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前傾,即骨盆向前病態的偏移,腹部向前凸出,恥骨聯合向下、坐骨結節向上移動。其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假翹臀」,看似前凸後翹,實則是骨盆發生了傾斜。
直接影響:骨盆前傾會將腹腔臟器的重量前移,引發腹部前凸。
蝴蝶效應:骨盆過分前傾,腰椎過分前凸,打破骨盆與腰椎正常的生理平衡,加大了腰椎間的壓力,增加了腰椎退變的風險,極端的腰椎前凸還可能會引發腰椎上方所有身體結構的代償。除此之外,嚴重的骨盆前傾還會導致髖關節後移,進而引發控制膝部和足踝的肌肉勞損。
日常久坐、穿高跟鞋、 懷孕生產等都會造成骨盆鬆弛,肌力不平衡。豎脊肌緊張過分上拉骶骨,髂腰肌緊張過分向前拉動腰椎,向下、向後壓髂骨前緣,腹肌、臀肌鬆弛無力就會導致骨盆前傾。
動作要領:雙腿跪在墊上,雙膝與髖同寬,雙臂向前伸展,臀部儘量向後靠近腳跟,臉部貼近地面。這個姿勢比較放鬆,可保持30-60秒。動作要領:雙手掐腰,一腿在前,一腿在後,屈膝下蹲,前腿大腿與小腿保持90°,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後腿向後伸展。重心前移,下壓髖部,保持10s換方向,重複3次。動作要領:仰臥位,雙腿屈曲,雙手置於腦後(為預防頸部代償還可放於耳旁或胸前),頭部保持正直,然後深吸氣。卷腹時呼氣,下背用力貼緊地面,擠壓腹肌。動作要領:跪立於墊上,雙腿雙手臂垂直地面,將一側膝屈曲90°並向後上方抬起,注意腰部不要反弓,重複10-20次,換方向。
骨盆後傾正好跟前傾相反,是骨盆向後病態的偏移,恥骨聯合向上抬起,坐骨結節向下移動。其主要特徵是塌腰平背臀扁平。
直接影響:腰椎曲度減少,髖關節伸直,臀部扁平。
蝴蝶效應:當骨盆後傾時,腰椎曲度減小,會造成腰椎穩定性下降、腰部疼痛和腰椎退行性病變等情況。骨盆後傾時膕繩肌緊張,其拮抗肌股四頭肌被過度拉伸,造成膝關節不穩,引發膝關節損傷。並且為了支撐頭部,骨盆後傾會引發胸椎代償性彎曲,造成駝背。
臀大肌和膕繩肌持續緊張,過度收縮,相應的髂腰肌、腰大肌、股四頭肌以及背部肌群鬆弛無力造成骨盆後傾,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如「葛優癱」最容易造成骨盆後傾。
動作要領:單腿屈膝屈髖於身前,另一隻腿向後延伸自然伸直,膝蓋朝下。軀幹保持直立,向前俯身,增加屈髖的角度,保持呼吸勻稱,拉伸過程中不要憋氣。骨盆前傾還是後傾?測一下就知道了
動作要領:找一面平整的牆壁,背牆站立,將臀部、背部貼在牆上,然後將手握成拳狀,塞入腰椎和牆壁間的空隙,若空隙剛好容納一拳則表示正常,若空隙超過一拳頭則考慮骨盆前傾,若較小不能放入一拳則可考慮骨盆後傾。
骨盆一側上升,另一側下降,一側下降,另一側就會升起,一上一下同時進行。當骨盆歪斜時左右兩側的髂嵴高度就會不一致。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會高低肩、長短腿。
直觀影響:骨盆歪斜會使單側骨盆降低,對側骨盆變高,造成腰椎側屈,腰椎間盤壓力不均引發損傷。除此之外,骨盆歪斜還會造成股骨外旋,引發O型腿,股骨內旋,引發X型腿。結構性長短腿、外傷等都有可能造成骨盆歪斜,此外習慣單肩背包、喜歡翹二郎腿等不良姿勢容易造成腰方肌、腰大肌、臀肌兩側肌力失衡,腹斜肌、豎脊肌薄弱無力,進而導致骨盆歪斜。
動作要領:雙手交叉相握向前伸直,把一根稍微長一點的木棍放在手腕處,保持木棍平衡並向前走直線。當木棍發生偏移就證明此時你的骨盆傾斜了,如果能一直保持平衡就證明沒有問題。
牽一髮而動全身,骨盆問題看似隱匿,實則影響很大,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可以找康復治療師給你做一個專業的評估,尋求專業的指導,效果更好~
最後還要提醒一下,骨盆問題並非女性專屬,廣大男性朋友也不可掉以輕心噢~
《產後康復常見體態與疼痛問題實戰》
產後康復常見體態與疼痛問題實戰課程,是脊近完美女性肌骨康複課程體系中的實戰派,薈萃脊近完美臨床康復的海量治療經驗,主打手法演示與實操訓練,輔以龔老師多年慢性骨關節疼痛康復、女性盆底康復領域的專業經驗,純乾貨分享教學,讓每個學員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上手就能練,練完即可用,三天時間,打造一名精通產後肌骨康復手法實操的臨床盆底康復治療師。
本課程現已全面開課,全國多地巡迴授課,小班授課,一對一指導,每次限定名額,報名從速。
授課導師
課程地點:
上海·脊近完美
課程時間:
2020年11月21-23日
2020年12月19-21日
課程費用:
原價:3800元/人;早鳥價:2800元/人;
授課導師:龔成坤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