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人物:從「叛逃者」到「愛國者」,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傳奇

2021-02-19 悉墨8901社區

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拋妻棄子,不忠不孝,叛逃者;

模範夫妻,能得諾獎,愛國者。

 

完全矛盾的兩種標籤,形容的卻是同一個人——林毅夫。

 


這些標籤從40年前,他做出那個改變他一生的決定開始,便幾乎註定要跟隨他的一生。

 

人們猜測不斷,眾說紛紜。怒罵者有之,膜拜者有之。

 

前者讓他整整40年,有家不能回,甚至連父親的葬禮都沒能參加;



而後者卻讓他成為曾經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傳說中最有可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人,甚至是領導人的智囊。

 

人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放在40年的維度裡來看,林毅夫的人生確實終走向了旁人難以企及的高處。

 

只是,當仔細閱讀他的人生,我意外地發現了一件神奇的事情——面對人生的每一次重大選擇,他都在走向低處。

 

 

 

1


臺大優秀學生休學了

20世紀50年代,臺灣宜蘭。

每至午夜,總有一個小孩悄悄起床,念書寫作業,直至天亮,然後背上書包去上學。父親林火樹給這個小孩取名林正義。

沒錯,這是林毅夫最初的名字,此後,他還兩度改名。

這是一個貧窮的五口之家,父親林火樹開了個理髮店,母親給人洗衣謀生。林正義還有兩個哥哥,為了供林正義讀書,都輟學工作了。

林正義也十分懂事,每天放學後,就騎著自行車到很遠的親戚家,提泔水回來餵豬,然後吃晚飯。在夜市的嘈雜中倒頭大睡。待午夜人群散去時,起床讀書。

雖然環境艱苦,但林正義的成績非常好。初中畢業後,被保送宜蘭高中。1971年,考上臺灣最好的大學臺灣大學,主修農業機械。

受父親的影響,林正義酷愛讀史。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他講《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故事。中國曾經很強大,中國近代被欺凌...他全然皆知。他覺得這個民族要復興,國家要強大,自己有責任。

但只學農業機械,是救不了國的。

還是大一新生的他,就成了學生會主席。他愛臺灣,愛那片土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那一天,為了表示抗議,他甚至帶領學生一起絕食,之後還發動學生遊行。

彼時的林正義,臺灣最頂尖大學的明星學生。像他這樣的天之驕子,畢業後,大多都選擇了一條路——赴美留學深造。

這條路的盡頭,幾乎都光明無限。

可一次尋常的軍訓,卻改變了林正義的一生。

1971年12月,林正義和同學們一起,上成功嶺受訓8個星期。

窮孩子林正義很能吃苦,受訓很認真,連棉被都疊得有稜有角,班長排長都愛。

但林正義卻不高興了。他覺得和真正的軍隊訓練相比,這個也太輕鬆了,有啥用呢?

於是,受訓第四五周的時候,他便向「參謀總長」賴名湯請纓投筆從戎。他要在疆場上為國效命。

賴名湯答應了他的請求,並當面嘉獎他。

臺大明星學生林正義,棄學從軍了。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選擇,帶著一腔熱血,從一條光明坦途,走上了誰也不知道未來的路。

2

明星軍官林正義「叛逃」了

1979年5月16日夜晚,一位名叫林正誼的連長,從金門馬山抱著兩個籃球,一路遊到大陸的廈門。這個故事在兩岸流傳了數十年。

當然,後來證明,抱著兩個籃球是假的。畢竟,誰能抱著兩個籃球遊泳呢?

可林正誼」叛逃「是真的。

剛剛棄學從軍的林正義,怎麼就變成了明星軍官林正誼呢?又為什麼要叛逃呢?這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縈繞多年的謎團。

1972年,請纓從軍的林正義趕上了一個好時機。

因為臺大去美國留學的學生,實在太多了,政府很不滿意。林正義這一舉動,簡直像是扔在臺大學生中的一個炸彈。

臺大各學生社團負責人,特地在校園裡,為林正義舉行惜別會。幾乎每一個見到他的人,都對他說:「我佩服你的行動!」

更讓人意外的是,林正義放棄了臺灣數一數二的軍校——中正理工學院,選擇了訓練極其嚴格的陸軍官校。

他說:「從軍就是接受磨鍊,'陸軍官校'的環境最適合他。如果我選擇舒服的路,如何能喚醒別人?」

這樣的典型不上報紙,誰上報紙?

臺灣《聯合報》專訪林正義,刊出特別報導。

在他請纓從軍兩天後,大同工學院化學系的陶立民,便也申請轉讀陸軍官校。

媒體們再次發布報導:「這是響應林正義的行動」。

這樣的青年不是模範,誰是模範?

賴名湯代表蔣經國,給林正義頒發了「優秀青年獎章」。

果然林正義不負眾望。3年後,以全校第2名的成績,從陸軍官校畢業了。學習期間,他還領導10位通信兵科的同學,制出一具牛頓反光式天文望遠鏡。

這項成果製作的成功,在臺灣各大專院校中尚屬首創。

其實正常來說,畢業後都是要去野戰部隊帶兵的。

可蔣經國一直關注著林正義的情況。他特別批示,林正義不必立刻下野戰部隊帶兵,可以以軍職身份,公費進入政治大學企管所讀MBA。

從這所大學出來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免試當縣長或者各級官員。

蔣經國還囑咐當時的「總政戰部」主任王昇,特別照顧林正義。當時整個臺灣對林正義的關注,可見一斑。

1978年夏天,讀完MBA後,林正義到金門防衛司令部284師馬山連任連長,軍階上尉。

因與長官同名,遂改名林正誼。

別看是個連長,這個連長可非同一般。

因為馬山,距中國大陸的解放軍據點角嶼,僅約2公裡,是國民黨部隊前線的最前哨。長官和外賓們時不時就來視察,只有最優秀的基層軍官,才能擔當此職。

國民黨對林正誼有多重視,我想不言自明。

可明星軍官林正誼報效祖國的夢想,卻在一瞬間破滅了。

1979年1月1日,《中美聯合公報》發布,中美正式建交。與之同時進行的,是美臺斷交。

臺灣要富強,幾乎只有統一一條路。可臺灣反攻然後統一中國大陸,幾乎沒有了任何希望。而中國大陸走向世界,然後統一臺灣,幾乎是必然。

林正誼當然可以每天在前線,和來視察的人一起拍拍照;甚至回去當個官,一家幾口過著舒坦的生活,可談何報國呢?

他買了一個收音機,每到夜深人靜時,就悄悄地收聽大陸電臺。

他知道,中國大陸正在打開國門,進行改革開放。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一個偶然的機會,林正誼聽說,10年前,一名排長向蛙人借了「蛙鞋」,只說要下海學遊泳,卻泅水到了對岸。第二天一早對岸就廣播,宣布那名排長「起義歸來」。

林正誼的內心,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1979年5月,林正誼回家探望了自己的父母,3歲的兒子,還有懷孕的妻子陳雲英,然後又返回前線。

5月16日傍晚,他「假傳演習命令」,下達宵禁令,由連傳令兵通知沿海崗哨:

若發現海中有人遊泳,嚴禁開槍射殺,以讓遊泳者順利泅水「叛逃」對岸;

其實,那個「遊泳者」不是別人,正是上尉連長林正誼。

幾個小時後,人們才發現,連長不見了。

臺灣軍方全面封鎖消息。

金門全島雞犬不寧,所有駐軍出動,連夜展開全島水陸兩域地毯式搜索。

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林正誼找出來。

人們發現,連內少了救生衣、指北針、急救包、軍人補給證等。還在海邊的沙灘上,發現了寫著」連長「字樣的球鞋。

照明彈從凌晨打到天亮,機槍瘋狂射擊海面可疑漂浮物。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找到屍體,也沒有聽到對岸廣播消息。

人們分析,林正誼葬身大海了。

一年後,陸軍總部宣布「林正誼死亡」,給家屬發了46萬元的撫恤金。不過對外,找了和林正誼相似背景的學弟陳憲良來頂替他。

畢竟,面子還是得要的。

其實,林正誼早就算好了,晚上10點,是海水水位最低的退潮時間。也許當被發現時,身為遊泳健將的他,早已遊到了對面。

拋棄了當時相對繁榮的臺灣,林正誼來到了一窮二白的大陸。

3

被諾獎得主賞識的北大學生

1979年,北大經濟系,收到了一個來歷不明的學生的申請。這個學生叫林正誼。學校派經濟系副主任董文俊去考察一下。

北京西直門的一個招待所裡,董文俊見到了這個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和他一談就是一下午。

董文俊問他:為什麼要投奔祖國大陸呢?

林正誼答:士不可以不弘毅,不可以沒有宏圖大志……

董文俊又問:為什麼要攻讀中國經濟專業?

林正誼答:臺灣回歸大陸是早晚的事,那時,既需要懂大陸經濟的人,又需要懂臺灣經濟的人,我想成為第一個這樣的人。

一下午的你問我答,好像都沒有什麼毛病,董文俊甚至還十分喜歡這個學生。1米8的大高個,有理想,有抱負。

後來他們分析,收下他,最壞的結果,是最後發現他是個特務,可經濟系又沒有什麼情報。


董文俊決定:收。

北大教授董文俊

1980年,沒有考試,林正誼被北大經濟系錄取。

為了安全,他改名叫林毅夫。

北大對別人說是來自新加坡的華僑。除了極少數老師外,沒有人知道這個青年的真實來歷。

就在這所中國的最高學府,林毅夫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

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榮譽教授西奧多·舒爾茨造訪北大。

800多人的北大辦公禮堂擠得滿滿當當。可諾獎得主又不懂中文,自然就需要翻譯。找了北外研究生來,可他們不懂經濟,專有詞彙根本翻譯不了。

董文俊想到了林毅夫,英文好,又是經濟學專業,來當翻譯再合適不過。

就是這麼短短的相處時間,沒想到,舒爾茨十分喜歡林毅夫。

他問林毅夫:「你想到美國讀博士嗎?」

幾乎未經思考,林毅夫便答:「想呀。」

所有人都以為這只是隨便說說,沒想到,回去不久,舒爾茨就給北大來信,邀請林毅夫到美國讀博士,還提供全額獎學金。

1982年,北大經濟系畢業的林毅夫,實現了許多學經濟的人求而不得的夢想,到芝大師從舒爾茨學習農業經濟。

已經封門10年的舒爾茨,甚至還破例收林毅夫為關門弟子。

他要把他的衣缽,交給這位來自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

芝加哥大學

也正是這一年,林毅夫的妻子陳雲英突然得知,丈夫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一瞬間她欣喜若狂。

林毅夫曾對她說:「如果有一天我不見了,你可能要像王寶釧一樣,苦守寒窯18年……」

本以為只是個玩笑,沒想到真的不見了,別人都說林毅夫死了,連婆婆也這麼說。

幾年來,陳雲英獨自承受了所有壓力。照顧公婆、撫養兩個孩子,還要去工作。此時,得知林毅夫在美國工作的她,恰好已通過了託福考試,準備去美國讀碩士。

1983年,陳雲英獨自前往美國。闊別四年後再次相見,兩人抱頭痛哭。

半年後,陳雲英把兩個孩子也接到了美國。

陳雲英帶著兩個孩子,讀完了碩士博士。

而林毅夫,也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拿到了大部分人要花5-6年時間,才能拿到的博士學位。又去耶魯大學讀了博士後。

4

林毅夫,不回來了嗎?

1987年,到了林毅夫回國的日子。

可北大經濟系的師生裡,流傳著一個猜測,林毅夫不會再回國了。人家老婆孩子都在美國,自己在做博士後,老婆也拿到了博士學位。

在美國要啥好生活得不到,為啥還要回中國呢?

那時候,幾乎所有電視劇,都在演一個共同的主題——努力拼搏,海外留學,然後留在那片土地上,過上幸福的生活。誰又不羨慕呢?

這樣的生活,林毅夫唾手可得。

他的畢業論文《中國的農村改革:理論與實證》受到舒爾茨的盛讚,也得到了經濟學界的廣泛認可,被譽為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聖地牙哥分校等等,很多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甚至世界銀行,也對他拋來了橄欖枝。

去世行,一天的工資,是他在國內全年的工資;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書,兩天的工資等於國內全年的工資。

而回到中國,就是白手起家。

面對這樣的條件,大概99%的人都會選擇不回來,大家的懷疑也不是沒有緣由。

曾經把林毅夫帶到經濟系的董文俊,以前每個月都會收到林毅夫的兩封來信,可這一個多月,林毅夫音信全無。

儘管每次別人對他說林毅夫不回來了,他都會堅定地說:他一定會回來,你們不了解他。可他的心裡直打鼓。真的不回來了嗎?這麼遺憾嗎?

不過一天晚上,他突然收到一封電報,說第二天晚上11點左右,會到達北京。

電報署名林毅夫。

原來最後一個月,林毅夫覺得周圍有點異常,害怕安全出現問題。拿到登機牌後,他才發了電報。

和他一起回國的,還有30箱英文資料。

多年後有記者採訪,問他為什麼回來?

他說:1979年我都回來了,更何況1987年!對我來說,在回不回國的問題上,從來沒有一點猶豫,因為只有回國才能更好地作貢獻。

就這樣,他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回國的經濟學博士。


回國不久後,他拿到博士學位的妻子也帶著一雙兒女,回到了北京。

雖然剛剛回國,但林毅夫早已經小有名氣,很多機構向他跑來橄欖枝,他再一次面臨著人生的艱難選擇:做官,還是做學者。

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邀請他到農村發展研究所任副所長;國家教委,邀請他到教委國際合作司當司長。

他找到董文俊商量,董文俊說:如果當了官,這麼多年的學問不是白做了。

最終,林毅夫選擇了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任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在這裡,他終於開啟了他的學術夢。

幾年裡,他發表了多篇關於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論文。1990-2000年,他的論文在國際上被引用次數,排名全球經濟學家第205位,在華人經濟學家中排前兩名。

1994年,他找哥哥林松旺,找世界銀行,找福特基金籌款,與易綱、海聞、張維迎、張帆和餘明德6人,收拾出北大一個荒僻的院子,創辦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後改名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成為中國領導人的智囊。

1994年,他的書籍《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被相繼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法文、越文、俄文等,並被數次增訂。

2008年,他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世界銀行副行長。這是中國首位經濟學家有此殊榮。

到第三世界國家去,他被各個國家的領導人親自接見。

林毅夫與盧安達總統卡加梅握手

著論無數,光環加身,他是人們口中的明星經濟學家。

5

學術之爭


其實,帶著這樣的光環,林毅夫大可以輕鬆過自己的生活。但每次都往低處走的林毅夫,再一次逆流而上。

改革開放40年,有無數人不認可中國經濟的很多發展模式,這其中包括大部分中國經濟學家。

林毅夫卻獨樹一幟地,40年如一日,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他和許多經濟學家辯論、吵架,幾乎每一次都紛紛揚揚,滿世界皆知。

他和楊小凱爭。

楊小凱認為:落後國家傾向於模仿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管理,卻不去模仿發達國家的制度,這樣會帶來很多問題,幾乎不可能長期發展。發展中國家有「後發劣勢」。


林毅夫卻覺得:一個後發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體制固然要改革,但卻不必學了英美的憲政體制,再去發展經濟。

我們可以利用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所形成的「後發優勢」,規模化加速經濟發展,然後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他和張維迎爭,而且一爭就爭了10年。

張維迎認為:如果沒有國家參與,經濟發展可能會更好。

林毅夫卻說:政府做的95%以上都是正確的。如果沒有「絕大多數的正確」,中國不可能連續35年保持每年平均9.8%的增長,也不可能成為現在唯一快速發展的新興大國,並且沒有發生經濟危機。

他說:政府干預可能失敗,但不幹預必然失敗。只是幹預多少的問題。

他們的爭論,至今沒有定論。因為放在世界的範圍內來看,他們都有各自的理論支撐,觀點也都在某些國家身上應驗。

但因為林毅夫的觀點,總是和政府一致,於是有很多人稱他為官方經濟學家。也有人暗地裡覺得他圓滑,是政客。

不過,經濟學家華生在微博上為他辯解:他本質上是一個學者,而不是政客。

經濟學家華生

林毅夫自己卻不在乎。

他說:「我不曾提出任何觀點和建議去討好任何人,也不曾有任何觀點和建議和我自己一貫秉持的理論體系相矛盾。」

國發院院長姚洋也說,「林老師本人的觀點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他對中國現實的清醒認識有很大關係。林老師的政策建議不是從固有的理念出發,而是從現實出發。」

的確,過去,他的很多看似不可能的預測,都在現實中被驗證。

1994年,他在《中國的奇蹟》中預測,20年後的2015年,根據購買力平價,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

那時候,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還有人宣揚「中國崩潰論」。

但現實的打臉來的更快。

2015年,他的預言得到應驗。一些人開始說他是預言家。

其實,這種「中國崩潰論」,幾十年來,每隔幾年都會來一次。

也包括這一次的貿易戰,很多人都覺得,中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林毅夫覺得很奇怪:明明中國經濟發展得這麼好,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中國經濟到處都是問題?

他說:中國是過去四十年當中,唯一沒有出現過系統金融、經濟危機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不僅沒有出現過,當其他國家、地區出現危機的時候,中國還發揮了穩定的作用。

1997-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如此,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亦如是。

國際上普遍承認,這是中國的貢獻。

幾十年來,他看好中國經濟的很多判斷,都對了。這和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分不開。

他能4年從芝大博士畢業,代價是4年幾乎沒出過校門。

他很少在晚上12點前回家,但經常一回家,西服未脫往沙發上一坐就睡著了。

他的學生常常在凌晨一點收到他的郵件。

世界銀行4年任期結束,他給自己的「大放鬆」,是和妻子看了一場電影。

他說:將士當馬革裹屍還,學者應累死在書桌上

尾聲

臺灣省最高學府的明星學生,卻棄學從了軍;

軍隊中的明星軍官,卻冒著生命危險,泅水到一窮二白的大陸,一生背上「叛逃者」的罵名;

博士後畢業,各知名大學和世界銀行搶著要,卻放棄三百多倍的工資,回到了貧困的中國;

那麼多人不看好中國經濟,他卻幾十年如一日,和大家反著來。即便在今天轟轟烈烈的貿易戰面前,也依然如此。

林毅夫的一生,讓很多人看不懂。

因為他似乎,一生都在和主流反著來,一生都在往那個看似更低的方向走,最終卻走向了最高處。

其實,如果有仔細體悟,你會發現,支撐他做所有那些選擇的理由只有一個——熱愛他生活的土地和國家。

他擔心臺灣的命運,所以才來了大陸;他擔心中國的發展,所以才回到了中國。

只是,諷刺的是,他這個一生擔心臺灣命運的人,至今,都被認為是個徹頭徹尾的「叛逃者」,一回去就要被抓。

父親走的那一天,他只能在大陸視頻連線,妻子帶著他的麻衣回臺灣替他奔喪。

在他身上,我第一次發現,愛國居然是一件這麼難的事。

他一生拼搏勤奮至此,民間曾盛傳:林毅夫是最有可能得諾獎的中國經濟學家。

對此,林毅夫說:中國經濟學家會得諾貝爾獎, 但大概不是我這一代人,應該是我的學生,或是我的學生的學生的那一代。

他說,因為,21世紀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世紀。

因為他相信,這個世紀,也是中國的世紀。

相關焦點

  • 從「叛逃者」到「愛國者」,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傳奇
    而後者卻讓他成為曾經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傳說中最有可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人,甚至是領導人的智囊。1982年,北大經濟系畢業的林毅夫,實現了許多學經濟的人求而不得的夢想,到芝大師從舒爾茨學習農業經濟。已經封門10年的舒爾茨,甚至還破例收林毅夫為關門弟子。他要把他的衣缽,交給這位來自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
  • 1979年,林毅夫「叛逃」臺灣遊回大陸,後讀經濟學成中科院院士
    農機專業學士、企業管理碩士、經濟學博士後,當過連長,從寶島遊回大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過他的老師,林毅夫的人生軌跡可謂是相當傳奇的。林毅夫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非常突出的貢獻,他是首位獲得世界銀行副行長這樣高級職位的中國人,也是至今在國外期刊上發表論文最多的大陸經濟學家。
  • 「85後」已當上千億銀行副行長網友:被同齡人甩出幾條街
    公告顯示,該行現任董事長張小軍因到齡退任,董事會選舉該行現任行長湯宇為該行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會同意聘任史文雄為行長、聘任許國玉為副行長。簡歷顯示,許國玉出生於1980年10月,博士研究生學歷,金融從業年限12年。這位「80後」副行長起步於華泰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融資融券部高級經理,後就職於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任業務發展部高級經理、金融市場部高級經理。
  • 南京銀行:董事楊伯豪、副行長米樂任職資格獲核准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6月19日,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近日收到江蘇銀保監局下發的《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關於楊伯豪和米樂任職資格的批覆》,核准楊伯豪擔任該行董事、米樂擔任該行副行長的任職資格。
  • 張家港行新一任「75後」副行長上位,曾任興化農商行副行長
    「75後」副行長根據公告,12月7日,張家港行在公司19樓會議室召開了第七屆董事會2020年第三次臨時會議,該會議由張家港行董事長季穎主持,實際參會董事12名,分別審議了《關於新增日常關聯交易的議案》和《關於聘任副行長的議案》。
  • 只有一名副行長的工行新設高級業務總監 向行長匯報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目前只有一名副行長的工行新設兩名高級業務總監,向行長匯報又一名副行長辭職後,中國工商銀行新設立了高級業務總監一職。2月18日晚間,中國工商銀行(601398.SH,01398.HK)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充實該銀行經營管理力量,促進業務持續穩健發展,董事會決定在銀行高級管理人員中設立高級業務總監。高級業務總監參與高級管理人員工作分工,負責分管業務條線管理與決策,向行長負責並匯報工作。
  • 新密村鎮銀行副行長等9人因騙貸被抓 時任董事長放話:不辦就免職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副行長、支行長全都被抓,這家銀行9人入獄!明知貸款資料是虛假的,可這家銀行的副行長、支行長等工作人員卻仍通過了信貸審批。2014年9月25日,河南嘉晟宏安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簡稱「嘉晟公司」)實控人陳某,與河南新密鄭銀村鎮銀行(簡稱「新密村鎮銀行」)副行長劉某商談合作。當日,新密村鎮銀行授信委員會同意對嘉晟公司銀保業務授信1億元,並於2個多月後籤訂了擔保合作協議書。2015年3月,該行授信委員會又追加1億元合作授信。
  • 3800億銀行迎「準80後」美女副行長
    作為一家資產規模超3800億的A股上市城商行,蘇州銀行於昨日正式迎來「準80後」女性副行長魏純。(資料來源:蘇州銀行公告)今年4月,蘇州銀行發布董事會會議決議公告,魏純被該行董事會聘為副行長,彼時其任職資格尚需監管機構核准。相關履歷信息顯示,魏純出生於1979年1月。2008年6月,時年尚未滿30歲的魏純,即任東吳證券董事會秘書。
  • 中信銀行原行長孫德順被捕
    中新社北京4月8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8日發布消息稱,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行長孫德順作出逮捕決定。孫德順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 張家港農商銀行副行長孫瑜一行蒞臨博雲考察交流
    12月4日,張家港農商行副行長孫瑜一行蒞臨博雲蘇州總部,張家港農商行科技部總經理周明海,網絡金融總部總經理顧子昂等相關領導陪同考察交流。博雲CEO花磊攜公司業務與技術專家團隊對蒞臨表示熱烈歡迎。交流會上,孫瑜副行長介紹了張家港農商行在推進以支付為手段的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發展,以及推進系統改造升級等方面的實踐成果與建設規劃。她指出,深化科技研發能力,推進科技自主創新是張家港農商行實現差異化發展之路的重要手段。金融科技的基礎在於新興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為金融行業IT基礎設施完善提供了技術支撐。
  • 光大永明人壽換帥:光大銀行副行長孫強接棒張玉寬 擬任董事長
    公開信息顯示,孫強出生於1969年,此前曾任光大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他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工作,1997年加入中國光大銀行,歷任廣州分行珠海支行副行長、汕頭支行行長,總行監察保衛部總經理助理,公司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同業機構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總經理,公司業務部總經理,行長助理等,2016年8月起任該行黨委委員,2018年3月起擔任副行長。
  • 長沙銀行副行長孟鋼被判刑,歸還違法所得818萬,名下快艇被拍賣
    文丨易蕭 審丨易桉 導讀:近日,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針對長沙銀行原副行長孟鋼受賄罪一案,進行了一審宣判,認定孟鋼所犯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10年零4個月,罰金35萬元。長沙銀行成立於1997年,是湖南當地知名金融企業,2019年在上交所上市,營業網點遍布湖南。
  • 工行設立高級業務總監 目前僅一正一副行長
    宋建華則於1987年9月加入工行,2006年8月任江蘇分行副行長,2016 年9月任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主要負責人,2017年7月任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對此,一位銀行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業務總監一般來說比副行長職位要低,比如一些銀行是由重要分行行長或者大的業務部門老總兼任總行業務總監。
  • 農行陝西省分行原副行長韓楨退休六年後被查
    來源:東市西市公眾號中國農業銀行陝西省分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韓楨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今年以來,銀行業內多位退休高管被查,成為反腐的另一種「獨特」現象。1近一年內農行陝西省分行兩位原領導幹部接受審查調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9月5日發布的消息稱,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農業銀行紀檢監察組消息:中國農業銀行陝西省分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韓楨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駐中國農業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47歲中國銀行副行長孫煜調任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
    47歲中國銀行副行長孫煜調任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 澎湃新聞記者 葉映荷 2020-12-23 23:20 來源:澎湃新聞
  • 年薪130萬的銀行原副行長被判...
    年薪超百萬的長沙銀行原副行長孟鋼, 為其前妻擔任副總經理的公司謀取不正當利益,與前妻共同收受超出股份比例的巨額分紅,且要求該公司負責人支付購買遊艇的資金五十餘萬元,並私藏3支槍在家中。通過查閱公開資料顯示,孟鋼在2015年成為長沙銀行副行長,2018年孟鋼從該行獲得的稅前報酬為132.97萬元。
  • 新密村鎮銀行副行長、支行長被抓 半年套貸6580萬
    嘉晟公司實際控制人陳某為非法獲取貸款,指使司某到新密市曲梁鄉牛角灣村、曲梁鄉李莊村、白寨鎮油坊莊村、苟堂鎮等地尋找農戶97戶,由嘉晟公司在新密村鎮銀行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每月向農戶支付費用為誘餌,虛構農戶承包果樹種植的事實,偽造村委證明材料,以農戶名義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審批通過放款後,陳某將貸款全部轉入自己控制的銀行帳戶中並使用。
  • 辭別央行,周學東調任國開行副行長
    今日新浪財經獲悉,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調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現年53歲的周學東於2008年「結緣」央行,2018年11月以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身份亮相新聞發布會。2008年12月,周學東調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2009年11月擔任條法司司長,2011年11月離京南下,出任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局長。五年後,周學東回到北京,出任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黨委書記、主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主任。
  • ...兩位副行長提拔一中層幹部!學術型高管、金融老將紛紛收入麾下
    同時,張朝暉任平安銀行行長助理資格也獲批覆。  早在2月13日,平安銀行便發布公告稱審議通過了聘任鞠維萍為該行副行長、項有志先生為該行副行長兼財務長的議案,歷時四個月這一決議終於獲批。  之前,平安銀行副行長吳鵬、姚貴平在去年3月、6月陸續離任,後姚貴平出任平安信託董事長。此番鞠維萍、項有志剛好補齊兩個副行長之位的空缺。
  • 總資產7萬億的央企巨頭換帥,央行副行長將入駐「中國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總資產7萬億元的央企巨頭中信集團今日換帥,掌舵近10年的常振明卸任黨委書記,央行副行長朱鶴新接棒。現年52歲的朱鶴新,1993年進入交通銀行,在銀行體系工作近23年。他歷任交通銀行蘇州分行行長、南京分行行長、江蘇省分行行長、總行公司業務總監、北京管理部總裁、北京分行行長等職。2015年3月,他由交通銀行副行長轉任中國銀行副行長,次年6月調任四川省政府副省長。2018年7月,朱鶴新出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