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七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一直是一個代工大國,有很多外國企業都很願意在中國建代工廠。而在我國最有名的就是「血汗工廠」富士康,富士康的代工產品非常多,蘋果公司就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戶,其大多數利潤都是來自蘋果,當然除了電子產品,富士康還代工優衣庫耐克等服裝品牌。
然而,近年來,許多外資企業開始撤出中國,轉向了勞動成本比較低的東南亞國家,更是有傳言說,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將會被取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國製造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不說是全球最頂尖的水平,但也處於全球中上水準。尤其是中國製造業的「性價比」,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中國製造業有著比較完善的體系,可以很好地節約企業成本為自己牟利。
因此,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依靠各種手段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來到中國建廠。而這些外資企業來到中國建廠之後,不僅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崗位,還促進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如今,我國製造業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已經完成了「質變」。在全球領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隨著我國不斷的發展,勞動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而對於一些企業來說,自己的利潤確實收到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本土企業的崛起,一些外資企業在我國生存空間也是越來越小。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外資企業就有了離開中國的打算,前往勞動成本比價低的國家,像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近年來,不少外資企業都已經「行動」,有很多在我國建廠的企業,開始慢慢將重心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就連三星、富士康都紛紛在這些國家建廠。
而在過去,只要我們提到越南,肯定是和貧窮這樣的詞脫不了關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越南是一個非常貧窮和艱苦的國家。然而,近年來,越南的GDP增長迅速,並迅速進入了亞洲前列。在2018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08%,可以說是非常高的。從增長率來看,越南的增長率確實有些令人難以置信,這也反映出越南2018年的發展確實不錯,並成為對美出口國家的第一位。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這方面越南做的確實不錯,畢竟美國對進口的產品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而越南能夠達到200多億美元這樣的成績,確實讓人驚訝。越南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最具吸引力的優勢在於勞動力成本低廉。據小編了解,為了吸引外商到越南投資,越南當地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
在過去的幾年裡,越南一直在模仿中國,但是越南的經濟總量甚至連中國的一個省份都趕不上。因此,為了增加越南的經濟,政府開始通過政策吸引投資。越南政府表示,只要企業在當地投資超過3億美元,或者營業額達到5億美元以上,或者為當地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就可以享受「四免九減半」的優惠政策,以及超低關稅。
由此可以看出,越南也想要學中國上個世紀的一套,將大批外資企業吸引到國內後。不僅能為國內帶來大量的勞動力,還能為自己的製造業發展提供「動力」。可以說,他們這種方法確實是成功的,但是想要靠此方法超過我國,恐怕是有些「痴人說夢」了。光靠模仿怎麼和我國競爭呢?
越南除了廉價的勞動力之外,還有一個天然優勢,那就是它的地理位置!越南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這樣一個地理環境為越南提供了,豐富的港口資源,非常有利於商品的運輸。相比越南,印度製造業就要差一些了,不管是現在的發展狀況,還是未來的發展前景,印度都沒能趕超越南,更不用說超過中國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會有越南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呼聲。不過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如今不少在越南建廠的外資企業,都開始後悔了,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工成本逐年上升,除了基本工資,加上各種福利的話,工人每個月的工資跟國外剛畢業大學生的工資差不多。其次,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物流環節相對薄弱,這些無疑給企業增加了很多的生產成本;還有,工作效率低下,東南亞國家勞動力的生產效率不到國內的八成,即使人工成本再低也沒有抓轉化優勢;工人動不動就罷工抗議,也不像中國工人這樣能夠吃苦耐勞。
現在很多企業都回到了中國,所謂的越南取代中國說法是荒謬的。我們不否認其他國家的發展,越南能夠發展,也是說明亞洲實力在進一步上升。但是以這種方式並不能夠持久下去,如果真的想要改變現狀,最重要的是在研發上下功夫,只有有了自己研發的東西,才能夠讓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而不是被人「宰割」。
如今越南製造業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不少在越南投資的企業,也開始「動搖」。有的正考慮回到中國,或者去往勞動力更加低廉的其它東南亞國家。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