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蠟鑄造技術原理起源於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見於商代中晚期,這種技術在無範線失蠟法出現之後逐漸消亡。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尊、盤,是中國所知最早的失蠟鑄件,時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紀。
失蠟鑄造(又稱失蠟法),也稱「熔模法」,是一種少切削或無切削的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工藝。做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範。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
失蠟法應用非常廣泛,它不僅適用於各種類型、各種合金的精密鑄造,而且生產出的鑄件尺寸精度、表面質量比其它精密鑄造方法要高,甚至其它精密鑄造方法難於鑄得的複雜、耐高溫、不易於加工的鑄件,均可採用失蠟鑄造。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失蠟鑄造工藝,從勞斯萊斯小天使來看下工藝流程。
工藝成本:模具費用(低—中),單件費用(中—高),人工費(極高)
典型產品:使用範圍極廣,如建築結構,消費電子產品,航空航天,珠寶,城市雕塑等
產量適合:適合中大批量生產
質量:成型表面精度極高,尤其適合具有複雜形狀的金屬件成型
速度:周期很長(24小時)
適用材料
不僅適合所有黑色金屬和有色合金,而且還可以用於超合金等傳統鑄造無可奈何的材料,最常用的材料為:低合金鋼、不鏽鋼、鋁、鈦、鋅、銅、鎳合金和貴金屬。
設計考慮因素
零件壁厚由所用合金材料決定
1. 鋁合金和鋅合金零件壁厚應控制在1.5mm-3mm之間(0.079-0.118in);
2. 鋼和銅合金零件壁厚應大於3mm(0.118in);
3. 失蠟鑄造彌補了傳統鑄造的空缺,允許零件出現內切和變化的壁厚等複雜形態。
工藝過程詳解(視頻+圖文)
視頻資料,請在WiFi下觀看
步驟1:將熔化的液態蠟注入到事先準備好的金屬模具中(一般用鋁製模具),冷卻凝固後形成多個蠟制部件
步驟2:利用蠟熔點低的特點,將單個蠟制部件組合連接成一個樹狀結構
步驟3:將組合好的蠟制樹狀結構浸泡在陶瓷漿料中
步驟4:在陶瓷表面噴上耐高溫防火粒子
步驟5:在500℃~1095℃的高溫烤箱中,內部的蠟將熔化並且流失殆盡,形成一個空心的陶瓷樹狀結構
步驟6:將熔化的液態金屬(灰色部分)注入,並且填滿陶瓷的空心腔體內
步驟7:等待腔體內的液態金屬完全冷卻固化後,將外表面的陶瓷硬殼敲碎,最後將單個金屬零件從樹狀結構中切割分離
從勞斯萊斯小天使來看具體生產工藝流程
視頻資料,請在WiFi下觀看
圖片展示:
來源:意識夾、騰訊視頻、製造原理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