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高檔酒店、商品房、創意園區……原來都是廠房|睡前分享

2020-12-22 閃電新聞

【端著飯碗在家門口吃飯,白米飯變成芝麻飯】

長寧,自打有商品房以來,房價一直高居上海中心城區前幾位。其實,老長寧都知道,長寧城區環境原本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區。全區各種體制的工廠885家(數據出自「長寧區志」)。這近九百家工廠主要分布在東西走向的新華路、延安西路、天山路、長寧路和蘇州河沿線;南北走向分布在凱旋路和中山西路,還有星羅棋布的弄堂工廠。這近千隻煙囪朝天,城區環境堪憂。上海有色金屬冶煉廠,40年前位於鎮寧路465弄內。該廠金屬粉塵汙染特嚴重,周邊3000多戶居民深受其害。夏天門窗不能開,室外洗涮要戴草帽,端著飯碗在門口吃飯,白米飯變成「芝麻飯」。

在天原化工廠地塊建成的仁恆河濱花園(攝影:姚志康)

但隨著1978年5月,《解放日報》記者發表調查報導,引起市政府重視。上海有色金屬冶煉廠於1980年停產外遷,廠址由市裡安排給西區變電站建動遷用房。

原新華路64號(今64弄)的上海鈦白粉廠,也窩在居民區裡。該廠的「三廢」(廢氣、廢水、廢渣)也特嚴重。當年未經處理的廢酸直接排入下水道,管道腐蝕後致使路面塌陷。1975年7月2日和13日,兩度發生因廢酸槽車未清洗,廢氣四溢,造成老人中毒暈倒、小孩咳嗽氣管出血的傷害事故。周邊居民編了順口溜:「休息也吃氣,乘涼一身黑,熱煞不開窗,身體無保障。」1986年該廠遷至吳涇地區,廠址用作市機關事務局建住宅用地和新建淮西電信局。

類似的弄堂工廠很多,如東諸安浜路裡的上海鋁材四廠(後遷至諸翟鄉)。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字號」龍虎」牌仁丹生產商上海中華製藥廠,擠在延安西路1448弄的弄堂裡,廠房至今還在,已有其他用途。

20世紀80年代初,在償還「歷史欠帳」的城市建設中,市政府提出新建和挖潛改造相結合的發展方針。市、區企業尤其是「三廢」汙染企業,實行關、停、並、轉,騰出土地建職工住宅。與上海有色金屬冶煉廠同期關廠建住宅的廠家,長寧全區有近百處基地,如中山西路油漆倉庫和464弄內711所建材倉庫外遷後,建造了10萬平方米的職工住宅。遵義路天山路口的上海探礦機械廠翻砂車間併入安亭總廠後,建起多、高層住宅樓。在住房商品化尚未實行的改革初期,這百處關廠建住宅面積總計70餘萬平方米,按戶均50平方米計,解決了14000戶職工的居住困難,並有效改善城區大氣汙染狀況。

【居民頭頂的「毒氣彈」是怎樣搬走的】

天原化工廠位於天山路500號,號稱「中國氯鹼第一廠」,是民族工商業者吳蘊初創辦的「天」字系列化工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家。產品有燒鹼、液氯、鹽酸、聚氯乙烯樹脂和漂粉精六大類18個品種。然而,該廠也是一個有毒有害氣體的汙染「大戶」。

90年代天原化工廠搬離天山路之前的南大門(檔案資料)

其液氯車間的氯氣儲蓄罐就聳立在天山支路與天山路交匯處(該廠關閉前芙蓉江路尚未闢通至長寧路),那幾隻黑色大罐猶如毒氣彈懸掛在周邊百姓頭頂上。該廠曾發生過多次洩漏事故,當年救護車一輛接一輛救工人救行人的情景,讓老居民記憶猶新。

20世紀末,該廠遷走。留下的廠區呈「凹」字型,「凹」進去部分夾著上海汽修五廠和上鋼十廠熱軋車間,還有其職工住宅天原一村。工廠搬遷後,整個基地一併規劃,就是現在的仁恆河濱花園和天山河畔花園兩個高檔樓盤,北側退界50多米,拓寬了長寧路,並建起蘇州河綠化景觀帶。

始於1985年的上海第一輪汙染治理稱之為「拔煙囪」。

第一輪汙染治理的三大重點地區中,長寧的新華路地區位列榜首,另兩家是桃浦地區和和田路地區。新華路地區有工廠110餘家,位列上海重點汙染源前10位的上鋼十廠、上海紙漿廠、新華造紙廠、向陽化工廠、延安油脂廠、鈦白粉廠、蓄電池廠等均在新華路地區。勵精圖治九個春秋,拔除該地區所有「煙囪」。1994年6月,市政府在上海影城召開總結大會,宣布摘除新華路地區「重點汙染地區」的帽子。

延安西路番禺路口的上海第三製藥廠(長寧區地名辦提供)

這「拔煙囪」的名單裡有著名的上海第三製藥廠,這是一家長寧境內為數不多的國家一級企業。上海第三製藥廠位於延安西路番禺路口,今天的龍之夢麗晶大酒店、長峰大廈、佳信都市花園就建在這片土地上。上藥三廠的前身是1950年時任上海市長陳毅批准建立的上海青黴素實驗所。1951年生產出中國第一支青黴素,結束了從國外進口「盤尼西林」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生產的鹽酸四環素打入國際市場,70年代創製出國內第一代頭孢菌素藥品,被譽為「中國抗生素搖籃」。這家廠後遷出中心城區了。

「拔煙囪」盤活了國企資產,改變了城區面貌,產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可謂「一石三鳥」。「拔煙囪」建商品房住宅的最多,如凱旋路1222號上海光亞機械廠開發成「凱旋都市花園」,隔壁的向陽化工廠建成「當代新華」小區;延安西路1620號上海咖啡廠建成「東湖名苑」;天山路上的上海樹脂廠建起「南洋新都」等等。

「拔煙囪」建綠地的有凱橋綠地、華山綠地和延天綠地,凱橋綠地延安西路一側拆除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和金屬軟管廠,凱旋路一側拆除合金球鐵廠;華山綠地拆除偉多利食品廠、國豐造紙廠;延天綠地拆除長寧糕團廠和汽修廠。還有開發成文化教育設施的,如天山路上的上海合成纖維研究所和上海硬化油廠地塊,建起長寧圖書館和新天山中學;武夷路430號上海勤豐造紙廠地塊建起開元學校。

「拔煙囪」建商務樓、建酒店的也不少,如延安西路昭化路口的上海酒精廠地塊建起大眾金融大廈;天山路芙蓉江路口的上海印染機械廠金工車間地塊,建起同達創業大廈、思創大廈、捷運大廈。定西路長寧路口的巴黎春天大酒店和柏華麗豪華公寓建在上海鐘錶元件廠地塊。

最具影響力的當數中山公園商圈內的「龍之夢」,原址是上海冷軋帶鋼廠,2005年建起融購物中心、酒店、辦公、城市交通樞紐為一體的32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改造最晚的當數凱旋路上的上鋼十廠地塊,初始是花鳥市場、燈具市場和一家酒樓。目前,一個名為長寧國際發展廣場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拔地而起,由4幢寫字樓和7座獨棟商業裙樓組成,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即將開張迎客。

【榮氏家族第一廠變身住宅】

上棉二十一廠名氣很響,因為這家廠的前身是榮氏家族企業的第一家紡織廠,原名申新一廠,位於長寧路1860號。

1986年的長寧路,圖右是上棉二十一廠(長寧區地名辦)

上棉二十一廠背靠蘇州河,面臨長寧路,風水狹氣好。中國現代紡織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兄弟於1915年購得蘇州河南、白利南路(長寧路)北、東到三角場、西至霍必蘭路(古北路)的11.7萬平方米土地,蓋起11餘萬平方米的廠房,即申新第一棉紡廠(後又增申新八廠)。新中國成立後的工商業改造中,兩廠合二為一,更名上海第二十一棉紡織廠,周邊百姓習慣叫「21廠」。

說起21廠,還有一段故事。該廠是已故著名作家周而復創作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的體驗生活基地。1956年,正當其第二卷殺青之時,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蓬勃興起。周而復把民族工商業接受社會主義改造作為小說第三卷的故事。為了解進程,他選取申新一廠作為體驗生活的基地。當時,「申新系」棉紡廠掌門人是榮毅仁,榮老闆積極響應政府公私合營的號召,主動將名下的企業交給國家經營。

1998年,21廠拆除後,建起上海花城和虹橋河濱花園兩個小區。該廠貼著蘇州河,西側闢建了公共綠地「虹橋河濱公園」,入口處豎立一座名為「瞬間」的雕像。雕像是根據一張上棉21廠女工合影照創作,女工圍兜上「上棉21廠」清晰可辨。

建在上棉二十一廠地塊的上海花城小區(攝影:姚志康)

萬航渡路上的上棉五廠,前身是日商豐田佑吉開設的豐田紗廠,建於1919年。日本投降後收歸國有。1949年5月,解放軍軍管會接管,改名為國營上海第五棉紡織廠。該廠關閉前是國家二級企業。1979年,其「豐收牌」精梳針織紗獲國家質量金獎。本世紀初,廠區建起了「大家源新城」高層住宅小區。所幸保留了西側的棉花倉庫。現在被開發成「創邑·河」創意產業園。

【如今文創產業園星羅棋布】

當年弄堂工廠星羅棋布,如今是文創產業園星羅棋布。

據長寧區商務委統計,全區老廠房開發利用的文創產業園有40家,其中被評定為市級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有8家。沒進入改造成文創產業園的老廠房,不是變身辦公用房,便是改造成經濟型酒店、餐飲業,或是養老院。

90年代古北路以西蘇州河沿線工廠密集(檔案資料)

凱旋路上的原大明橡膠廠開發成「創邑·源」創意產業園;凱旋路延安西路口的原上海離合器廠變身數碼維修園。延安西路上的延安製藥廠改造成頤和酒店,新中華刀剪廠變身美食廣場,中山西路上的上海色織十四廠變身天山茶城。玉屏南路上的東風電錶廠改造成金福養老院。影響力較大的當數天山路上的上海時尚園、慧谷白貓科技園;愚園路上的「弘基·國際」;安化路上的「德必易園」和延安西路上的「上生·新所」。

古北路以西同一角度拍攝的蘇州河岸線新貌(攝影:姚志康)

上海時尚園位於天山路1718號。園區原是上海離合器廠的一個車間和福利企業遵利襯布廠的廠房,在區政府牽頭下,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手,打造成時尚設計的創意園區,著名化妝師毛戈平的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入駐其中。

愚園路1107號的「弘基·創邑」園區是長徵製藥廠廠房。2008年被上海弘基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租賃改造後,成為創意設計、建築設計、媒體廣告集聚的設計園區,並成為愚園路城市微更新的典範地段,其老廠房建築被改造得和老洋房街區十分融洽。

安化路492號的「德必易園」是上海航天809研究所廠房。被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租賃後,改造成「網際網路+」和文創產業集聚的園區,著名的「大眾點評網」、世界500強企業拉加代爾等入駐其中。園區榮獲長三角「優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稱號。

「上生·新所」位於延安西路1262號,前身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前身的前身是民國時期上海外籍僑民的娛樂會所。園區由3處歷史建築(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海軍俱樂部和孫科別墅);11棟貫穿新中國工業成長史的改造建築;4棟風格鮮明的當代建築組成。據悉,上生·新所定位於全球新品首發地,上海文化藝術生活新地標,城市建築可閱讀的旅遊景點。近年來,不少影視劇組開進這個會所拍攝外景。

上藥三廠地塊上的龍之夢麗晶大酒店(攝影:姚志康)

寫到這裡,筆者可以回答題目了:長寧嘎許多工廠進入史冊了。長寧持續40餘年的「關廠轉型」,讓城區脫胎換骨,換了人間。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姚志康

微信編輯:泰妮

校對:佳思敏

相關焦點

  • 杭州這麼多創意園區,聽說比798還要好玩,你都來打卡了嗎?
    年輕人新奇年輕的思想讓許多廢棄舊廠房添加了新的活力。今天小編就抽幾個出名好玩的創意園給大家介紹吧!杭州創意設計中心前身是西泠冰箱廠老廠房舊址改建而成的文化創意園。在這裡,可以感受陶藝、木器、皮具製作、花藝等手作體驗,也可以參加各類文創展覽、沙龍、講座、發布會等活動,讓大家領略到「設計改變生活」的魅力。
  • 25處濟南老廠房6處變身文化創意園 還有一些百年工業建築期待重生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實習生 董一揚 蘭曉儀濼源造紙廠正在改造濟南多座老廠房變身在位於大明湖西南門的山東造紙總廠,曾經的車間和倉庫已經被影樓、酒店、在濟南,有不少老廠房像山東造紙總廠一樣被改造為文化創意園區,例如濟南市皮鞋廠改造而成的西街工坊文化產業園、「民國」時期的英美菸草行改造的老商埠九號創意產業園、濟南變壓器集團廠房改造的紅場·1952文化產業園、原重汽離合器廠廠房改造而成的JN150文化創意產業園、濟南啤酒廠廠房改造的D17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等。
  • 探訪濟南老廠房:部分變身文化創意園,有的拆遷改造待重生
    濼源造紙廠正在改造中濟南多座老廠房變身在位於大明湖西南門的山東造紙廠總廠,曾經的車間和倉庫已經被影樓、酒店、酒吧、培訓機構租用,從廠房最西邊的魯豐紙業有限公司到山東造紙廠總廠北門的一條路商鋪林立。在濟南,有不少老廠房像山東造紙廠一樣被改造為文化創意園區,例如濟南市皮鞋廠改造而成的西街工坊文化產業園、「民國」時期的英美菸草行改造的老商埠九號創意產業園、濟南變壓器集團廠房改造的紅場·1952文化產業園、原重汽離合器廠廠房改造而成的JN150文化創意產業園、濟南啤酒廠廠房改造的D17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等。
  • 廢廠房大改造,整個城市的創意全在這裡
    當一個個廢廠房變成最文藝的創意園區,它們將會創造怎樣的奇蹟呢?✎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城市中心的最親民文藝地標廢舊零件打造的雕塑,與園區內斑駁的牆壁相比,又是懷舊又是創新。老舊的紅磚牆用歷史描繪了老武鍋的曾經,就這樣將城市標記印在了這裡。403國際藝術中心沒有明確的路標,仍由你在裡面摸索,反正每一處都有小驚喜在等著你。
  • 工業廠房改造除了文創園區還能怎麼做?要點是什麼?
    這個領域雖已討論多年,但如今的發展背景及市場需求卻明顯有了新變化:當我們談到工業再利用時,通常會想到各種由老廠房改造的創意園區,如由原工部局屠宰廠改造的1933、原上海汽車制動器公司改造的8號橋等。公眾對這類再利用方式普遍還是正向評價,但業內則已開始討論這類再利用模式的些許弊端,比如過於封閉的運營模式令其與周邊社區形成割裂,成為新時代「大院」等。
  • 怪誕與工業交織的M60,火爆全網的創意園區
    如果你是一個拍照打卡愛好者,那麼你一定聽說過M60。M60文化創意園,位於普吉路47號,由一座老舊廠房(原昆明蓄電池廠)改造而來,前身為1949年10月成立的「建之實業有限公司」。誇張的創意塗鴉鋪滿了不到兩米的紅磚牆,畫面上充滿了荒誕和誇張的元素,讓人一看之下竟有些放鬆的感覺。貫穿80、90後童年的遊戲角色馬裡奧躍然牆上,哥哥路易吉在前面為馬裡奧開路,往左一看,原來是大魔王庫巴正在後面追趕,也不知道這傢伙什麼時候才能「抱得美人歸」。
  • 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什麼樣
    7月18日,集倉儲、物流、文化、創意、辦公、生活、旅遊等多元素為一體的創意園區——「1958高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項目落地我省,作為項目建設主體,青海奧邦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樂如是說。   創意產業園區項目依託原「青海汽車製造廠」舊址為基礎,利用其原有土地及廠房,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未來將其打造為一個綜合性物流、倉儲、商業、旅遊、文化創意、網際網路生活體驗、5G網紅孵化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園。園區還將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精尖技術在物流運輸、商業運營管理、微小企業孵化器、文化創意等行業進行產業輸出,努力發展,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地區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縱觀臺灣文創園不難發現,它們都將許多傳統產業注入文化特色與創意設計,用「生活美學」連接大眾市場。這些創意園使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也成為臺灣商業經濟中最大的賣點。   官方對外的口徑中,臺灣有五大文創園區:臺北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中的TADA Center(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此外,還有各類園區散落在臺灣的各個角落。
  • 羊城創意產業園獲頒「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
    羊城創意產業園獲頒「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金羊網  作者:  2020-11-23 羊城創意產業園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黎存根報導:22日,2020廣州文交會開幕式上,主辦方發布了「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2020文化企業成長性20強」「2020最具價值文化產業園區」榜單。
  • 石家莊的798,昔日老廠房變身藝術園區,約會好去處
    食草堂藝術小鎮位於石家莊鹿泉區,它是由廢舊的工廠改建而成,非常有藝術創意,頗有些北京798的味道。小鎮所在的這片工業園區,之前是雙聯化工廠,經過了藝術家重新的規劃和有創意的改造,保留了化工廠原有的格局,廢舊的煉鋼高爐、管道、工廠的水塔,遺留的車床,被重新切割,與當下行為藝術、街頭噴漆藝術等元素相組合,形成相對新的藝術品。食草堂藝術小鎮是一個集旅遊、參觀、購物、體驗為一體的特色藝術園區,總佔地面積100多畝,建築面積50000多平方米。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 | 製衣廠房搖身一變成設計園區,副中心這個網...
    8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三棵元寶楓樹上還能看到金黃的葉子,線條硬朗的鋼結構與現代玻璃幕牆同時存在相得益彰。十多米長的大屏幕上一隻藍色的魚來回遊動,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現場有工人在做內部裝修,放眼過去是濃濃的工業風。這裡是張家灣設計小鎮銅牛地塊,昔日的製衣車間搖身一變成科技、藝術融合的設計園區。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園區創意打造產業鏈條,將園區背後創意產業鏈的構建作為創意園區發展的核心,以保證和推動園區持續發展。目前,華山園區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從創作、製造、加值、流通到消費端等所有方面,是從參與製作、創造到分享、傳播、推廣的過程,是生產、生活和生態相互有機結合促進的環境。  華山園區擁有全臺灣最好的位置,可以走路到臺北火車站,臺北故宮。
  • 上海的塗鴉地標M50創意園區又現新作品,你能看懂嗎?
    懂經的潮人都知道,當然是在莫幹山路50號M50創意園區——一段長長的塗鴉牆,天馬行空的各色塗鴉,出自不同時間、不同藝術家之手,卻毫無違和感。最近人們發現,園區裡又多出許多新的塗鴉作品。不經意轉個彎,就會與一副妙趣橫生的塗鴉作品不期而遇。是誰,讓它們出現在此? 園區一扇綠色的大鐵門,已經斑駁生鏽,不再具有實際價值。它竟然成了牆繪素材,被畫成一隻《搪瓷杯》。
  • 武漢老廠房變身潮人打卡勝地,逛街都像在走秀
    近幾年,武漢誕生了不少由老廠房改造而成的創意園區,而位於江漢經濟開發區的「紅T時尚創意街區」則是一小撮時尚潮人才懂的小眾打卡地。難怪時尚潮人都捨不得推薦。旋轉式樓梯、超大草坪、煙囪天台,連園區裡的服裝店、餐廳、書店等,都能成為拍照打卡的一部分。
  • 南京市中央路老廠房變藝術大樓[圖]
    曾經的老廠房如今變成漂亮的藝術大樓 宋嶠/攝   東方網8月18日消息:南京中央路302號,原油泵油嘴廠3萬多平方米老廠房,如今搖身變為「城市創意會客廳」。記者昨天從南京第一家城市創意實驗空間「MATRIX」發布會上獲悉,這個以科技研發和文化創意為主要特色的創意中央科技文化園,將成為繼現有的1912、1865和世界之窗等外又一個文化特色園區。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園內長期舉辦藝術文化活動,不少餐廳、酒吧、咖啡店、手工藝品店也陸續入駐,是臺灣文藝人士大本營。園區大部分建築保留了昔日廠房的風格,這些磚造鋼筋梁柱結構和斑駁的牆面上,爬滿了綠葉和枯枝,濃濃復古工業風非常適合攝影。
  • 舊廠房華麗變身!廣州工控嶺南V谷-穗東1936創意園盛大開園
    近日,廣州工控「嶺南V谷-穗東1936創意園開園暨首批客戶籤約儀式」在嶺南V谷-穗東1936創意園舉行。開園儀式上,廣州威谷科技園管理有限公司李康副總經理介紹了創意園的改造及未來發展規劃,明晰了園區發展方向。
  • 7千平方米舊廠房變身網紅打卡點!中山這位90後做到了……
    、翻修、招商 保育措施、用途:文化創意園區 抵達小欖鎮聚龍創意谷的時候,正值烈日當空。>的電話,說是「家裡有一塊地需要你回來處理一下。」正好遇上國家的創業號召,便決定將舊廠房改造成為眾創空間孵化器。前期計劃以辦公出租和科技企業孵化為主,但後來發現科技企業在小鎮較難落地,便將定位調整為文化創意園區,目前的辦公創業公司也由最初的科技類轉向了設計服務類和電商類居多。
  • 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名單出爐:除了羊城創意產業園還有哪些...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在2020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簡稱「文交會」)開幕之際,由南方日報社、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市文化創意行業協會聯合發布「2020廣州最具價值文化園區」榜單,羊城創意產業園、廣州星力動漫遊戲產業園、廣州巨大創意產業園、海珠同創匯、怡祥·盛達創新園、1978電影小鎮
  • 探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江湖論劍之地
    仿佛鬧市中的桃花源,門外,立交橋上車水馬龍;門內,舊式廠房中藏著安靜的展廳、店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簡稱「華山」),是臺北一個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藏於鬧市的冥想之地  類似北京的798,「華山」前身也是廢棄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