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金梅
2020年,市民政局共承擔全市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5項,其他主責主業1項,均超時序或超額完成,並爭取到國家級試點2項、省級試點10項;5項工作經驗獲省級以上推廣。
一、從「各炒一盤菜」到「共辦一桌席」。用「e家大救助」推動濱州救助「加速度」針對群眾申請救助到處跑、多門辦和被救助人員錯漏重等問題,我們統籌16個部門的66個救助項目,開發了「e家大救助」信息平臺,組建起四級救助工作網絡,用大數據和新流程串起所有部門的救助項目,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線上「只上一張網」,線下「只進一扇門」,實現了群眾求助「零跑腿」。
二、從送資金到送服務。用民政「大禮包」兜牢脫貧攻堅的成果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最關鍵一年,我們將重度殘疾人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納入低保,大幅提高特殊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水平,其中低保標準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低保和特困人員佔比提高到了68.2%,比2019年高出20%,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們的慈心一日捐項目成功入選2020年慈善類中國政府最高獎——中華慈善獎。我們在國內率先開展的政府免費代養困境殘兒活動,讓更多的困難家庭受益,達到了「代養一個孩子,解困一個家庭」的目的。國內首部以流浪乞討源頭治理為題材電影《歸路》取材於我局的救助工作原型並在濱州全程拍攝,2021年將在全國院線影院上映。
三、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厚養」。用改革「組合拳」培育養老產業2020年,我們全力推進了10家國內知名養老企業服務項目落地濱州,引導本市6家大型民營企業進駐養老行業,高標準完成100家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星級評定,農村幸福院「三星四類」管理模式獲全省推廣,爭取上級2600餘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濱州養老項目,將敬老院公建民營率提升至83%(全省第二);城市社區和鄉鎮養老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新型養老服務舉措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濱州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四、從打通「最後一公裡」到打磨「最後一釐米」。用貼心服務優化最基本的公共服務一方面,圍繞「居有所樂」,我們打造了60處城市和諧社區和農村幸福社區,社區服務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婚姻登記突破地域限制,在省內率先實現全市通辦,著力落實了社區工作者3崗18級薪酬體系,招錄了415名社區工作者充實社區管理,破解了社區辦公用房移交難題,進一步夯實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10月份,全國社區治理創新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社區治理「濱州模式」走向全國。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保障「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了農村公益性墓地審批規範程序,建成市縣鄉村四級綠色生態公益性公墓240處,實現了基本殯葬服務的公益性、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