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東西總是在失去的時候,你才能感覺到它的不可替代。——貝納爾·韋爾貝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術語叫做人口紅利,說的便是一個國家的勞動人口總數佔比較大,人口老齡化較低,撫養成本也比較低。人口紅利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我國能夠在改革開放之後,經濟得到飛速的提升,除了國家的英明指導以外,還有我國的人口紅利。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向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基數來決定的,人口紅利也並非是一個持續性的現象,他會在一個時代甚至多個時代出現,並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逐漸的消失,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
01經濟增長迅速的周邊國家
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產業升級,同時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變革,人口紅利總會有消失的那一天,人口紅利不僅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好處,一些國際企業也十分喜歡人口紅利較好的國家,其原因便是人口紅利代表著勞動力成本較低。
一個企業想要獲得更高的利潤,除了增強自身的產品競爭力以外,學會控制諸多的成本十分的重要,人工成本則佔企業成本的很大比重,當用工成本降低之後,企業的利潤可以大幅度的升高,這也是為何許多企業願意去往一些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的原因之一。
中國作為當下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已經分布於世界各地,如今的中國製造已經由物美價廉質量可靠的標籤代替了原本的山寨標籤,當中國的製造變成中國創新之時,則代表了中國產業已經完成了升級,如今我國也在不斷的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伴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也在紅利消失的同時不斷增加,這也讓更多的企業不得不選擇犧牲利潤來維持當下的用工成本。
伴隨著用工成本的提高,很多企業也在不斷的退出中國市場,前往勞動力更低的國家,比如像印度越南這樣與中國有著相似基礎的國家,在這些外國企業家的眼中,這些與中國相似基礎的國家在未來說不定也會創造出向下一個中國奇蹟,這些外國企業家之所以有如此信心,正是因為這些年來中國的周邊國家,經濟發展迅猛,甚至已經超越了中國,尤其是印度和越南在這些年的經濟增長一度領先中國,成為了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的一個。
02外國企業紛紛「撤離」中國
這樣的發展趨勢,無疑讓注重利潤的外國企業看到了希望,紛紛選擇關閉中國的工廠前往越南,其中韓國企業巨頭三星,更是關閉幾家中國工廠,開始前往越南,日本韓國的企業家在這些新興經濟體似乎當中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在這種趨勢之下,紛紛前往越南投資辦廠,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進入越南以後,甚至有許多人稱越南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只是現實情況真的會如他們所想的那般如願嗎?
中國能夠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內躋身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除了時代發展的原因以外,更多的是依靠中國的廣袤的地區和人口作為後盾以及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共同鑄就了中國奇蹟,如果僅僅依靠人口紅利,顯然是無法做到這些的,事實上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當這些外國企業進入越南以後,他們便發現了問題所在,在這些企業還未進入越南之前,越南有著超過1億的勞動力,乍一看越南似乎有著豐富的廉價勞動力。
只是工廠的增多使得原本富裕的人口紅利,卻出現了一絲偏差,他們的到來使得原本廉價的勞動力出現了漲價的情況,原本計劃好的人工成本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1億人口的勞動力遠遠無法滿足諸多外國工廠對於越南勞動力的需求,當市場上出現人口少,工作崗位多的時候,其結果便是通過提高用工成本來滿足自家企業的勞動力需求,只是如此一來,與他們原本所想像的就不一樣了。
03發現越南與中國的差距
他們原本想降低用工成本來提高企業的利潤率,只是最終的結果不但沒能讓他們這個願望實現,甚至還要承擔著與之前相差無幾的用工成本,除此以外,越南自身的問題也在逐漸的暴露,中國的人口紅利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同步進行,越南雖然有著較為富裕的勞動力人口,不過其本身的配套設施卻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交通設施的擁堵以及人口混亂加上土地成本增長打破了這些企業的美好願望。
最重要的是當地政府對於這些外來企業的優惠政策進度較慢,與中國對待外國投資的態度完全不同,時代的不同,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由於經濟發展較慢,選擇以市場換經濟,同時在經濟提升過程中也在開始對中國的產業進行升級,這些超遠的戰略目光,這些周邊國家顯然是無法做到的,與其說他們當下所面臨的困境是外國企業的扎堆入駐造成的,不如說他們是自身過於看重當下的利益所造就的。
美國的一家從事壁毯的公司就表示,越南的基礎設施並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甚至與他們所想的相差太大,港口的基礎建設不足,使得他們諸多的貨物無法停駐港內,只能滯留在海上,如此一來,成本也在每天增加,甚至一些專家還表示,如果越南不能夠加快當地的基礎建設,即便他有著下一個世界工廠的美譽,那麼對於注重利潤的外國企業來說,終將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04不可複製的中國奇蹟
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愛默生
在當下這個科技領引領的時代,如果過於注重勞動力資源,本身就是一個落後的思想,雖然中國的周邊國家有著與相似的基礎,只是如果仔細研究便會發現兩者的巨大區別,每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的環境以及格局,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時候成功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並且走在了工業革命的前沿,這些並非是每個國家都可以做到的,也是這諸多的原因讓中國奇蹟是不可被複製的,當大量的外國企業選擇搬離中國市場的時候,本身也在說明中國在進行著產業升級。
縱觀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智能製造一些低端廉價的產品,如今中國製造走向世界逐步的走向產業上遊,便可以更好地說明這一現象,當大部分國家都在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東方古國的時候,卻不知這個國家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製造國,一個擁有著當今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便是中國。
引用:《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