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寧鄉出土「東漢三足鐵釜」,中國飲食文化是如何演變的?

2021-01-12 天空映像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商代四羊方尊。

寧鄉位於湖南省湘中東北部,歷史悠久,治邑於三國,建縣於北宋。寧鄉相繼出土了震驚世界的四羊方尊、人面紋方鼎等青銅器,有著名的炭河裡遺址。5月17日,寧韶高速二段楊家灣附近發現東漢古墓群,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鐵釜,配有三角支架,底部還有焚燒使用過的痕跡,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

下火鍋的主要食材「豆腐」就是在東漢時期發明

東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黃豆從此成為了餐桌美味,不但物美價廉,還可做出許多種菜餚。1960年河南密縣發現漢墓有大畫像石,其中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東漢還發明了植物油。除了豆腐,黃瓜、菠菜、胡蘿蔔、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萵筍、大蔥、大蒜等許多蔬菜也是在當時從西域引進,結合出土的「東漢三角鐵釜」,也許在漢代時期,就已經「流行」火鍋這種飲食方式。

漢代,是中國飲食多樣化時代的開始

隨著不斷引進外來食物品種和炊具的發展應用,漢代結束了烤、煮的單一飲食方式,尤其是鐵質炊具的發展,對以後的烹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炸、炒、煎等多種烹飪方式開始在漢代出現。除此之外,通過「絲綢之路」的對外交流,麵食第一次以「餅」的形式出現在中國人的食譜上。在漢代,人們開始食用烤肉串、蘸醬菜、醃菜等「豐富多彩」的菜餚。

中國第二次飲食革命發生在宋朝

飲食文化發展到宋朝,種類已經非常繁多了,如果讓一名相聲演員穿越到宋朝去「報菜名」,宋朝的美味佳餚不是一個段子就能報得完的。宋人不但「會玩兒」,「能吃飽飯」的宋人開始講究飲食的「精細」,我們今天能吃上豐富的早餐,要歸功於宋朝,在唐宋之前,我們的祖先都是「一日兩餐」,到了宋代,因為農業得到顯著發展,人們才開始吃起了早餐,不但吃早餐,夜市在宋朝也開始流行起來。我們現在品嘗到的火腿、東坡肉、刺身、油條、湯圓、爆米花等美食與小吃,都是發明或流行於宋代;烹、燒、烤、炒、爆、溜、煮、燉、醃、滷、蒸、臘、蜜、蔥拔等複雜的烹飪技術,也是在宋朝成熟起來的;宋人用於給食材調味的調料已有鹽、蜜、酒、醋、糖、奶、芥末、花椒、豆豉、醬油等,也跟今人廚房內的調味品差不多。

如果你可以穿越回到一個朝代,你會選擇去哪兒?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回到大宋,除了去逛逛原汁原味的「清明上河圖」,還要拜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大才子蘇東坡,再順便向他討要「東坡肉」的秘方,感覺現在飯館做的「東坡肉」都太不正宗了。

相關焦點

  • 『寧鄉千年古墓群』湖南發掘出土寧鄉千年古墓群 鐵釜類似現代火鍋
    關於『寧鄉千年古墓群』湖南發掘出土寧鄉千年古墓群 鐵釜類似現代火鍋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寧鄉千年古墓群』湖南發掘出土寧鄉千年古墓群 鐵釜類似現代火鍋,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寧鄉千年古墓群,寧鄉古墓群相關的信息
  • 寧鄉千年古墓群 其中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鐵釜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
    寧鄉千年古墓群 其中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鐵釜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時間:2020-05-19 14: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寧鄉千年古墓群 其中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鐵釜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 5月17日,寧韶高速二標段楊家灣附近發現古墓群。
  • 寧鄉壩塘古墓群挖出古老「火鍋」夫妻合葬墓設罕見「過仙橋」
    寧鄉壩塘古墓群挖出古老「火鍋」 夫妻合葬墓設罕見「過仙橋」楊家灣墓群衛星圖華聲在線5月1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劉靜 喻冠男)近日,在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的北部山上發現古墓群。目前考古專家已對其中的一座東漢古墓葬完成發掘,出土了鐵釜、陶罐等13件文物。另有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正在發掘。古墓葬呈長方形,青磚砌築,墓室長2米、寬約1米,帶斜坡墓道。據了解,早在2007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寧鄉市文物部門就在該地段發現了疑似古墓群。今年5月,為配合寧韶高速公路建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寧鄉市文旅廣體局對楊家灣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 漢代服飾文化是如何演變的?
    漢代服飾文化是如何演變的?歷史上許多文化都在進化,經過幾千年的進化和繁衍,各種文化之間形成了一個系統,例如,中國的服裝文化在漢代形成了高峰,其演變也形成了一個體系,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漢代服飾文化從織染到刺繡發展迅速,也促進了當時農民生活的發展,由於服裝文化體系,許多西漢時期的服裝文化流傳至今!在漢代,整體服裝是深衣的形式,無論是單件的還是棉布的,上衣和下裝都是剪好縫在一起的,上衣沒有縫好,寬度也沒有縫好,外套裡有中國的衣服和心,領導主要暴露在外,成了刻板的西服。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州一古墓群入選!
    印紋硬陶和青瓷窯址是湖南首次發現,填補了湘江流域早期青瓷窯爐的空白。大浦唐宋平底龍窯的發現為研究此類龍窯的發展演變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該遺址所發現的四十餘座墓葬類型豐富,時代集中在東漢至南朝時期。這批墓葬區域性特徵明顯,為研究湘江中遊地區漢至六朝墓葬的年代分期及葬制葬俗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 做出樣板當好典範 湖南寧鄉打造花豬百億產業
    做出樣板 當好典範 實現引領 成為支柱 湖南寧鄉打造花豬百億產業  近年來,湖南省寧鄉市以「一縣一特」產業為引領,全力培育「寧鄉花豬」品牌,不斷提升品牌價值,持續擴大品牌影響。以寧鄉花豬為主導產業,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寧鄉花豬在全國市場的競爭打下了堅實基礎。
  • 中國特色美食——湖南——長沙
    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有3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約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戰國時期始建城,屬楚國。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長沙又稱「楚漢名城」,馬王堆漢墓和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於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
  • 神秘莫測的萬字紋,到底是中國本土的符號,還是外來文化侵襲?
    說起萬字紋,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文化符號,同時也是咱們中國本土的傳統紋樣,這種紋理與多種紋理相結合,演變出多種紋理。萬字紋在中國傳統紋樣中地位可不簡單,在明清時期發展最為鼎盛,萬字紋的運用,大到建築門窗,小到瓷碗點心盒,都出處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說是風靡全國也不為過。
  • 寧鄉旅遊景點精彩紛呈,心寧之鄉等你共度美好時光!
    近年來,我市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開創旅遊新格局,讓無數遊客嚮往寧鄉、愛上寧鄉,實現由文化旅遊資源城市向文化旅遊資源強市的轉變。資料圖片【拓寬思路】奼紫嫣紅競芳菲翻開寧鄉旅遊地圖,一個個景點盡顯「熱」度——在長沙方特東方神畫,11個室內項目高科技與文化完美結合,34個室外遊樂項目以及休閒景觀項目共200餘項,整個樂園步步是景,老少皆宜,讓遊客不虛此行。
  • 百名美女湖南寧鄉秀柔術競舞劇主角
    百名美女湖南寧鄉秀柔術競舞劇主角 (1/8) "← →"翻頁
  • 塑造發展新優勢 展現寧鄉新作為——訪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寧鄉...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曼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高屋建瓴、內涵豐富,總攬全局、引領方向,是指引我們各項事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12月18日,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寧鄉市委書記於新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寧鄉將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落實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總體要求上來,奮力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中展現寧鄉作為。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選擇地處中部的湖南擔當如此重要的歷史新使命,這是賦予我們沉甸甸的責任。」
  • 湖南出土文物 「玉兔」呈吉祥
    又到中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兔與明月有著密切的聯繫。宋代詩人歐陽修在《答聖俞白鸚鵡雜言》中,就有「兔生明月月在天」之語。中國民俗文化中,更有「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屬」的說法。《淮南子·覽冥篇》《初學記》《天問》《靈憲》等史書中則均提到「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所以更能代表月宮的是蟾蜍。
  • 寧鄉:千年花豬上桌記
    作為中國四大名豬之一,寧鄉花豬在寧鄉的養殖歷史已有1000多年,還在明代進貢朝廷被加工成御膳。近年來,寧鄉市堅持政府引導、龍頭帶動、市場運作,突出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把寧鄉花豬作為重點特色產業打造。湖南楚溈香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的寧鄉花豬肉全自動氣調包裝分割生產線,緊挨湖南現代資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寧鄉花豬屠宰線。傍晚6點,工人動手將排酸後的寧鄉花豬肉進行分割,車間內開始顯現出一派忙碌的景象。經過精細分割,產生了寧鄉花豬肉的70多個單品,包括梅花肉、五花肉、前腿肉、肋排、豬肚等。「工作服裡面,大家都穿著棉衣,一年四季都這樣。」
  • 妖怪辭典 | 三足烏:代郡高柳烏生子,三足,大如雞,色赤,頭有角,長寸餘
    知妖 · 收集中國古今妖怪 · 見怪莫怪的有趣公號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知妖妖怪辭典
  • 本文為您講解一二,服飾文化歷史演變
    服飾文化的歷史演變西方人類學家認為,人類大約在40萬年以前知道利用獸皮來抵禦冬天的寒冷。到距今10萬年至5萬年的尼安德特人時期,人類已經能夠縫製毛皮。在距今4萬年至1萬年的克羅馬農人時期,皮衣已進入發達階段。
  • 內藤湖南:理解中國的方式
    1909年,內藤湖南晉升為教授,一直到1926年退休,內藤湖南一直在京都帝國大學主持東洋史學第一講座,講授中國上古史、中國中古的文化、中國近世史、清史、中國史學史、中國目錄學等課程,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並開創了日本京都歷史學派,其弟子中湧現出宮崎市定等後來名滿天下的學者。內藤湖南是一個典型的「中國通」。他前半生做記者時,曾多次來過中國。
  • 3.1斤純鐵內膽 九陽鐵釜IH電飯煲上市
    中國作為大米的發源地,悠久的歷史可以追述到13000年以前,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飲食文化的國家來說,大米更是餐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主食。為了吃到一口香噴噴的好米飯,電飯煲應運而生,然而這種科技產品卻讓我們距離傳統的灶火飯越來越遠,曾經那熟悉的味道許久不曾品味。
  • 118件套文物 傳承數千年的飲食文化 「食味人間——飲食文化展」在...
    數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不但傳承下數不勝數的美食,食器的變化也見證著時代的變遷。11月26日下午,「食味人間——飲食文化展」在四川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由四川博物院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舉辦,共展出了118件/套文物,其中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南宮柳」銅鼎 、雍正魚子綠釉菊瓣紋茶壺、黑黃釉風花雪夜玉壺春瓶等特色文物,也有四川博物院館藏極具四川地方特色的東漢庖廚畫像磚、芙蓉花金盞等。
  • 中國古代飲食器具大合集,你能認識幾個
    從古代五花八門的飲食器具就可以看出來1.煮食器具最早的煮食器具是鼎,鼎作為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從三代到秦漢延續兩千多年。而且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後來才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甑)值得一提的是,婦好墓中還出土了一套三聯甗,可以同時蒸三種不同的食物。不得不說,古人在講究吃的同時還在不斷探索如何吃的更便捷。
  • ...湖南龍驤集團正式運營國家級寧鄉經開區至長沙市區通勤巴士
    園區通勤車務定製——湖南龍驤集團正式運營國家級寧鄉經開區至長沙市區通勤巴士 2020-09-28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