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看來,孩子只要吃好、穿好、用好,他們的精神世界就不需要過於擔憂,家長的放任孩子自我成長,反而會忽略了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壓力。即使孩子不用付出勞動來賺取生活費。
但是因為學習壓力使孩子想不開的悲慘案例每年都在上演,這都來自於家長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們不懂得與孩子溝通,不會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結果就造成了無可挽救的後果。
曾經有一個例子,媽媽十分在意女兒的學習成績,如果沒有考到班級前三,就會罰女兒禁止所有的娛樂活動,使得女兒的情緒無法釋放。
因為媽媽的過於嚴格,女兒又無法達到媽媽的要求,除了順從她別無選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上,當看著別的同學在快樂的玩耍,而她只能吃力地啃書本。
終於她的情緒要爆發了,一向乖巧懂事的她會頂撞媽媽:「我就是這麼差,是不是我死了一切就會變好?」媽媽因為女兒的反擊,反而加重了語氣責怪女兒,結果真的導致女兒從陽臺跳了下去,所幸她們居住的樓層不高。
在女兒受了皮外傷之後,媽媽看到女兒如此懵撞的行為,不得不擔憂,她決定帶女兒看心理醫生。結果心理醫生就斷定女兒患上了抑鬱症,造成了抑鬱症的原因就在於媽媽給予孩子的高度學習壓力……
平時生活當中因為家長給予孩子的高度學習壓力而造成孩子想不開,產生抑鬱症思想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及時對孩子進行情緒疏導,那麼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這孩子經常念叨這三句話,可能有抑鬱傾向,父母別不當回事!
1、我哪裡都做不好,我沒用了
可能孩子因為失敗的無數打擊,而使他們產生自卑,心情的低落,就容易使他們產生抑鬱。在孩子的思想觀念裡,因為受到失敗的挫折,他們無法再提起自信心面對所有事情,即使一件能夠有把握做到的事,他們也完全無法提起勇氣去做,就因為害怕再次失敗,自卑的心理暗示就會使他們產生抑鬱,在悲觀的世界裡度過。
2、世界是不是沒有了我,就會變得很好?
當孩子所做的一切得不到家長的認可,他們就會對自己毫無信心,父母就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人,連父母都看不起自己,他們怎麼樣有信心去期盼未來呢?
於是他們就會胡思亂想,認為父母即使沒有了他們,生活還會沒有改變,或許沒有了他們,父母還會少了些爭吵。就因為自己的不「被重視」,孩子就一直活在悲觀的世界裡,抑鬱的念頭會把他們推向可怕的深淵。
3、我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我的錯
同樣就是因為孩子的不被認可,因為自己所做的事情使別人毫無意義,得不到重視,就會使孩子感受不到自我存在感。
因為自己的過失,而使別人產生損失,孩子找不到正確的解決辦法,就選擇用逃避來封閉自己,抑鬱的苗頭就因此而冒出,他們害怕接觸外界,甚至惜以結束生命來逃避任何事情,後果十分嚴重……
孩子之所以抑鬱,就是因為他們的情緒得不到控制,情緒無法舒緩,就會把抑鬱藏在心底,積壓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爆發。這本《做最好的自己》,對孩子的情緒疏導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整套繪本通過多樣的故事情節,根據各種小動物的心理特點,使孩子在閱讀當中得到領悟,擁有了情緒管理孩子的情緒才得到釋放,心情也不會因為任何事物而輕易受到影響。
全書一共有十冊,原價150元,現活動價需要59.9元,希望你的孩子在開朗活潑的情緒中成長嗎?那就快點下方連結進行搶購吧。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抑鬱苗頭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幫助他們糾正,通過溝通疏導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的心底想法,根據他們的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才是對他們學習最好的方式。
避免孩子患上抑鬱症,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必給高度的學習壓力他們,同時也需要培養孩子自小擁有樂觀開朗的心態,這樣他們才不會因為生活和學習的不如意而想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