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放下、自在

2022-01-29 靈隱寺

旅人跋山涉水,一不小心,掉進深谷。慌亂中,他雙手死命地抓住崖壁上的樹枝,暫時保住了小命,但仍身懸半空中,上下不得。進退之際,他抬頭一望,忽然看見懸崖上的佛陀,便大聲疾呼求救。佛陀向他伸出援手﹕「來!把抓住樹枝的手放開,拉住我的手﹗」旅人心想,手一放開,勢必落入萬丈深淵,摔得粉身碎骨,他說什麼也不肯放。旅人不放手,佛陀如何救他?

 世人一聽到「放下」二字,便面露難色,還振振有詞:「你倒是教教我,該放哪一樣?能放哪一樣?」於是功名、事業、財富、子女……樣樣都抓在手中。一天到晚諸事纏身,要世人放下真是比登天還難﹗故事中愚昧的旅人即是如此。有智慧的人,應放下浮誇的功名富貴,以換得一生的安心自在。能舍才能得;不能舍的人,既不能真正擁有眼前的一切,也失去了平和的心境。

究竟要等到何時,人們才會停下來想一想:忙碌了一輩子,到底真正擁有了甚麼?但若能從沒無到擁有,那麼反過來,也就一定能讓獲得的再失去。《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對此有精彩的論述﹕「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在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由此可見,拚命爭來的名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身外之物,若不善加利用,聚集再多,又有何用﹖同樣,世間的榮華富貴、成敗順逆,也不過南柯一夢那樣虛幻不實,瞬息萬變哪能抓得住?若能看破,就能放下﹔放下的是執著,得到的是自在﹔放下小我之情,才能升華為大我的慈悲。愈能放下,心胸也愈寬,氣度也愈恢弘,自然能陶然自樂,逍遙自在。

相關焦點

  • 自在、放下、看破
    佛教裡面有六個字,有一些接觸過的人會聽說過,就是「看破、放下、自在」。
  • 看破放下,自在法樂
  • 佛說: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其實,當人看破了生死,也就無所謂生死;看破了無常,一切皆為平常;看破了名利,其實不過是虛幻假相。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放下執念,自會自在於心間。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誰又能幫你解脫呢?佛家言: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放下01:看破放下是去極樂世界的真正條件
    收錄於話題 #師父上人開示看破放下 我們心裡頭沒有懷疑、沒有憂慮、沒有胡思亂想,一心嚮往極樂世界,一心期望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
  • 放下自在,到底是要放下什麼,怎麼放。自在是在哪裡,幹什麼
    表面看,這是一個佛教話題。其實,是一套做事情的邏輯步驟,是方法的一部分。在佛教文化裡,好多的師傅說空是終點。說要把放下也放下,這個是空。佛教追求究竟波若,這個沒有錯。但是這個理解有偏頗。善知識能發起故,這個故是過程,不是空。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人心,痛苦的根源,在於一個「執」字,太在意自己的感受,總想抓住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總想留住跟自己不同路的人,總想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的愛著,當事與願違的時候,痛苦不堪,拿不起,又捨不得放下,然後在舍與得之間苦痛糾纏。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 看破放下這兩樣哪一樣難 | 大經專修
    所以,看破、放下這兩樣哪一樣難?早年我年輕,這些問題都問過章嘉大師,大師告訴我看破難,看破是智慧,看破沒有不放下的;不能放下,沒看破,對事實真相還是蒙在鼓裡頭,不了解。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不辭辛勞講經說法,為什麼?幫助人看破。為什麼不帶人打個佛七、打個禪七,辦一個修學的法會,為什麼?那個容易,你自己會,所以修行在個人。修行這兩個字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很多,不外乎三大類:身、口、意。
  • 佛緣專欄:放下得失心自在
    專欄56期:佛緣專欄:放下得失心自在編輯:滅空若人無堅心 尚不成小事 何況成佛道而要能放得下,唯有靠自己在因地上不斷努力用功與發心,了悟一切萬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緣盡還無,不再患得患失,心自然就能得自在。自己曾跟許多人一樣,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因為擔憂恐懼,對生活產生不安定感,尤其是經歷過幾次的金融風暴,原本脆弱的個性,更是如驚弓之鳥,不安的情緒讓生活充滿無奈與抱怨!現在回想起來,一切就如夢境一般,感覺似乎真實,但已消失無蹤。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人生,一念舍,一念得,放下,便是自在。 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生命中,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 感情的世界裡,面對一段變質的愛情,放手,轉身離開才是你擺脫痛苦的唯一途徑。
  • 放下一切 方能觀心自在
    放下一切,便能觀心自在(圖片來源:資料圖)在寒冷的清晨裡,我總愛煮著一壺香氣濃鬱的奶茶,每當從那壺嘴中噴出淡淡甜甜的氤氳時,總會引起我許多寫作靈感和遐思。於是,我拿起了紙筆,隨興地塗鴉了幾頁,沒想到一個不注意,竟然讓那奶茶失了餘溫。
  • 佛說: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他養了一隻狗,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每到日落時分,高僧都會餵「放下」吃東西,嘴裡還呼喚著:「放下!放下!」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高僧:「為什麼要給狗起個這麼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高僧不語,讓他自己去悟。
  • 紅塵漫漫,學會放下,才能自在
    既然求而不得,為何不試著放下?過去的終歸已經過去,不屬於你的再怎麼也不會回來,不若放下。就像那句話說的:愛情不是時光旅行,所有人都想回到一開始,可沒有人能做到,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該放下的,總要學會放下。茶涼了,人走了,就別再續了,再續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 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
    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作者:彩雲追月 人生在世,常常被「得失心」所困擾。有些人能夠看淡想開,對得與失坦然一笑;有些人喜歡凡事計較,常常被得與失鬧得悶悶不樂。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放下得失心,就是快樂人!
  • 出離不是脫離社會,而是當下已經看破放下
    生起出離心,就是認識到輪迴毫無意義,當下已經看破放下,從而徹底厭離輪迴,為解脫輪迴苦、滅盡諸煩惱,出離對今生的不舍、出離對來世的希求。紛繁的工作、複雜的人際,來自生活的各種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喘不過氣,不由得發出慨嘆「我太難了!」渴望得到清淨。於是有人「出離」單位,不再工作;「出離」奢侈,簡樸生活;「出離」家庭,隱居山林。
  • 王陽明|放下我執,方得自在
    得與失本就很平常。人生就是一邊得到,一邊失去。無私心就是無「我執」,放下「我執」便是道。自心修養越深,受外境影響的程度就越小,心就越清淨,就越接近大道。    放下「我執」才能開顯明了萬般事物的智慧,所謂「不昧因果」,放下一切執著,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心即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福田,從方寸中求,求人不如求己。「我執」從心生,有執著就有煩惱痛苦。
  • 【修一生有約第二百一十一天】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有些人放下即新生  在人的一生中,或許我們都曾,錯愛過一個人,錯信過一段誓言,或者錯談過一段感情。許多時刻,並不是所有真情和厚意,都可以找到那個最對和最值得的人,如果人已遠,情已淡,又何必苦苦去僵持和糾纏。有時,當你放下了對方,也才放過了自己。有時,當你選擇了捨棄,也才擁有了新生。
  • 人生,難得是自在,學會放下,品味人間煙火
    生活1、人生,要活得自在想想這一生,總是在追逐,追逐財富,追逐名利,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聽一首歌,多想做一名船客,只度有緣人,多想做一名書生,寫盡世間酸甜,多想做一位商人,專賣人間幸福。
  • 《金剛經》: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下時就要放下
    更沒有多少時間讓你帶著執念活下去,所以,放下才是人生輕鬆自在的關鍵,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金剛經》: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來常常說,你們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說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過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捨棄,何況非法呢?
  • 欲求太多,自尋煩惱;放下執念,收穫自在。
    做人其實很簡單,做人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概括起來也就簡簡單單16個字:欲求太多,自尋煩惱;放下執念,收穫自在。昨天滄海明日桑田,此時繁華彼時落寞。天道輪迴,世事滄桑;境由心造,境隨心轉。煩擾天天有,不撿自然無。塵世種種如雲煙,隨風而來隨風逝。當雲煙散去,天空留不下任何的痕跡,仿佛一切都不曾出現過。
  • 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句句入心)
    放下,便是開始;捨棄,便是擁有,人生太匆忙,別懂得太晚。佛說:放下,便是擁有了。世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唯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放下,不是放棄,而是放下心中的執念,人,往往是執於一念,困於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