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粉」才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呢!
今天抬頭看完我的同時隔壁老王寫的吉岸派私房菜,啥都沒有記住,只記得這個菜:
▲地瓜粉抓肉 38元
老王是這麼說的:
第一道就蠻「鄉土」的,看起來像我們泉州老輩會愛的古早味「番薯粉粿」。
厚厚的地瓜粉裹著一點肉,口感吃的就是地瓜粉軟糯滑潤的嚼勁。面線絲絲分明,炸蔥頭、蔥、蝦仁、香菇等作配。
對不知道的朋友來說,大概是一份高配面線糊吧。
——看得出福建人民對於地瓜的熱愛。
今天某K就從地瓜粉開始,聊一聊幾樣咱常見的,但是我不細講你未必想得起的「澱粉」們~
①地瓜粉
說起地瓜,它被引進天朝是明朝時候的事了。由於對土壤要求不高,畝產萬斤也是常有的事。這可比種水稻什麼的划算得多,在明朝時候福建就是地瓜的種植重鎮,在福建範圍內各種花樣吃根莖類植物的方法層出不窮,地瓜啦芋頭之類的。
▲圖片來自:hub.suttons.co.uk
就地瓜粉這一項來說,除了做成各種粉條粉絲以外,在閩南最受歡迎的處理法莫過於和各種海味一起烹飪了,比如海蠣煎。鬆軟的海蠣和著地瓜粉和青蒜切花兒,在鐵盤上煎熟。追求的是裹著海蠣的地瓜粉有一點焦焦的感覺的同時,海蠣還能多汁鮮甜。
▲海蠣煎,圖片來源於網絡
潮汕的蠔烙和咱的海蠣煎差不多就是一回事兒了,都是「海蠣+地瓜粉」的組合。不過海峽對岸的臺灣蚵仔煎用的多是太白粉,太白粉就是土豆澱粉。這可就不一樣了,還喜歡加生菜,某K是吃不大來的。
▲蚵仔煎,圖片來源於網絡
②澄面
這樣寫肯定很多人不認得「澄面」是什麼~澄面就是小麥澱粉,也就是無筋的麵粉。澄面和起來是透明的,經常拿來做點心用,比如蝦餃,晶瑩剔透的蝦餃皮就是用澄面做的。
▲ 天天漁港·芥辣鮮蝦餃
涼皮也是澄面做的。製作澄面的方法說起來還是挺容易明白的:就是那麵粉和面,然後把麵團在水裡反覆洗,把澱粉洗出來溶在水裡,等你手上剩一坨麵筋的時候,水裡溶解的就是澄面了。——這也是手作涼皮的必要過程。如果你吃到某家老闆聲稱自家制涼皮,但是配菜裡居然沒有麵筋,那肯定是騙人的。
▲ 麵筋就是那些方方的帶空洞的小塊兒
③生粉
生粉是什麼澱粉?又是跟澄面一樣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了吧~ 生粉一般是指玉米澱粉,做炒肉片的時候,給肉片抓一點生粉——能給肉上一層保護膜,防止肉在受熱時流失過多的水分,吃的時候口感也更加滑溜。又或者是勾芡的時候用,讓湯汁看起來更晶瑩。
雖然地瓜粉在烹飪功能上和玉米澱粉的差別不大,也能用來掛麵衣和勾芡。但是你記得地瓜粉做菜的時候那灰灰的樣子嗎?地瓜粉口感雖然拔群,但是視覺上是真不咋好看,一碗「高級灰」,怎麼想都不是很有食慾。生粉就不一樣了,是透明的!bling~bling~
▲ 用生粉勾芡的文思豆腐·圖片來自網絡
④綠豆澱粉
綠豆能出什麼樣的澱粉呢?就是那種比較堅韌的口感,又很有光澤,也就是冬粉啦。因為綠豆澱粉的吸水性比較差,吃起來脆脆的,升糖指數頗低,適合減肥的時候吃。看著就很高級啦,日本人還管冬粉叫「春雨」。
⑤木薯粉
好啦就是木薯做的粉嘛~知道能幹嘛咩? 好多人夏天沒有木薯粉製品是活不下去的!比如珍珠奶茶裡的珍珠就是木薯粉做的,再比如燒仙草更四果湯裡頭的常見的芋圓跟阿達子也是木薯粉做的。還有市面上大部分的西米,也有大量的木薯成分,雖然正宗的是不應該有木薯。
▲ 黑糖珍珠·圖片來自網絡
講了這麼多澱粉,我。。。自己都要暈了,就醬吧~
收工啦~
來去喝奶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