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這裡,知曉農經事帶你聊三農。
文/知曉農經事【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種植鈴蘭時,如何進行栽培管理,它所需要的水肥光照條件是怎樣的
鈴蘭的地下根莖,具有大小不等的幼芽。當秋季地上葉片枯萎後,可將植株挖起,除去附著土再按照根莖的走向和新芽的著生點,用鋒利快刀切斷,每段要有2-3個新芽。分株苗剪切好後,可用木炭粉或硫磺粉塗抹刀口,待刀口稍乾燥後,便可進行分株栽培。分株栽培的苗床,可在房前屋後。
選擇地勢平坦、疏鬆肥沃的素沙土,經過深翻整細和嚴格的藥物消毒處理後,再把分株苗埋入基質中把水澆透。次年早春肥大的新芽,便開始萌發新芽,當年就能開花。分株苗發芽以後,要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幼苗營養生長。3月中下旬施以磷、鉀肥料,促進花葶生長,一般4~5月就能開花。
鈴蘭,是公園、庭院最好的綠被植物。秋季落葉後進行栽培。栽培時土地要施足底肥進行深翻,土壤中要有足夠的腐殖質,使之肥沃疏鬆,有條件的可與鳶尾、紫萼等耐陽花卉配植。株行距為20釐米×20釐米,不必過於整齊而失去天然野趣。栽培挖穴略大,穴底施入腐熟的油枯粉、骨粉作為基肥,回土後把鈴蘭植於穴中。
栽培深度應在土表5釐米以下,扶正填土壓實,把水灌透,用樹葉覆蓋地面,保護植株安全越冬。鈴蘭盆栽,可在早春的2月中下旬進行。花盆可選宜興陶質筒盆。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3份、山泥土2份、砂質菜園土2份、肥田泥2份、堆積的幹雜肥1份配製。栽培時,還可在花盆底部加入適量的腐熟的油枯粉、骨粉作為基肥。
再填入半盆培養土後,挑選具有花芽的肥大根莖,植於花盆中央,覆土至盆沿2釐米,把水澆透上面蓋以苔蘚,置於溫暖處進行花搭光照射,每日噴水4~5次,待其萌發新葉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水肥管理,鈴蘭,植株矮壯葉片肥大,花多果多耗肥量大。一般2月底就要開始追施肥料,如腐熟的人畜糞尿、油枯水等。
但施肥不宜過濃,一般以1:8或1:10的比例追施1~2次。待新葉展開後再用0.2%的磷酸二氫鉀和上述比例的有機液肥進行澆灌,每7~10天一次促進花葶粗壯。操作時要先松盆土,或在盆邊理溝,施後覆蓋肥沃土壤,次日把水灌透。這樣,盆土疏鬆肥沃、溼潤,有利於植株吸收。夏季可施以氮肥為主的有機液體肥料。
每十天半月一次,促進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秋季,施以磷、鉀肥為主的肥料,促進植株根莖肥壯、新芽膨大和花芽分化。總之,在生長季節一定要有充足的養分,並使之有效的吸收這樣,植株才能旺盛生長,按時發芽開花。鈴蘭,在生長季節喜歡盆土溼潤。但是盆內不能長期積水,否則容易爛根,造成植株生長不良不開花。
如果空氣溼度不夠,還會使葉片產生病斑。根據長期蒔養的經驗,一般土壤以6分溼潤4分乾燥為宜。具體的澆水原則是:春季的2月下旬,要澆兩次透水,促進花葶抽生;3-4月要結合施肥,每次把水澆透再視其盆土的乾燥情況,每隔3~4天澆水一次;夏季可在每天上午8~10時把水澆透。
如果土壤還覺乾燥,還可在下午5時以後,用灑水壺衝洗一次;秋季可用渾水澆花的方法,每隔3-4天澆一次,以土壤幹潤即可,這樣就可促進植株進行花芽分化;冬季停止澆水,讓鈴蘭在幹潤的土壤中休眠越冬。溫度和光照,鈴蘭,原生長在林蔭樹下,因而耐陰,夏季喜歡散射光照,不論公園、庭院的栽培。
最好選擇有大樹遮蔭的地方進行栽培,滿足植株對散射光照的要求。盆栽植株,春、秋兩季可把盆花放在向陽的地方蒔養使之光合作用旺盛,夏季把植株置於庭院半蔭蔽的地方,只要有50%的光照度,植株就能旺盛生長。鈴蘭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步進行。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知曉農經,喜歡三農,喜歡探索三農文化。熱愛生活,愛好寫作,用文字來描述三農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