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稿。
我小時候,跟外公去他們棉紡廠。當時廠子在翻修,洗手間不分男女,只是進門有廁格,一人一格,鎖上門,各自蹲下解決問題。
我解決完了,在外面洗手池前等外公,就聽外公喚我:「快快,幫忙!」
怎麼呢?
「腳麻了腳麻了!」
——那會兒的廁格沒抽水馬桶,大家都靠蹲;我外公不瘦,蹲久了腿麻起不來,可以理解。
「外公我進不去啊!廁格被你閂上了!要不要我把門踢開?」
「不要不要!這是公家的!哎呀,我這麼蹲著,也夠不到啊……」
我想了半天,有招了,出門喊人,其他叔叔伯伯過來了,我請他們拿了一根工廠裡平時鍛鍊身體用的大繩(在我們那裡,那會兒,會有許多人一起跳繩的奇怪運動……),一頭從廁格上面蕩過去,「外公你夠得到嗎?」
「夠到了。」
「你抓穩!」
然後我們幾個人在廁格另一頭使勁拉,一邊喊,「外公你借著這個勁兒,站起來!」
「好!」
咚的一聲,我聽見外公撞在門上了;接著嘎達一聲,廁格門開了;我外公腿還是麻的軟的,移不動,但人站起來了靠著門,束上褲帶,把門開了,大家把他扶出去了。
後來別人都說我聰明,想得出這個隔門吊外公的計策;問我怎麼想的,我都不好意思說:是因為看《黑貓警長》第二集,直升飛機用網繩吊食猴鷹……
屋大維要和安東尼搶羅馬當家,順勢成為歐洲霸主,於是招呼羅馬諸位御用文人,先做輿論攻勢。文人們用些陳詞濫調,無非說安東尼驕奢淫逸,和埃及豔后克裡奧帕特拉聲色犬馬,真是好過分啊云云。中間有位諷刺詩人,叫做馬蒂亞的,獨闢蹊徑,找了這麼個理由,跟羅馬人民說:
安東尼這廝壞透啦,馬桶都只用純金的,「他用在排洩上所花的錢,比我一年吃飽肚子的都多!」
話說得有些噁心,角度卻很新穎。
衣食住行自是人身大事,但吃喝拉撒卻是最家常不過。羅馬人愛吃愛喝,也得上洗手間。羅馬帝國時期,公共設施出名的多,對這類細節,自然不能小看。羅馬時的富裕居民,已經有錢帶可攜式馬桶了。走在街上,覺得不好,就地解決;當然解決完了,不能自己拎著,得歸僕人管。至於僕人如何被燻得滿臉發皺、幾欲作嘔,主人就不管啦。窮人買不起這等器皿,就奔公共廁所。
羅馬公共浴池最有名,大家在那裡冷水熱水,蒸汽按摩,完了還要談天說地,當然少不了廁所。可恨有些人沒教養,看見浴池都以為是廁所,隨意大小便。所以那會兒有個銘文:
「任何在浴池隨地排洩者,都會受到十二位神祗的懲罰,會受到黛安娜和體力無比的朱庇特的報應!」
——為了禁個濫上洗手間,神靈都出來了。
中世紀歐洲多堡壘,設計粗笨,但也得過日子。法國南部接近西班牙的一些所在,堡壘布局常是城樓子之間築牆,廁所安在城樓子裡。你走進去,看見一條寬縫,人往那裡一蹲,就地解決問題。可怕在那寬縫下面,直通地表,高者有數十米。你蹲著廁所呢,腳一滑就下去了,頸部不骨折才怪。英國著名的倫敦塔,最初也有類似設計,而且很是精美:廁坑連通隧道,可以直滑城外壕溝。英國有位先生叫勞倫斯-萊特,對此說了句俏皮話:倫敦塔的壕溝經過這麼一處理,防禦外敵能力一定特別強!——可不是,對手還能頂著茅坑味兒來爬塔麼?
1270年,巴黎有過條法令,可見當時的風貌:
「任何人不可在陽臺上潑灑馬桶,違者罰款。」
你可以想像這法令頒布前,巴黎那窄街暗巷,是如何的雨雪繽紛。
法令有效嗎?似乎不然。一世紀後,巴黎政府再頒一條法令,口氣軟得多了:
「任何人在傾灑馬桶前,須大喊三聲『注意水!』」
——你看,禁不住了,只好改事先提醒,省得挨淋了。
法國國王們派頭比較大,弗朗索瓦一世陛下設了個職位,直譯該是「門窗事務」,侍者有資格在宮廷裡配劍,薪資不菲,還能每天跟國王見面。但往實在了說就不好聽了:就是給國王擺弄馬桶的。
國王有專門馬桶使了,王后怎能怠慢?凱薩琳-美蒂奇王后在佛羅倫斯時過慣了好日子,不能容忍親自解決馬桶問題,勒令國王也給她設個使女。她老人家仗著裙子長,又有侍女照管,經常在馬桶上面蓋個紫羅蘭色絨墊,就坐著跟諸位夫人議事。等她老公死了,為了當好一個寡婦,就把馬桶墊改成了黑的。路易十四既然覺得自己是太陽王,人人敬仰,連自己的屁股都是神聖的,所以格外提過要求:他老人家要上廁所時,貴族們不必迴避,而該坐圍一圈,大家眼睜睜看國王陛下方便。
日本江戶幕府時,將軍所居的大奧裡,則有這麼個怪習俗。將軍的夫人,也就是所謂御臺所大人,是有侍女的。最貼身的侍女,平時幹活只能用左手,留著右手,以便服務至高無上、清潔無垢的御臺所大人。
怎麼服務呢?
答:御臺所大人內急,要上洗手間時,侍女就使右手解決一切——從開始給御臺所大人掀起衣服,到結束時給御臺所大人紮好衣帶,都是侍女解決。御臺所大人手腳不動,任人處置。
當然也不能全怪御臺所:都知道日本人的衣服多厚重,沒人幫忙,真是動彈不得。
御臺所大人的廁所,當然也是獨一無二的。每位御臺所侍奉將軍時,都得為她專門挖個極深的坑,夠她老人家一輩子用的;等用得差不多了,用土填埋了事,再換一個坑使用。
中國文明博大精深,廁所文化自然不遑多讓,而且豪奢處很讓人驚詫。晉時石崇要顯富貴,廁所裡都布置得富麗堂皇。劉寔來拜,繞暈了,不小心見了廁所,大驚,「誤進您臥室啦抱歉。」石崇一擺手:「廁所嘛!」王敦初娶公主,不曉得宮廷裡的套路,上著廁所呢,看見婢女端漆箱來裝棗子,端金盆裝水,以為讓他吃喝呢,張嘴就來,結果棗子是拿來塞鼻的,水是拿來洗手的,徒惹了笑話;又世傳慈禧用著一個檀香木做的便桶,外頭雕成個大壁虎,提手都是個螭虎狀。大壁虎肚裡都是香木細末,要求幹松蓬蓬著,以求消聲除味。每次老佛爺要行事,自然又是前呼後擁,下鋪油布,旁遞手紙,焚香靜默,就差集體磕頭,恭祝老佛爺順利成功、萬壽無疆了。當然話說回來,檀香木做便桶,既貴重又不顯形,還算得益。
後蜀君主孟昶有個玩意,叫做七寶溺器。後蜀亡國,宋太祖趙匡胤見了這東西,借題發揮:溺器都搞得如此奢華,天曉得他拿什麼東西裝吃的!於是當眾摔碎,也算立了好榜樣。妙在孟昶的寶貝馬桶被砸了,美麗的花蕊夫人卻被趙匡胤受用了。這說明宋太祖很實際:溺器再好看,終究上廁所用的,摔了還能做做賢君姿態;佳人卻是難再得,那可是萬萬摔不得的。
2008-10那兩年,我在上海某頻道做NBA嘉賓解說。中場休息,跟搭檔陳老師上洗手間。各一個格,順便有話沒話聊天——不然都不吭聲,也挺尷尬的。
「我覺得羅伊越來越像喬·詹森了。」
「他比喬強了吧?」
「策動進攻是好一點,總感覺還不夠穩。」
「體格差一點。」
「也對。喬現在東部第二2號位,羅伊差不多西部第二吧?」
「而且有一點好,喬遇到韋德打不過,羅伊遇到科比有得打。」
「對位關係吧,羅伊好像遇到科比挺給勁的。」
解決完問題了,也出來了,倆人洗手,正要出門,忽然聽到遠端一個廁格裡,甕聲甕氣響了一嗓子:
「我覺得科比還是比羅伊強很多的……」
現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家裡的衛生間,和公司的衛生間相處的時間甚至更長。除了基本的解決生理需求,公司的衛生間似乎承擔了更加厚重的使命,它仿佛一個避難之地,供你在勞累時,壓抑時稍作棲息。由此,通過衛生間的設施,也能窺得一些企業文化。
最近網易嚴選就把公司衛生間徹底改造了一番,顛覆我們對於衛生間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智能馬桶蓋,暖色燈光,加之播放著電影的電視屏幕,讓這一方天地多了一股「人情味兒」,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獨自小憩一會兒,誰說不是忙碌工作中的一絲安慰呢?
點擊閱讀原文,就可以以周年大促價格購買網易嚴選智能馬桶蓋。古人也好,今人也罷,廁所文化的不斷進步,也是我們對於生活品質不斷追求的見證。即使私密如馬桶,也要賦予它一份不可或缺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