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卡門序曲》,體會樂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增強對歐洲歌劇音樂學習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聆聽音樂,以小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樂風格,提升音樂欣賞能力。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析《卡門序曲》,了解樂曲結構,並提高對歌劇音樂的欣賞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卡門序曲》各段落音樂,了解每個主題的音樂情緒。
【難點】
了解《卡門序曲》採用的曲式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為學生播放鬥牛場景的視頻,並播放幾段不同的音樂,請學生思考哪段音樂最適合鬥牛場景。
由此引起學習興趣,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欣賞樂曲,分享感受
播放樂曲,學生聆聽之後分享對作品的認識或是對音樂初聽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
2.了解創作背景及作者
介紹歌劇《卡門》:歌劇《卡門》講述了唐·霍賽鍾情於卡門,但卡門卻與鬥牛士埃斯卡米洛熱戀,在一次鬥牛活動中,埃斯卡米洛獲勝。當群眾正在歡呼的時候,唐·霍賽殺死了卡門。隨後,他自己也自殺身亡的故事。整首歌劇塑造了卡門這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性形象,最終卻以她的死來作為全局的結尾,充滿了悲劇色彩。
作者喬治·比才,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者。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863年寫成第一部歌劇《採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參加國民自衛軍,後終生在塞納河畔的布基伐爾從事寫作。在音樂中他把鮮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衝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的喜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於一爐,創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還有歌劇《唐普羅科皮奧》。
(三)探究學習
1.再次欣賞樂曲
(1)再次聆聽全曲,並向學生詢問:
樂曲一共分為幾部分?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總結:樂曲一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為ABACA的迴旋曲式;第二大部分為一個展開性段落。
2.分段聆聽
(1)為學生播放樂曲A段,學生聆聽並思考:
①這段音樂是什麼情緒?(學生自由回答後,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音樂表達了歡快熱烈的情緒,表現了西班牙鬥牛場上的喧鬧、狂熱的氣氛)
②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緒?(A段音樂節奏緊湊,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這種熱烈歡快的場面)播放一段鬥牛士視頻,從視覺角度結合音樂學生進一步感受其中的場面。
(2)學生分小組進行聆聽,教師播放樂曲B段,音樂結束後小組進行討論,主題B表現的是什麼情緒?每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
學生們交流分享後,教師進行總結:表現的是婦女、兒童人們匯聚在一起熱鬧、歡快的場面。
請學生跟隨旋律小聲哼唱B段主題,加深對音樂主題的印象。
(3)為學生播放樂曲C段,學生對比分析音樂描繪了鬥牛士的英勇形象。
(4)打亂三個段落的順序為學生播放,學生根據音樂特點和音樂主題與相對應的段落進行連線。
(四)拓展延伸
介紹迴旋曲式:迴旋曲式是主題周而復始地循環往復,在其重複之間,插以對比性格的「插部」(副題),在迴旋曲中,主要主題至少要呈現3次。這首樂曲的迴旋曲式部分的結構是ABACA。
由於序曲是歌劇的引子部分,所以這首樂曲在迴旋曲結束之後又插入了一個展開性樂段,目的是為了與歌劇主體部分相連。
(五)小結作業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比才的作品《卡門序曲》,對歌劇《卡門》有了一定了解,同時了解了這部歌劇的作曲家,並且對音樂中常出現的迴旋曲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作業:對比欣賞《卡門》的其他選段。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