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潮鞋還瘋狂的盲盒:是愛好、炒作,還是生意?

2021-01-11 i黑馬

比潮鞋還瘋狂的盲盒:是愛好、炒作,還是生意?

2019-09-19 17:01 盲盒 泡泡瑪特 IP

作者:蘇琦  編輯:魏佳

來源:燃財經(ID:rancaijing)

一夜之間,大家就不再炒鞋,改為炒盲盒了。

小小的盒子裡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硬核玩家們為它壕擲千金,欲罷不能。

就拿人氣第一的Molly盲盒來說,每套包含12個不同造型的玩偶,每個價格在59元到79元不等,看似不貴,但為了收集一些出現概率低的隱藏款和特別款,很多「娃友」會不斷剁手。

閒魚今年年中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30萬盲盒玩家通過閒魚進行交易,交易額達千萬級,盲盒月發布量增長320%,還有用戶通過轉讓盲盒年賺10萬,最受追捧的一款價格從60元炒到2350元,上漲39倍。

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盲盒背後推手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2017年至2018年,泡泡瑪特業績增長140倍。2018年上半年,其營收1.61億元,同比增長155.98%,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405%。

其實盲盒早已不是什麼新玩法,風靡日本近50年的「扭蛋機」就是常見的一種。對於國內的80後來說,童年瘋狂收集的小浣熊水滸卡也是盲盒的初代形式。

隨著生意的火爆,盲盒之戰也從線上燒到線下,其自動售賣機開始出現在各大商場和地鐵站中,成為抓娃娃機、口紅機之後的又一大風口。但只要是風口,就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它能持續多久?它究竟是幻夢一場還是真金白銀的好生意?

最高溢價54倍,行情火爆催生黃牛

魚板是一位盲盒愛好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發Molly的娃娃,覺得很可愛,第二天就拉著朋友一起去逛街「買娃」,這一買就入了坑。

魚板所在的娃友群

這些娃娃從59元到79元不等,造型多樣且精緻, 拿在手上有一定分量,「如果買一發就抽到了喜歡的隱藏款,那種感覺特別開心。」魚板介紹,盲盒通常有12個常規造型,一箱12盒,隱藏款的抽中率僅為1/144。

她今年21歲,是典型的盲盒用戶群體的一員。泡泡瑪特將用戶定位為一二線城市,年齡在18-35歲之間,以年輕白領為主,其中女性佔比達到70%以上。

魚板很喜歡泡泡瑪特旗下的玩偶「潘神」和「畢奇」,手裡已經集了100多個,碰到不喜歡的就和別人交換,「100多個在我們圈子裡根本不算多,我見過有的人收集了得有一兩千個。」

魚板的群友曬圖

玩得時間久了,魚板和她的娃友們總結出了一套玩盲盒的規律,比如掂重量、捏盒子的輪廓,「有的人買多了之後,直接掂一下就直接知道是什麼款。」

這樣火熱的形勢也吸引了一大批非盲盒愛好者,他們抱著賺一筆的心態加入進來,兇殘一點的甚至直接「端盒」,即一次買一箱。「如果能抽中隱藏款,一出手差不多就能賺回一盒的錢,」魚板介紹。

盲盒的火熱,還催生了「買娃」黃牛。這批人加速了隱藏款娃娃的供求不平衡,也讓娃娃的價格水漲船高。

通常黃牛會「端盒」,回去拆開稱每個娃娃的重量,然後去櫃檯把熱門款都抽走,進行售賣。有的黃牛則是每天在店裡蹲點,在「換娃群」裡自曝和店員有私下聯繫,店員會將還沒上的貨先給黃牛挑,等挑完再將剩下的貨上櫃檯。遇到有黃牛的店,魚板直接就走了,因為檯面上剩下的基本都不會是特別好看的娃娃。

魚板介紹,盲盒玩家們的主要交易地是在閒魚、微博、微信群和葩趣APP。隨著娃娃的不斷「倒手」,其價格一路走高。

在閒魚上交易最熱門的十大盲盒產品中,泡泡瑪特出品的Molly排名第一。過去一年,原價59元到79元不等的Molly娃娃,在閒魚上的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價格最高的一款漲價39倍。在盲盒愛好者的重度聚集地上海,去年一位30歲的閒魚用戶,通過轉讓盲盒賺了10萬元。

燃財經對比閒魚公布的數據發現,某些盲盒的價格還在持續上升:潘神的價格已經超過3000元;Molly胡桃夾子王子隱藏款最高價已經出到了3200元,漲幅超過54倍;labubu的太空人全套7色,已經漲到10800元。

還有一些娃娃屬於漫天標價,上面寫得很清楚:不賣,僅供展示。

收藏的東西,流通才能抬高價值和樂趣。各類網際網路交易平臺的誕生和普及,強化了這一屬性,但這個過程中也不是沒有「雷」。魚板就曾遇到過騙子,對方直接寄了一個空盒子過來。不到一年,魚板已經在娃娃身上花去萬餘元,她坦言現在自己已經是半退坑狀態,不會再去抽隱藏款了,而是遇到喜歡的直接從別的玩家手裡買確認款。

對於年輕人來說,盲盒已經成為新型社交貨幣。數據顯示,天貓上一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的玩家,其中95後佔了大多數。 

在閒魚上,盲盒粉絲專門建立的魚塘幾乎都已達到500人的滿員上限;B站上,熱門的拆盲盒視頻平均播放量在25萬+,彈幕充斥著「買不起但我看得起」的快感;在豆瓣,隨手搜盲盒、換娃、改娃(一些高級玩家會給固定款娃娃改裝、換色)等關鍵詞,幾乎每條帖子都有400+回復。

對於這種現象,心理學專欄作家唐映紅告訴燃財經,從營銷策劃的角度來說,盲盒這種產品設計和傳播方式很容易讓人上癮。盲盒有「成套」的特殊性,玩家為了湊齊一個系列或是收集一些隱藏款,會不斷去購買,增加消費次數。這就和支付寶「集五福」一樣,集齊四個常出現的福字以後,大家會想方設法把剩下那個極少出現的福字也集齊。

幕後贏家:營收1.6億,或謀求再次上市

Molly作為盲盒代表,其背後推手泡泡瑪特是最大贏家。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在其成立之初,沒有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既經營各類潮玩,也做一些電子產品和文具。後來,泡泡瑪特轉換思路,於2015年年底赴香港籤下了Molly的設計師Kenny Wong,拿下了它的獨家銷售和生產權,開始探索「盲盒+IP」的大賣點。隨後,泡泡瑪特又籤下了另一大IP——Pucky。

據媒體報導,截至2016年,泡泡瑪特曾連續3年虧損。但得益於Molly和Pucky兩大IP,同時大力擴張線下門店數量,新增機器人商店及展會兩大業務線,泡泡瑪特轉虧為盈,並於2017年登陸新三板。

掛牌以後,其財務數據實現大規模增長。2018年上半年,營收1.6億元,同比漲幅超過155%;歸母淨利潤2109.85萬元,同比漲幅超過1400%,毛利率達59%。

製圖 / 燃財經

數據顯示,2018年,Molly的年銷量突破500萬個,若以均價59元計算,Molly銷售額將近3億元。其電商業務持續增長,2018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83.43%。僅2018年雙11當天,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就賣出了超過2700萬元的盲盒。

在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環境下,泡泡瑪特等盲盒公司也在想盡辦法搶佔線下點位。截至2018年6月2日,泡泡瑪特在財報中透露門店數量為61家。至今,其直營門店已經突破100家。

由財報可以看出,泡泡瑪特在營銷成本中,租賃費是一筆很高的費用,由2017年年中的931.44萬,漲到2018年年中的1778.09萬。這主要因為近年新增多家門店,門店數量同比大幅度增加,影響租賃費、裝修費攤銷、工資等相關費用。

為了減輕負擔,2019年5月開始,泡泡瑪特在北京金臺路等主要地鐵站鋪設自助售貨機,這些機器能夠以更快速度滲透不適宜開設門店的地方,以較低的成本測試實際市場情況。截至2019年7月,泡泡瑪特擁有428臺機器人商店,覆蓋了全國52個城市。

與泡泡瑪特展開線下競爭的還有「玩偶一號」,它一開始就只做自助售貨機而不開設線下店鋪。玩偶一號背靠的是上市公司金運雷射,所有的設備都由該公司生產。

「我現在可以一晚上同時在全國數個城市鋪設多個商場點位,傳統店鋪想做到這一步,難度很大。」玩偶一號CEO梁浩東向燃財經透露,其公司從2017年8月開始運作,現在在全國10餘個城市有400多個點位。

泡泡瑪特聯合創始人司德曾算過一筆帳,無人售貨機的坪效遠高於其門店,一臺佔地2坪的機器存貨價值在5萬元左右,一般2到3天就要補一次貨,周轉最快的機器甚至每小時都要補一次貨。

在梁浩東看來,規模是盲盒行業的一個壁壘,特別是自助售貨機,一旦佔據了黃金點位,將很難被超越。「要一個兩個的去做,很簡單,但想要做起規模,還是有一定難度。」

如今,泡泡瑪特已經進駐新馬泰、日韓美等1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今年4月,泡泡瑪特在新三板終止掛牌。有投資人告訴燃財經,這家公司業績突出,但新三板流動性不足,摘牌不排除是為了謀求再次在香港或者美國上市。

挖掘IP和搶佔渠道是關鍵

儘管公司發展得很好,但如泡泡瑪特在財報中提到的一樣,這類盲盒公司還存在很多問題。

例如開線下店都會遇到的門店選址風險,一旦失當,會給公司帶來較大的經營損失。另外,泡泡瑪特以自營為主的連鎖經營模式決定了公司庫存量較高。一旦存貨周轉率降低,存貨周轉速度變慢,存貨積壓,企業的財務壓力將會大大增加。

最重要的是,公司可能面臨已籤約品牌授權被臨時終止的風險。對於這類盲盒公司來說,潮流玩具IP商品已成為公司重要收入增長點。一旦沒有了IP,也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2015年至今,泡泡瑪特已經獨家籤約了30多位設計師。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此前介紹,藝術家提供設計草圖,泡泡瑪特則包辦後續所有的3D設計、供應鏈管理、生產包裝和售賣的全鏈條。

泡泡瑪特在2018年中報中披露,公司還陸續籤約合作多個國內外知名潮流玩具IP,對IP資源進行整合,並自主開發IP衍生品拓展授權市場。

盲盒公司做的其實是IP運營和孵化的工作,像當初打造Molly一樣打造一些還不出名的IP,並利用頭部IP的影響力,帶動它們的成長,相當於是孵化IP的MCN機構。

與泡泡瑪特有Molly一樣,玩偶一號和日本人氣娃娃Sonny Angel籤了無人零售渠道的獨家合作。在梁浩東看來,IP行業的企業分為兩種,一個是內容為王,一個是渠道制勝。但隨著渠道的規模越來越大,所有的頭部IP都會主動來找合作。

在他看來,渠道和IP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我一直信奉的就是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做,比如像迪士尼就是專門做IP運營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渠道建立好,讓更多的優質品來跟我們合作。至於說這個IP是獨家還是聯合運營,不是特別重要,內容和渠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圖 / 泡泡瑪特官網

在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看來,要做好盲盒生意並不容易。

他對燃財經表示,像泡泡瑪特這樣的企業,做的不僅僅是IP內容的衍生品,「衍生品的生命力有限,需要跟隨潮流和熱點,而潮玩是個會增值的藝術品,盲盒的形式更能激發起大家的收集欲」。

他認為,潮玩的本質是波普藝術,一種主要源於商業美術形式的藝術風格。大家很喜歡的安迪·沃霍爾、草間彌生、村上隆,都屬於這一流派。放到現在來看,KAWS跟任何品牌出聯名款都會遭到瘋搶,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波普藝術,是普通大眾都能夠理解和消費得了的藝術產品。盲盒只是一種手段,背後做的是藝術品的生意。

也因此,泡泡瑪特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其籤約的藝術家,但是藝術家要想成功非常難,泡泡瑪特就十分依賴Molly。

行業觀察者、科技唆麻創始人馬偉民同樣認為,儘管泡泡瑪特拿下了很多IP,但其他99個加在一起,還沒有一個Molly賣得好,「你很難成為那個1%。」如果隨便做一個IP放到自助售貨機裡去賣,是不掙錢的。

關於IP的重要性,他舉了一個例子。這類盲盒企業就像是一個大的媒體矩陣,所有IP都是一個公眾號,裡面有幾百個公眾號,每個公眾號都有粉絲,可能有的號粉絲不多,但加起來就很可觀。

另外,無人售賣機的坪效和商圈、客流量密切相關,好的商圈大家都要搶點位,很容易把價格哄抬上去,再加上機器的人工維護成本,想要盈利還是有難度。

盲盒可能只是一個過渡形式,這個東西前期可以去炒,但最後還是要回歸零售的概念。中國的文創IP開發至今相對弱勢,風口過去之後,泡泡瑪特和玩偶一號能否維持高速增長,還有待檢驗。

[本文作者燃財經,i黑馬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rancaijing)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封面評論|盲盒熱愈演愈烈,要重演「炒鞋」一幕?
    隨後盲盒產業鏈陷入瘋狂,某電商採購批發網數據顯示,12月上半月盲盒及衍生品的平臺成交額是11月同期的2.7倍,不少90後買家到批發網站上的工廠定製盲盒。同時也有不少年輕人在平臺上找工廠定製盲盒,在社交媒體上賣給粉絲。(中新社)盲盒是潮玩手辦,也是吸金利器。如今,以玩偶模型為主要形式的盲盒,火爆線上線下。甚至,還由此衍生了一個龐大的二級市場。
  • 炒鞋、炒盲盒風頭不再
    炒鞋、炒盲盒,近年來,從小圈子蔓延興起的「炒貨」風潮在一些資本的推波助瀾下變了味兒。動輒溢價幾十甚至幾百倍的瘋狂漲幅引得不少圈外人紛紛下海,希望自己能夠複製和延續一夜暴富的神話。 所謂炒作,熱得快,涼得也快。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發現,近幾個月來,一度火爆的「炒貨」開始涼了。
  • 你被盲盒騙了
    2018年,開始火「出圈」的炒鞋,創下4天暴漲9倍的記錄。從事潮鞋交易、鑑定、社交的毒APP,2018年成交額超過百億。2019年,盲盒限定款玩具創造出50倍的溢價。真讓人驚嘆,人有多大膽,盲盒多大產我們來看看表面「嗜血」的投機機會,背後的運作模式:首先,切入一個小眾愛好、收藏圈子,從郵票、古玩到鞋子玩具,圈子裡往往有願意為愛好的付費的大佬,或者有強大消費力的富二代;接著,預測和投機,囤一批貨,然後利用媒體進行跨越圈層的炒作;最後,收網。
  • 賭博就賭博,說盲盒是潮玩就沒意思了.
    最近有家做盲盒的公司上市了,於是又有一些人跳出來開始講潮玩概念了。講就算了,主要是方法非常沙雕,除了去年已經被罵過一輪的盲盒裡面那些娃娃是潮玩,有藝術性,有收藏價值,今年又多加了一個話術:「不懂潮玩就是不懂年輕人」。可拉倒吧。賭博就是賭博,年輕人沒錢了需要廉價的賭博來滿足內心空虛。這東西和潮玩有啥關係。
  • 你被盲盒騙了!
    2018年,開始火「出圈」的炒鞋,創下4天暴漲9倍的記錄。從事潮鞋交易、鑑定、社交的毒APP,2018年成交額超過百億。我們來看看表面「嗜血」的投機機會,背後的運作模式:首先,切入一個小眾愛好、收藏圈子,從郵票、古玩到鞋子玩具,圈子裡往往有願意為愛好的付費的大佬,或者有強大消費力的富二代;接著,預測和投機,囤一批貨,然後利用媒體進行跨越圈層的炒作;最後,收網。
  • 玩偶一號創始人梁浩東 盲盒已成現象級亞文化
    其實,說白了,盲盒也就是潮玩的一種新形態,是寄託了3億多Z世代情感和記憶的新玩具。但是一些黃牛之類的炒作,讓盲盒被貼上了「收割智商稅」的負面標籤。但事實上,喜歡盲盒的玩家還是繼續在玩,只是讓從事盲盒行業的一些創業者屢屢感到「委屈」。
  • 盲盒已成現象級亞文化 內核是潮玩不是炒作
    其實,說白了,盲盒也就是潮玩的一種新形態,是寄託了3億多Z世代情感和記憶的新玩具。但是一些黃牛之類的炒作,讓盲盒被貼上了」收割智商稅」的負面標籤。但事實上,喜歡盲盒的玩家還是繼續在玩,只是讓從事盲盒行業的一些創業者屢屢感到」委屈」。
  • 【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號稱國內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於2020年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盲盒第一股。盲盒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那麼多年輕人為之痴迷,都市時報記者走訪了昆明市場和盲盒玩家。自從2018年接觸到盲盒後,她就愛上了開盲盒的樂趣,家裡集齊了不同系列的盲盒:MOLLY、畢奇、迪士尼、VIVI CAT、拉布布……由於購買的盲盒較多,小李專門收拾出一個房間來進行放置,目前已經收藏了四五百個盲盒,大部分單價為59元,也有少量69元、79元和99元價位的,同時也抽到了好幾個隱藏款。「雖然網上也可以買到各系列的隱藏款,但我還是更享受開盒的樂趣。」
  • 一雙鞋5個月直降2000元,炒鞋、炒盲盒風頭不再 這個春天「炒貨」涼了
    炒鞋、炒盲盒,近年來,從小圈子蔓延興起的「炒貨」風潮在一些資本的推波助瀾下變了味兒。動輒溢價幾十甚至幾百倍的瘋狂漲幅引得不少圈外人紛紛下海,希望自己能夠複製和延續一夜暴富的神話。所謂炒作,熱得快,涼得也快。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發現,近幾個月來,一度火爆的「炒貨」開始涼了。
  • 盲什麼盒?什麼盲盒?盲盒什麼?
    盲盒其實是一個個外觀一致的盒子,在拆開盒子之前,玩家不知道裡面到底是藏著哪一款玩偶。常見的玩具手辦一般不會被做成盲盒,只有更小眾的潮流玩具才能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潮流玩具,簡稱潮玩。剛開始,許多用戶會把盲盒拿到閒魚上出售,2019年閒魚上就有30萬盲盒玩家完成了交易。泡泡瑪特因此建立了「葩趣」潮玩社交平臺,為玩家提供交易閒置盲盒潮玩的官方渠道。同時,泡泡瑪特還開展了社群營銷,每一位泡泡瑪特店長都管理著1到3個500人左右的微信群,當有新品上市時,店長會在群裡做預熱宣傳,微信群管理員帶領粉絲進行討論、交流。
  • 神秘盲盒亟須擰緊監管蓋子
    對於充滿神秘感的盲盒,消費者購買時,並不知道下一個開啟的是隱藏款,還是重複擁有的雷款,答案只有在購買並開盒後才能揭曉。但是因為商家大多不公布盲盒標準款以及隱藏款的發售數量、中獎概率等信息,導致這種玩法非常不透明。據悉,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
  • 神秘盲盒亟須 擰緊監管蓋子
    對於充滿神秘感的盲盒,消費者購買時,並不知道下一個開啟的是隱藏款,還是重複擁有的雷款,答案只有在購買並開盒後才能揭曉。但是因為商家大多不公布盲盒標準款以及隱藏款的發售數量、中獎概率等信息,導致這種玩法非常不透明。據悉,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
  • 豫論場丨「考古盲盒」可真香,搶不到該怎麼辦?
    □劉嬋最近,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賣到脫銷。如果你手速不夠快還沒搶到,又迫切想要一飽眼福,請戳下方開箱視頻,河南日報客戶端5位小姐姐幫你實現願望!早在去年,「考古盲盒」還沒有爆火的時候,我就在洛陽街頭撞見過。當時,一群人在麗景門下步行街上採訪,走進一家叫「鎮搗蛋」的創意小店,先是被一堆「MVP膠囊」「盤他活血散」「腦殘片」吸引,買了一盒發現就是普通奶片,深感「被騙」、大呼上當。
  • 3年淨利翻300倍,泡泡瑪特是潮玩還是炒作?
    6月初,它以「中國潮玩第一股」的身份赴港上市。泡泡瑪特招股書披露:2017~2019年,公司淨利潤從160萬增長到4.5億元。短短3年翻了近300倍,如此算來,潮玩生意簡直暴利!但泡泡瑪特背後的盲盒生意已被推到風口浪尖。有報導質疑泡泡瑪特利用盲盒炒作IP Molly,創始人王寧解釋到,「泡泡瑪特迅速壯大不僅僅因為盲盒這個載體,核心要素還是IP本身。」
  • 潮鞋盲盒手辦 一個愛好到底能「燒」多少錢
    潮鞋、盲盒、手辦、電競是如今年輕人格外「燒錢」的幾大愛好,也是網絡上出現頻率頗高的話題。我們費盡心思,動用身邊全部資源,找到幾位不同領域的發燒友,並用鏡頭展現出他們的故事。儘管他們的收藏不一定最多,但他們的執著和熱愛一定能打動各位網友。
  • 「盲盒+」模式快速裂變 「驚喜經濟」引爆年輕潮玩市場
    或許正是這種對生活的執著熱愛,與對未知的探索與嘗試,以及由此帶來的驚喜與快樂,催生並催熱了盲盒經濟。儘管熱度空前,但各商家盲盒銷售處醒目地擺放著「盲盒銷售須知」,提醒售出概不退換等,可見,盲盒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盲盒還沒出來,設計師太忙了,合作夥伴好幾個在催呢,我也好期待。」近日深圳一位潮玩企業負責人也向記者透露。今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斬獲高達1.42億元的最終銷售額,成為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而盲盒本身,也在考古、文物等IP(智慧財產權)入場後,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潮玩文化要從「紅」到「長紅」,IP還需如何發力?「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盒子裡是什麼,但永遠充滿期待」盲盒走紅,掀起潮玩新風潮【數據】小小的盲盒,正在掀起巨大的消費風潮。
  • 「盲盒」日銷8000萬的背後,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
    智商稅、割韭菜、瘋狂...是常常伴隨著它們的標籤。智商稅還是滿足童心,到底哪個才是盲盒真正的一面呢?1其實,時間回到3年前,大部分中國人對盲盒這個詞還一無所知。盲盒在中國真正火起來,源於一家叫泡泡瑪特的中國公司。如今,它是潮玩界最知名的中國品牌,每年會從世界各地邀請數百名藝術家,在北京和上海舉辦全亞洲最大的潮玩展。
  • 小盲盒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 有人年花百萬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小盲盒的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有人買盲盒年花百萬「最初接觸盲盒是一個朋友送我的,她抽到的是我的星座(天蠍座)的一個Molly娃娃,因為特別喜歡,然後我就去抽Molly其他系列的天蠍座娃娃。」
  • ...愛好最「燒錢」?手辦、潮鞋、電競、Cosplay和攝影位列榜單前五
    榜單顯示,手辦、潮鞋、電競、攝影和Cosplay成為95後年輕人中熱度最高、也最「燒錢」的五大愛好。潮玩手辦最燒錢 盲盒收藏受「硬核玩家」追捧年輕人都在玩什麼?從這份榜單看,手辦的燒錢指數位列第一。據悉,去年手辦在天貓上的同比增長達到近190%,客單價和消費頻次均名列前茅,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