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人說XXX內向,不愛說話,語氣中有嫌棄,也有為其開脫的意思,似乎一個人內向就很不好。
比如一位網友的真實經歷:她的小姑將陌生人介紹給她的時候,每次說完後都不忘加一句:她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也不會說話。
她自稱自己已經20歲了,可是就因為自己內向,總是被一些長輩無意識的打壓,從小時候就這樣,自己無話可說,很無奈。
而且她上大學無面試社團時,默認的規則是外向開朗,就是這樣她在面試的過程中一直裝作外向。
她問,難道每個人生來就應該是活潑的嗎?否則就要被排擠?
而且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孩子外向活潑就是優秀,而內向就被看作是蠢、笨、不會表達自己、反應慢、孤僻、不合群等等,這些都是被貼在內向者身上的標籤,可事實上,無論哪一個,都不能真正的定義他們。
這個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人性格是內向的,而且內向的性格一直被人誤解,讓很多內向的人也很無奈,這麼多的人,卻似乎從未被大家真正認識過,取而代之的是,全部被那些標籤代表著。
最為現實的是,似乎這個社會中,最需要的還是外向者,而對於那些內向的人,想要立足於社會,則會更加艱難,除非真的是自身在某領域有著非常出眾的表現和貢獻。
這種就是真實的偏見和誤會,一定要讓內向的人裝作外向才可以?一個人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忠於自己內心,這樣難道不是更好的嗎?
一個人若是擁有內向的性格,就像是罪人一樣,不知為何就被他人冠以很多代表缺點的標籤,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蘇珊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是一名優秀的律師,她說自己選擇做律師的原因,就是為了證明,即使性格內向的人也一定能幹好這一行。
她在後來還意識到,如果你的性格內向,並不需要讓自己看起來多外向,即使內向一樣可以成就事業。
孩子內向,並不一定就是性格缺陷,實際內心很強大
關於孩子性格內向外向,很多父母都曾有過這樣的擔心,孩子這樣內向,以後該怎麼辦啊?
父母因孩子不愛說話等變的焦慮和擔憂,擔心孩子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於是經常想著怎麼做可以讓孩子變的外向。
其實父母應該做的,不是去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而是面對孩子時,多給予孩子尊重理解和鼓勵,並且多多肯定就好。
而且很多內向的人,小時候被父母擔心,長大後還不是一樣,擁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一樣成家立業,有的人甚至取得了更大的成。
性格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什麼事都有利弊,雖然後天會有一些因素對人造成影響,但也存在天生遺傳,也正是因為人不一樣,才讓這個社會更加豐富和多彩。
而且心理學家認為這樣大的世界中,不可能只有一種內向的性格,在對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後,將結果分成4種:
1、社會型內向:
這種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他們會參與一些小團體,不過更喜歡獨處。在家裡看書、玩電腦手機等,或者是和很好的朋友一起出去玩,而且在有很多陌生人的場合會感覺到不自在。
2、思考型內向:
這種內向的人通常內省、自我反省,他們通常不會和社會脫節,而且會很狂熱的追求充滿想像和創造力的白日夢。
3、焦慮型內向:
這種內向者更加喜歡自己獨處,因為會經常感覺到尷尬和不自在。在陌生人面前會覺得痛苦和害羞,在脫離人群後痛苦仍會繼續,且會在大腦中一遍一遍的回放這些尷尬的經歷。
4、約束型內向:
這種內向的人更喜歡慢慢的思考,在做任何一件事或者說每一句話前,都會仔細想清楚,這種人通常會慢慢推進事情的發展,因為他們難以受到他人影響自己的決定。
性格內向不是人們看到的那樣不好,也有很多好處:
一、更善於思考
很多內向的人,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不說話啊」?這同時也是很多內向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有的人會比較善良,會很不經意間讓你接話,但有的人卻很直白,直接就說這句話,讓你感覺很尷尬。
通常情況下,內向的人不說話,也只是不需要和人說話,和外向者不同,外向者是通過社交充電,從人際中獲取能量,而且他們似乎本能的閒不住,總是急於尋找人與他交流,否則就不舒服一樣。
但對於內向者,社交則是一個非常讓他們消耗能量的過程,他們會很刻意的迴避社交,即使在休息時間,也更喜歡在家看書、玩遊戲、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等。
這不是孤僻,也不是恐懼社交,而是在為自己充電,就像是睡覺一樣,讓人的身體等得到休息,獲取能量。
也就是在自己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中,內向者會發現很多的做事的有利方式,而且可以思考更多,趁著這個時間,自省,思考,讓自己的身心自由放鬆的同時,對其他的事情得到更深的認知。
二、可以更加專注於事情本身
面對與自己感興趣喜歡的事情,內向者會非常專注。而這種專注和耐心,是遠遠超過外向的人的。
對於一些細節上的工作,內向的人是做的更好的。因為他的內向是定住的,注意力全部都在事情本身。
而外向的孩子則很容易被外界的東西影響,很難靜下心來做自己的事情,外面有什麼動靜,都會被影響。
外向的孩子可以在一個時間內做幾件事情,而內向的孩子則只會專注於一件事,容易善始善終。
三、內向者更注重於大局,想的更遠也更容易成功
內向者有一股很強的韌勁,善於思考,而且在看待一些事情上更有大局意識,也更容易成功。而外向者也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影響,難以深入思考,就會對自身造成影響,容易被中斷。
那麼家有內向孩子,父母該如何與之相處?
(一)父母要多鼓勵少批評
內向的孩子更善於觀察,他們很信心,也很有耐心,往往更容易觀察到很多的細節。父母面對孩子,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少批評,尤其不能在外人以及公共場合批評孩子,否則會讓孩子變的自卑。
(二)接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尊重孩子,接納孩子的性格,給孩子時間獨處。
內向的人善於思考,有時甚至會想到很多很多,而且做事很專注,善於在獨處時療愈。
父母與孩子相處時,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社交技巧,慢慢的,隨著孩子的長大,尤其在經歷了一些事情後,內向的人就容易在一些事情中佔有優勢地位,因為他們不說話時不說,但一說話就會切中要點,容易獲得更高的地位。
內向的人要有足夠的獨處時間,這樣就會獲得更多的能量,這期間任何人不要去打擾,這樣他才會感覺到放鬆,得到充足的休息。
無論內向還是外向,都是一種性格特點,沒有優劣,所以家長也不要過於擔憂。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