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雖然是篇幅短小,但是多年來研究的人不在少數,更是將它當作自己的修行準則。研讀過《心經》的人可能都發現一個問題,心經的篇幅雖然短小,卻基本涵蓋了佛教中所有的經典,更是將三科、四諦到十二因緣詮釋清楚,可見其在佛教中重要性。
既然這麼重要,那麼對於《心經》的時常誦讀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可能就人產生過這樣的疑問了,《心經》怎麼樣誦讀才是正確的呢?
可能很多人認為在誦讀之前要先「稱念聖號」三遍,然後念一遍禮讚文,再念九遍心經,念完之後念心咒,最後再回向給各個眾生。這樣的念法也得到普通大眾的認可。但是實際這個僅僅是形式,並非是正確念誦《心經》的方法。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論形式多麼的莊嚴和有序,你的心不在其中,一切皆如浮雲。
《心經》雖短卻是圍繞著空字在詮釋,而一個人能夠做到空就必須是先讓自己的內心清淨下來,可以說也是圍繞著如何降伏其心的問題,所以在念誦心經的時候,一定是要讓自己的內心平靜的去念,只有這樣你才能念出心經中的威力來,從而讓你進入一種空相的狀態勘破世間的迷幻,但是這樣的狀態是需要你長年累月的修行中形成的。
帶著任何的心都會給你未來的修行中造成一定的阻礙,所以最好就是在沒有任何的妄念的情況下誦讀心經的,當然因為人在社會上面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無時無刻都在產生這意念活動,很難讓自己進入這樣的狀態,但是你在念心經的時候要以修行人的狀態下進行。
可能有人認為這樣的是沒有必要的,認為只要我時時刻刻的念就沒有任何的問題。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要知道在古時候禪宗六祖慧能和法達就有過這樣的一件事情,法達覺得自己念誦法華經已經有五千遍了,甚至是慧能都沒有自己認知的多,因此在六祖的面前很是沒有禮數。六祖看到後就說了一句「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聽聞之後法達認識自己原來陷入了一種念得多久能夠有更多的功德的誤區。
另外你如果帶著各種意念去念心經,就會在你的內心深處形成一種無法祛除的執念,當你的修為到了一定的時候,這個執念就成了你前進的阻礙,你那個時候甚至是無法去真正地認識到這個就是自己的執迷心,甚至是控制你的行為和意識。所以一定要讓自己進入一種無為,愉悅的狀態。
另外誦讀心經的時候不能挑著自己喜歡的念,要從頭到尾一步到位,切記更不要每個字每個字摳字眼的去理解,要知道佛法的內涵並非是單單一個字面的意思,它是承上啟下,詮釋著所有真相、洞見人生真境和真理的。
初學者可以帶著不求甚解的和靜下心就完全可以了,佛家的智慧並非是一日之功,需要你不斷在人生中去感悟和磨練的,只需要你誦念時候不帶著任何的心將經文融入自己的內心就可以。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