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秦嶺龍潭村,背簍都是背在背上,這位大嬸為何將其挎在腰間?

2021-01-09 專業行走

遠村行走,尋訪中國最後的山村,這是專業行走關於秦嶺柞水龍潭村的第8篇圖文。

01雜亂

秦嶺山中,老房子留給人的第一印象,你猜會是什麼?其實是「亂」。當然,這個「亂」字必須加引號。

就像眼前的這一棟老房子,門前的這些老樹枯枝,讓環境顯得異常紛亂,但春天的時候,這些老樹枯枝會發出新芽,桃紅李白、山桃夭夭,「紛亂」就成了美麗。

再譬如老房子旁邊的這棟新房子,山裡地方大,沒必要蓋了新房就拆除舊房,畢竟老房子留下來多多少少也有些用處,但新的舊的混雜在一起,使其顯得「雜亂」。

「亂」中有序,序的代表之一就是柴禾。山裡的日子,每天都離不開柴禾,春夏秋冬都如此。所以家家戶戶的柴禾,都擺放得像藝術品一樣有序。

近觀是「亂」,遠看其實並不「亂」。房子、竹林、土地、院壩和道路,每一樣事物,都規規整整地鑲嵌在山溝溝裡面。

02背簍

時間是2020年11月15日上午11時37分,我們繼續朝著秦嶺柞水龍潭村深處走去。

視野中漸次出現陡峭而俊朗的山,出現雜亂又高大的樹,出現方正且破舊的房,也出現了單薄卻沉穩的人。這個人是迎面走來的一位大嬸,斜挎著一個竹背簍。

在我的家鄉貴州遵義,背簍是每家每戶必備的勞動工具,父母會根據孩子的個頭,為其量身定製相應的背簍。而背簍的大小,也會隨著個子慢慢變大。

不過,我們的背簍都是背在背上的,眼前這位大嬸為何將其挎在腰間?

等大嬸路過,看到她的背影時,才發現這個背簍,其實有背帶也有挎帶,既可以用來背,也可以用來挎。

03蘿蔔

前面看到的那個「方正且破舊的房」沒有住人,大門旁邊的牆上,已經噴寫上了三個醒目的大字:「已騰空。」

秦嶺山中,凡是噴上了這三個字的老房子,說明這是一個搬遷戶,主人已經搬到了外面的新房子去。原則上,這樣的房子是不允許繼續居住的。

不過,這棟老房子卻被打掃得乾乾淨淨。院壩裡堆著一大堆紅皮蘿蔔,蘿蔔葉子被切碎了曬在地上,旁邊還曬著許多顆粒飽滿的紅豆。

在我的記憶中,切碎了的蘿蔔葉子,主要是用來煮熟餵豬的。這戶人家將其曬乾,難道能吃?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我的那些童年記憶,往往讓人覺得十分遙遠。

04陡路

從縣道Y275皂寬路,進入龍潭村之後,已經走了2.5公裡,眼前出現兩條岔路,我們選擇了左邊,因為這條路陡峭。

路到底有多陡?看看友人G左邊這堵高高的石頭堡坎,細心的你甚至可以憑此計算出這裡的坡度,真的是上山容易下山難。

不過即便是在這樣陡峭的地方,也照樣建得有許多老房子,老房子裡照樣住著許多人。

兩三戶人家,新老房子一字排開,緊緊地貼在山體之上。其中一戶的女主人,正端著一盆豬食去餵豬,豬圈裡的味道濃鬱。這個場景,同樣是雜亂中有著秩序。

湍急的小河溝裡,溪水急急地流動著。在一個轉彎處,小河溝上修建了一座石橋。橋身沒有一根鋼筋,也沒有使用任何水泥,完全是石頭砌成的拱橋,橋面已經長滿了草。

站在橋上往上看,長滿青苔的堡坎上,又出現一棟老房子,老房子門上的對聯依舊鮮豔,那裡會有怎樣的故事?我們下個圖文講述。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行走秦嶺十餘載,邊走、邊拍、邊寫,自創「行走體」散文,網絡閱讀九千萬,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

相關焦點

  • 尋訪秦嶺龍潭村,山中細路上碰到一位精幹漢子,腰間別著一把砍刀
    遠村行走,尋訪中國最後的山村,這是專業行走關於秦嶺柞水龍潭村的第9篇圖文。01有生機的家鄉在秦嶺山中,每次看到這樣的老房子時,我就腳步不聽使喚了,靜靜地呆站在原地,深深被它所吸引,橫看豎看,上看下看,怎麼看也看不夠,腦子裡想起許多往事。
  • 尋訪秦嶺進仕溝:廚房門開著,灶臺上還有兩包鹽,主人去了哪兒?
    敞亮的廳堂,那是門面,對於一戶人家來說,更多的空間都是灰暗的,更多的物品都是介於有用無用間的。我走了進去,想看看具體有啥。兩個背簍,一雙雨鞋,半壁柴禾,一個風簸,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雜物。在城裡過日子,因為空間有限,流行的是斷舍離,能扔盡扔,但在山裡過日子不一樣,反倒是能留盡留,把東西放起來,今年用不上,明年後年總能用,十年也能等。
  • 秦嶺人文故事|春色滿山歸不去,桃花深處屋三間——尋訪千柏樹溝
    寧陝縣已經是秦嶺南坡腹地。導航顯示,從西安市出發,駕車前往需要3-5個小時,但不管怎麼選擇道路,也至少得走100公裡左右山路。產柏樹的山溝被命名為柏樹溝,並不足為奇,為何單單此處的地名中,會多一個「千」字?
  • 行走秦嶺黃柏岔:這一棟半山腰的老房子,很有仙氣,而且沒人居住
    《莊子·秋水》裡說:「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河伯是站在河裡望洋興嘆,我卻是站在山上望「房」興嘆。黃柏岔溝溝堖這一帶,因為常年無人行走,上下山的這條捷徑,早已經荒蕪了。道路上的野草,幾乎有半人高,如果不是因為冬季草枯,根本尋不到路。行走秦嶺,只有這個時候,心情反倒平靜下來,這是山野,人跡罕至的地方,充滿野趣。
  • 尋訪秦嶺進仕溝:進山見啥都喜歡得很,莊稼長勢喜人,瓜果飄著香
    不遠處,還坐著一位大嬸,穿著粉紅色上衣,藏得真好。徒步秦嶺柞水進仕溝,溝口的每一戶人家,都有人在家。從山裡搬出來,能夠搬多遠?有時候是3公裡,有時候是10公裡。路邊堡坎上,有一塊菜地。菜地裡的菜,品種不少,但長得稀稀拉拉。一位戴著草帽的大叔,手裡拿著一根白色的東西,既像是根水管,也像是把鋤頭。
  • 古代劍客佩劍,是掛在腰上還是背在背上?
    因此,劍和人體的連接是不緊密的,在這種狀態下拔劍,必須是左手握住劍鞘向後抽,右手握住劍柄向前抽,才能將劍拔出來。劍拔出來後,劍鞘在腰間是晃蕩的狀態,並不方便和人動手,所以還得左手握住劍鞘,右手執劍。如果你的對手比你菜很多,那麼,刀劍是放在腰間還是放在後背,怎麼拔劍,都不重要,但如果對手的武功和你旗鼓相當,水平相差一線,這種高手對決的狀態下,你拔劍的姿勢會稍慢,出劍後左手的劍鞘可能還得扔掉,除非你的劍鞘也是金屬的,可以當兵器臨時用一下。再看下圖,將刀劍背在背上。
  • 尋訪秦嶺進仕溝:房子旁邊有一塊地,這是件多麼讓人喜悅的事情呀
    這水不是普通的水,都是山上流下來的山泉水,清冽、冰涼。秦嶺山裡的人家,幾乎都是這樣取水用水的。友人Y擰開另一處水龍頭,「這裡也有水,可以洗洗手!」在我貴州老家,水都是從地下的泉眼裡冒出來的,小時候我們從來沒有節約用水的概念,只要有力氣,儘管去水井裡挑就是。非但不會節約,長輩還常常這樣罵小孩,「人窮水都窮?」意思是水不要錢,可以隨便用。
  • 寧氏新聞人物:寧啟水——從秦嶺「鐵腿電工」到全國人大代表
    騰訊公益基金會這樣評價:寧啟水作為秦嶺電工,他服務面積超過50平方公裡,全憑自己一雙腳在崇山峻岭中穿梭,挨家挨戶抄電錶,他一堅守就是15年。每次上山,他背簍裡除電工工具和電器材料外,還有他為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免費捎帶的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需品。寧啟水代表的是千千萬萬個一線工作者,默默付出,不圖回報。
  • 以前都用專用皮套將手機掛在腰間,為何現在都不愛惜手機?
    【以前都用專用皮套將手機掛在腰間,為何現在大家都不愛惜手機,直接放在手裡呢?】手機剛出來那會,我們父母輩,喜歡將手機別在腰間,而且用專業的皮套,將手機裝飾的非常的嚴密,當時大家為什麼會用專用的皮套呢?1.當時的手機價格相對昂貴, 並且手機它本身就是一個新鮮物,用手機皮套將手機別在腰間,就是害怕手機被丟失和被盜。2.當時使用手機的用戶並不多,而且大家也擔心手機摔在地上容易損壞,所以用手機皮套別在腰間,也是為了保護手機不容易被跌落。
  • 今年大火的斜挎小包包,背出你的氣質美
    2018新款韓版百搭時尚單肩斜挎包百搭時尚單肩斜挎包,款款都是那麼經典百搭,可以讓您輕鬆搭配各類型的服飾,背上它足以讓您輕鬆隨意出行各種場合,簡約百搭的款型適合不同年齡的女性。2018新款韓版百搭單肩鏈條包迷你斜挎包百搭單肩鏈條包迷你斜挎包,單肩斜挎的款式更是能徹底解放雙手,內部合理的隔層設計讓您歸納更有條理。潮流時尚的造型可以隨意搭配衣服,百搭款式適合不同年齡的女性,單肩斜挎的背法又超顯休閒風。
  • 秦嶺人文故事|秦樹千年空老大,漢碑終古不消磨——尋訪古榔樹
    南派三叔所著的《盜墓筆記》就是其中的代表,《秦嶺神樹》尤其如此。我將青銅的枝椏對比上去,發現這一段只是樹枝的末梢,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說,那整棵青銅樹應該有七八十米高,如果整體發掘出來,足以震驚世界了。《秦嶺神樹》中提到的這棵神樹,是古老厙族的文化圖騰之一,這是一棵青銅鑄造的樹,高達幾十上百米!
  • 街拍:包包挎胸前呈現出了時髦範,更添酷炫!超模和女星都這樣搭
    包包挎胸前呈現出了時髦範,更添酷炫。關於包包的選色,只要和身上的其它單品搭配和諧即可,不一定非要挑選同一色系的。這種挎包還很有休閒範,適合日常出街,在街拍的時候可以妥善地運用它來凹造型,輕鬆為自己加分。包包挎胸前的人,才是真正時髦的人,宋茜、何穗和張天愛都這樣背。
  • 不要瞎跟風,別人背起來時髦的腰包你背上可能會變成售票員大嬸.
    巴黎世家大T搭配斜挎的腰包,加上皮短褲棒球包,一如既往的時髦look。而巧合的是,這款GUCCI的腰包,天后蔡依林也背去了機場,同款不同色。但腰包這一單品肯定是有大紅的趨勢,小宋佳背的Prada看上去也不錯。
  • 連歐陽娜娜都在背,隨手一拎氣場全開
    每個人都是愛美的,現在想要穿的出彩,除了服飾和搭配夠時尚外,配飾也是很重要的,對於女生來說,無論什麼時候背包都是必不可少的。不知大家發現沒有,今年的復古風潮是一波接一波,就連背包都玩起了復古風,媽媽們背的「腋下包」終於不被年輕人嫌棄了,在時尚界也佔據了一席之地。就拿小編來說吧,之前對媽媽背的法棍包很不屑,如今卻對這款包包上頭,到底是因為時尚是個輪迴?還是因為年齡大了的原因呢?!
  • 山地包穀杆不用砍,農村大嬸3個小妙招,廢秸稈有了新用途
    花腰妹的家鄉地處雲南玉溪山區,大片的山地裡栽種的幾乎都是包穀。雖然各地氣候環境不一樣,包穀收穫的時間也各不相同,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至10月份左右成熟採收。然而,時下已經是12月份了,我們好多村寨的山地包穀還沒採收,玉米莖杆、葉片、棒子都已經乾涸,為什麼還不採收呢?難道是因為農忙沒來得及收穫還是別有原因呢?帶著種種疑問,我專門跑到我大嬸家包穀地裡問個究竟。
  • 福建省龍潭村:古村落裡的新生活
    走進掩映於青山綠水間的福建省省級傳統古村落龍潭村,低矮的老宅錯落有致,乾淨的青石板路從村頭蜿蜒至村尾。再往深處去,店鋪林立,古樸有致;活潑的孩子歡快地戲水;拱橋上,歇腳的遊客談笑風生……滿眼的歲月靜好,滿懷的愜意快然。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就在幾年之前,龍潭村尚是人跡罕至的「空心村」。
  • 屏南龍潭村:群山環繞中的江南古村
    從屏南甘棠下高速後,還要走十幾公裡彎彎曲曲的山路,才能一睹位於山凹中的龍潭村,實在是有點「折騰」。從山上俯瞰龍潭村龍潭村的民居沿河而建,是典型的閩東土木房屋結構。但因為沿河的民房都已被改造過,所以從外表上看,總覺得有點西式的風格在裡面,與原土著的房子有點不一樣。
  • 福建龍潭村:古村落裡的新生活
    然而,幾年前的龍潭村卻沒有這樣的熱鬧繁華,曾經是一個人跡罕至的「空心村」。因村裡經濟發展滯後,大量村民外出務工,原本14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100多個留守老人和兒童。「村裡的老房子很多是明清時期的,因為久沒人住,都已經塌了,還有的裡面長滿了雜草,那草比人還高!」
  • 金山寺法海和尚,不僅真有其人,出家地竟在西安秦嶺大山裡!
    許多人大概不會知道,在西安秦嶺終南山的大山深處,有一處1400多年古蹟,和白娘子的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就是位於西安秦嶺天子峪內5公裡處、山脊之上的——至相寺。至相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初年,距今1400多年,是佛教華嚴宗的祖庭之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 陝西將建設秦嶺大熊貓科學公園 助力秦嶺大熊貓IP打造
    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供圖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 (記者 阿琳娜)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與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12日共同籤署了《秦嶺大熊貓科學公園建設合作意向》。該合作意向的籤署,標誌著秦嶺大熊貓科學公園建設邁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