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37萬人正在關注
7月1日 哈爾濱
雷陣雨 29℃~20℃
微風3級
最近幾天,
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熱傳一則視頻,
視頻中一位消防人員說:
溼毛巾捂口鼻,死定了!
至於另一個說法,稱尋找溼毛巾耽誤逃生時間。郎參謀認為,這個提法也是相對的。她舉例,如果是在自己家裡,知道毛巾和水源在哪裡,10秒內就能找到,而逃生下樓需要10秒或更多的時間,還不知火勢、濃煙如何,那麼找溼毛巾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此,消防部門再次表示:溼毛巾捂鼻逃生,是寫入了高等消防專業教材《消防基本技能(實踐)》 的做法,是國家應急廣播推廣的辦法,還是日本國民防災教育宣傳片的指導做法。而日本,是全世界 防災教育做的最好的國家之一,也將溼毛巾捂鼻逃生作為教學材料。
問:能不能往上跑?
答:相機而動,跑得掉就跑,跑不掉就躲
問:衛生間能躲嗎?
答:有水有窗,就是個相對安全的去處
火場逃生失敗,往往是因為走入誤區
其他誤區也要特別注意,
學會科學逃生留自己一條生路!
遇到火災,如果大聲喊叫不但浪費體力和時間,更容易造成混亂,發生踩踏等其他危險。如果吸入的是有毒煙霧,有可能當場斃命,吸入的濃煙會導致呼吸道燒傷。
用溼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如需示警,按響火災警報,那個聲音可比肉嗓子穿透力大多了。
火災時,有毒氣體擴散很快,假如直立行走,容易吸入更多。
應該採取較低姿勢,彎腰匍匐前進,快速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或樓梯逃跑。
起火以後,房間的溫度急劇上升,空氣壓強也驟升,如果突然外門打開,與空氣熱對流情況顯著增加,並受通風條件、房間尺寸等因素影響,可能引起可燃物表面全部捲入燃燒狀態,即為「轟燃」。
火場情況變化很大,遇到房間著火,想要破門而入的話, 必須先用手摸一下門的溫度,這樣才能確認火源究竟與門有多遠。如果門不燙的話,踹門的風險也相對較小。一般為了安全起見,進去前,必須從側面先將門推開一點縫隙,讓空氣慢慢貫通,切忌正面突入。
發生火災時,如果房間裡沒有通向戶外的窗戶,非常容易缺氧致人昏迷或死亡。如果火勢長時間燃燒,救援人員很難發現和營救被困人員,所以還是建議不要躲在房間避險。
火災剛發生時,應立即順著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向下逃生。
千萬不要盲目跳樓,跳樓是萬不得已才採取的行動,只適用於較低樓層,其中也有技巧問題。
可利用疏散樓梯、陽臺、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單、被套撕成條狀連成繩索,緊拴在窗框、鐵欄杆等固定物上,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建議居民家庭配備逃生緩降器、安全繩、逃生軟梯等簡易逃生設施。
高層大樓內發生火災時,嚴禁使用電梯逃生。 因為火災有可能燒毀電力系統,導致電梯癱瘓,甚至失控滑落樓底,乘坐電梯者很容易危及生命。
高層大樓發生火災時,應選擇應急通道或樓道逃生,並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彎腰等低姿逃生。
火災發生時必須堅持「三要」、「三救」 、「三不」的原則,才能夠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三要: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環境;要遇事保持沉著冷靜;要警惕煙毒的侵害。
三救:選擇逃生通道自救;結繩下滑自救;向外界求救。
三不:不乘普通電梯;不輕易跳樓;不貪戀財物。
在高溫和濃煙條件下 ,
確實溼毛巾不起作用,
甚至連防毒面罩也夠嗆。
但在火災初始階段,
溼毛巾是必備的逃生裝備。
關鍵時刻,
這些知識能救命。
覺得實用請點ZAN!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痛心!16歲女孩教室內遭同學……一個多小時時間裡,發生了什麼?女孩母親:我就希望他死!
▶悲劇!先把5個月女兒扔下樓,又自己跳樓!這位新手媽媽怎麼了?只因丈夫說了這樣的話?
來源:東南商報(ID:dnsb87270000)
綜合寧波晚報、科普聞道、網絡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新聞夜航》熱線:0451-82898289
商務合作:13796212350
責編:李 峰
審核:段君凱、小 翟、史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