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為何成為打動無數女性的成長經典?

2020-12-13 澎湃新聞

影片《小婦人》正在熱映

J.K.羅琳曾說:「在讀《小婦人》之前,我從未發覺一個人與我如此地相像,我就是喬·馬奇。」

正在熱映的電影《小婦人》根據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改編。其中,西爾莎·羅南扮演的二女兒喬,自由獨立,渴望成為作家;她抗拒戀愛和結婚,因為這會讓她變得不「獨立」。在成長過程中,喬和姐妹們一起經歷了各個時代的女孩子都會面對的種種:理智與感情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不論遇到何種困境,她們都堅持著對自我的要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她們從天真走向成熟,從脆弱走向堅忍,從急切走向耐心,從自我走向他人。讀《小婦人》時,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小婦人》譯者賈輝豐為本書撰寫的前言,希望大家走出電影院後能拿起書來,感受原著的力量。

《小婦人》前言

文 | 賈輝豐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小婦人》,可以當作一個家庭的傳記來讀,但它講的不是大人們的奮鬥,而是孩子們的成長,她們如何從天真走向成熟,從脆弱走向堅忍,從急切走向耐心,從自我走向他人,一百多年來,吸引了無數的讀者。這或許是因為,每一個人,是老是小,是逆是順,是好是歹,依稀都能從書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書中的主要人物,梅格、喬、貝絲、艾美、她們的父母馬奇夫婦,還有鄰家的小男孩勞瑞,一一都有原型,這可以從她的日記中復按。日記我無緣讀到,只能藉助手邊的一些資料複述。

先說她的父母。

路易莎的父親,阿莫斯·布朗森·奧爾科特,具有強烈的道德信念。他喜歡教書,後來謀得教職。他的教學方法有點超前,比如鼓勵學生的參與,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還曾收容一名黑人入校,這些都在當時引起很大爭議。路易莎說,她的父親就像「生活在飄浮的氣球上,全家人和朋友緊抓住系在地面上的繩子,想把他拉回到現實中來」。由於他的高蹈,全家人曾經生活在貧困之中。

路易莎的母親,阿比蓋爾·梅出身清教徒上流階層之家,一八三○年嫁給阿莫斯,從此與他終身相守,勤勉維持這個貧寒的家庭。路易莎記述了這樣一件事,一次,父親巡迴教學後疲憊不堪地返回家中,飯後孩子問起他此行的報酬,他默默打開一本書,拿出一美元。母親含了眼淚,安慰他說:「我覺得這很不錯。你平安回來了,這比什麼都好。」

路易莎還有三個姐妹,路易莎在日記中說:

姐姐安娜,「是我的良心,誠懇、公正、善良。」

妹妹伊莉莎白,是家中的「小管事」「地下室廚房中的天使」。

小妹妹梅大體上就是書中的樣子,有些矜持,有些驕傲,有些任性,然而又甜美,開朗。

「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 飾演 勞瑞

至於勞瑞,他的原型是路易莎一八六五年陪同一位貴婦人在歐洲旅行時,邂逅的一位年輕的波蘭音樂家,路易莎曾與他生出情愫,但終於沒有結果。

西爾莎·羅南 飾演 喬

而作者呢,路易莎·梅·奧爾科特,也即本書中的喬,是阿莫斯·布朗森·奧爾科特和阿比蓋爾·梅的第二個女兒,一八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傑曼鎮(《小婦人》第十五章《電報》中,喬曾憂鬱地說:「難怪我生在十一月。」作者在細節上也是誠實不欺)。父親的教育方法,給了她發揮天性的機會。她沒有上過學,是父親在家中為她授課,同時任由她自由自在地嬉耍遊玩。一八四○年,全家遷往波士頓郊外的康科德,這裡是文人薈萃之地,有愛默生,有梭羅,有霍桑,他們與路易莎的父親都是好友。路易莎自然受益,她在閒暇時,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是和梭羅一道野遊,沒準就曾繞過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

早年的貧寒和父母的教育,奠定了她一生中的兩個基本取向:一是對上帝的信仰,「四十年榮辱浮沉,從沒有改變過,卻在貧困、痛苦、悲歡、成敗的磨礪中日漸強烈」;一是決心通過個人奮鬥,改變自己和全家境況。在第十三章《空中樓閣》中,喬也曾宣述了這一理想。

路易莎從小即顯示了她的文學天賦,她十五歲時,開始為家人寫詩,寫小說,寫劇本。十六歲時,為愛默生的女兒愛倫寫了故事集《花的傳說》。

一八四五至一八四八年,奧爾科特一家住在康科德的希爾賽得,這裡即是《小婦人》一書的地理背景,現在還留了她家當年住的那棟房子。路易莎說,她在這裡「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此時,路易莎應當是十三歲到十六歲的年紀,她的模樣,讀者們從書中自然可以體會。

一八四八年,全家人遷回波士頓,路易莎開始出外做工。她做過看護、保姆、洗衣工、家庭教師,掙錢來貼補家用。

在這段艱難的時光,她沒有沉淪,而是繼續她的文學夢想。一八五五年,發表了她的第一部著作《花的傳說》,並開始為一些報紙雜誌供稿。一八六二年,美國內戰期間,她前往華盛頓做看護,以她的經歷寫成了《醫院素描》,一八六八年,有出版商建議她寫一本「關於女孩子的書」,路易莎用兩個半月的時間寫出了《小婦人》,同年九月出版,立即獲得巨大成功。出版商隨即又請她續寫第二卷,於一八六九年四月出版。此後,她一發而不可收,發表了多部作品,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惟《小婦人》一書,始終暢銷不衰,成為美國兒童,甚至成年人喜愛的讀物。

至此,路易莎功成名就,實現了她童年時的理想,為自己,也為家人創造了美好生活。不過,她在內戰時擔任看護期間,因患傷寒使用甘汞治療,導致汞中毒,此後終生受其困擾。一八八八年三月四日,她在父親死後兩天,因病去世。

路易莎的宗教情懷,她對家人的眷戀和她對未來的嚮往,構成了《小婦人》一書的基調。她寫此書,想必是有道德寓意的,所以,她以英國小說家、傳教家約翰·班揚(1628—1688)的《天路歷程》貫穿全書。這位班揚,亦是出身卑微,在英國國教教會與清教徒的鬥爭中,因持異見,被捉將官裡去,判處十二年監禁,獲釋後,還是因為傳教,又曾第二次入獄。他在兩次牢獄期間,寫成了這本小書,敘述一位名叫基督徒的人,如何身背重負,從毀滅城出發,經歷種種磨難和考驗,才甩脫重負,到達天國。書中使用通俗的比喻來傳布宗教信仰,歷代流傳,此書在西方印數之多,大約僅次於《聖經》。《小婦人》一書中,就借用了其中的「富麗宮」「屈辱谷」「惡魔亞玻倫」「浮華場」等等形象。《小婦人》的每一章,其實都可以看作一段道德勸諭,說到人生的一個過程,從中引出教訓。

這似乎是人類始終在忙的一件事情,抑惡揚善,陶冶人性,古今中外,各有各的路數。人性的善惡,自古爭論至今,而人性能否徹底向善,到現在也未見分曉。這實在是個大題目,一時說不清楚。倒是有一點很有意思,母親雖然也鼓勵四個小姑娘「靈魂深處爆發革命」,但並不採取強制手段,任由她們自己去一一經歷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所以,孩子們都在真實地體驗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去複製上一代人的歷史。

撇開這些,書中處處都是活潑潑的,少年人的天真,純潔,誠實,勇敢和對未來的理想,時時令人感動。作者寫到此處,也不再存訓誡的念頭,筆下沒了約束,觸目都是生機。人類自打失去樂園,想必無時不在懷念,但樂園究竟什麼樣子,都是公說有理,婆說也有理,夾纏不清,不過,讀一讀《小婦人》,我們倒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明淨、純真的世界。

艾瑪·沃森 飾演 梅格

書中還講到幸福的含義。在作者看來,幸福就是親情、友誼、健康、勞動和心靈的安寧,有它時,人們只覺得平常,但失去它,或許才會發現,那是用世間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像書中梅格豔羨的華美衣裙,艾美眼熱的綠松石戒指,到頭來都沒了意義。幸福,其實是樸素的,有這些簡單的東西在,人不會灰心。等到沒有時,人才會真的萬念俱灰。

此外,書中的歷史背景,是美國一八六一至一八六五年的南北戰爭,但作者沒有涉及敵對者的浴血廝殺。也許,作者的立意不在此處,也許,此時此刻,真正需要的,卻是以人性中的善良來化解南北雙方的乖戾和仇恨。

凡此種種,都簡單,也都複雜。到了今天,在這個擾擾攘攘的世界上,書中小主人公們碰到的那些事情,也都還是生活中的日常,時時困擾我們,需要我們有一個交代。

此書的翻譯,全部是在維也納完成,正是春光明媚時。先是金色的迎春,驀然開了一城,接著是鬱金香,亭亭玉立,又有門前「桃花亂落如紅雨」,這番花信過去,有玫瑰,紅、黃、粉、白,花團錦簇,大街小巷,都掩在綠海中。公務之餘,閉門譯書,我亦覺得是辜負了此時與此地,偶爾累了,到不遠處的多瑙河邊小憩,遠處青山如發,是維也納森林所在處,有葡萄園,我曾走過,枝芽新綠,離葡萄酒還遠。河水靜靜流淌,奧地利的音樂學家普拉維撰寫約翰·施特勞斯的傳記《圓舞曲之王》時,曾引用過一九三五年的一次調查,說道:「一年之中,多瑙河有六天呈棕色,五十五天土黃色,三十八天深綠色,四十九天淺綠色,四十七天草綠色……但是從未呈現過藍色。」這是科學的精細之處,不過,如今我來,從稍遠些的地方看,多瑙河確實是藍色的。現實與理想,你又能說誰對誰不對。維也納不是一座壯麗的城市,它只是溫馨、安謐,又有它的喜氣,與我此時翻譯的這本書的氣息相接。

翻譯過程中,曾得到朋友們的多方幫助、督促和鼓勵,使我不能懈怠,在此一併致以深切的謝意。翻譯文字中,如有理解上的錯誤與表達上的不好,則是我的問題,留待讀者批評。

賈輝豐

二○○四年六月

推薦閱讀

小婦人

[美]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著

賈輝豐 譯

打動無數女性的成長經典

J.K.羅琳的鐘愛之作

《小婦人》是路易莎的半自傳體小說,也是美國文學中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馬奇家的四姐妹梅格、喬、貝絲和艾美各懷才藝和夢想,雖然父親從軍、生活艱苦,但在慈愛母親的教育和生活的磨礪下,她們培養了勤勉、自重、友愛、向善、堅忍、樂觀的品質,勇敢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和挫折,向夢想前進。本書為《小婦人》第一部。

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1832—1888),美國作家、詩人,以其兒童文學作品聞名。她很早就顯示出文學天賦,十五歲時開始為家人寫詩、小說和劇本。1868年,一位出版商建議她寫一本關於「女孩的書」,她便根據兒時記憶寫成了《小婦人》,立即獲得巨大成功。奧爾科特成名後,繼續撰寫小說和故事,並投身於婦女選舉運動等社會活動中。

原標題:《《小婦人》正在熱映 | 原作為何成為打動無數女性的成長經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小婦人》(2019):經典永不過時,冬日暖陽下的女性成長故事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2019)(又名:她們)改編自經典文學系列作品《小婦人》,作者路易莎·梅·奧爾柯特分別於1868年和1869年出版,第一本以半自傳的方式描述了自己與姐妹的童年回憶,第二本(《好妻子》)則以小說的形式虛構了四姐妹成家後的故事。
  • 三八節|女性書單推薦之經典名著《小婦人》
    在此三八節之際,特別奉上一系列適合女性讀者閱讀的書單,內容涉及各類女性話題,涵蓋多位中外女性作家。讓我們一起通過深度閱讀,聆聽內心的聲音,收穫外界的能量,綻放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眾多女性讀物中,《小婦人》是繞不開的話題。
  • 無數次翻拍的《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創作的家庭傳記小說。1868年初版時印刷了2,000冊,瞬間銷售一空,此後連年再版,成為經久不衰的名著。這部名著的流行程度,可以和《聖經》相媲美,幾乎陪伴在每個孩子甚至成年人枕邊。
  • 《小婦人》背後,一代代女性的永恆問題
    該片的導演是曾執導過《伯德小姐》的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她也是近年來好萊塢比較重要的女性導演之一,既往的生活和作品中無不體現出一種強烈的當代女性主義關照,以至於很多人一開始並不理解她為何要執導一部「古裝劇」。
  • 《小婦人》:成長和友誼的敘事並非只是男性的特權
    路易莎本來想讓喬成為一個不結婚的反叛者,但在讀者和出版商的要求下做出了妥協,「我不敢拒絕,於是一反常態為她安排了一場搞笑的婚姻」。其他女孩的結局也受到了路易莎所處時代觀念的限制,21世紀的讀者無法接受「梅格的丈夫對雙胞胎撒手不管」、「勞裡被艾米的女性魅力打動」此類的情節。
  • 《小婦人》:沒有男主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女性的成長史
    這是一部講述四個姐妹成長史的電影,充滿著對女性的關懷,導演細膩的敘事手法與巧妙的剪輯風格使我們在姐妹四人的童年與成年之間,看到歲月在女孩們身上究竟留下了多麼美好的痕跡。而是藝術本身便是擁有歷史性的,能將翻拍拍出新的東西才能使其回歸經典又創造經典,《小婦人》的翻拍將二十一世紀的新概念融合進去,電影單一時空的打破與人物角色的塑造都頗有新意,沒有辜負眾人的期待。
  • 《小婦人》是全世界女孩成長的聖經,愛情並不是女人的全部需求
    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小婦人》,或許是不少女生接觸到的第一本英文名著小說。《小婦人》是一本值得每個女生一看的經典小說,問世一百多年以來,被譯成各種文體,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名作。《小婦人》自從出版以來,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並且有多個版本電影,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第6次的改編,然而這版新作,卻沒有在諸多改編版本中暗淡,而是放出了自己的光芒。影片《小婦人》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四位姐妹,在尋找新生活、真愛與理想時,由女孩逐漸成長為女人的過程,其中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喬立志成為作家,追求女性獨立的故事。
  • 這部重現經典的女性電影到底有多美|《小婦人》影評
    前一段時間,有一部在國內外口碑爆棚、並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小婦人》在國內上映。這部作品改編自100多年前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原著《小婦人》不僅當年風靡一時,在之後100多年的時間裡,也是經久不衰,數次被搬上大銀幕和舞臺,也被美國教育協會列為100本學生必讀書目之一。
  • 《小婦人》女孩不得不看的個人成長史,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之前並沒有人向我推薦過這部1994版的影片《小婦人》,,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笑過、哭過、感動過、振奮過、憧憬過,那感覺就像是跟著影片裡的四個女孩子,又多活了一次。《小婦人》是根據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的作品《小婦人》改編的。《小婦人》問世一百多年以來,被譯成各種文體,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名作。
  • 《小婦人》:豆瓣評分8.5,育兒理念、婚姻觀、女性成長的教科書
    上周閱讀了《小婦人》第一部,為小說中馬奇太太的母親角色深受感動,迫不及待地寫了一篇書評分享這位偉大母親教育孩子的理念與行為方式。這周繼續閱讀《小婦人》第二部,看到了馬奇太太和四個女兒的成長曆程,簡直是一本女性成長的教科書,我又一次為這部經典作品所折服。
  • 豆瓣8.8分《小婦人》:美好的女孩成長史,我們都會成為更好的人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版於1868年的長篇小說,主要講述的是馬奇一家四姐妹生活和成長的故事:她們性格迥異,都有著各自的夢想和追求,雖然生活總是未必盡如人意,但她們在互相幫助和勉勵之中逐漸成長
  • 「甜茶」《小婦人》獲盛讚 經典作品拍續集引熱議
    2017年這部話題佳片讓全世界認識了這個溫柔如水的男孩,也使他以23歲的年齡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成為1939年以來最年輕的影帝候選人,星途坦蕩,未來可期。在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暖心療愈佳作《小婦人》中,飾演鄰家貴公子勞裡的甜茶也再次展現準影帝實力。
  • 《小婦人》無疑是近年來最深刻、最感人的女性電影之一
    它對角色的家庭關係和青春期叛逆的細膩描述,使它成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五部電影之一。.兩年後,作為導演的第二部故事片,改編自經典小說的《小婦人》,把故事搬上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的舞臺,雖然離我們似乎很遙遠。但平淡的故事中隱藏的深刻動人的情感,足以穿越時間,帶給所有觀眾強烈的共鳴。
  • 電影《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
    直到1863年,出版商建議她寫一部「關於女孩子的書」,這便有了《小婦人》——一部取材自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生活經歷、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也是一部延續近兩個世紀、頌讚情感與家庭道德的經典小說。格蕾塔·葛韋格執導,匯集眾多明星卡司的新版電影《小婦人》,再次講述了馬奇一家的故事。
  •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
    暖烘烘的火爐邊,四姊妹為了參加舞會吵吵鬧鬧,鄰居富少爺也來湊一腳——如果150年前美國也有類似當代韓劇風靡全境的成長愛情故事,大概就是《小婦人》了。影片中透過四姐妹的成長曆程呈現豐富的人生階段及感悟,無論是Jo的自由,Meg的理性,Beth的現實,Amy的大膽和追尋,愛、包容、和解始終離不開March一家,同時濃烈的情感造就Jo所留下的經典名句——家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
  • 《小婦人》背後的永恆問題:一代代女性,如何在婚姻之外尋找自由?
    該片的導演是曾執導過《伯德小姐》的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她也是近年來好萊塢比較重要的女性導演之一,既往的生活和作品中無不體現出一種強烈的當代女性主義關照,以至於很多人一開始並不理解她為何要執導一部「古裝劇」。新版《小婦人》劇照。
  • 《小婦人》成為春日觀影首選 艾瑪·沃森為愛抗疫
    而《小婦人》中她所飾演的馬奇家大姐梅格同樣善良賢淑,珍視家人和家庭,戲裡戲外高度吻合。《小婦人》此前因疫情退出內地情人節檔期,再定檔日期待定。影片提名今年6項奧斯卡,並最終斬獲最佳服裝設計大獎。梅格等角色傳遞的溫暖,以及奧斯卡認證的高品質,使其成為許多內地觀眾影院復工後的觀影首選。電影《小婦人》改編自同名經典名著,講述馬奇家四姐妹的親情、愛情和成長故事。
  • 《小婦人》火熱預售中 甜茶告白收割無數少女心
    1905電影網訊日前,七夕告白首選《小婦人》開啟預售,話題#小婦人終極預告#也在發布後迅速衝上微博熱搜。更驚喜的是影片男主「甜茶「本茶白背心、捲髮素顏出鏡,親自向中國觀眾安利《小婦人》,各種小表情可愛到炸。
  • 奧斯卡巨獻《小婦人》原著珍藏本來襲:關於女孩與長大,你該知道的...
    《小婦人》 Little Women  成長路上, 不負愛與自由 《小婦人》由此成為美國文學的經典著作。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這本書的光彩未有稍減,它仍然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將一代人與另一代人聯繫起來,它用無限溫馨甜美的家庭生活打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 《小婦人》:為什麼這部作品會成為女性必讀書?
    《小婦人》是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她獻給女孩子的終生禮物,這部作品被改編過很多次,以1994年的最為經典。在去年,好萊塢的女性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再次把這部傳世名著搬上了熒幕,並邀請到了90後金球影后西爾莎·羅南與好萊塢當紅小生「甜茶」來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