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成都市政府官網獲悉,為推進成都市臨床重點專科高水平發展,加快國際醫療消費中心建設,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都市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打造10個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全面達到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評價標準;進入復旦醫院管理研究所西南地區專科聲譽排行榜前5名、西南地區綜合排行榜前20名、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院科技量值專科百強榜。
打造高水平專病診療示範中心
實施高精尖醫療技術應用示範
《通知》提出,要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疾病為主線,整合院內優質醫療資源,打破學科壁壘,引導多科聯動,形成以具體疾病為核心的診療規範,建立相應疾病的多學科診療標準化流程,建立多學科診療創新團隊,聯合開展重大疑難危重疾病的協作攻關,每個建設項目建成1-2個國內領先、特色鮮明的專病診療中心,以專病為支撐,全面提升疑難危重疾病診療水平。
《通知》明確,要自主更新老舊醫療設備,引進和應用高新醫療設備,為高精尖醫療技術發展提供硬體保障。啟動引進先進醫療技術綠色通道,瞄準核心和關鍵醫療技術,在精準醫學、智慧醫療等與國際接軌的高精尖醫療技術上先行先試,爭取每個建設項目有2-3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通過技術推廣實現臨床應用示範效應。
建設高層次人才引育基地
構建高水準醫學科技創新平臺
《通知》還就醫療人才引進培育提出要求。要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搭建「送出去」和「引進來」的國際人才服務平臺,依託建設項目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及創新團隊。培養一批達到國家級領軍人才標準或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國家名中醫、國家衛生健康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相當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培養一批入選「國家千青」「優青」「青年長江」「萬人拔尖」等「四青人才」計劃的優秀青年衛生人才。創建省級及以上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
《通知》還鼓勵市級醫院與國內、國際醫療衛生機構合作,搭建疾病研究協同網絡,積極創建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圍繞專科、專病發展需求,聚焦新技術、新設備、新器械、新材料和新藥物等研發與應用,打破醫院院牆內限制,對外深化與科研院所、企業的合作,搭建醫、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促進重點專科成果轉化應用。鼓勵醫療機構以重點專科為依託,取得GCP資質備案並全面與國際接軌,承接國際臨床研究項目及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加速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開展高質量臨床科學研究
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新格局
《通知》明確,要圍繞專科研究方向,建設國內一流水平的生物樣本庫、信息庫、動物實驗室,高效整合生物樣本、大數據資源,開展重大疾病、大樣本循證研究,探索高水平醫學科技攻關,打造專科跨越發展重要增長點。穩定科研產出,立項一批國家和省市重大科研項目,力爭在國家和省級科技獎上取得突破。
《通知》還要求,要實施醫療衛生開放合作工程,瞄準國際頂尖醫療機構或特色醫療機構,以專科合作、遠程醫療協作等方式,共建國際研究平臺、高端醫療人才培養基地、醫學模擬教育培訓中心和研究院、所。鼓勵專科中青年骨幹醫師出國研修,深度參與國際醫學科研項目,形成國際合作網絡,提升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確鼓勵醫技人員通過技術入股、股權獎勵、項目收益分紅、崗位分紅等方式參與臨床科技成果轉化和適宜技術推廣活動。以技術轉讓或者許可方式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的,可從技術轉讓或者許可所得的經濟效益中提取至少70%的比例作為成果利益分配,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作出主要貢獻的人員,獲得獎勵的份額不低於獎勵總額的50%。(記者 張家華 趙榮昌)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