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前線處,家書抵萬金,紙短情長,只盼一句「我很好」

2020-12-12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8日訊 紙短情長,對於支援武漢的外省醫護人員而言,家書更顯如此。

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經派出6批醫護人員支援武漢,共計700餘人,他們不分年歲大小,從業幾十年的專家、醫生,剛參加工作不久的90後護士,他們來自河北全省不同地方,一起奮戰在戰「疫」一線。在他們的背後,都有著默默等待兒女、愛人、父母抗疫凱旋、安全歸家的親人。一封封家書流轉與燕趙與荊楚大地之間,傳遞著希望與愛。

17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讀到了兩封他們的家書,文體不同,文風不同,但卻有著共同的名字——愛!

張淑娟父親在知道其出徵武漢後,寫給她的家書

軍人父親賦詩鼓勵女兒支援武漢

第一封家書,由河北發往武漢,收信人張淑娟,是第一批河北捐鄂醫療隊隊員。她是華北醫療集團峰峰總醫院感染管理科的主管護師,1月27日她隨隊抵達武漢。這封信是其父親在知道其出徵武漢後,寫給她的:

武漢為父曾經在軍營

徵戰數載不了情

而今漢江遭瘟疫

代父披掛上陣衝前鋒

父輩曾是軍中豪

兒女當今穆桂英

張雨合

張父曾在武漢從軍15年,張淑娟5歲前也一直隨軍,直到父親轉業。「在武漢,保護好自己的每一個戰友。」這是父親給張淑娟下的「命令」。

來到武漢的20多天,張淑娟與院感組專家一起,調整了隔離病房布局,確保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醫療廢物通道完全分開,明晰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在日常工作中,張淑娟每天7時20分跟一批醫護人員一起進入病區,確認每一位醫護人員防護服穿戴合格,觀察病房內醫護過程操作流程,尋找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點,優化防護措施。張淑娟告訴記者:「疫情下,我們是守護醫護人員安全的屏障,要努力讓所有醫護人員的家屬們放心。」

醫院護理人員文言家信報平安

第二封家書,也是由武漢發往河北的,收信人是胡帥的父母、妻女。

胡帥,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院前急救科護師。他是河北支援湖北第三批醫療隊的一員,2月4日同100多名隊員一起,從石家莊飛往武漢。隨著醫療支援工作越來越順暢從容,14日,他便用一封家書,寄託對家人的思念:

「二月初,晨受任於在家中,遣吾往武漢,心甚喜,倉遽拾袍,拜別高堂妻兒,隨去往醫館,公送吾於舟車之上,餘拜謝之。」

「高堂在上,兒在此跪拜,父母諒兒,準去千裡之遙,救危難於武漢,囑兒應報國,不可心生惰慢,日復問,寒呼,食呼?兒羞愧難當,雙親已是花甲之年,仍繫心於吾,兒實乃不孝。叩首拜上,二老勿念,不孝子定當持安歸去故裡,侍於膝下,再次叩首拜上。」

胡帥今年31歲,從事護理行業八九年,這次出徵,家裡一歲多的女兒只能託付妻子。「這次來武漢是我第一次參與這樣大規模的醫療援助工作。」胡帥介紹,2月4日出發前,他才告訴家人自己來漢支援,離別匆匆,有太多的話想對父母和愛人說,但如今千言萬語最後都只化為一句「我很好」。(記者湯光磊 通訊員孫磊兵 王體松)

【編輯:丁翾 付豪】

相關焦點

  • 紙短情長!《戰「疫」家書》徵文比賽青島二實驗獲獎作品展示
    日前,由青島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教育局、青島日報社(集團)、學習強國青島學習平臺主辦的《戰「疫」家書》徵文大賽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在近萬份作品中,根據比例,共評出獲獎作品712件,其中,學生組一等獎40名,二等獎80名,三等獎120名,優秀獎350名。
  • 臺胞尋親贈家書:一段兩岸間的「紙短情長」
    「一封封往來兩岸的普通家書,講的都是兩岸民眾之間的故事與聯繫,而且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眼裡,家書,是分離的人們寄託思念的載體。  幾天前,來自臺灣的範植明先生與其在大陸的舅舅李子和一起,將一批珍藏多年的家書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 和雅校園 | 紙短情長,一封家書讀懂舐犢情深
    從前,時間很慢,車馬很遠,一封家書跨越山水才能送到親人手中,薄薄數頁紙,承載萬重情,寫信人飽含深意,讀信人滿懷感動,那是人之摯情在尺素之間的激蕩。用家書傳遞愛,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最為含蓄,但卻真摯的情感表達方式,這在電子通訊極為發達的當今時代,更具儀式感和紀念意義。
  • 疫戰同心韌之軍!
    即使大家都已好久不見但無論在哪一個戰場疫戰同心她們始終戰鬥在一起韌在身同心第一批封閉執勤人員已轉為居家隔離,收拾行囊準備再上戰場的她們,接到繼續居家隔離的指令。她們掛念著戰友,一直在籌劃一件事——「我能為監管區裡封閉的戰友做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寫一封家書吧!紙短情長!監區長李春提筆給監管區內封閉執勤的姐妹寫去一封家書。親愛的戰友們: 你們好,今天是2月24日,原本你們交班歸家的日子。
  • 【戰疫家書】千裡之外的思念:愛你,我的妻子;敬你,最可愛的人!
    洶湧的疫情之下,全國同心戰「疫」,江西與湖北攜手,千餘名江西醫務人員主動請纓,淚別家人,奔赴抗「疫」一線,與最危險的病毒直面交戰,書寫著平凡的大愛。   君在長江頭,我在贛江畔。救死扶傷的信念不曾改變,思念家人的心也始終跳動。用一封家書寄託相思。見字如面,紙短情長。家書中,有難捨的牽掛與思念,有喜悅與期盼,有心系親人的點滴故事,也有肩負使命與擔當奔赴抗「疫」戰場的家國情懷。
  • 【鎮在評】鎮江的這封信,不是家書也抵「萬金」
    鎮江的這封信不是家書也抵「萬金」網評員|宅言世界上最珍貴的書信是家書
  • @父老鄉親,這封家書紙短情長
    @父老鄉親,這封家書紙短情長 2020-10-20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封家書抵萬金,感動了無數人!
    在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的故事中,有許多講到家書的故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
  • 曾元滄:勝似家書
    這件事當然使我高興。  我知道您的妻子很好。您和她回莆探親時,她只留下一點路費,所剩的錢都交給公婆。這是很難得的。您有位好愛人,也令我感到高興。  盼常聯繫。握手!  郭風2004·3·12    寫這封信的郭風老師已迄86歲高齡,我們相識23年光景了。
  • 詩詞鑑賞:《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詩詞鑑賞:《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是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不僅表達出深厚的憂國之情,更極深地賦予了思家之念。由於晚唐安史之亂後,戰火紛飛,百姓游離失所,生活困苦不堪,書信難以寄通到家人手中,故詩人用千金比喻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家人的無比思念之情。後人評價這首詩為:「字字沉著,意境直似《離騷》。」
  • 家書抵萬金
    「親愛的爸爸,自從您選擇奔赴前線後,已有很久沒回過家了……我非常想您,想和您一起討論奧數題,一起看電視,一起做遊戲……」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營山縣小學生羅婧文寫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父親的一封家書。危難時刻,一封家書,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出一個小女孩對父親的愛,更展現出平凡人的無私奉獻。
  • 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戰「疫」家書紙短,家國情長
    戰「疫」,把整個中國緊緊連在了一起。無數身影離開溫暖的家門,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跨越千山萬水,一封家書,一紙情深。家書紙短,家國情長。我試圖勸你退出的時候,你說:「醫院現在人手緊張,我不能退出。」視頻裡,看到你工作的場景,你戴著多層口罩,穿著兩層笨重的防護服,若干小時不停地忙碌。我心疼你,但也支持你。老婆,我在新訓大隊一切都好。疫情發生後,我們也成立了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我第一時間寫了申請,我想和你並肩戰「疫」。請你答應我,在戰鬥時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和我們的寶寶,我永遠在你身後,不用害怕!
  • 戰「疫」前線的「風火輪」
    戰「疫」前線的「風火輪」。紅網時刻2月9日訊(通訊員 李兵 黃桂山)「王師傅,快,送第一機動隊到市第二人民醫院。楊師傅,你現在送第二機動隊去湘南人家。」正是像王海斌和楊仕鬥這樣的司機師傅們,為疾控中心能夠緊急出動處置疫情提供了輸送保障,他們就像是疾控人員奔赴前線的風火輪。自防控新冠毒肺炎阻擊戰打響17天以來,區疾控中心兩位司機累計出車270多次,平均每天出車達8次以上。
  • 對話抗「疫」戰士張一卓:護佑一座城,守護家與國
    「經歷了抗擊疫情的生與死後,對守護國與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說,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張一卓說。在菏澤市立醫院,張一卓為患者診斷庚子新春,新冠肺炎肆虐荊楚大地,一條條新聞似箭鏃穿射,令人揪心。身為醫者的張一卓更是早早寫下請戰書,只待國家召喚。
  • 澎湃呈現2.5萬在鄂抗疫醫護名字:家人寫家書,網友送祝福
    這是3月3日下午,一名網友通過澎湃新聞向在湖北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寫的」平安信「。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月23日發布H5新媒體互動產品《H5|給他們寫封平安信!這裡有1.3萬在鄂抗疫醫護的名字》,搜集了13457位在湖北抗疫前線醫護人員的姓名,連日來,這份名單持續更新,目前已有25750個名字一一呈現。以這份名單為橋梁,全國網友為前線醫護人員們寫下2.3萬餘封「平安信」,向他們致敬,為他們祈福。
  • 戰「疫」前線礪尖兵 ——孝感疫情防控一線公安幹警素描
    戰「疫」打響,兩人推遲婚期,攜手走上前線。抗擊疫情的前沿陣地上,徐晨怡和戰友們肩並肩,築起一道堅固防線。1600多封請戰書雨中的鄉間小路溼滑泥濘,曾今朝推著三輪車,挨家挨戶給村民送生活物資。曾今朝是安陸市公安局一名民警,先後在巡店鎮文劉村、顧李村任駐村防控隊長。
  • 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雷禹 童寬 記者 易蓉)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正式發布,該戰「疫」系列書籍是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體醫務師生員工自除夕夜以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忠實見證
  • 助力武漢「重啟」,天津建設者寫中秋家書:媽媽感動得想哭,開心得直樂
    中國中鐵六局天津鐵建公司員工胡建光的家中,收到「中秋家書」的胡媽媽心情百感交集,剛包完餃子,手上的麵粉還沒有擦拭乾淨,就急忙打開書信,短短幾行字,她讀了一遍又一遍。「今年過完春節,孩子開心和我說,他要和同事一起去武漢參建工程,這是他第一次去南方工作,要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是我也為他感到驕傲!」胡媽媽撫摸著家書,嘴角滿是笑意,眼中卻是淚水。
  • 廣州芭蕾舞團創排《一封家書》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廣州芭蕾舞團以藝術的形式歌頌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謳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最美中國人。原創作品芭蕾雙人舞《一封家書》正在創排之中。戳視頻!言為心聲,紙短情長;一封家書,綿綿思念。你守護大家,我等你回家。廣州芭蕾舞團2020年原創芭蕾雙人舞《一封家書》以一對年輕夫妻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主動請「戰」,面對疫情逆行而上的真實故事為創作藍本。
  • 家書抵萬金!70歲老者 10餘年寫下30餘萬字家書
    為此,作為一名外姓人的蘭永生開始長達近兩年的何氏家書整理。他從何家子孫處借來家書家報,按年月排序,字跡不清者進行考證,並且寫下幾萬字的整理按語或注釋。蘭永生一直堅持一個觀點:「一個人留下的文字的意義,有時完全與他生前的知名度無關。何白李的家書,即使在當下也具有濟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