鬼可能正悄悄將你的孩子纏得越來越緊。
2019年6月,呼和浩特六年級學生李某,留下6頁遺書稱生活無望後,跳樓自殺;
2019年12月,山東10歲女孩重度抑鬱後輟學在家,吞服75片降壓藥自殺;
2020年7月,13歲男孩從24樓躍下身亡,公安調查後確定其患有抑鬱症;
……
有一個叫樂樂的13歲女孩,最讓人心碎。
原本,她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樣樂觀開朗,然而她卻生生被抑鬱症掏空身體,
抽乾最後一點力氣,在微博上寫完最後一句絕望,閉眼吞下了96粒暈車藥和16粒頭孢。
「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感同身受,他們根本不知道我的病有多嚴重。」
「我的父母很愛我,但他們的舉動也很傷害我。」
樂樂死前問父親:「假如我初中退學,以後還有出路嗎?」
父親不假思索地說:「現在大學生都不好找工作,你初中都不上完,能有什麼出路!」
他以為女兒是叛逆,卻不知道孩子是在發出求助:「幫幫我吧!我真的好累!」
調查者研究了近900名初一至高三的學生,發現中學生抑鬱症狀的發生率高達43.5%,其中中度和重度佔了患者的30%。
「我有抑鬱症,我想死」,快要高考的你對父母說。
「年紀輕輕,怎麼會有抑鬱症?」你聽到父母不耐煩地回復。
孩子向家長坦承自己患有抑鬱症,家長卻不肯相信,認為孩子是在裝病,逃避學習壓力。而不重視的結果就是錯過孩子發出的求救信息,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有人說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也就是說抑鬱症像感冒一樣會隨時襲擊任何一個人,但它卻不像感冒那樣容易治療,結局也不像感冒那樣輕鬆。
你離抑鬱有多遠?對於抑鬱症,你了解多少?
不少網友表示:抑鬱症納入體檢篩查,我的隱私誰來保護?被發現抑鬱,我會受到歧視嗎?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早就知道如何通過測試把自己偽裝成正常人了,所以篩查結果未必準確。
更多的網友會認為,與其關心是否被歧視或者逃避測試,不如關心怎麼治好自己吧。
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容易患上抑鬱症呢?
第一:有抑鬱病史的家庭
眾所周知,遺傳基因的性能非常強大。家族內發生抑鬱症的概率約為正常人口的8-20倍,血緣越近,發病率越高。所以如果家族的兩系三代成員有抑鬱的病史,那麼這個家族的後代更容易患抑鬱障礙,且女孩受遺傳的影響要高於男孩。再是,如果父母單方或雙方罹患抑鬱的話,孩子更可能從遺傳上獲得抑鬱的易感素質和易感氣質;加上長期處於抑鬱父母的教養環境當中,由於抑鬱的父母經常具有較差的適應性和應對生活技能,他們更可能採取拒絕法或過度控制法,甚至其他比較極端的教養方式,所以,這些教養方式會增加孩子患抑鬱的可能。
第二:有性別歧視的家庭
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在有些家庭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出生在重男輕女,或是個別重女輕男家庭的孩子。其中被輕視的那一個孩子,父母以及祖父母會表現出嚴厲懲罰、充滿批評、拒絕和敵意的方式對待,那麼,長期被重創的心靈及其容易產生抑鬱。而另一個被看中的孩子,也有可能因為父母的過度幹涉和保護等行為,同樣會導致或加重兒童青少年的抑鬱症狀。被過度重視或極度輕視都會加重孩子的抑鬱的病發率。
第三:父母離異的家庭
父母婚姻關係破裂,對孩子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一般孩子抑鬱與母親有關,與父親關係不大;母親如果心理控制力較差,對孩子的接納度較低,常常將各種憤怒、不滿或抱怨歸於孩子身上,那麼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鬱。存在嚴重婚姻衝突的父母如果打算離異,不如和平分居,反而有可能減少孩子抑鬱的危險性。因為與其整天見面爭吵,不如分居冷靜。父母關係不和睦原本就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再在加劇矛盾和離婚的行為,只會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所以平和的慢慢分離,讓孩子的負性影響最小。但孩子的敏感心理還是有患抑鬱的可能。
第四:父母忙於事業的家庭
孤獨經常是孩子抑鬱的起源因素之一。孩子需要的更多是父母的陪伴和關愛,但恰好很多家庭的家長最缺的就是時間。這些家長往往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事業,只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就,賺到更多錢,才能給到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物質條件。所以,周末經常應酬,家長會常常缺席,連陪孩子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還特別囑咐孩子一個人在家裡要乖乖的,好好學習,卻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更別說玩了。而孩子多半的時間都是交給保姆代替照顧。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被喜歡和不重要的人,甚至認為自己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自卑和孤獨讓他很大程度上患有抑鬱症。
第五、父母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
有的家庭雖然父母關係好,家族也沒有抑鬱病史。
但是,由於父母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也會導致孩子抑鬱。對於孩子們來說,父母是自己最親密的人,如果連父母都不懂自己的世界,他們自己會很失望,進入一種抑鬱的狀態。
家長怎麼做才能夠防止孩子抑鬱?
一、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壓力
過多的壓力往往青少年抑鬱症的主要誘因,現在的父母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且現代社會競爭壓力本來就很大。父母的過度期望會給孩子有增加一道無形的無形的心理負擔。
二、不要打罵教育
許多人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真理",當孩子犯錯時,不問三七二十一對著孩子就是一頓暴打,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變的膽怯懦弱,將自己的想法都深埋在心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的抑鬱。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非常不注意方式方法,經常是順著心情來,不聽話就教,教不會就罵,罵不聽就打。其實這一系列動作下來,孩子依然「不聽話」,而且打罵教育還很容易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教育孩子,以引導、鼓勵為主,實在太頑皮不聽話的,也不要打罵他,可以假裝不和他說話、不讓他玩玩具、不給他零食等方法,讓他意識到不聽話的後果。孩子做對時,要及時鼓勵他,讓他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與認同感,產生獲取更多成功的動力。
三、不要孩子面前吵架動手
有的家長升起氣來啥都不會顧及,即使孩子就在眼前,也會直接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這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影響,如果長期在孩子面前爭吵可能會造成孩子敏感多疑的性格,這些都極大可能會引起孩子抑鬱。
四、不要一味的溺愛孩子
人是群居動物,只有當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愉快了,人才會覺得心情愉快。當如果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的獨立性很差,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夠,無法很好的融入新的集體,孩子就很容易在孤獨中產生抑鬱情緒。
五、不要貶低孩子
有的家長看孩子就像帶著有色眼鏡,看別人的孩子哪兒哪兒都優秀,看自己孩子就是哪裡都不順眼,經常性的貶低孩子。這樣的行為往往會導致孩子自卑,不敢與人交往的性格。適當的鼓勵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
六、多進行溝通
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大部分是溝通上出現了問題,孩子的心智還不是很成熟,家長應該做好引導工作,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想問題,不能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同時要考慮到他們的感受。因為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若是對自己冷淡的話,勢必會讓他們失望,父母應該時刻關心孩子,尤其是情緒方面的感受,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七、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和他人做比較,不管孩子在哪方面有進步,都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美好,樹立自信心。多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以及言行,及時發現不良情緒。不管工作有多麼繁忙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他們,比如一起做遊戲或者聽聽音樂,讓他們感受到母愛或者父愛。
八、孩子情緒不對時要引起重視
抑鬱症不是一天形成的,孩子的情緒一點點的變化,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孩子自己還可以控制,只有他無法控制時,它才變成了病。所以這就要求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情緒變化時不要不以為然,一定要及時開導,嚴重的話一定要及時就醫。
九、和孩子一起進行身體鍛鍊
適度或者有規律的身體鍛鍊,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意志力,還能鍛鍊他們的學習能力。經常鍛鍊的孩子,遇到困難更有勇氣,更有辦法,喜歡迎難而上解決問題。反之,缺乏鍛鍊的孩子,就想著避重就輕,喜歡找更舒適的方式躲避困難。
十、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廣泛的興趣愛好能驅趕壓抑的情緒,有益於心情調節和情感釋放。比如繪畫、書法、音樂、運動、旅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