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過年不知道,一看存款嚇一跳,一年一年又一年,買車計劃再擱淺。
話說現在的汽車價格真不算高,幾乎每個汽車品牌的汽車價格都在下降,大家的收入則是大幅上漲,至少是數字上的上漲,不信看看20多年前的汽車價格。
這只是一部分,能看到盛極一時的奧拓當時售價是7.1萬元,據說還要找點關係才能買得到,但說實話,看看我現在卡上幾萬塊的存款,連買臺奧拓都要掂量掂量。
根據1995-2010年《中國統計年鑑》(國家統計局編)數據顯示,1995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當年全國職工全年平均工資為55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283元。
實際上,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的工資收入差距是很大的,從一開始的400元算高薪,到90年代末高薪已經能夠拿到月工資上千,不過對於汽車這樣的奢侈消費,依然是絕大部分中國家庭消費不起的東西。
繼續看到表格的另一部分:
強者恆強,奔馳、寶馬不帶奧迪玩是有原因的
從表中不難發現,當時的奔馳、寶馬、奧迪依然保持著絕對的高價格,當時的奔馳S600售價已經高達160萬元,而S320也達到了102萬元,比現在的奔馳S350還要貴十多萬。而寶馬5系的價格也是到了76萬元,比現在的寶馬525Li貴了三十多萬。而奧迪的價格雖然比不上奔馳寶馬,但當時的A6也要46萬,在當時來看這三家也是絕對的豪華品牌了。
可是也不難看出,即便是從歷史原因來看,奔馳、寶馬不帶奧迪玩也確實有原因,就光看售價就要比別人低一節,當時同級別的寶馬5系和奧迪A6價格差距為30萬,放在當時,那可是一棟房子的錢還要加裝修。
強者恆強的道理,放眼二十多年來的汽車市場也同樣適用。即便是從品牌歷史根源來看,奧迪確實也真的沒有奔馳、寶馬豪華,特別是奔馳,這一出現就是豪華的代名詞,一直被追趕,從未被超越。
並且要注意,豐田那一部分,皇冠當時還是進口汽車,售價達到了48萬元,這就是為什麼直到現在很多40多歲的人認為皇冠非常高級,因為它的售價甚至超過了奧迪A6,在當時開一臺皇冠,可能不是最有錢的,也不是官位最高的,但一定是個不差錢的主。更別提當時開豐田凌志400的大佬了,那更是有品位的象徵。
德系品質標籤,決定B級車價格收攏
現代索納塔32萬元,馬自達626要賣35.5萬元,誰能想到現在十萬多都賣不掉呢?事實上在20多年前,B級車市場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就是日系三強+德系大眾,其它品牌很難插足。
當時凱美瑞還叫佳美,售價能達到39.5萬元,在沿海地區非常流行。當然這也是要有錢人才買得起的奢侈品。同級別的本田雅閣,售價也達到了39.8萬元,即便是放到現在也是非常高的售價,只不過當時這兩臺車還是進口為主,所以售價相對偏高。
而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德國製造成為很多中國人對高品質的基本識別碼,西門子冰箱、萬寶龍鋼筆、德國奔馳、寶馬、奧迪汽車等,都為德國品質在中國人心中的高低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之而來的,就是售價要低於佳美和雅閣的帕薩特,90年代的售價為24.8萬元,遠低於佳美和雅閣,但因為德國大眾的原因,內陸消費者對這臺車的熱衷程度遠高於日系三強,所以才有了現在南北大眾每年霸榜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冠軍的局面。
同時也是因為這樣,後來中國市場的B級車價格也逐漸向大眾帕薩特靠攏,保持在20萬左右。
自主品牌正值萌芽,能造車已算大佬
說完這些,看到當時的自主品牌,長安SC6331(麵包車)的售價為6.4萬元,放到現在可能只能在建材市場拉貨用,可是當時也算是小老闆的標配了,別看放到現在可能要被說是「工業垃圾」,那時候可是「賺到錢」的標誌。
同一時期的還有昌河、解放的麵包車,售價最低的昌河CH6320也要賣4.95萬元,按當時的收入來說,普通打工族至少要不吃不喝三四年才能全款入手一臺昌河CH6320(說的好像現在不是一樣)。
而我們現在熱門的幾家中國汽車品牌,除了長安早已開始生產汽車之外,吉利、長城等都還在起步階段,當時的他們也不知道中國汽車市場將發展如何,只知道要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造中國人買得起的汽車,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長安奔奔、奇瑞QQ、吉利帝豪依舊再後來的哈弗H6等等耳熟能詳的中國汽車。
要知道的是,當時能夠開始造車,已經算是大佬中的大佬了,那時候最關心的產業還是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用品,像汽車這種奢侈品很少人觸及,普通家庭的接親的時候能安排上幾臺桑塔納就很體面了。
回到現在的汽車市場,BBA依然佔據豪華品牌前三位,合資品牌價格下探,多數是因為國產化的原因,而變化最大的還是中國汽車品牌,30多年的發展,能做到現在這樣實屬不易,放眼全球百年汽車產業,我們可能真的還需要對中國汽車品牌給予更多支持。
最後,說了這麼多,查查銀行存款,回到20年前,你買得起哪臺車?我是選長安麵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