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公共服務
消費生態
生活方式
公民社會
人文香港
第肆佰肆拾陸期
香港高端超市
來自義大利託斯卡納的迷迭香、婆羅洲西北端特有的珍珠蝦、北海道特製3 .6牛奶、澳洲和牛5級牛裡脊排、以色列百裡香、法國幹蔥、加拿大楓葉冰酒、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重口味的斯提爾頓藍紋奶酪……不要以為這是電視臺為了打造《舌尖》系列節目環球版所列出來的菜單,實際上它是香港一家普通高端超市所陳列出來的商品而已。近年來,不少深圳人熱衷於到香港購物,就連醬油、食用鹽、洗髮水這些生活用品都要從對岸帶回來,這些生活達人對香港九龍塘又一城的TA S TE、香港中環IF C裡的C IT Y『S U P E R、金鐘太古廣場的G R E A T、旺角朗豪坊的MA R K E TPLAC E byJA S O N S、九龍站圓方商場內T hreeS ixty等高端超市的地理位置、產品特色了如指掌。正如香港商業資深人士何誠所言,與其說深圳人喜歡到香港高端超市購買琳琅滿目的各國商品、滿足物慾上的快感,倒不如說香港商家除了售賣商品外,還販賣各種自在的生活方式。正是這些精緻生活的選擇權,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讓不少人沉溺其中,欲罷不能。
健康午餐、有機生活、無油煙烹飪,香港高端超市引領城市生活風潮
提起香港眾多高端超市,第一時間你會想到什麼詞彙?豐富、有機、健康、舒適還是昂貴?深圳T 1·新城市廣場市場部負責人尹雪冬認為,她每次去到香港高端超市總是會忘記自己去學習去偷師的目的,而沉醉在普通消費者的社會角色之中。她認為,從專業的角度說,香港的高端超市在商品陳列、色彩、燈光搭配上非常講究,並利用動線的擺設、商品色香味的誘惑,輔以大眾心理學的消費暗示,使得顧客一走進去就非常有購物的欲望,而且這些超市經常會在不知不覺間倡導一些生活上的新風尚,例如有機蔬菜、健康飲品、粗纖維食物等,可以說是香港精緻生活風向標的所在地。
近日,南都記者走訪了香港多家高端超市,由於這些超市的目標客群是城市白領精英階層,因此這些門店大都開在附近寫字樓密集的大型購物中心場內。例如被很多內地人熟知的CIT Y『SU PER在香港中環高大上的IFC裡,這裡附近聚集了世界眾多金融機構在香港所設的分部,加上購物中心內提供香港國際機場市內登機服務,因此每到中午、傍晚吃飯時間,購物中心裡的各大食肆充斥著各色人種,相當於一個小型的聯合國。
記者發現,每到中午,C IT Y『SU PE R為了滿足附近寫字樓眾多精英白領「食晏」的需求,整個超市立即會變身成為健康快餐店的模式。例如商家應因國際友人的飲食標準,在門店一旁設有專屬的健康午餐食品專櫃,售賣的午餐包括了蔬菜汁、健康飲料、素食、低卡路裡漢堡包、營養蔬果沙拉等,基本上讓每位客人在30秒鐘內可以完成點餐、打包、埋單、走人整個過程。而商家們也在顯眼的位置上推介一款新出的低咖啡因咖啡,由於包裝獨特,並暗含健康元素,惹來不少白領們一邊挑選午餐一邊詢問。當然,如果中午有充足的時間,這家高端超市裡面還提供豐富多樣的美食供附近上班一族入內選擇。
在附近一家美國銀行任職的C A N D Y告訴記者,她一個星期大概有兩天會在這個高端超市裡買午餐然後帶回公司,原因是工作太忙了,中午可能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附近的食肆經常會大排長龍。她透露,之前這家超市開業的時候在午餐上並沒有太多的選擇,但是近幾年變化很大。舉個例子,因為她曾經在法國留學,因此對麵包蛋糕類的食物非常挑剔,這家高端超市有幾次在做市場調研的時候她和同事們都有提議要增加麵包類的產品。想不到一段時間後就有法國麵包棒賣,而且搭配有英國草莓醬和法國魚子醬,讓他們整個部門都出動下來購買。而且超市為了迎合麵包達人的需求,不時會在店內大搞義大利甜點展、瑞士巧克力混搭麵包新品發布會。同時,為了配合健康、均衡餐飲這種國際新趨勢,門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全麥包、粗纖維蛋糕、有機麵粉等產品,不僅提醒城市精英們注意自身的飲食健康,還提升了整個門店的親和力和知名度。
在香港高端超市任職主管工作的李毅朗認為,近年來包括內地在內,不少地方的食品安全以及飲食習慣都引起公眾諸多討論。香港人特別是中產階級對這方面是極為敏感的,所以大家看到高端超市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的趨勢,這是由需求所決定的。反過來,高端超市的確也扮演著一個城市生活引領者的角色,蔬果瘦身汁、沙拉健康午餐、有機生活、無油煙烹飪、低炭生活等概念都是由這些高端超市首先發起,可以說,它們影響了很多香港人對城市健康生活的看法。還有一點,高端超市由於定位問題,必須對目標人群的需求有非常敏感的反應機制。例如在IFC的CIT Y『SU PER和沙田新城市廣場的分店無論是裝修、擺設,還是商品的種類、經營手段都有不同。T aste在又一城和東薈城的門店也有很大的區別,前者非常看重大型社區家庭型的消費需求,所售賣的生鮮食品大都是中產家庭喜歡購買的海產品、進口肉類、紅酒芝士等,後者由於門店開在折扣型購物中心內,很多內地人會到來,因此產品會突出奶粉、紙尿片、健康補品、洗髮水等,跟內地很多特色超市各門店產品基本趨同的現象很不一樣,香港的高端超市更偏重每家門店的個性和特色。正由於這樣,它和周圍的顧客群產生非常好的互動,業績穩步上揚,很少看到這類型的門店會倒閉,反而在香港一些大眾化的賣場經常會結業易主。
產品組合、食物定製、社交功能,高端超市的細節服務最受追捧
香港高端超市之所以讓不少人流連忘返,除了來自各國的豐富商品之外,它的細節服務也會被眾多消費者所記住。深圳地王購物廣場經理魏巧珠自認為是這些高端超市的粉絲,她認為高端超市的高端不是體現在價格方面,而是它的產品組合、細節服務能滿足不少人的特別需求,而這樣的東西是其他門店沒有的,因為稀缺而顯得與眾不同,被大眾認為是高端的體現。
這樣的觀點無疑代表了眾多消費者的心聲,在南都記者走訪香港高端超市的過程中,一些看似隨意的服務背後卻暗藏著商家們的獨具匠心。在太古廣場的G R E A T超市裡,每到中午這裡總是人滿為患,說著各國語言的精英才俊們除了購物之外,他們還在這裡享受著超市所提供的社交功能。例如超市在門店裡設有小型的咖啡吧檯,白領們可以點杯咖啡然後在這裡享用在超市裡買的午餐,當然也可以跟旁邊的人聊個天,相互認識一下。有店員表示,因為吃完飯喝咖啡是很多外國白領的飲食習慣,但是附近的寫字樓大多數是禁止在辦公室進食的,白領們又不好意思在大街上吃便當喝飲料,於是這樣的小型咖啡店就被開發出來。不要小看這樣的咖啡吧檯,很多白領即使沒有位置也喜歡來這裡站著喝跟朋友聊天,因為附近的寫字樓有非常多的金融機構,有時候電話裡不方便講的信息有可能會在這裡得到傳播。據她所知,有些公司為了節省時間,也經常會在這裡跟應聘者作一些淺層的接觸或面試。因此這個超市裡的小型咖啡吧檯成為那片區域傳播金融八卦、認識新朋友、有可能得到新工作的場所,每當吃飯的時候這裡成為了超市最爆棚的地方。
張慧姍是香港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的業務代表,公司就在金鐘附近。據她介紹,由於業務往來等原因,公司經常會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業務代表,有時間也會請他們吃個飯。有一次實在是太過趕了,只有半小時的吃飯時間,她只好帶兩位從中東來的客戶來到G R E A T這家門店挑快餐。想不到那兩位客人一進門就被chef『stable櫃檯所吸引住了,因為他們中有一個人是素食者,另一個人對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蔥、姜等食物敏感,因此當知道超市裡的主廚們可以為他們每位進行個性化菜單定製時,都感動得快哭了。張慧姍說:「以前一直沒有注意高端超市裡有這樣的服務,這次之後也有幾次我們的客戶找不到吃的地方,我都介紹他們來這裡,雖然食物可挑選的範圍不如酒樓食肆,但是客戶很滿意。後來我想了一下其中的原因,其實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會受宗教、地域、口味等多方面的限制。香港比較好的餐廳一般都需要預訂,而且吃一個午飯很費時,而這些高端超市已經很清楚地看到工作在中環、金鐘白領們的生活需求,很應景地推出個性快餐服務,這或者是我經常很自豪地說我是香港白領的理由吧。」
記者在旺角朗豪坊的M AR KE TPLA C E by JA SO N S走訪時,遇到一位專門從深圳到香港這家高端超市購物的消費者。這位自稱為消費狂人的羅太大概每一個月都會來這家超市掃貨,一是旺角地鐵站比較容易去,二來她喜歡買的生活用品這裡很齊全。她展示了這次購物的「戰利品」:一支李錦記金裝蠔油、兩瓶八珍甜醋、一包天然海鹽、一大瓶檸檬薏米水、買給老公用的美源發彩、給女兒買的兩大袋麥提莎巧克力。她覺得來這裡購物非常愜意,雖然說香港由於租金等原因,高端超市開得都不是很大,但勝在購物環境好而且品類豐富。她所購買的這些產品有的已經堅持買了十幾年,使用起來可能比某些香港人還地道。羅太表示,由於地域和經濟等原因她沒有辦法定居香港,但是不等於她不可以擁有香港人的精緻生活,起碼這些高端超市帶給她物慾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有時候你可以在能力範圍內挑選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例如購物或吃喝,你的態度和行為一定會帶給你生活上的驚喜。」
消費印象
買紅酒順便參觀芝士房
WILS O N 33歲從事房地產行業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到香港中環的一家高端超市購買紅酒,店員很熱情也很專業。選購完了之後本打算走人,另一位店員問我有沒興趣參觀一下芝士房,因為紅酒搭配芝士是非常好的享受。之後我就在那裡待了一個下午,來自義大利的芝士儲藏室「主人」跟我聊了很多芝士的典故,還品嘗了之前從來沒吃過的藍紋奶酪,知道為什麼要恆溫保持溼度,自己做的話如何發酵,等等,很開心。我覺得不像是去購物,反而是跟朋友聊天開玩笑一樣,很輕鬆。以前在內地的高端超市一進去就會有消費壓力,但這次沒有,我自己還主動買了幾款歐洲產的芝士回家,家人都說好吃。
購物籃改橫放以減少顧客碰擦
何劍鋒38歲深圳購物中心營銷人員
每次去香港逛街,可能是職業病的關係吧,我喜歡到商場、超市看看,學習人家的一些長處,特別是細節上的東西。朗豪坊那家超市我也有去,我記得當時是跟太太和兒子去的,一進門的時候,我兒子就大喊爸爸快看,這個手推車長得好奇怪哦。原來傳統的手推車籃子是直放的,很佔位置而且容易碰到前面的人。現在商家將其進行改良,籃子如今改為橫放,顧客購物時的摩擦機會會變得少很多,而且購物籃的大小一點都沒有改變,我覺得這樣的細節很棒,跟普通超市的服務一對比,你就會立刻能感受到人家高端超市的好究竟好在哪裡。
高端超市是我孤獨終老的心靈伴侶
LILY 30+香港金融業從業人員
我是人家眼中的所謂港女或剩女,雖然我不在乎,但是每次購物的時候是有那麼一點點悽涼的感覺。我大概一兩天就去一次高端超市,不是說顯示自己的品位或金錢能力,而是它真的很符合我的生活方式和品味。例如我在買三文魚的時候旁邊就有免費烹飪單張發放,告訴我怎麼煮三文魚頭湯、三文魚腩買回去該怎樣保存,看的時候我覺得如果一直有這麼貼心的服務我願意一個人孤獨終老。還有必須推薦給大家的是寵物玩具區域、家庭大食會一站式購買區域等,如果你決定未來一段時間都要單著的話,我覺得高端超市真的是最理想的心靈伴侶。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香港幼教:託兒所不足,媽媽親自上陣
□林嘉文
繼續談談香港幼兒教育這件事兒。大家都知道,相比內地許多所謂的大城市,香港的公共設施對嬰兒是非常「用戶友好」的:嬰兒護理室是個像樣的商場基本上都有,連鎖餐廳通常都配備嬰兒座椅,等等。但事實上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呢,香港社會的軟性條件其實對嬰兒來說並沒有那麼完美,甚至誇張點來說,娃兒剛從母親子宮裡順流直下呢,種種麻煩就向ta招手歡迎了。
我不是說奶粉尿布些個,這些走多幾家屈臣氏萬寧總能找到。問題在於,在小朋友進幼兒園之前的兩年多時間裡,照顧孩子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都是大麻煩。一來香港的產假算起來只有兩個半月,比內地還少;而且在工作節奏較快的香港,媽媽們產後要重新走上事業正軌要花更大的努力和代價。其次在典型的雙收入中產家庭裡頭,因為香港房屋面積較小一般不會和父母同住———況且常常也不願意讓老一輩帶小孩———因此在照顧小孩上夫妻將面臨較大壓力。關鍵是,香港的全日制託兒所少之又少,整個香港只有12家,名額只有可憐的690個!基本上跟每年香港的新生嬰兒數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了。哪怕小孩上幼兒園了,香港許多幼兒園都是半日制的,之後的時間怎麼照顧孩子又成了頭痛的事情。
因此香港政府機構聯合非牟利組織設立了20多個互助幼兒中心,後又大力推出了「日間幼兒服務———鄰裡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包括「社區保姆服務」和「中心託管小組」兩種服務,為需要長時間工作、工作時間不穩定、有突發需要的家庭提供6歲以下幼兒的安排照顧。然而這些措施要產生實際作用還需時日,目前最常見的解決方式便是媽媽們主動轉為全職主婦,照顧孩子和家庭,提高孩子幼教質量。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人的婚育年齡年年推後,幼兒的照顧教育考慮是其中一個重大原因之一。
拿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博士學位的Maggie便因為孩子原因放棄了不少很好的工作機會,最後找了一家創業的小公司,雖然人工少、職業前景差,但勝在工作時間要求非常寬鬆,老闆也很好說話,讓她能夠放心安心地以照顧小孩為生活重點。因為不是脫產,她還請了個菲傭幫忙做家務,還可以讓小孩早早接觸英語環境。她說如果還要追求事業的話,或許會放在三五年後。如今的追求?「就是每天在iPad上瀏覽搜羅各種兒童讀物和智力開發的app啦!」
出品:南都深圳雜誌部
監製:夏逸陶 池少偉
總策劃:南島
策劃統籌:馬凌 周吟 王相明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陳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