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

2020-12-23 騰訊網

四川盆地屬揚子陸臺一部分,稱為四川陸臺,屬較穩定的地區,但仍經過兩次大規模的海浸.第一次從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開始,延續到3.7億多年的志留紀,不斷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紀時發生加裡東運動,除了西部的龍門山地槽繼續下陷外,其餘地區上升為陸.2.7億年前的石炭紀末,發生範圍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為海洋佔據.二疊紀時海陸交替,形成重慶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礦.二疊紀末,盆地西部巖漿噴出,峨眉山小金頂及清音閣一帶的玄武巖就在這時生成.

距今1.9億年的三疊紀,「印支運動」使盆地邊緣逐漸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沒的地區逐漸上升成陸,由海盆轉為湖盆.當時湖水幾乎佔據現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稱為「巴蜀湖」,從此結束了海浸的歷史.在中生代漫長的1億多年裡,盆地氣候溫暖溼潤,到處生長蕨類、蘇鐵和裸子植物,是又一個成煤期,永榮煤礦即在三疊紀和侏羅紀時形成.東起長壽、墊江,西到江油、邛崍,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貴州赤水,還是天然氣富集區.這一時期爬行動物恐龍稱霸一時.1957年在合州發現的「合州馬門溪龍」身長22米,高3.5米,是我國亞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發生又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燕山運動」.盆地四周山地繼續隆起,同時產生不少大斷層,如西部的龍門山大斷層和東部的華瑩山大斷層,把盆地分為三部分.巴蜀湖縮小為僅有2萬平方公裡的蜀湖.封閉的盆地地形及急劇縮小的水面,使氣候逐漸變得乾熱,沉積物由海相、海陸交替相變為陸相,大量風化、侵蝕、剝蝕的物質在盆地堆積了數千米厚,形成紅色和紫紅色的砂、泥、頁巖.裸子植物不斷衰退,恐龍滅絕了.內陸湖泊在乾燥條件下,經強烈蒸發,濃度增大,鹽分不斷積累,形成鹽湖,後來泥沙掩埋而保存於地層之中,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形成巖層,自貢一帶是著名的井鹽產地.

2000多萬年前的新第三紀,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距今二、三百萬年的第四紀,地殼再次發生構造運動.巫山兩側水系溯源侵蝕,共同切穿巫山,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盆地之水納入長江水系.從而,四川盆地由內流盆地變為外流陸盆,由封閉的內流區變為外流區,由以堆積為主變為侵蝕為主,經歷了海盆——湖盆——陸盆的滄桑之變.

第四紀是冰川廣布的時代,盆地西北山地發育大量冰川.川消融後,大量沉積物由岷江、沱江等攜帶,堆積在西部的凹陷區,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終形成了成都平原.

相關焦點

  • 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地區的「川東平行嶺谷」是怎樣形成的?
    四川省的地形分部可以分為東西兩部分,川西地區以高原、山地地形為主,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越往西部總體海拔越高,從地形單元的角度來說,屬於我國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其中貢嘎山是四川的最高山峰,海拔為7556米。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一顆顆小小的孢子花粉化石,向我們打開了探知遠古時期四川盆地的一扇門。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臺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四川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就是那一時期的典型代表。李麗琴等研究發現,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水土肥沃、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比如新蘆木、雙扇蕨、蘇鐵、蘇鐵杉等,還有一些苔蘚、石松植物也在森林中出現。
  • 李希霍芬:四川盆地史上一位重要的德國人
    總之他後來在著述中良好地展現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知,這或許又是一個讓他執著於中國的原因。當他站在廣元縣地回望走過的路,「首先看到的是煤炭層形成的低矮的排列得很規則的丘陵地帶……丘陵後面是較老巖層形成的更高的深色山脈,輪廓線又長又平,對應著漫長的山脊」。
  • 說說四川盆地這個「盆」
    反觀四川盆地之「盆」,多少年來,雖然貴為「天府之國」,卻也失為「天府之國」。需要說明的是,四川盆地需要清晰劃線,一個是守艱拒險的盆壁,一個是天然養成的盆底。所謂的「盆底」,就是今天的成都平原。在「難於上青天」的蜀峰險道「盆壁」合圍之間,歷史上的戰爭很少與這裡相關;在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灌溉之下,這裡兩千年裡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 ...或者重慶一帶將長江完全截流,四川盆地能否變成世界最大淡水湖?
    如果在宜昌或者重慶一帶將長江完全截流,四川盆地可以變成世界最大淡水湖,單純看四川盆地,海拔在750米以內的面積是16萬平方公裡,而當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面積8萬平方公裡。
  • 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34處   ●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   85%   ●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   獨一無二   ●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
  • 更古至今被稱「天府之國」,我國四大盆地之一,是著名紅層盆地
    大家可能僅僅只是知道四川這個省份是非常能吃辣的!但是其中還有這很多的東西大家肯定都不熟知。接下來就由小編來帶領著大家去領略四川的其他景觀!下面我們主要對與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及旅遊環境的形成和演變有較密切關係的地理單元做一簡要剖析。1.四川盆地這是我國主要地理單元之一。
  • 雪很吝嗇,降溫卻很慷慨 四川盆地已降溫3-4℃
    四川人也在盼著一場初雪,但大多數人都盼了個寂寞。從13日晚上等到14日早上,只有一位網友在四川音樂學院新都校區努力地捕捉了一點「頭皮雪」。據該網友拍攝的視頻,星星點點的小白點,在手機手電筒的光束下飛揚——這是需要細品的雪。
  • 中國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這裡一次講清楚
    比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當時都是考試的必考題。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大部分人可能都記不大清楚了。今天我們就以點帶面,用著名的旅遊景點來將這些知識講清楚。首先是四大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在北方有兩個,在南方也有兩個。
  • 【玩轉地理】世界五大盆地都是哪?剛果盆地不是最大?中國最大的...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盆地是一種五大地形之一(盆地、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按照不同的地理環境,我們可以把盆地分為陸地盆地和海洋盆地,一般我們說的都是陸地盆地,世界上存在五大盆地,在非洲就有三個,那麼中國的塔裡木盆地屬於什麼水平?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34處●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85%●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獨一無二●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
  • 若不擺脫四川標籤,重慶文化只能是四川附庸
    之所以給人感覺川渝文化幾乎相同的錯覺,是因為巴渝文化逐漸成為整個四川盆地文化的主體,經過川蜀地區一百年來對巴渝文化的吸納和同化,巴渝文化喪失了應有的姓名權和話語權。巴渝文化作為現代四川盆地文化的主要創造者和領導者,上個世紀中葉受限於政治文化地位的喪失,大量文化成果不得不打上「四川文化」的招牌。不僅1997年恢復直轄市前創造的文化成果被吸納和同化,1997年後的不少文化成果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巴渝文化面臨嚴峻考驗。
  • 它明明屬於陝西,當地人卻說「四川話」、吃米飯,原因竟然是這!
    我們都知道陝南地區是漢中、安康、商洛組成的,今天主要說的就是漢中,它明明屬於陝西,當地人卻說「四川話」,我們都知道秦嶺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不同的風俗文化,其實秦嶺也是陝西的的分界線,它將陝西分為陝北地區:榆林市、延安市,陝南地區:漢中、安康、商洛三個區市,關中地區:有西安、鹹陽、寶雞、渭南、銅川、楊凌六個區市。
  • 漢中和蜀地一脈相承的,為何卻劃歸陝西,而不是四川?
    如果從中國歷史上的漢中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會發現漢中這個地方在歷史上出現時,很多時候都是和另一個地區捆綁在一起,那就是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區。當年漢高祖被項羽封為漢王,其控制地區就包括漢中和巴蜀,在西漢時期,漢中郡更是直屬益州刺史和巴蜀地區處於同一行政區劃管轄內。
  • 冷空氣來襲 四川盆地最高氣溫將降至10℃左右
    人民網成都11月16日電 (朱虹)據四川省氣象臺最新消息,預計,未來一周,盆地受冷空氣持續影響,氣溫逐漸下降,最高氣溫將降至10℃左右,冷空氣影響時伴有3~4級偏北風,大氣汙染物擴散氣象條件明顯改善。 11月17~18日:盆地大部小雨,巴中、達州2市及廣元、南充2市東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 重慶為什麼要與四川「分家」?
    原因在於分省、扶貧、戰略、及三峽。1.分省。老四川太大,當時全世界人口上億的國家也才10個,四川就上億了。而且經濟實力直到80年代還排第一。為了便於管理,所以一分為二。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四川東部、東南部的武陵山區非常貧困,十幾個貧困縣相連,周邊的鄂西、湘西、貴州東北部也比較貧窮,而且距離本省省會較遠。可以說,這片地區面積大、人口多、經濟窮,屬於經濟塌陷區。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讀四川雲南等地強降水成因
    8月16日,我國四川盆地中西部及川南、甘肅東南部、山西中部、雲南東部、廣西中南部等地出現暴雨,其中,四川成都和德陽局地特大暴雨。中央氣象臺8月17日6時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17日至18日降水仍將持續。
  • 盆地,散落在浙江大地上的一顆顆珍珠
    前面,浙江省系列盆地已經寫了四篇,今天推出的第五篇。在金華、衢州地區除了主體大部分屬於金衢盆地外,另外四周還有鑲嵌其他幾個比較大的盆地,武義盆地、永康盆地、南馬盆地、浦江盆地、墩頭盆地,常山盆地、江山盆地。還有原屬嚴州、現屬杭州的壽昌盆地。這些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衝擊平原,地勢低平,下面是具體介紹。
  • 超級計算機預測圖上,四川突現藍格子,分析:是危險信號!
    在這個時候,也有的網友注意到,在我國內陸的四川盆地,也出現了大量的路徑預測,形成了一個藍色的菱形格子。也有網友看到這一幕大驚失色「什麼?四川也有颱風了?」雖然這樣的預報圖我們大多用來看颱風生成趨勢和路徑走勢,但其實它標註的也並非只是熱帶系統,還有中緯度的其他氣旋系統,比如我們熟悉的溫帶氣旋,而我國西南地區的這個系統是另一種特殊的低渦系統——西南渦。
  • 不止中東有死海,中國也發現3個「死海」,一個在四川一個在山西
    死海是中東地區特有的一個景點,雖然名字叫海,但是其本質是一個內陸湖,因為鹽含量較高的原因,所以死海之中的湖水濃度很高,以至於人下去不會沉沒。其實不止是中東,中國境內也有死海,而且是三個,它們分別位於四川、廣東和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