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查幹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冬捕。每年查幹湖的冬捕活動都會吸引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屆時,每天將有6趟拉網活動,每個巨型拉網都有60名大漢負責,因此冬捕一線總共有360人參與作業。
漁網的放置很有講究,有時忙活大半天也沒什麼收穫,但運氣好的時候也能連接「爆網」,單網的產量就能高達30-40萬斤。由於浩大的捕魚規模和極高的單網產量,查幹湖冬捕還在2005年被選進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甚至還被國外媒體譽為「世界奇觀」。
查幹湖是我國的十大淡水湖之一,同時也是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漁業資源豐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的漁業專家就已經探明,查幹湖內的魚類共有31種,產量較高的有四大家魚、鯽魚、鯰魚、紅鰭鮊、烏鱧(黑魚)、黃顙魚等等。在90年代,產量最高的是鯽魚(佔比30%)和紅鰭鮊(佔比50%),而冬捕的主要魚類則是胖頭魚(鱅魚)和鯉魚。
當時,整個查幹湖的年產量在1300噸左右,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魚塘」。雖然從總產量上來看,查幹湖和太湖、鄱陽湖、洞庭湖的上萬噸漁業產量相差了一個量級,但是查幹湖並不存在過度捕撈和水質汙染的問題,魚的個頭兒一直都很大,品質也更有保證。
另外,查幹湖漁業的定位是「休閒漁業」,而非傳統的捕撈漁業,這和南方大多數的生產性湖泊有很大不同。在10年前,長江流域漁民的大部分收入都來源於捕撈上來的魚蝦,收益不穩定,隨著過度捕撈、工業汙染等問題越來越嚴峻,漁民們僅僅通過捕魚已經難以維持生計。但是查幹湖冬捕則是將捕魚的「儀式感」和旅遊業結合起來,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當地漁民也從中獲得了更可觀的收入。
每年查幹湖冬捕的「重頭戲」就是頭魚的拍賣環節。所謂頭魚,其實是指祭湖醒網時撈出的第一條魚(而不是個頭兒最大的魚)。頭魚的拍賣價格和體重並沒有太大關係。比如在2011年,一條39斤重的頭魚拍賣出了30萬的高價;在2014年,一條30斤重的頭魚卻拍賣出了37萬元的高價。近年來,頭魚的拍賣紀錄不斷被刷新,起拍價和成交價也相當有講究。
在2020年12月28日,查幹湖又迎來了最新一季的冬捕,頭魚的起拍價就高達199999元。經過一輪輪激烈的競拍,最終頭魚以300萬元的高價被吉林省浙江商會拍下。
經過多年的口碑積累和人氣積攢,再加上網絡媒體的高度曝光,「查幹湖冬捕」早已自帶流量,頭魚的拍賣也已經被各大商家視為「打廣告」的絕佳時機。
按照經濟價值來講,頭魚的價格確實值不了那麼多錢,真正有「價值」的是頭魚自身的流量和噱頭。比如,2018和2019年查幹湖頭魚的拍賣價格分別達到了100萬和296萬,而這兩次拍賣的競標者都是盼盼食品集團的創始人兼董事長——不得不說,這兩個廣告做得很有「水平」。
通過水產拍賣會來達到宣傳的目的,這種做法在國外也很常見。比如,日本一家著名的壽司連鎖店創始人木村清就在2019年砸下2100多萬元,拍下了一條278公斤重的巨型藍鰭金槍魚,他本人也因此贏得了「新年拍賣王」的稱號。木村清表示,這是為自己的壽司店做宣傳的一種方式,今後應該還會繼續這樣嘗試。
這樣的做法其實也無可厚非,但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查幹湖中的「平價」有機魚。所謂「平價」,其實是相對於頭魚而言的,但和市場上人工養殖的水產品相比,查幹湖有機魚的市場價格並不低。
有些人可能會問了,查幹湖每年都捕撈幾百萬斤魚,為什麼第二年還能保證如此高的產量呢?查幹湖裡的魚難道就捕不完嗎?
想要弄明白這些問題,首先就要知道查幹湖裡的魚究竟是怎麼來的。查幹湖作為典型的生產性湖泊,湖中的漁業資源主要是通過兩個方面進行保護的,一是魚類的自然繁殖,二是人工增殖放流。
在不同魚類的自然繁殖期間,加強繁殖保護是提高漁業產量的一個主要措施。比如,查幹湖的鯽魚從每年的5月初至5月下旬開始產卵繁殖,這時的水溫已經達到17℃以上;而紅鰭鮊則是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繁殖,因此當地將每年的5~7月定為查幹湖的禁漁期,這樣一來就很好地保護了繁殖群體。
其次,人工的增殖放流也必不可少。按照太湖流域人工放流的經驗來看,每放流1公斤左右體長14.8公分的鰱鱅以及13公分的草魚苗,就能回捕10公斤以上的成魚。而近幾年,查幹湖漁場每年都會投放1000萬尾100克左右的魚苗,僅僅是魚苗的重量就有200萬斤左右,這就進一步保障了魚群的存量。
和長江流域的湖泊相比,查幹湖的水溫更低,魚類生長緩慢,一條十幾斤重的胖頭魚至少要長4-5年的時間,20斤以上的大魚則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而查幹湖冬捕時上岸的基本都是大魚,而且產量相當高,這也讓很多網友產生了一個疑問:查幹湖的魚到底是不是「洗澡魚」?
按照查幹湖漁民的說法——湖中的魚並不是「洗澡魚」。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查幹湖的面積有300多平方公裡,而捕魚的漁網只有2公裡左右,每次冬捕的範圍並不算大。再者,捕魚時漁網的網眼足足有7寸,4-5斤以及更小的魚會通過網眼漏出去,在湖中繼續生長,因此遊客們看到的都是規格很大的魚。
不管怎樣,查幹湖的胖頭魚普遍高於市場平均價格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市場上一般的胖頭魚價格大多為10元/斤左右,但是查幹湖出產的胖頭魚輕輕鬆鬆就能賣到35元/斤的高價,即便如此依然是供不應求。
查幹湖的胖頭魚已經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品質有保證,市場競爭力更強,深受消費者歡迎。在購買「查幹湖胖頭魚」後,可以通過包裝袋上的漁場電話諮詢工作人員,說明購入途徑,這樣一來,漁場工作人員就可以根據出貨記錄來證明魚的真偽了。
總之,查幹湖冬捕在國內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別是央視的人氣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後,查幹湖的胖頭魚、大鯉魚更是人氣爆棚。從弘揚傳統漁獵文化的角度來說,查幹湖冬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這場捕魚盛宴又何嘗不是傳統文化的勝利呢?
對於查幹湖冬捕,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