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SIGMA 16mm f1.4 DC DN這支鏡頭已有一段時間了,也沒有做開箱之類的分享;因為我覺得,非經本人耳聞目睹,沒做一些相關的試鏡測試,就沒有發言權,所謂的開箱只是唬人罷了。
終於在可以出行的這段時間,有了一次親身的試鏡機會,一方面我自己藉此了解這顆網上評價尚不錯的鏡頭,另一方面給大家分享,沒帶 ND濾鏡和CPL濾鏡,在大光比環境、水面反光場景下畫面明暗細節如何還原。
本次拍攝器所用器材
適馬16mm f1.4 DC DN
SONY 6400機身
三腳架
拍攝天氣情況
2℃~18℃、晴轉多雲、微風
相機設置
文件儲存格式:JPEG
畫面長寬比:16:9
畫面成像質量:精細(10M)
相機曝光降噪:關閉
拍攝模式:光圈優先
白平衡:自動
ISO:100
之前小編有和大家分享過ND濾鏡以及CPL濾鏡拍攝時使用的基礎知識與技巧,本次不再展開去講,需要了解的小夥伴可以參閱下我之前的發文。
01場景一:大面積水面+側逆光
當你遇到這種場景時,老攝影師們都會告訴你如何如何使用CPL濾鏡來輔助我們改善拍攝的曝光問題,因為水的反光造成在微波蕩漾的水面形成刺眼的高光區塊,勢必影響畫面的質量。另外,利用CPL濾鏡結合慢門拍攝也能實現絲綢狀的流水畫面。
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採用光圈優先模式,依次在F/1.4、F/1.8、 F/2.8 、F/4、F/5.6 、F/8 、F/11、 F/16光圈下拍得8張樣片,在大光圈下明顯天空的高光細節缺少,但小光圈下天空尚還能還原原本的色彩細節,因此,我先在不同光圈下拍了一組樣片,樣片如下:
將拍好的樣張利用PS進行HDR Pro合成,注意要勾選對齊圖像,合成處理後再利用Camera Raw進行基本的調色即可,當然利用LR也能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可根據個人習慣選用。
該場景構圖上以河堤為界將畫面構圖一分為二,上天下水,水天一色,近景的水淺而清澈呈現沙灘的色彩,較深水位則倒映出天空的藍色,由於大面積的水面反光給拍攝時的曝光會造成影響,(原本CPL濾鏡可消除水面的反光作用) 。
利用Camera Raw調色的關鍵,一方面要還原天空的藍、另外要調出水的清澈而不死板,把握這兩點著手去調整,另外也不要刻意對畫面進行過多的銳化,那將以犧牲像素為代價。
02場景二:大光比逆光拍攝
同樣的問題,沒有ND鏡,如同上述場景的操作一樣,在光圈優先模式,F/1.4、F/2、 F/2.8 、F/4、F/5.6 、F/8 、F/11、 F/16光圈下拍得8張樣片。
這幅畫面構圖上將遠處的樓房、堤邊的柳樹、近處的蘆葦以及天空放入畫面,色彩更加豐富,有層次對比,因此雖然在逆光下拍攝,但難度比上述水面的場景要容易把控。樣片如下:
仍然同樣的方法,打開PS軟體,利用HDR Pro、Camera Raw進行合成與調色,強調一點,初春的柳樹,嫩葉初上,在調色時重點要注意對綠色、淺綠色的明度、飽和度的調整把握好。
近景的蘆葦受光的不同也呈現不同的明暗對比。有關如何調色,這次小編就不一一展開去講,後續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03總結
到此,可能有些老法師會給出建議,就是利用包圍曝光的方式或者相機自有的HDR進行處理這兩種場景下沒有ND濾鏡及CPL濾鏡的困惑,小編也認同;但手上有一顆新的鏡頭,總想知道它的功力如何,而不是相機本身。
通過這次對這顆SIGMA 16mm f1.4 DC DN廣角鏡頭的實拍,個人覺得,它的銳度在光圈F4~F5.6下表現最佳,大光比下的紫邊在F1.4光圈下明顯會有,但隨著光圈的逐漸縮小,會有明顯的改善。
另外,小編對該鏡頭不同光圈下的畸變也進行了測試,認為大光圈F1.4、F1.8下,並沒有如某些測評說的那樣有明顯的桶形畸變;總體上,對於2K左右大洋的廣角頭來說,性價比還算可以。
我是漆沮河拍客,歡迎小夥伴們轉發、分享,同時別忘了點擊屏幕右上角關注本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