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去過水泉溝,不知道裡面的道路狀況或者活動強度想了解一下的話,我給您多展示幾張行走路況照片供您參考:
這裡只有趣味,沒有強度,更沒有危險。
曾經有不少隊員邁石頭時沒有掌握好重心,「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腳溼了,會難受一些;更有誇張的是整個人落入潭水中,狼狽的博得眾人哈哈大笑而已。
所以說,最理想的季節是夏天,峽谷外烈日炎炎酷暑難當。
峽谷內涼爽宜人,溪水潺潺,遊客恨不得故意失足落水倒落個涼快,好爽!
有一次去水泉溝,頭天下了大雨,第二天的峽谷裡水量很多大。
以前可以通過石塊越過溪水,那天石塊都被水流淹沒了。
很多從前不寬的小溪,需要大家助跑後跳過去。
不少女同事的腳和鞋就泡湯了。
二哥於是撿來一根大樹叉,往水裡一杵,輕鬆地躍了過去,就像撐杆跳一樣。
大家紛紛效仿都安然跳到對岸。
最後二哥沒當回事兒,再次把樹杈往水中一杵,健步擰身飛起一躍,二哥瞬間失去平衡,全身狼狽地摔在溪水裡!
當時大家都笑瘋了!
【以上是曾經的照片】
當然,不排除為了尋找刺激,故意的「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選擇有難度的途徑穿越通過:邊上明明有好路不走。
「黑龍大峽谷內石壁參天,谷底流水潺潺,分布著形態各異的大小景觀近30處。
巖壁上形成眾多奇形怪狀的象形石;玉兔下凡,鱷魚戲水、睡美人、金字塔、筆架石等,無不惟妙惟肖,令您嘆為觀止;這裡吃的是綠色食品,享受的是夏日清涼。
」
從水泉溝的溝口,一直走到一座你不可能錯過的大橋前,正常的遊覽時間應該在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左右吧。
我們一行人因為不停地擺姿勢拍照,所以耽誤了很長時間。
曾經我和二哥從這座大橋處原路跑回到溝口的停車場,用時是30-35分鐘吧。
當時有點像現在個「跑酷」,倆人一身短打扮沒有背包行裝,就是愣跑,翻石趟溪的。
遇到遊客擁擠擋住了去路,我就故意大聲捯氣兒,人家看到後馬上避讓。
哈哈,年輕真好!
【以下是曾經的照片】
水泉溝內行走,如果看到一塊巨石橫在眼前?那麼這塊巨石的背後就是曾經的那個小湖泊,過了這塊巨石就該坐船過去,到達「終點」,那座大橋了。
每次來,到了這塊大石頭旁都要休息一會兒,吃點東西,然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登上這塊大石頭。
如果你要是腳蹬登山鞋,鞋底很澀的話,助跑兩步直接就能跑上去。
否則需要從側面被上面的人用繩子、棍子拉上去。
我今天就在這裡發幾句感慨吧:
我在這裡,我在這塊大石頭上,記不清和多少人有過合影。
要不是因為寫這篇遊記,很多人我都記憶模糊甚至忘記了。
我帶很多認識的熟人去過水泉溝,我也在水泉溝送走過很多曾經認識的熟人。
大多關係平平也就是個驢友同伴同事而已,也有一些相處的時間很長關係也不錯的,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說白了,就是從我的世界裡消失了,如同一名過客,能在日後的幾年中突然給我的朋友圈點個讚的都屬極少數了。
十幾年過去了,最早來水泉溝還是青年,現在已面呈老相。
選擇水泉溝郊遊,因為這裡距離市區不遠不近,時間和路程都合適;主要是高速公路,臨進景區還有一段我比較喜歡的盤山公路能溜溜車;(其中一個同事被我溜吐了,而二哥坐在副駕駛,在返程的盤山公路上往下狂放時,在我窮得瑟飆車技的時候竟然睡著了!
)景點本身強度不大,野趣橫生,比較有意思還不會累的半死;還有,今天的同事,今天的熟人,水泉溝之後會不會又會有天各一方的時刻,相淡相忘的將來?
剛才說了,穿過從前的那片潭水(現在基本乾涸)就來到了那座大橋前面。
我雖然來過20多次水泉溝,一般到達這裡之後,一種辦法是原路返回到停車場;另一種辦法是從旁邊的小徑登上這座大橋,橋面上停放很多拉活兒黑車小面等,花上幾十塊錢從公路上把客人送回到停車場。
我偶爾從大橋下面往前走過幾次,風景和我們來時的差不多,也就沒往深處再走。
這一次,因為要跟二哥繼續前行去看殘長城,所以我是第一次繼續前行。
其實往前走不了多遠,就會發現另一片相對大一些的水潭(黑龍潭),同樣是沒有路沒有石頭沒有梯子沒有棧道。
要不是看到有其他驢友從相反的方向走過來,我真懷疑是否自己能過去!
走近了一看才發現,潭水邊的大石頭上被人工開鑿了幾個腳窩,遊客可以也只能踩著這幾個腳窩,四肢並用,側行著越過這個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