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燒卻排500多號,家長鬧情緒,網友:還不是家長「作」的!

2020-12-14 木棉媽媽小學教育

文丨木棉媽媽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最難熬的時候就是孩子生病的時候。

面對孩子第一次發燒,總是手足無措。前幾天大降溫了,同事給兒子洗了澡,結果晚上十一點就開始發燒了,給孩子吃了點退燒藥,第二天一早就就帶孩子去醫院看病了。

掛號之後沒想到要排到500號了,於是同事去掛急診,結果急診那裡也排到200多號了,看來是一波感冒發燒啊。

同事提前給孩子餵了點退燒藥,情緒還行。期間有個後來的家長也是排了500號以後了。家長等得不耐煩了,輪到這個家長看病時家長就有情緒了:你們醫院太不人性化了,讓我們等了這麼久,孩子如果有個意外,你們負擔得起嗎?

醫生說:我們已經在盡力看了,每個孩子我們都要保證問診仔細,不能有遺漏,我們兒科就這些醫生,大家都在盡全力了。

聽到同事這樣說,我想起原來我的吉他老師,他是學醫的,吉他是他從小學到大的樂器,平時放假就教吉他。吉他老師學的是中西醫。老師說:本來想學兒科的,但是一想現在的孩子這麼金貴,稍微不注意就會被家長埋怨,被家長打的都有呢!

末了,吉他老師說,我們學校兒科專業每年都招不滿學生,大家都不願意學兒科。之前畢業的一個師兄說:有一次來了家長帶兒子看病,師兄正準備吃飯,午飯都沒吃,晚飯也熬到8點多了,結果家長吼了一句:你沒吃飯關我什麼事兒!頓時心就涼了。

難怪每次有醫鬧的事件網友們不會一邊倒偏向患者了,難怪有網友會說:現在看兒科這麼難,其實都是家長作的!

家長方面的壓力,稍有不滿意就跟醫生鬧,讓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學兒科。現在這種局面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孩子生病,最難受的是家長,最著急的是家長,但家長不是醫生,再著急都要依靠醫生去看病,如果家長沉不住氣,最終受苦的是孩子。

前些年我們老家有個孩子年底的時候發燒,媽媽帶著去醫院,輸了兩天液,還是反覆發燒,媽媽氣急之下就帶著孩子出院了,結果回家第二天孩子就發燒成腦癱了。孩子年前學會走了,也開始學說話了,結果成了腦癱。

上次回老家,聽老媽說孩子已經不在了,對孩子來說也算是一種解脫了。

只不過這樣的事情還是讓人心情很沉重、很痛心。

對於家長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發燒的問題,那麼孩子發燒家長應該怎麼做呢?為此棉媽特意諮詢了我們這邊的兒科醫生,他是這樣建議的。

01、家中備退燒藥

孩子發燒不一定都在白天,有時候夜裡著涼也會發燒,晚上去醫院一則是不方便,二則去醫院的路上需要時間長,並且掛號之後需要排隊,一直讓孩子高燒也會對孩子大腦產生影響。

如果家裡備退燒藥,發現孩子發燒超過38.5°時,就可以給孩子餵一點退燒藥,先讓孩子的燒退下來,然後再帶孩子去醫院診斷原因。

02、配合醫生

有些老人總是喜歡用老一輩的經驗來照顧孩子。即便孩子生病去看醫生,醫生給出原因、解釋,老人依然會不相信,還會堅持用自己的方法,並且詢問醫生。好脾氣的醫生會解釋一下,如果正巧趕上醫生很忙,醫生會說: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

既然選擇帶孩子去醫院,就要儘量配合醫生,醫生總會有方法給孩子緩解症狀,治療孩子。

03、要有耐心

孩子發燒反覆是最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就像老家鄰居一樣,沒耐心,信不過醫生,結果耽誤了孩子一輩子。

孩子發燒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就很容易反覆,吃了藥燒就下去,過了藥效就又燒起來了。這是常見現象,一般持續三天左右就會康復的,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孩子只要不是一直持續高燒就好。

面對發燒的孩子,家長都很緊張,但其實孩子比大人承受能力強,大人38°以上會渾身無力,小孩兒38.5°以下不用吃退燒藥,而還照樣玩兒。

孩子發燒很常見,人食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家長內心比較焦急可以理解,但是醫生也不容易,互相理解才能利於孩子病情。

我是木棉媽媽,也是小學老師,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棉媽,棉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

相關焦點

  • 孩子高燒卻排800多號,等8小時才就診,醫生:家長「作」的
    一、孩子發高燒醫院排隊800多號,家長崩潰了柳女士的兒子今年四歲了,趕上幼兒園的大流感,好多孩子都病倒了。原本以為兒子能夠扛過去,可是深夜孩子突然開始發燒,用體溫計一量已經38℃。家裡備了一些退燒貼,柳女士一晚上沒睡守著孩子,內心是否焦慮,害怕孩子難受。
  • 孩子發高燒,寶媽排800多號情緒崩潰,氣憤投訴後反被呵斥沒素質
    孩子發燒掛號,發現排在800多號後寶媽情緒崩潰,氣憤投訴後反被斥沒素質入冬後,王女士很擔心孩子會生病感冒,於是在日常護理上也尤其用心,可是沒想到一覺醒來,孩子還是發燒了,看到孩子發燒難受的樣子,王女士十分心疼,於是她著急火燎地帶孩子去了醫院。來到兒科後,王女士的心裡更慌了,人滿為患的場面讓她十分的擔憂。於是在護士的引導下,王女士去排隊掛號了。
  • 那些年家長的衝動:孩子生病排隊800多號,10個小時等來兒科無人
    在兒科這是常態,600多號、800多號這樣的數字都不足為奇,有的醫院連預約都要提前幾個禮拜才可以預約到。但如果遇到個嚴重的病要及時就醫的,苦苦等待10小時卻只有看不到盡頭的隊伍,難免會著急上火。因為害怕耽擱了孩子的最佳救治時間,甚至有的家長會忍不住一時衝動做出過激行為,打傷醫護人員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家長們在孩子的情緒之中,除了看見其欲望和無理取鬧,還應該看見他情緒好壞的背後,是這些在影響。朋友阿明的孩子今年5歲,上幼兒園的寶寶白天在幼兒園的時候很乖,老師都會誇孩子聽話。然而,到了家裡,面對父母的時候,孩子就是另一副樣子了。
  •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
  • 小學班級換老師,家長擔心孩子不適應,網友:鬧過也沒用
    這位媽媽有些情緒激動地聊起了,他家孩子所在小學班級換老師的情況。「孩子從進入小學到現在三年級,已經換了4個老師,每次換老師都感覺到孩子情緒低落好久,學習成績也跟著下降。這幾天聽說又要換老師,家長群裡炸鍋了。
  •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5種錯誤反應,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敏感力」
    朋友跟我吐槽,說三歲半的女兒現在太難搞了,脾氣大得要命,稍不順心就又哭又鬧,怎麼都哄不好,甚至還伸手打她和她老公,嘴裡還喊著「我不要你了」、「你走你走」。她說她也按照育兒理論去共情、去讓孩子發洩,但是好像並沒有什麼用,真是焦頭爛額。
  •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1、內向的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有些天生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習慣了把情緒都壓抑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發洩出來。在父母暴躁情緒影響下,這些孩子通常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漸漸變得膽小,最終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 孩子懼怕看牙,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哭不鬧
    可是,一聽到看牙,很多孩子都非常抗拒,尤其是有蛀牙的,聽到要拔牙,就又哭又鬧。但也有些孩子對看牙非常配合,一點也不害怕。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懼怕看牙?這個「家長四要四不要」是牙醫總結的經驗,非常實用,爸爸媽媽都看一看,學一學,孩子看牙不哭不鬧!
  • 女兒高燒39度,寶媽醫院掛號排到一百多名,想要插隊卻被無情拒絕
    張女士周六的時候本想叫醒女兒去遊樂園玩的,結果發現女兒小臉紅彤彤,一摸額頭竟然發了高燒。張女士連忙找出體溫計給女兒量體溫,一量竟然已經到了39度2!這一下可把她嚇壞了,連忙抱著女兒去醫院。沒想到周六的時候正是人多的時候,張女士去掛門診的時候已經排到149號了。
  • 家長深夜和老師「反目」,鬧上人民日報,原因讓無數家長深有同感
    前不久,在網上有這樣一則視頻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一位家長日常工作繁忙,可是明明下班已經是深夜十分了卻依舊不能休息,而原因則是要幫孩子批改作業。由於身心勞累,這位家長對於老師的作業批改要求,提出拒絕回應。
  •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總喜歡抱怨,家長怎麼辦?
    我們都喜歡正能量滿滿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會遇到很多充滿負能量,整天怨天尤人的人,有不少家長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負面情緒在孩子身上也開始增多,稍有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就喜歡抱怨,甚至會大發雷霆。孩子為什麼會抱怨呢?
  • 什麼性格的孩子最容易得抑鬱症?不是內向的,家長要警醒
    而究其根源,卻大多與童年經歷和孩子性格關係甚大,而在選擇走極端的抑鬱症患者裡,未成年人也佔比驚人。今天就來提醒一下各位,什麼性格的孩子最容易得抑鬱症?不是內向的,家長要警惕。而自信心爆棚的孩子裡,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家長一定要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父母永遠愛自己。情緒易被控制的孩子前些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為了抵制某位名人,職黑(專業抹黑名人的團隊)居然教唆未成年孩子自殺,目的是為鬧上社會新聞,好讓國家封殺該人。
  • 兒子高燒醫院排隊800多號,寶媽崩潰投訴,醫生怒斥:自己作的
    02寶寶生病醫院排隊800多號,寶媽崩潰投訴遭醫生回懟秦女士的兒子小宇今年10歲了,最近天氣冷,秦女士每天晚上都要起來給孩子蓋被子第二天的早上秦女士發現小宇的燒還是沒有退,只好趕緊抱到醫院去檢查,沒有想到的是,當秦女士來到醫院後,掛號後看見自己的號頭竟是800多好了,可是由於兒子發高燒,秦女士心裡很是著急,於是,就跑到診室裡想先給兒子看,跑到診室裡對醫生說,孩子現在處於高燒階段,希望可以先看,還望醫生可以幫幫忙,可是醫生卻說道:先排隊,沒有看見那麼多人嗎?
  • 孩子經常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長需巧用「3C教育法」
    教育學家斯賓塞說:「觀點最終是由情緒,而不是由理智來決定的。」這一點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不掌控情緒,放任情緒蔓延,有可能會帶來觀點的偏頗。情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在家庭教育中,情緒失控的情況比比皆是。尤其是孩子,動不動就鬧情緒,讓家長們極為頭痛。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3、經常否定自己 孩子每當遇到問題時,不是迎難而上,而總是說「我不行」、「我不會」,經常否定自己,這也是過於悲觀的表現。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的這些表現,說明他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要重視起來。
  • 家長想要讓孩子過得幸福,情緒管理訓練是家長的一堂必修課
    我表姐在前不久和我聊天的時候,她就和我說道她的孩子姿姿。表姐覺得生孩子太痛苦了就只會有姿姿這一個女兒,她就希望自己孩子可以陽光快樂的成長,不要經歷那麼多的事情,自己能幫助到孩子的度過的就去幫助孩子,讓孩子可以積極幸福的成長下去。很多的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的可以幸福快樂過一生。但是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我們都能能動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殘酷。
  • 孩子出現這些現象,並不是鬧情緒,可能已經被心理問題纏上!
    你以為孩子在鬧情緒,殊不知,他已經被心理問題纏上了! 最常見一種強迫症表現就是頻繁洗手,孩子將自己的焦慮和洗手聯繫在一起,以至於每當感到焦慮、煩躁,就想要洗手,而且次數會越來越多,一天不洗夠多少次,孩子就無法平靜下來。
  • 孩子經常鬧脾氣怎麼辦?3招讓孩子情緒穩定下來,比發脾氣更有效
    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脾氣非常的暴躁,動不動就跟家長鬧脾氣,摔摔打打的,非常的不好管教,有時候還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孩子為什麼脾氣這麼差,總是「鬧情緒」、「鬧脾氣」呢?一、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1.
  • 90%家長都忽略的兒童情緒管理,不重視後悔一生!
    對待孩子的情緒問題,越來越多的雞湯文告訴我們:「你的交流方式是錯的」「你不該哄著他」,「你不能罵孩子吵孩子」……毋庸置疑,所有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如今卻不知如何傳遞這份愛,哄也不是,罵也有錯!作為父母,想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我們自己。以孩子拔牙這件事為例,來看看不同的家長類型。帶孩子去看牙醫,接受齲齒治療,孩子卻嚇得不肯配合,對家長拳打腳踢。「我討厭看醫生!我要回家!我怕疼!」孩子在醫院裡大聲吵嚷,讓家長感到很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