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的塔,一向作為頤和園的「借景」而著名。昆明湖西堤的眾多柳色把頤和園園景擴大了,西邊好象沒有界牆,整個西山都包在園內了,而塔影更是景中之景,令人流連眷戀,戀戀不已。
玉泉山有玉蜂塔,是乾隆仿鎮江金山塔建的。「玉峰塔影」是玉泉山靜明園十六景之一。玉峰塔後面北峰上還有一個妙高塔,又叫華戴塔,我們在昆明湖邊上看到的大塔便是這個玉蜂塔。塔本身就不低,加上建在山巔,從遠處看顯得高爺霄漢。
但玉泉山究竟以泉著名,其勝跡有久遠的歷史。據說,乾隆曾叫內務府的人用銀鬥稱天下的泉水,發現玉泉的水比杭州的虎跑、濟南珍珠泉的水都輕(玉泉水鬥重一兩,珍珠泉重一兩二釐,虎跑重一兩四釐),水輕質甘味美,清宮都用這玉泉水。所以命名玉泉為「天下第一泉」,他還寫詩說:「功德無雙水,名稱第一泉」。由泉還行出許多景色:山中湧出泉來,流經山潤時飛濺似雪花,又濕據有聲,似醉翁彈琴,稱為「峽雷琴音」。
而泉水匯為平湖,又增加兩景。一是,湖水澄碧,可以照見毛髮,像一面鏡子,裡面看見很多東西,叫「鏡影酒虛」。泉水瀉入湖中作撕吊的聲響,稱裂帛湖。湖上映帶山色樹影,很清幽,所以叫「裂帛湖光」。我們站在昆明湖畔讚賞西山的綠黛峰嵐,覺得玉泉寶塔好似西山冠冕中的珠玉,在湖上搖曳的塔影為湖光山色增輝。我們更應記取玉泉在這個城市發生發展中的地位。
話得從遠處說起。北京世世代代流傳著高亮趕水的神話。老人說,上古年頭,龍王爺、龍王奶奶想用犬水淹幽州,反倒被幽州人釘死了,逃出去的龍王四太子帶著寶瓶裝滿了水想把水全帶走,渴死幽州人。多虧了年輕的瓦匠高亮趕水,趕了三天三夜,趕到西直門外,扎破龍四太子的寶瓶,把水留下了。寶瓶中剩下一口水鑽進西山,成了流不完的泉水,就是玉泉。高亮卻被龍子放出來的大水在西直門外淹死了,至今留下了高梁河的名稱。這個古老的傳說反映人民對玉泉和高梁河的感情。
玉泉的水,匯集到昆明湖,向東流,叫長河,應即是古代的高梁河。北京人是那樣有感情世代不停地敘說玉泉、昆明湖和高梁河,就因為它是北京人生活的泉源,用水最重要的來源。可以想像,在乾旱的華北大地上,正是這甘美的泉水(從「玉泉垂虹」或「玉泉趵突」,可知從前有不小的流量),贏得了最早的居民,發展起原始的農業。這一泉、一湖、一河哺育了北京城。
不是嗎?長久以來,什剎海、北海、中南海的水不都是從玉泉(還包括西山臥佛寺、碧雲寺等泉)瀦集到昆明湖,再通過湖南繡漪橋的長河東南流來的嗎?所以,這泉、這湖、這河和這城市有著不可分的關係,它不僅是城市用水的泉源,而且正是這泉流,才確定了這城市的具體城址。
當然,北京城城址的確立是應從整個地理位置來看的。它居於華北大平原的北端,北臨蒙古高原,是由蒙古高原走向中原的交通要衝。這個城市的建立也和永定河、潮白河有關。但恰恰建立在今天這個位置上,不能不看到它是正處於玉泉、昆明湖的下遊。玉泉不僅水質好,號稱天下第一泉,而且和北京城市發展有過重要關係。我們更讚美玉泉塔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