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它是原始宗教觀念在氏族組織及其徽志中的表現,母系氏族先民認為圖騰與氏族間存在著某種血緣關係,由崇拜而產生親和作用。
蘇聯學者託卡列夫說:圖騰祖先觀念不是別的,而是群體統一的情感、群體起源的共同性及其傳統的繼承性在神話中的表現。圖騰祖先是宗教和神話中的形象。
法國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引託雷斯海峽氏族成員的話說:奧古德(圖騰)就是親族,他屬於同一個家族。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先生作品
可見圖騰的含義一般理解為最早的祖先觀念。圖騰崇拜是祖先崇拜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說我們最早的祖先應該是圖騰祖先。但仔細分析,在明確圖騰祖先觀念之前後,還有個發生發展過程。
從一些資料來看,先人曾先後產生了三種「圖騰」含義:圖騰是血緣親屬;圖騰是祖先;圖騰是保護神。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先生作品
最初先民把圖騰認做自己的親屬,出於接受保護的目的,用「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姊妹」來稱呼它,把自己裝扮成圖騰模樣,並把它作為群體的標誌。隨著時間逝去,知識漸開,他們開始尋找自己的來源,自然把 圖騰認做祖先,以為群裡成員都由圖騰演變而來。後來人類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各族先民認識到人和獸之間有很大差別,不再相信圖騰能夠生人,開始懷疑群體起源於圖騰。
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先生作品
但圖騰祖先觀念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於是便在圖騰祖先信仰的基礎上產生了保護神的觀念。
這種神的觀念持續時間當然會更為長久和強固。圖騰崇拜以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為直接尊崇對象,而以祖靈或血緣靈魂為崇拜觀念,首先是和生產方式分不開的。史前時期的低級經濟發展形態決定了人類的認識水平必不可免地按照原始思維方式發展,選擇其賴以生存、作為本氏族繁榮發展的精神支柱和氏族部落標誌的聖物以為旗幟。
可以這樣理解:在原始森林中世世代代與猛獸格鬥的中華民族原始獵民,自然崇奉山中之王——虎,並尊之為圖騰神明。同時,植物的生長全靠陽光和雨水,於是人們便將鱗蟲之長、想像中能行雲布雨的龍奉為圖騰。所以自古便以龍虎作為圖騰崇拜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