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數據強勁或推動四季度增速超7% 「需求側改革」助力中長期消費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11月數據強勁或推動四季度增速超7%, 「需求側改革」助力中長期擴消費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經濟數據。

自3月以來,我國經濟逐漸擺脫疫情影響,持續穩定向上修復。到10月份,工業、服務業生產數據均達到高位,超出去年「正常」水平。這種「超常規」向上修復能持續多久,還是說已經達到年內高點,是市場討論的焦點。

11月的數據顯示,我國經濟仍在向上修復,打破外界質疑。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分別較10月份上升0.1、0.6個百分點。從10月、11月經濟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增速基本鎖定在7%左右,2020年全年經濟增長有望超2%。

當然,即便四季度經濟增速超7%,超出我國潛在增速(6%左右),當前經濟的修復並不均衡。比如,消費修復進度相對較慢,11月餐飲收入仍然為負增長。

在展望2021年經濟增速時,不少機構預計其增速在9%左右,較低的預期也在7.5%左右。不過,外部不確定性仍大,今年較寬鬆的政策帶來整體槓桿率的較快提升,內部也面臨債務壓力,我國經濟平穩運行仍然面臨壓力。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由於今年的基數較低,2021年經濟增速可能會比較快,但是並不說明經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隨著經濟逐步向常態化回歸,宏觀政策會相應做一些調整。總的來看,經濟恢復有一個過程,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對於穩定經濟運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要求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會議在布置2021年重點工作時,要求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製造業投資加快修復

經過連續8個月的向上修復,11月經濟數據是否能繼續走高,此前的市場預判存在分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11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0%,比10月份上升0.6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工業增速為2019年4月以來的新高,7%的增速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5.6%的增速。服務業生產指數8%的增速,為2018年7月以來的新高,也超過2019年全年6.9%的增速。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恆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11月供需兩端都很強勁。11月工業增速到7%,醫藥製造、計算機電子產品製造等增速很快,這跟海外防疫物資、宅經濟相關——11月出口數據異常強勁,對工業生產拉動明顯。前期服務業增速較低,在於疫情防控需要保持社交距離,服務業的加快修復,且超過工業增速,反映生產生活秩序更趨正常化。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從11月數據來看,經濟仍處在明顯的連續修復過程中。11月工業增速繼續走高,在於各方面的需求都在改善,出口拉動明顯,國內消費、投資需求也在持續改善。服務業之所以能加快修復,是前期積壓需求的釋放,也是經濟結構轉型的正常產物。

11月的出口數據,大超外界預期。自6月出口額增速轉正以來,出口增速在穩定向上修復,在10月增長11.4%的基礎上,11月我國以美元計價出口額增速進一步走高至21.1%。這跟海外疫情反覆有關,帶來了與防疫、「宅經濟」相關物資需求,我國還承接了部分停工停產國家的生產訂單轉移。

消費、投資等數據也在穩步改善。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增速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前11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增速比前10個月提高0.8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4個月下降,就業形勢在溫和改善。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雖比去年同期高0.1個百分點,但相較年內2月份6.2%的高位有明顯改善。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表示,投資分項數據來看,製造業投資修復速度加快。前11月製造業投資下降3.5%,降幅比前10月收窄1.8個百分點。初步測算,11月當月製造業投資增速為12.5%,比10月提升近9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明顯提速,反映出經濟修復的內生動力在增強。

付凌暉表示,需求回暖的態勢在鞏固,無論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內生性增長在持續提升。隨著經濟的恢復,就業在擴大,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加上近期汽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推動餐飲消費等促消費政策,消費有望持續回升。製造業企業效益在改善,出口需求拉動明顯,加之中國產業升級,對製造業投資需求較大,製造業回升態勢也有望延續。

 四季度經濟有望超7%

受疫情防控影響,一季度我國經濟大幅下挫6.8%。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顯效以及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加上超常規對衝政策的作用,二季度我國經濟很快恢復到3.2%的正增長,三季度經濟增長4.9%,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11月數據已處高位,12月數據是否能繼續走高,機構分析判斷並不相同。不過,從前11個月的經濟表現來看,機構普遍預計,2020年全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望在2%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8%,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四季度經濟增速會在7%以上,大概在7.2%左右,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在2.3%-2.4%」,羅志恆表示。

劉學智表示,12月份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不好判斷12月數據是否會繼續走高。從生產端來看,當前單月工業、服務業增速已處高位,繼續大幅走高的可能性在下降;但需求端來看,消費、投資數據有望繼續修復。現在還不好判斷四季度經濟增速是否會超7%,但基本會接近7%。預計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在2%以上,在2.5%左右。

「在去年基數相對較高的情況下,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7%,再創今年新高,表明目前工業生產仍然較強。由於12月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速處在6%-7%的概率較大,因此將進一步提升全年工業增速。從生產端來看,今年經濟增速超過2%的概率不低」,張旭表示。

展望2021年,外部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市場對經濟的預判存在分歧。比如,今年下半年大超預期的出口形勢,是否會延續到2021年,各方判斷不一。

羅志恆表示,考慮到今年的低基數,預計2021年GDP增速在9.0%。今年10、11月份出口增速在兩位數,2021年肯定不會延續這麼好的形勢。不過,即便考慮到疫情可能反覆、疫苗覆蓋率等因素,明年出口也不會太差。

展望2021年經濟運行,即便經濟增速較高,考慮到世界經濟恢復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國內經濟仍處於恢復進程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給予了較為謹慎的回應。

付凌暉表示,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常態運行,我國經濟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可能性較大,2021年有望保持較好的增長水平。由於今年的基數較低,從速度上來看,2021年增速可能會比較快,但是並不說明經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12月11日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注重「需求側改革」,可以預判的是,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要堅持擴大內需,2021年促消費、擴大有效投資等政策有望延續,「需求側改革」的明確,意味著更多中長期改革舉措的推出。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綜合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馮煦明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需求側改革就是通過改革手段釋放需求潛力。中央提出需求側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一體兩翼」,旨在國民經濟運行的供給端和需求端,通過深化改革和鼓勵創新,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推動中國經濟邁向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馮煦明認為,需求側改革主要內容包括推動收入分配改革,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健全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國民消費的後顧之憂;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優化消費環境等。

(作者:周瀟梟 編輯:包芳鳴)

相關焦點

  • 11月數據強勁或推動四季度增速超7%, 「需求側」有反彈空間
    (原標題:11月數據強勁或推動四季度增速超7%, 「需求側」有反彈空間) 12
  • 11月投資、消費繼續回暖,四季度中國GDP增速或升至6%左右
    記者 辛圓11月中國經濟延續復甦態勢。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數據顯示,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比前10個月回升0.8個百分點;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分別較上月加快0.7、0.1個百分點。
  • 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2020年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詳見信息量巨大,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精神全解)由之前頻繁使用的「需求側管理」表述調整為「需求側改革」,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我想大致有以下四個原因:(一)以史為鑑,2015年底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主導了過去五年
  • 中央首提「需求側改革」!對你的錢包有什麼影響?
    中央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12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注重「需求側改革」。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內容於周五當天盤後公布。(參考周六《重磅信號!》很多人認為需求側改革就是刺激消費,這個理解是狹隘的。刺激消費只是階段性、結構性改善需求的一次性政策,而需求側改革則是致力於推動國內總需求中長期提升的一系列制度性改革的總稱。需求側改革和今年以來政策持續強調的「雙循環」、「擴內需」戰略一脈相承。
  • 大公國際:中國經濟四季度需求端承接動能轉換助力增勢延續
    前三季度GDP實現72.3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累計同比增長0.7%,三季度GDP強勁復甦,同比增速恢復到4.9%,環比增長2.7%,一至三季度累計增速實現轉正,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5.2%~7.0%,全年經濟有望實現2%~2.5%的增長。四季度供給端增勢將延續,產能利用水平將繼續擴大。今年以來,國內經濟恢復主要以供給端增長拉動為主。
  • 李廣子:需求側改革下的信用卡業務發展機遇
    中國網財經力邀業內專家學者特別推出「推動信用卡業務可持續發展 助力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欄目,探討新發展格局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前景及動能。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 李廣子2020年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
  • 出口帶動下的全面復甦——11月宏觀數據解讀
    從11月宏觀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繼續強勁復甦,特別是出口產業鏈的超預期表現,成為經濟向好的關鍵動力。據海關統計,我國11月(以美元計)出口同比增21.1%,這是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也是2011年以來11月同期最高增速。
  • 餐飲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GDP增速四季度還有望繼續修復!
    10月經濟數據新鮮出爐,工業、服務業、消費等關鍵指標持續復甦。安信證券、興業證券、中銀國際、上海證券、銀河證券等機構對四季度經濟增速的預測值達到6%及以上。11月16日,10月經濟運行數據出爐,主要指標延續回升趨勢。其中,餐飲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服務業增速首超工業增速。
  • 政治局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信號」:貨幣政策趨勢性放鬆的可能性較小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點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這也是高層會議中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
  • 0.7%!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 全年就業目標幾近完成 9月當月消費...
    社會領域投資增長9.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9個百分點;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0.3%、12.7%,增速分別比上半年提高5.1、1.9個百分點。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這體現在外有壓力、內有動力、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疫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解讀12.11政治局會議
    第二,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1月25日,人民日報)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  第五,換句話說,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環保、金融適配、產業鏈高級化),「供給創造需求」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推動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拓展投資),「需求牽引供給」。
  • 四季度政治局會議傳遞重大信號
    文:任澤平  方思元  梁穎  黃斯佳 在五中全會之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12月11日召開四季度政治局會議,總結今年,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傳遞重大信號。
  • 需求強勁推動滬鎳強勁上漲 倫鎳下跌
    原標題:需求強勁推動滬鎳強勁上漲 倫鎳下跌   12月11日消息:周五, 因為世界最大
  • 機構熱議需求側改革 促消費和新基建成新方向 把握這些投資機會
    重大事件機構熱議需求側改革 促消費和新基建成關注方向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傳統的擴內需依賴於負債驅動型的投資擴張(老基建、房地產)。需求側改革,意味著擴內需重心轉向消費驅動,未來將完善分配製度、鼓勵重點商品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 主要指標增速由負轉正 經濟企穩信號更強
    隨著更多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四季度經濟增速料超三季度。中國超大市場規模的潛力釋放,也將更好助力世界經濟復甦。主要指標增速由負轉正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歷經一季度-6.8%的被迫「深蹲」,到二季度同比增速達到3.2%,再到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呈現穩定恢復增長態勢。
  • 中信建投:國慶黃金周數據解讀 把握四季度金融業機會
    《國慶假期重要信息綜述》(作者:黃文濤執業證書編號:S1440510120015 發布日期:2020.10.8)  黃金周市場消費加快釋放  零售市場方面,十一黃金周消費需求加快釋放,市場人氣持續攀升,國內大循環活力強勁。
  • 國泰君安: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內需 關注消費行業細分賽道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指出,需求側改革關鍵在於擴大內需,推動基數龐大的腰部及以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從「吃飽穿暖」到追求高品質消費,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人群的消費潛力。具體到消費行業而言,建議投資者關注一下細分賽道投資機會:1)食品飲料/化妝品:食品飲料是整個居民日常消費的支柱和基礎,尤其是中低檔白酒和大眾消費品,隨著居民基礎消費逐漸得到滿足,基礎品類消費升級是未來大勢所趨;化妝品作為精神消費屬性產品,近年來受益於渠道快速下沉以及社交型營銷方式對消費者教育,這是基礎消費升級最具代表性行業
  • 五個關鍵詞讀懂11月宏觀數據:今年全年和明年的中國經濟如何走
    來源:新京報網11月宏觀數據全面回升。其中,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上月小幅加快0.1個百分點至7.0%,刷新2019年4月以來單月最快增長水平,表現再超預期。投資中,11月民間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前沿觀察: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需求側改革的關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渡到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機結合,是貫徹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而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則是需求側改革的關鍵所在。
  • 多項經濟指標增速由負轉正,什麼信號?專家這麼說!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我國GDP增長4.9%,前三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前三個季度同比增長0.7%。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中國將是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