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村行走,尋訪中國最後的山村,這是專業行走關於秦嶺柞水龍潭村的第8篇圖文。
01雜亂
秦嶺山中,老房子留給人的第一印象,你猜會是什麼?其實是「亂」。當然,這個「亂」字必須加引號。
就像眼前的這一棟老房子,門前的這些老樹枯枝,讓環境顯得異常紛亂,但春天的時候,這些老樹枯枝會發出新芽,桃紅李白、山桃夭夭,「紛亂」就成了美麗。
再譬如老房子旁邊的這棟新房子,山裡地方大,沒必要蓋了新房就拆除舊房,畢竟老房子留下來多多少少也有些用處,但新的舊的混雜在一起,使其顯得「雜亂」。
「亂」中有序,序的代表之一就是柴禾。山裡的日子,每天都離不開柴禾,春夏秋冬都如此。所以家家戶戶的柴禾,都擺放得像藝術品一樣有序。
近觀是「亂」,遠看其實並不「亂」。房子、竹林、土地、院壩和道路,每一樣事物,都規規整整地鑲嵌在山溝溝裡面。
02背簍
時間是2020年11月15日上午11時37分,我們繼續朝著秦嶺柞水龍潭村深處走去。
視野中漸次出現陡峭而俊朗的山,出現雜亂又高大的樹,出現方正且破舊的房,也出現了單薄卻沉穩的人。這個人是迎面走來的一位大嬸,斜挎著一個竹背簍。
在我的家鄉貴州遵義,背簍是每家每戶必備的勞動工具,父母會根據孩子的個頭,為其量身定製相應的背簍。而背簍的大小,也會隨著個子慢慢變大。
不過,我們的背簍都是背在背上的,眼前這位大嬸為何將其挎在腰間?
等大嬸路過,看到她的背影時,才發現這個背簍,其實有背帶也有挎帶,既可以用來背,也可以用來挎。
03蘿蔔
前面看到的那個「方正且破舊的房」沒有住人,大門旁邊的牆上,已經噴寫上了三個醒目的大字:「已騰空。」
秦嶺山中,凡是噴上了這三個字的老房子,說明這是一個搬遷戶,主人已經搬到了外面的新房子去。原則上,這樣的房子是不允許繼續居住的。
不過,這棟老房子卻被打掃得乾乾淨淨。院壩裡堆著一大堆紅皮蘿蔔,蘿蔔葉子被切碎了曬在地上,旁邊還曬著許多顆粒飽滿的紅豆。
在我的記憶中,切碎了的蘿蔔葉子,主要是用來煮熟餵豬的。這戶人家將其曬乾,難道能吃?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我的那些童年記憶,往往讓人覺得十分遙遠。
04陡路
從縣道Y275皂寬路,進入龍潭村之後,已經走了2.5公裡,眼前出現兩條岔路,我們選擇了左邊,因為這條路陡峭。
路到底有多陡?看看友人G左邊這堵高高的石頭堡坎,細心的你甚至可以憑此計算出這裡的坡度,真的是上山容易下山難。
不過即便是在這樣陡峭的地方,也照樣建得有許多老房子,老房子裡照樣住著許多人。
兩三戶人家,新老房子一字排開,緊緊地貼在山體之上。其中一戶的女主人,正端著一盆豬食去餵豬,豬圈裡的味道濃鬱。這個場景,同樣是雜亂中有著秩序。
湍急的小河溝裡,溪水急急地流動著。在一個轉彎處,小河溝上修建了一座石橋。橋身沒有一根鋼筋,也沒有使用任何水泥,完全是石頭砌成的拱橋,橋面已經長滿了草。
站在橋上往上看,長滿青苔的堡坎上,又出現一棟老房子,老房子門上的對聯依舊鮮豔,那裡會有怎樣的故事?我們下個圖文講述。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行走秦嶺十餘載,邊走、邊拍、邊寫,自創「行走體」散文,網絡閱讀九千萬,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