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民政局:「e家大救助」建起四級救助網絡讓群眾求助「零跑腿」

2021-01-21 濱州網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金梅

2020年,市民政局共承擔全市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5項,其他主責主業1項,均超時序或超額完成,並爭取到國家級試點2項、省級試點10項;5項工作經驗獲省級以上推廣。

一、從「各炒一盤菜」到「共辦一桌席」。用「e家大救助」推動濱州救助「加速度」針對群眾申請救助到處跑、多門辦和被救助人員錯漏重等問題,我們統籌16個部門的66個救助項目,開發了「e家大救助」信息平臺,組建起四級救助工作網絡,用大數據和新流程串起所有部門的救助項目,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線上「只上一張網」,線下「只進一扇門」,實現了群眾求助「零跑腿」。

二、從送資金到送服務。用民政「大禮包」兜牢脫貧攻堅的成果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最關鍵一年,我們將重度殘疾人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納入低保,大幅提高特殊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水平,其中低保標準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低保和特困人員佔比提高到了68.2%,比2019年高出20%,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們的慈心一日捐項目成功入選2020年慈善類中國政府最高獎——中華慈善獎。我們在國內率先開展的政府免費代養困境殘兒活動,讓更多的困難家庭受益,達到了「代養一個孩子,解困一個家庭」的目的。國內首部以流浪乞討源頭治理為題材電影《歸路》取材於我局的救助工作原型並在濱州全程拍攝,2021年將在全國院線影院上映。

三、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厚養」。用改革「組合拳」培育養老產業2020年,我們全力推進了10家國內知名養老企業服務項目落地濱州,引導本市6家大型民營企業進駐養老行業,高標準完成100家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星級評定,農村幸福院「三星四類」管理模式獲全省推廣,爭取上級2600餘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濱州養老項目,將敬老院公建民營率提升至83%(全省第二);城市社區和鄉鎮養老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新型養老服務舉措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濱州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四、從打通「最後一公裡」到打磨「最後一釐米」。用貼心服務優化最基本的公共服務一方面,圍繞「居有所樂」,我們打造了60處城市和諧社區和農村幸福社區,社區服務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婚姻登記突破地域限制,在省內率先實現全市通辦,著力落實了社區工作者3崗18級薪酬體系,招錄了415名社區工作者充實社區管理,破解了社區辦公用房移交難題,進一步夯實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10月份,全國社區治理創新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社區治理「濱州模式」走向全國。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保障「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了農村公益性墓地審批規範程序,建成市縣鄉村四級綠色生態公益性公墓240處,實現了基本殯葬服務的公益性、均等化。

相關焦點

  • 剛剛,貴州公布一批民政社會救助求助電話
    2月4日,都市新聞記者從貴州省民政廳獲悉,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方便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現面向社會公布一批疫情防控期間民政社會救助求助電話。> 七星關區民政局8303180 大方縣民政局5221963 黔西縣民政局4245129或110 金沙縣民政局241208 織金縣民政局7626473 威寧縣民政局6222434
  • 泰安市民政局:主動入位 擔當作為 確保我市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張澤文記者從1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全市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入冬以來,市民政局立足部門職責,主動入位、擔當作為,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用足用活用好社會救助各項政策,打好社會救助「組合拳」,全力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 東阿實現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全覆蓋」
    東阿交警大隊打通搶救及後期幫扶兩個環節,打造了交警大隊牽頭,衛健局、縣醫院、民政局密切配合的協同救助模式。構建了「1+2+X」救助工作體系。「1」是指交警大隊統籌協調社會救助;「2」是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害人可能出現的搶救及後期幫扶兩個過程;「X」是救助過程中的涉及到的部門和單位,交通事故發生後交警大隊、衛健局、縣醫院聯動,對符合條件的受害人搶救費用由社會救助基金墊付後,將信息反饋到民政部門,由民政部門負責做好後期幫扶。今年以來,交警大隊會同縣衛健局、醫院、民政局等部門召開案件通報會議6次,逐個環節、逐個步驟解決案件難題。
  • 貴州省民政廳公布疫情防控期間各級民政社會救助求助電話
    2 月 4 日,貴州省民政廳公布了全省疫情防控期間各級民政社會救助求助電話,方便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具體電話清單如下 : 1.貴陽市(區號 0851)雲巖區民政局 86870117南明區民政局 85810082花溪區民政局 83851813烏當區民政局 86849942白雲區民政局 84282208、84600955
  • 丹東市救助管理站冬季救助正在行動
    丹東市救助管理站在部署開展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後,就馬上行動。11月30日早晨,儘管陽光特別的明媚,但天氣依然的特別的寒冷,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早早的開始了一天的巡街工作。(這個管道裡、大牆邊都有人居住)工作人員給公園的環衛工人以及周圍的群眾發傳單、做宣講,阿姨們都說:「現在黨的政策真好,我們一定配合你們的工作,發現乞討人員和精神障礙的人員,及時和你們聯繫」。(救助人員集中在站裡就餐)這次救助活動,兩個小組共救助5人,效果非常明顯。
  • 通過社會救助購買服務 科學合理確定救助對象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鄉低保精細化管理,完善低保對象認定綜合指標體系,科學核查低保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準確認定低保對象、合理確定補差救助金額,林西縣民政局作為全區社會救助購買服務的試點旗縣,通過社會救助購買服務的方式,以城鎮低保作為首輪試點,對林西縣所有在享城鎮低保進行一次家計調查
  • 天寒心不冷 東營市救助管理站夜巡人讓流浪者感受城市救助溫度
    為保證流浪街頭和蝸居在外的流浪人員能夠被及時救助,東營市救助管理站自11月17日起,成立四個街頭巡查小組和一個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將流浪者被動求助變為走向街頭主動勸導救助。制定縝密救助方案,充分利用四級聯動織密救助網絡,積極與轄區派出所、城市管理、公交司機、環衛工人等加大交流,擴大宣傳,加強街面巡查力度,共同築牢生活無著人員安全保護網。12月4日晚上19時,市救助管理站站長李輝帶領第二巡查分隊再次對重點區域和容易讓流浪人員蝸居地點進行了深度巡查,爭取做到「發現一個,救助一個」。
  • 寒冬送溫暖 關懷暖人心——江門市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
    2020年11月下旬以來,受冷空氣影響,江門市天氣持續降低,全市各救助管理站聚焦熱點,全力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近日,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鴻猷到江門市救助管理站檢查指導,要求救助管理站落實好到站求助人員旅居史詢問,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全員核酸檢測,站內人員分區管理、定期測溫,救助場所定期消毒等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同時加強服務對象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加強防疫物資保障,堅決守住了「民政系統各類機構不發生疫情」「困難群眾不因疫情影響而陷入困境」兩條工作底線。
  • 江蘇開展「傳遞溫暖 送去關愛」專項救助行動
    省民政廳下發通知,開展「傳遞溫暖 送去關愛」專項救助行動,讓露宿人員得到及時救助、安全過冬。工棚、橋梁、涵洞、車站、城鄉接合部等區域是民政、公安等多部門重點巡查地域,市民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請報警或撥打當地社會救助管理站電話。  24小時專人接受求助  「大爺,天太冷了,去救助站洗個熱水澡吧,有熱菜熱飯,還可以幫忙買票回家。」
  • 用「繡花針」織密「救助網」 大救助服務中心半年推送救助事項...
    7月份,樂清社會大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發現後,馬上根據困難群眾大病救助、教育救助、低收入農戶保險等一系列專項救助政策,為張某一家辦理了救助手續。保障好睏難群眾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工作。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樂清於5月份正式組建並啟用社會大救助服務中心。
  • 市民政局張雪松處長蒞臨河北區社會救助工作培訓現場授課
    9月27日,市民政局張雪松處長蒞臨河北區社會救助工作培訓現場,以「社會救助工作現狀及工作部署」為題,為河北區各街道辦事處分管社會救助工作副主任、公共服務辦主任、低保專幹、核對專乾等40餘人授課,受到參訓人員熱烈歡迎。
  • 溫心救助,讓愛回家,助攻脫貧
    溫心救助,讓愛回家,助攻脫貧 信息來源:三江縣民政局 發布日期:2020-12-08 09:20 【字體:大中小】
  • 男士戒指卡手上門求助 建陽消防迅速救助
    男士戒指卡手上門求助 建陽消防迅速救助 王雅婷 攝東南網訊 11月19日上午,一名男士來到建陽區黃花山消防救援站,稱手指上的戒指無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法取下,遂主動求助消防隊員。據了解,男士昨日想取下日前戴上的戒指,可是在家用了各種方法都沒能將戒指取下來,手指反而越來越腫,血液不通導致手指腫脹,情急之下只能來消防站求助。
  • 龍巖市救助管理站多舉措做好防寒救助工作 讓愛與溫暖不缺席
    連日來,為應對寒潮天氣對我市流浪乞討人員、臨時遇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可能造成的影響,市救助管理站立足救助管理工作職能,秉承「主動救助無償救助」工作原則,積極組織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為一些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飲食、住宿、返鄉等必要幫助,讓「美麗龍巖」更具民生溫度。由於流動性大、身份數據不完整、信息傳遞不足等原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等防控要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面臨著新考驗。
  • 大救助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精準幫扶,雨花區下一步將這樣幹……
    大救助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雨花區民政局積極摸索和思考,確保在大救助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創新方式 兜好民生底雨花區民政局大力推進社會救助方式創新,積極開展城市困難群體幫扶,進一步做好低保保障擴面,凡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範圍。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切實發揮社會救助「託底線、救急難」作用,補齊民生保障短板。
  • 兜底線 織密網 建機制——西寧市織密社會救助網絡
    新華社西寧6月10日電 題: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西寧織密社會救助網絡新華社記者江時強、王大千這是6月5日拍攝的西寧市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2016年以來,青海省西寧市針對民政救助「低保捆綁」「懸崖效應」等問題對貧困邊緣群體進行了精準幫扶。從「絕對貧困」到「相對貧困」的轉變階段,一系列「弱有所扶」的制度安排和機制建設,在西寧編織起更大、更密、更有溫度的社會救助網絡。「在一起」的希望午後陽光柔和。
  • 如何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民政部答每經問:劃出三個救助圈層...
    救助理念從被動向主動轉變在建立主動發現機制方面,唐承沛表示,過去社會救助實行「依申請救助」,遇到困難了,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相關部門經過調查核實以後,符合條件就給予社會救助。但是在實踐中發現,有些群眾有的受自身能力所限,有的是不了解相關幫扶政策,想不到或者無力去主動求助,這部分是不聲不響的困難群眾,「依申請救助」這個政策可能會把他們漏掉。
  • 為困難人群定製個性化政策包、紓困方案,上海將在全市推行社區救助...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下發的《關於實施「社區救助顧問」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社區救助顧問」制度必須堅持以「政府+專業機構+顧問」為服務主體,以「整合+連結+陪伴」為核心,實現對困難家庭的陪伴式、長效式、全程式救助幫扶,實現由生存型救助向發展型救助轉變。同時,上海鼓勵各區通過「一網統管」民生大數據平臺,主動發現、救助社區中「沉默的極少數困難群眾」。
  • 全省救助管理機構「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進行中,救急救難應救...
    ,提供生活救助。氣溫驟降,雨雪降臨,救助行動給需要幫助的流浪乞討人員送去了怎樣的一份溫暖?隨州的救助行動隨著天氣變冷,省民政廳要求全省各市縣救助管理機構加大冬季救助工作力度,確保生活沒有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等困難群眾能夠及時有效地得到救助,基本生活有保障。
  • 蘇州常熟一老人後腦勺摔破流血,群眾、警察合力救助
    但是對老人來說,摔倒不是小事,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助,可能危及生命。近日,一位老人在蘇州常熟碧溪菜市場買菜時摔倒,幸得群眾和警察合力救助,及時送醫,老人並無大礙。群眾幫忙用毛巾捂著12月6日上午8點39分,常熟市公安局碧溪派出所接到報警稱:碧溪菜市場賣蔬菜處有一個老人摔倒受傷,需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