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化史上20萬年空白期的引言(來自國外學者猜想)「猿人到智人的過渡當中,有著一個空白期。」就是說,如果按照進化論的理論,猿人到智人之間應該有一個承上啟下的進化體。但是更古老的和更新一些的化石都有發現,卻唯獨缺少這一時間段的化石。
那這個時間的長度是二十萬年,就在這個時期當中,體毛被淨化掉了。而在這個時期進化掉體毛是無法抵禦寒冷的。所以這是違背進化論的理論,外國學者列舉了一些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比如害怕陽光直射、骨骼密度、皮膚的韌性,肌肉的發達程度以及自身的恢復能力等等。
他想表達,除了人類其他的動物甚至植物都是符合「達爾文」這個進化論的理論,唯獨人類有很多地方與進化論格格不入。
於是就推斷在這20萬年間,地球可能是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那關於人類的體毛,最普遍的聯想,就是人類曾經在淺海中生存過一段時間,由於體毛會影響遊水的速度,所以就慢慢的給進化掉了。
但是關於這種猜測啊,還沒有實打實的證據。也就是說,人類目前還沒有找到在海裡生存過的半點證據。「海猿人」至今仍然是一個想像中的詞彙。但是有一個點,在地球所有的動物當中,只有人類是吃鹽的,不知道和這個有沒有什麼關係。那既然沒有證據,我們也就不過度的聯想。
這不斷的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更詭異的現象,從猿人到智人的過渡時期啊,有著一個龐大的「人屬」族群。這些人數族群並不是同時期、同地點存在的,而是從二百多萬年前到二十萬年前這個時間跨度之內,分批次的分布在非洲、歐洲和亞洲的大陸上生存。他們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演化關係,也會有一定時間內的空白期。
那這裡的空白期,我們就先認定它是還沒有出土證據。
然後這其中還有生殖隔離的表象,比如我們的直系祖先智人,就可以和大名鼎鼎的「尼人(尼安德特人」通婚。根據DNA的追溯,非洲以外的所有人種的基因當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泥人」的基因,大概是在百分之零點幾,另外呢還有一個可以和致人通婚的人屬物種,就是「丹尼索瓦人」。據考證,他們是滅絕的時間最晚,大概是幾萬年前,在西藏和西伯利亞的一些現代人的體內,就有著丹尼索瓦人的基因。
但是不管是泥人還是丹尼索瓦人,還有其他的人屬物種都已經永遠的滅絕了。如今的地球上,只有智人這一個人屬的物種。
關於人屬之下,智人的唯一性,真的是自然的法則嗎?我們這樣分析一下,在遠古時代的人屬群們,他們無論如何也是靈長類的動物。比如「尼人」和「丹尼索瓦人」這兩個人數的分支,他們和智人是同時期存在,而且是可以和智人通婚的,不要小覷可以和智人通婚這幾個字,這個代表著基因的相似度無限接近。而且在智力上,也是絕對碾壓猩猩一族的。
再來看這張圖,以上所有的猩猩都是沒有滅絕的,那看最下一行的物種名字中,帶有人的物種則只剩下了智人,也就是我們人類,可是上面那些猩猩呢,也是從史前時期這麼一路走過來的,為什麼「尼人」和「丹尼索瓦人」滅絕了呢,他們相比以上任意一種猩猩都不知道要強大多少倍。他們會使用石器,懂得火的運用,甚至掌握了語言。猩猩在他們面前只有被捕殺的份。可以說尼人和丹尼索瓦人等等這些人屬物種們和智人一樣,都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靈長類物種,滅絕可以說毫無道理,而如今呢,智人成為了地球之上人屬之下唯一的存在。所以科學界對智人成為地球唯一存在的人數,也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就不能排除是有什麼外力的作用,導致了這樣一個結果,之前寫的一篇史前文明的內容,引用過這樣一個猜測,這個猜測的支持者也有不少,甚至還有不少的學者說:人類可能被地球之外的文明影響過。因為人類身上有著太多與地球其他動物的不同。
如果按這個邏輯向下推導,似乎就可以細化一些東西,就是地外文明可能是從一開始就打算好,地球上只能有一種人的存在。智人只不過是優勝劣汰的結果,所有的人屬不過是外來文明的實驗品。那隨著智人的勝出,其他人屬物種就紛紛的退場了,智人不過是地外文明的一種選擇。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其他人屬的物種滅絕的都如此乾淨徹底,而且你會發現,違背進化論的不光只有智人,其他人屬物種的各項屬性也和智人差別不大,而數據越是接近之人,就越是背離地球上的其他物種。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反進化論」的存在,但是這個猜測啊缺少一個十分關鍵的支點,那就是「動機」,在人類的理解範圍之內,「動機」是一個十分必要的因素。人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行為。
所以我們就會很自然的用同理心去揣測別人,哪怕是其他文明。那這裡地外文明的目的,就成了一個關鍵點。當然有一種說法是人類負責在地球上採集黃金,是為了填補「尼比魯星球」上破損的大氣層。那這個觀點也就是說人類是在「尼比魯文明」的影響下產生的。那關於「尼比魯星球」的一些事兒啊,三言兩語呢也說不清楚,以後我們可以寫一下。
採集黃金這個「目的」和滅絕其他人屬,好像又沒有必然的聯繫。其實也未必一定需要一個很明確的目的。即使有的話,人類的眼光可能也是短淺的,還感受不到他們真正的目的。
打個比方,人們在拍戲的時候,故事情節裡的目的都是假的,比如正反兩派正在槍戰的情節,不會有哪個演員真的想把反派演員打死。所以這裡的目的,只是一個假象,我這裡說這個比方,是想從某一個角度去想像地球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劇場,是一個舞臺,他都是有劇本的。或者完全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也是無數個可能性之一。所以關於地外文明的「目的」,大可不必多傷腦筋。
另外啊不得不提到一個十分新穎的另類解讀,也許可以解釋智人的唯一性。
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拉夫洛克」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蓋亞假說」。在這個假說當中,拉夫洛克把地球,比作是一個自我調節的有生命的有機體。簡單說呢就是地球今天的樣子,都是地球的選擇,這個選擇是主動的,是說地球正在自主性的維持著很多平衡。比如溫度,比如海平面,比如酸鹼度等等。
這個假說一問世,就讓學術界有些為難。是因為一方面啊在事實上確實有實驗和數據證實了這個假說的合理性以及可能性。那另一方面就是「蓋亞假說」這個名字,「蓋亞」是希臘神話當中大地之神,是眾神之母。可能就是學術界不太願意看到宗教氣息這麼濃厚的名字,所以這個假說就有些被邊緣化。
有趣的是,新宗教對「蓋亞假說」的解讀,我摘取其中兩句,他們說:「人類的靈性,可能正是地球之母」蓋亞「所賦予的,而人類正是帶著某種使命的」。那這兩句話,顯然不是「蓋亞假說」的提出者拉夫洛克的本意,但是不得不說這個解讀還是有些新奇,拉夫洛克的本意或許是想說地球是個生命體,而新宗教的解讀是說地球不光是個「生命體」,還是「有思維的」,人類的靈性是地球賦予的,那麼地球就需要有更大的靈性才行。
說一下我對「蓋亞假說」的一點理解,地球可以自主保持某些方面的平衡,這個是沒有問題的。就算是人類使用核武器,毀滅的也只是人類自己,過個幾千萬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地球又會恢復之前的平衡。但地球卻無法應對外來的衝擊,比如行星的撞擊。無論你內部的平衡維持都有多完美,大行星的到來,對地球來說,那絕對是個滅頂之災。所以是地球的選擇嗎?其他人屬的滅絕,是不是為了避免族群間的內耗,這樣才可以讓智人更好的保護地球呢?所以人類的使命會不會就是化解這些危機呢?或者真的要帶著老謀深算的地球去「流浪」呢?
番外:
美國史丹福大學和俄羅斯科學學會的科學家們,通過從全世界52個不同地區採集的上千例人體DNA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在經過了長達數年的聯合研究後,終於得出最新的結論。新研究證實了現代人類祖先「走出非洲」的理論。
大約7萬年前,人類祖先首次從非洲出發,移居到了世界各地,尤為讓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們稱,由於各種原因,當時全世界的人口只剩2000多人,而且全部在非洲,也就是說所有現代人類———地球上的60多億人口,全都是由這2000多名「非洲祖先」繁衍出來的!
——來源:《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
超級火山爆發導致此次的滅頂之災:
比爾·麥格說:「大約73500年前,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發生過一件人類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巨大災難。那裡發生過一場也許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火山爆發,如今那裡仍有一個62英裡長的巨洞。然而這次火山爆發的威力不是因為它的尺寸,而是因為它噴出的物質———硫酸煙霧是如此之多,遮蔽了整個地球,長達好幾年,地球都處於一片如月色般的昏暗之中。據估計,大約有1400立方英裡的火山灰被噴發出來。蘇門答臘島託巴火山爆發後地球生命仍然能夠倖存,如果這裡面沒有一個未為人知的秘密的話,那就存在著一個上帝的奇蹟。」
約7萬年前,線粒體單倍群L2出現,這才有了「行為現代性」
在人類遺傳學中,最常被拿來研究的單倍群是Y染色體(Y-DNA)單倍群和線粒體DNA(mtDNA)單倍群,這兩個都可以被用來定義遺傳群體。Y染色體脫氧核糖核酸單倍群僅能以父系遺傳,同時mtDNA僅能以母系遺傳。
基於遺傳標記的人類單倍型分類,特別是藉助唯一事件多樣性(UEPs),在過去幾年中快速發展著。——來源:維基百科
人類Y染色體DNA(Y-DNA)單倍型類群被命名為A到T,其中部分被更進一步以數字及小寫拉丁字母細分。主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編號的設計系由Y染色體協會建立。
Y染色體亞當是由研究人員命名,用來指稱人類父系的最近共同祖先。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智人的「行為現代性」這幾個字在維基百科當中,這個時期出現在七萬多年前。這裡小小的聯想一下,就是在一的《法則》這本書當中說,第三密度的時間上限是七萬五千年,是不是就可以說,人類的「行為現代性」則代表著文明的雛形。而第三密度的開始,可能正是因為文明的誕生,而且七萬五千年這個時間,也是高度的契合,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