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想給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但這種事情並不是誰都能成功的,對於那些尚未成功的人來說,總是默默羨慕那些成功的人,他們不懂為什麼人家可以成功,其實道理並不難,他們只是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當下的所有條件,即便當時的條件並不算好。
我們需要明白的一個事情是,我們不能時刻都處於一個順利的狀態,也不是所有的有利條件都會時刻幫助我們,如何在不利的環境中,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價值,才是我們需要一直學習的處世哲學,而對於很多人來說,該如何的揚長避短是一個十分高深的學問。
我們在謀事的時候,的確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如果沒有勇氣支持我們邁出第一步,那麼未來是否能夠成功都成了一個奢望,根本無從提及。但是如果你只有勇氣,而沒有一定的謀略與智慧,事情自然也不會像我們所預想的那樣順利發展,甚至會加速失敗。
對於有勇無謀的人來說,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喜歡逞強,他們經常忽視外界條件對他們的限制,而是一味的追求「不達目的不罷休」,這種性格的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可以被形容為「耿直」,雖然耿直並沒有什麼不好,可是這樣的人往往性格執拗,較為偏激,不懂得什麼是迂迴戰術。
值得誇獎的是,他們會時刻留意自己的人生底線不被觸犯,對於自己價值觀無法接受的事情,他們幾乎不會考慮付諸實踐,可一旦他們鑽起了牛角尖,認準了一個道理輕易便不會改變,即便這個決定會導致其頭破血流,他們也不是很在乎,多少帶有一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意味。
在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其實一直都不主張這樣的處事方式,因為這樣其實並不夠「中庸」。中庸之道是大多數中國人都堅持的處事原則,這一原則同樣在《易經》中得到彰顯。這個原則建議我們學會變通,學會在人際關係的交往中學會圓滑,亦學會隨和。
這倒不是要求我們對人不能真誠,只不過如果你不夠隨和,在這複雜的世界中你總是會容易受到傷害,以退為進的智慧就在於讓你掩蓋掉自己的鋒芒,儘量讓少一點的人將仇視、嫉妒的目光落在你的身上,這樣自然就能避免很多無端的是非,也會減少自己要面臨的災禍。
我們要時刻清楚自己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上,也要時刻清楚自己周圍的環境對自己是否有利,當你對此進行清晰的判斷之後,你就會知道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前進,學會適時的退讓比一直勇往直前更需要智慧與勇氣,我們的歷史上,從不缺乏急流勇退的之人,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種所謂退步的重要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