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為全民抗疫「思政課」起首歌

2020-12-18 澎湃新聞

如何用文藝創作體現「生命至上」、如何用音樂療愈人心、藝術院校如何穩就業……全國兩會閉幕後,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切換狀態,投入到一場場疫情防控「思政公開課」中。用他的話講,全民抗疫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課」,而音樂在其中發揮著直抵人心的關鍵作用。

音樂裡總有故事。讓我們跟隨這位歌唱家的歌聲,踏上藝術家的戰疫之路,聆聽他的音樂抗疫故事。

廖昌永「雲」端開講

講述人:廖昌永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著名歌唱家

猶記「聲」援戰疫

疫情最吃勁時,「聲」援武漢,為抗擊疫情助力,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點什麼。我們雖然無法到抗疫一線,但是能多唱一些正能量的作品,給社會鼓鼓氣,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疫情發生以來,我演唱了不少原創的抗疫歌曲,每一首歌曲背後的故事更是感人肺腑。

歌曲《勇氣》由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仁濟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李佳作詞。她的話「每個時代,總有一種活法讓人振奮」深深地打動了我。尤其是看到歌詞「有一種勇敢叫明知艱險也絕不回頭,有一種情感是從未見面卻像老朋友」,我覺得只有身處戰鬥的環境才能有感而發。寫歌時她還在後方,當時她想對前線的小夥伴們說說心裡話。2月19日,她抵達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始和他們一起並肩戰鬥。我受邀演唱並參與這首作品MV錄製,非常希望了解前線抗疫的真實情況和醫護人員的現狀,3月7日夜班前,我撥通了李佳的電話。

《勇氣》錄製團隊

她對我說:「每天有無數關於疫情的消息傳來,而我最想看到的,是我愛的那些戰鬥在第一線的人們平安的消息。於是,我寫下了這首名叫《勇氣》的歌。」

是啊,茫茫塵世,每個小小的你和我都微不足道,但又不可或缺,因此,我們才勇敢。

「你是千千萬萬的我,我是長長久久的你,無望的路口,在哭的時候,也要牽手一起走」……這首《勇氣》情真意切,感動了很多聽眾。我希望通過我的演唱來激勵和感謝全國的白衣戰士,並和全國人民一起並肩奮戰。我認為美聲就是美好的歌唱,為達到滿意的效果,在錄音前我對每一段的節拍、重音、吐字都仔細梳理,演唱過程中同樣也堅持完整錄製,以確保歌唱時情感的完整演繹及飽滿連貫。尤其副歌中「你是千千萬萬的我」「我是長長久久的你」,溫暖中帶著堅強的詮釋,我希望將力量傳遞給每一位聽眾,帶給他們心靈的慰藉。

原創公益歌曲《風月同天》則是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同發展、共同戰疫的角度出發,借「風月同天」的主題展現了博愛之心,展現了對昨日、今日和明日的美好暢想。這首歌是由我帶隊,攜手多位上音人在「雲」端合作完成的。從音樂創作、編曲、製作到演唱,上音團隊全力以赴,精耕細節,反覆推敲,最終打磨完成這首直抵人心的歌曲。在歌曲錄製時,為了達到最佳效果,每一句都反覆斟酌,用5個小時完成了第一版歌曲的錄製。但是,在經過6小時MV的拍攝後,我覺得經過一下午的走臺和錄製,對歌曲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更多的想法,如果再錄製一遍,效果會更好。於是我提出再錄製一次,又經過4小時才最終完成。

《風月同天》錄製現場

《風月同天》錄製現場

知名青年作曲家李菲創作了《人間星河》這首作品。我心裡一直牽掛著武漢疫情,因為武漢也是我的老師——周小燕老師的家鄉,我也去過多次;看到很多一線醫務工作者的照片,深受感動。我希望通過這首作品,用我們的方式向疫區人民送去問候,向「最美逆行者」送去崇敬和祝福。

廖昌永攜16歲女兒廖敏衝唱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公益歌曲《人間星河》

我女兒廖敏衝看見這首歌的時候對我說:「爸爸,我雖然還未成年,但是我希望和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一起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她還希望能跟我一起演唱這首歌,送去孩子們對疫區的關心和愛心,表達對一線工作者的崇敬之情。聽到女兒有這樣的想法,我也很感動,我知道她心中種下了樂觀堅強和積極向上的種子。

「我多麼想念著在窗外的小夥伴,他們啊是否也一樣的,掛念我嗎?」這是我攜手知名歌手吉克雋逸演唱的《我想和世界說》中的一段歌詞。這首特別的歌曲,用孩子的視角看待疫情,向世界傳達愛與溫暖。因為疫情的關係,這首歌的主創人員都沒有見過面,但音樂沒有國界,心靈沒有界限,我們通過雲端接力,非常默契地完成了這首溫暖動人的歌曲。

歌曲《我想和世界說》錄製

剛看到歌詞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首小孩子唱的歌,在深入理解歌詞背後的含義之後,我漸漸被這首歌的立意所打動。受疫情影響,眾多學生無法回到學校上課,但他們非常渴望回到學校、擁抱自然,《我想和世界說》從孩童的視角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表達了孩子渴望回到自然的心聲,在全球抗疫背景下更加令人動容。

「第二戰場」的星光

「微微亮的一點光,從頭到腳純白的衣裳,你美得就像一個天使啊……」這是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學生毛珏懿創作的抗疫原創歌曲《寶貝》中的幾句歌詞,優美動聽、情真意切,我當時聽得差點眼淚掉下來。

這首歌曲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則新聞,即浙江醫療最強天團——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醫院,三大醫院多學科的400多名骨幹醫護集結出戰武漢重症區。這則新聞中的一句「你們都是我們的寶,回來一個都不能少」,深深地觸動了當時蟄守在杭州家中的毛珏懿。她對那些危難時刻顯擔當的醫護人員非常敬佩,於是決定創作這首歌曲,以微薄的力量向他們致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藝術院校結合自身的優勢特色和藝術學科,創作了大批優秀作品,用藝術的話語形式和表達手法傳遞情感、鼓舞士氣、彰顯精神。我認為「第二戰場」為「第一戰場」注入了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持和動力,體現了文藝工作者的時代自覺、社會責任和人生價值。上海音樂學院師生創作了180多首抗疫歌曲作品,許多作品讓我非常感動。我很激動,我們的學生平時雖然「調皮搗蛋」,但是當國家遇到危難,他們所表現出的成熟以及擔當讓人敬佩。

其中一首歌的創作源於武漢醫務人員的孩子陳琪方寫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挺住,我把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了》。她寫道:「我把我的外公和媽媽借給你們,他們能頂起我的家,一定也能頂起患者的一片天。」這句話打動了我們所有人。

當時,武漢兒童醫院黨委書記關愛民提議,希望能將信譜寫成歌曲,把動人的故事廣為傳誦,鼓舞與病魔做鬥爭的患者和白衣戰士。上音音樂工程系黨支部在院黨委的指導下立即行動,由系主任和書記帶領成立創作團隊,安排師生全力投入創作。黨員教師、副教授紀冬泳聯繫陳琪方,點對點輔導她進行歌詞寫作,並指導音樂工程系學生進行聯合創作。經過溝通與努力,陳琪方憑藉自身的天賦和切身的感受,完成了歌詞寫作《等一等,光就來了》。隨後,音工系多位同學進行譜曲創作。一周後,創作小組從五首作品中挑選出大一陳天韻同學譜寫的旋律,並立即安排大三的崔嘉濃同學進行音樂製作。同時,詞、曲作者在兩地(武漢、溫州)進行人聲的錄製,最終完成後期製作與混音。

聯合創作《等一等,光就來了》

陳天韻十分感慨:「歌曲的旋律不是沉重、煽情的,這位16歲的少女身上流淌的溫暖正是她最有力量的地方。」

我想這份感動是共同的,也暗合藝術創作的初心。當我們身在其中、心有所感、情有所動,就能寫出有生命力的作品。災難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也成為文藝創作的靈感來源。同學們關注到了新聞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自發創作了這些作品,許多作品是遠程在線合作完成的。通過作品謳歌抗疫英雄、敬畏生命,突現人性的光輝和國家的偉大,對於學生來說,這也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課」。

音樂,心理療愈「良方」

去年夏天,我曾在廣州醫科大學的一個論壇上演講,從《黃帝內經》中的「五音療疾」,講到音樂治療目前在兒童自閉症、心理疾病、腫瘤治療中的運用。

文藝作品最能撫慰人心。這些師生創作的抗疫歌曲被送到了醫護、患者的身邊,幫助他們舒緩壓力、放鬆心情,而且收到的反饋都是非常正面的。

疫情中,一位朋友把我拉進了一個一線醫護人員的微信群。每當群裡有人想聽我唱歌,我就會分享自己的作品。比如我給大家分享了《勇氣》,有的醫生告訴我,他每天起床後都要聽一遍,像衝鋒號一樣激勵自己;每天下班後再聽一遍,感覺一天的疲憊瞬間都消除了。我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強大力量。還有歌曲《人間星河》,群裡有人聽了許多遍。這首歌的靈感源自火神山醫院忙碌的施工景象——無人機拍攝的星星點點的車燈燈光,匯聚成「星河」之景。我覺得這首歌送給所有日夜兼程的奉獻者,哪怕能給他們一點撫慰,我就心滿意足了。

考慮到音樂的正面作用,我擔任總策劃,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師生迅速集結成一支音樂康療團隊,面向社會提供線上心理援助。消息剛發出去,來訪者很快湧入,有一線醫護人員,有醫護人員家屬,也有隔離在家的普通人。為他們提供音樂治療的志願者團隊,最初有9個人,後來增加了1個,全是女性,最小的只有20歲,正在念大二。2月4日,這個團隊用了不到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招募完成。志願者身處全國各地,其中還有一位留學生,正在馬來西亞過春節。6天高強度線上培訓之後,她們緊急上崗。我們的學生志願者每天在線10小時以上,每次連線會讓對方播放自己挑選的音樂,並在志願者的引導下進行音樂想像和音樂疏導。

音樂康療團隊中年紀最小的志願者馮卓彥

我認為音樂治療更重要的是音樂陪伴。每位來訪者的壓力都不同,承受壓力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每次音樂治療的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不是開同一味藥,讓每個人都吃。這就要求志願者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整個康療團隊裡,只有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教師周平有過非典和汶川大地震等重大危機事件的實戰經歷。所以,正式上崗前,周平帶著志願者進行了模擬演練,她扮演治療師,志願者扮演來訪者。隨後,大家再各自以治療師的身份分組練習。為了儘快熟悉幹預流程,志願者鮑婕把身邊能拉來的親朋好友都試了一遍。大家給了她很多意見,有人說她語速太快,有人指出她的眼神可以更堅定一點。她練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成為習慣。

志願者鄒幸檜接診的來訪者中,不少是一線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在視頻連線中提及最頻繁的是他們的病人。在他們每天接觸的病例中,不少情況危急,難免產生緊迫感和無力感,讓他們喘不過氣來。我們覺得一次30分鐘的心理疏導談不上「保護」,但這是一種必要的「陪伴」。有時候,語言是蒼白無力的,我們會藉助音樂幫助他們緩解身體的疲勞和精神的壓力,重新投入工作中。

與來訪者視頻連線中的鄒幸檜

支援雷神山的上海醫護人員發來了邀請,希望音樂康療團隊的志願者們為雷神山醫院定製音樂冥想音頻。在醫護人員看來,雷神山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可以將病患從焦慮中拯救出來,陪他們走過這段難熬的時光。康療團隊根據醫護人員口中描述的病患情況設計了音頻的結構和功能,精心挑選適合的音樂,反覆修改並錄製了指導語。疫情期間不能到專業錄音棚錄音,而家裡錄音設備和條件有限,有時候為了錄好一段指導語,要反覆嘗試幾十遍。這些音頻陸續在雷神山醫院投入使用,反響很好。許多病患通過音樂冥想,慢慢從消極情緒中走了出來。

我希望,疫情結束後,這個團隊能存在並壯大,繼續為醫護人員提供心理疏導。音樂治療是音樂和醫學的聯姻,在今天大有可為。這是一個注重實踐的學科,不能紙上談兵。音樂學院要培養的不只是有專業技能的音樂工作者,更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記者手記

人民需要文藝,而文藝更需要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只有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文藝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廖昌永在接受採訪時多次說,文藝創作來源於生活,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他認為:「在共同抗疫的環境下,最美逆行者給我們帶來的感動激發我們去創作演唱滿懷情感的作品,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會有生命力、才能富有感染力。」疫情尚未結束,我們仍然需要優秀的「戰疫文藝」。

一切進步的文藝都是時代進步精神的生動寫照,一切優秀的作品都是崇高理想的深情禮讚。民族要復興,文藝要繁榮,任重而道遠。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熱愛生活、熱愛這個火熱的時代,讓觸角深深地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才能創作出劃時代的作品。

記者:

程佳

責編:

李揚

相關焦點

  • 充分認識和發掘抗疫鬥爭偉大實踐的思政課價值
    充分認識和發掘抗疫鬥爭偉大實踐的思政課價值  ——在抗疫精神的時代啟示專題研討會上的發言  黃相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我國日益擴大開放、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國同世界的聯繫更趨緊密、相互影響更趨深刻,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形勢和鬥爭也更加複雜
  • 中國計量大學:讓思政課「生動」起來
    為了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打造更有溫度的思政課,董穎選擇從「老師講」轉為「學生講」,同學們通過課程群發言、抗疫徵文等各種方式講述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與啟發。  疫情是最生動的思政教材。2020年7月,中國計量大學舉辦了一場「仲夏已清和」——抗疫圖片展,展出了抗疫過程中一個個讓人感動的瞬間,為師生們帶去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
  • 寶安32萬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戰疫思政課
    近日,寶安區32萬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思政課,1萬多名教師在線學習觀摩,以思政雲課堂為平臺,講述寶安同心戰疫故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綻放光芒,為思政課教育教學做出了示範,提供了方案,反響強烈,引發師生家長廣泛熱議。
  • 中國計量大學「互動式」故事教學 讓思政課「生動」起來
    這是中國計量大學思政課教學的一幕。中國計量大學積極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變「講道理」為「講故事」,變「輸入式」為「互動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新的「打開方式」,讓原本枯燥的思政課教學變得「生動」起來,讓廣大青年學生在「都愛聽」「真相信」中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創新教學方式,讓課程「活」起來 疫情是最生動的思政教材。
  • 天津商業大學:「八個統一」助推思政課走上「雲端」
    本學期初,天津商業大學思政老師羅來瑋以線上授課的方式和學生見面,開啟了新學期的思修課,這也是天津商業大學積極探索推動抗疫期間思政課改革創新,將全部課程整體轉到「雲端」、實行遠程在線授課的一個縮影。  天津商業大學本學期全校本科生、研究生首次通過網絡參加思政課的學習。
  • 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現場會舉行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李依環 實習生謝怡君)14日,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現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舉行。來自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各區中小學思政課教研員代表、大中小學思政課骨幹教師代表共200餘人參加。
  • 全省首個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聯盟成立啦!
    ,深化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   周毅希望聯盟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思想,遵循思想政治、教書育人、學生成長規律,推進教師隊伍共育、教學資源共享,築牢大中小學思政課育人共同體,增強思政課育人合力,努力讓聯盟在全國全省走在前列、作出示範。
  • ...首個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中小學工作站落戶長安區
    12月14日下午,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長安區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第81中學成功舉辦,全市首個高校思政課教師中小學工作站落戶長安區。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娟,黨總支書記賀賓,副院長張子麟出席揭牌儀式,長安區政府副區長白金旗致辭。
  •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裡的「歌聲」(圖)
    音樂思政課現場  中國甘肅網12月20日訊 (記者 張慧雅)傳承紅色文化,致敬紅色經典。封震乾認為,廣大青少年同學要肩負起自身的責任與使命,奮發圖強,勇於創新,以「長徵精神」為指引,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 讓思政課與微電影幸福相遇
    都說高校思政課難教,她的課卻讓學生「想睡都睡不著」;都說大學的師生關係親密度不夠,她卻成為了學生們敬愛和信任的「柴大姐」,甚至是學生絕望時的一把希望之火;都說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不好搞,她卻帶領教師們在6年時間裡指導2.6萬名大學生拍攝微電影4400部,使思政課實踐教學接地氣、有溫度。她像一根小小的火柴,點燃了自己,也照亮了學生。
  • 提質創優,點石成金,打造「硬核」思政課!
    以此為指引,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探索建設思政教育領航、課程思政同行的中傳特色思政育人新格局。書記校長主講思政兩課,思政課有了「領航套餐」。學校創造性落實了校領導帶頭抓思政、講思政活動,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開展「書記校長思政兩課」活動,黨委書記每年為全體新生講授「思政第一課」,扣好學生價值觀的「第一粒扣子」;校長為全體畢業生講授「思政總結課」,為走向社會的畢業生寄語囑託、指路引航。
  • 廖昌永做客動感101演繹抗疫歌曲《勇氣》
    3月7日下午,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動感101的直播間參與《勇氣》MV的拍攝,還連線了一位身在武漢的醫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主治醫師李佳,而廖昌永與李佳的結緣正是源於這首歌曲。
  • 用最鮮活的事例講好思政課(有的放矢)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闡述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為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供了豐富資源。
  • 張國清為遼寧省高校思政課教師作輔導報告
    11月9日上午,(遼寧)省高校思政課教師專題培訓班在省委黨校開班,省委書記張國清作輔導報告。張國清指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省委常委會專門作出安排,組織高校思政課教師定期接受高層次培訓並常態化制度化,旨在更加系統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堅定信仰、講出自信,擔負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
  • 加強黨員幹部對「思政課」學習
    2020年第17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後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我就思政課建設多次講過意見。
  • 以歌傳愛,中日音樂大咖合力創作,廖昌永吉克雋逸演唱《我想和世界...
    「剛看到歌詞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首小孩子唱的歌。」廖昌永表示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要讓他來唱,在深入理解歌詞背後的含義之後,他漸漸被這首歌的立意打動。在歌曲錄製現場,廖昌永多次談到自己的女兒。他表示因為疫情的影響,女兒和眾多學生一樣無法回到學校上課,但他們非常渴望回到學校,回到自然!
  • 教育部:全國各地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堅持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的基本原則,並為未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確定了主攻方向: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建設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 高鐵工匠和思政課教師同上一堂課!看湖南鐵道職院思政課新的打開方式
    三湘都市報12月4日訊(通訊員 張楠楠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高鐵工匠和思政課教師的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他們同臺上課又會上出怎樣的精彩?學生又會有怎樣的獲得感?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鐵工匠和思政課教師同上一堂思政課」給出了答案。
  • 緊扣立德樹人 推動高校思政課內涵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就需要明大德,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守公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嚴私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提高思政課的「含金量」
    最近,我們通過網絡視頻觀摩了「上海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教學觀摩暨上海學校『四史』學習教育進課堂專場活動」。本次活動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99周年之際,由上海6位不同學段、學科的教師以「偉大的起點」為主題進行的系列教學片段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