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很多人一直認為,補鈣只是老年人的事。如果這樣理解,你就錯了。一日三餐,鈣卻只補到了一半。由於國民膳食結構的影響,國民缺鈣狀況令人擔憂。科學推薦成人應該每日攝入800mg的鈣,但是我國居民每日膳食中鈣的攝入量偏低,只有400-500mg。其實,從少年到老年都需要補鈣的。在補鈣時,你需要明白以下幾種問題。
每天都在補鈣,但骨骼依舊疏鬆。你需要攝入含有維生素K的鈣劑。
很多人覺得,補鈣是越多越好,就不自覺的走進了補鈣的誤區。補鈣如果缺乏維生素,那麼,補充進去的鈣就難以被骨骼吸收。
這裡,維生素K和維生素D3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維生素K2通過活化骨鈣素,骨基質蛋白,形成鈣爪。主動將沉積在血液中的「血鈣」回歸至骨骼當中,形成「骨鈣」。
維生素D3,被稱為促進鈣吸收的小助手。維生素D3的增加,誘導小腸產生鈣結合蛋白,鈣結合蛋白在小腸黏膜細胞內促進鈣的吸收。
過了35歲以後,你需要正確的補鈣。
35歲之後,骨質就開始進入自然老化的過程,骨膠原流失後就會導致骨質疏鬆,腿腳抽筋,關節疼痛,運動時感覺膝關節總是咔咔響,不受力。而且關節問題是這個年齡段比較多的。出現這些情況,很多人都會去補鈣。吃普通的鈣片,雖然給身體和骨骼增加了鈣成分。但是對關節的修復沒有什麼作用。這時,我們最需要補充的是骨膠原和硫酸軟骨素。骨膠原就好比是關節的潤滑劑,出生時就有。隨著年齡的增加會逐漸的減少。要通過後天的飲食去補充。
所以呢,建議35歲以後的人,平時可以吃一些含有骨膠原和硫酸軟骨素的鈣。既能補充鈣成分,又能增加骨膠原修復關節。但是,這種鈣片不適合兒童,孕婦和哺乳期的寶媽。在選擇鈣片的時候需要注意。
你要了解碳酸鈣,檸檬酸鈣的優缺點。
碳酸鈣的鈣含量高,但是溶解度差。所以會消耗大量的胃酸,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腸胃不好的人,會出現脹氣,胃痛,便秘,打嗝這些情況。
如果是因為胃酸過多引起的反酸,燒心,胃痛可以適當,適量地吃些碳酸鈣,但是不要經常用。這種鈣適合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婦女,和老年人,並幫助防止骨質疏鬆。
相比而言,檸檬酸鈣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小,吸收好,利用率高, 在溶解的時候不需要消耗胃酸,所以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也不會導致噁心,打嗝,脹氣等情況,可以用「溫和」兩個字來形容檸檬酸鈣。非常適合腸胃不好的。而且還適合需要補鈣的成年人,孕婦,以及哺乳期的寶媽。這兩種鈣片都有各自的好處和適用人群。我們需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然後再考慮用哪種。
補鈣需要堅持,也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更需要選擇適合自己鈣。科學補鈣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