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玉泉仙人掌茶吟詩留名

2021-01-09 長坂風雅

李白(701-762 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一生的詩作數於千計,但與茶有關的詩作只有一首, 即為《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

茶場

唐時,當陽玉泉寺有一高僧中孚(俗名李英),他通曉佛理,善於詞翰,喜愛飲茶,對制茶也頗有研究。每年清明節前後,他會吩咐小沙彌到玉泉寺前的乳窟洞周邊採摘茶樹鮮葉,通過曝曬殺青,然後手工製成形狀如手的茶葉,取名為仙人掌茶,這在當時是一種先進的制茶工藝。

天寶三年(744年)春天,中孚又製得一批上等好茶,也詠得詩篇佳作,於是他帶上香茶,雲遊四海,廣結佛緣。一日,中孚來到金陵(今南京)棲霞寺,與李白不期而遇。李白正是中孚的族叔。族侄與族叔在金陵相見,別有一番驚喜。出家人雖然塵緣已斷,但人情還在,況且李白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中孚正有詩作求教。中孚一時無以為贈,就將自己親手製作的仙人掌茶奉與李白,權當見面之禮,也只道是禪茶一味。中孚又和族叔聊起了仙人掌茶的生長環境和製作方法。這一年,李白在長安(今西安)遭宦官和外戚讒言詆毀,把他從翰林供奉位上拉下馬來,被玄宗皇帝「賜金還山」,「體面」的逐出了皇城長安。這意味著他遠大前程的破滅,曾經「大濟蒼生」的躊躇滿志,曾經「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士剖心酬知己」的激情滿懷,都隨著一道「賜金還山」的聖旨化為烏有。

為傳承技術,當陽建起了專門生產仙人掌茶葉的企業

他不得不再次踏上了雲遊四方的旅程。見著侄子,品著香茶,聽著中孚的介紹,李白神清氣爽,離開長安時的煩悶心情一掃而光,頓時詩興勃發,揮毫寫下這篇絕妙傳神的詠茶詩並序:

餘聞荊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鴉。按仙經,蝙蝠一名仙鼠,千歲之後,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採而飲之,年八十餘歲,顏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餘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餘茶數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手, 號為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覿,因持之見遺。兼贈詩,要餘答之,遂有此作。後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乎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文,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生產車間

李白在詩和序中對玉泉仙人掌茶的生長環境、製作方法、外形內質作了詳細而形象的描繪。用誇張浪漫的筆觸稱讚仙人掌茶的神奇。借茶抒豪,飲仙人掌茶,能使人心靈受到滌蕩,身心可以無拘無束逍遙到天界。實現他那「神遊八極之肖」的理想。這是一種何等曠達,何等恬淡的境界呵,真不愧為「謫仙人」。

玉泉仙人掌茶

當代茶史專家朱自振先生在《古代茶葉詩詞選注》之《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篇中說「本詩不僅具體說明了玉泉仙人掌茶的情況,更可貴的是以確鑿的文字,證明了我國唐代以前就存有曬青的事實」。「本詩『曝成仙人掌』之句,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曬青史料」。

李白飲仙人掌茶有感而發,寫下了他一生中唯一的詠茶詩作,成為中國茶葉史上的佳話。

相關焦點

  • 李白定名入詩的玉泉仙人掌茶几近消亡,湖北當陽搶救發掘創立名品
    仙人掌茶場及玉泉山遠眺。玉泉仙人掌茶,產於湖北省當陽市玉泉寺周邊地區,已有1200多年歷史。唐朝大詩人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有詳細的描述和極高的讚譽。《當陽縣誌》(左為清同治版、右為民國版)載李白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此是第一次以名茶入詩,更是一首詠茶名作,為歷代詠茶者尊崇。
  • 仙人掌茶:集蒸青、炒青、烘青、3大工藝於一身,由詩仙李白起名
    【仙人掌茶】歷史悠久,首創於唐代:1.歷史名茶:「仙人掌茶」,並非是由仙人掌所製成,而是因製成後的茶葉,形似仙人掌。「仙人掌茶」,又名 「玉泉仙人掌茶」,屬於綠茶系中的蒸青類,為扁形蒸青綠茶。原產於湖北宜昌當陽市境內的玉泉寺。
  • 李白和蘇東坡都愛茶,流傳下來的詩句,不約而同讚美茶的自然之美
    在仙境般的高山上, 飄行著的溼雲潤澤著茶芽, 茶人像美人塗胭脂一般將茶葉洗淨, 製成如明月一般圓的茶餅, 詩人在清風吹拂的春天收到新茶, 不由感嘆:這茶雖然表面沒有塗油膏, 但它如此潔白純淨, 它的美好在於內在的品質。
  • 李白為什麼叫「青蓮居士」?
    網上經常說青蓮居士的名號與李白的家鄉青蓮鄉有關,如遊國恩《中國文學史》「五歲時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的青蓮鄉,因自號青蓮居士」。但需要注意的是,李白的家鄉原叫清廉鄉,而不是青蓮鄉。之所以從清廉鄉變成了青蓮鄉,就是因為李白青蓮居士的名聲太大,改變了家鄉原有的名字。所以這個說法不成立。
  • 關於茶的詩詞,哪位詩人寫得最好,哪位詩人寫得最多?
    唐朝陸羽被譽為「茶仙、茶聖」,陸羽的《茶經》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他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同時,他還記載了一首關於茶的詩歌。一、什麼是茗 什麼是茶?二、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大詩人李白也寫過關於茶的詩,他在遊金陵的時候,遇到族侄中孚禪師,受贈了一種叫做仙人掌的茶葉,於是寫了這首詩: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 「喝茶有意思」篇: 茶是怎麼變雅的?
    尤其是那些毛筆小楷豎寫,名後是「道席」之類問候,裡面裝滿了各種與茶相關雅事。宣紙上有古琴、尺八之類的曲目,要品的茶來自各大山頭,或者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有年份的。茶界好多茶會,都是「止語」的,來的人不可以相互交流,只有在主人的聲音中把茶杯端起、放下。主人會引導你怎麼發現茶的滋味,主人也會引導你找到茶氣,發現茶韻,必須相信茶神就在上空。        茶會上還會遇到一些大仙兒,喝得出海拔,品得出年份,連水的鈉有多少、鐵有多少都嘗得出,也會被告知,喝茶的姿勢不同,對身體有利的地方也不一樣。遇到這些人,大約也只有倒背唐詩三百詩的氣場才能降服。
  • 為何「茶」能得到儒釋道三教一致好評?茶文化最早要從唐代說起
    《茶經》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唐以前的飲茶文化,同時又為當時和後世提供了一種茶道精神,陸羽則被後世稱為「茶聖」「茶神」或「茶仙」。而同樣被稱為「茶仙」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大約與韓愈同時代的盧仝,他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詠茶詩,即《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曰:「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 玉泉塔影:玉泉為「天下第一泉」,景為玉泉山靜明園十六景之一
    據說,乾隆曾叫內務府的人用銀鬥稱天下的泉水,發現玉泉的水比杭州的虎跑、濟南珍珠泉的水都輕(玉泉水鬥重一兩,珍珠泉重一兩二釐,虎跑重一兩四釐),水輕質甘味美,清宮都用這玉泉水。所以命名玉泉為「天下第一泉」,他還寫詩說:「功德無雙水,名稱第一泉」。由泉還行出許多景色:山中湧出泉來,流經山潤時飛濺似雪花,又濕據有聲,似醉翁彈琴,稱為「峽雷琴音」。
  • 61歲的李白寫下長詩辭行,40歲的縣令恍然大悟:侄子請留步
    如此重要的文化人物,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早已名滿天下的李白。李白年少成名,粉絲遍布大唐,走到哪裡都是光芒萬丈。因此,當李白來到當塗,與時任縣令的李陽冰見面時,後者的內心狂喜不已。在李陽冰看來,自己雖然是縣令,當時卻並沒有多少名氣,能夠見到李白,真是三生有幸。沒有想到的是,李白竟然還要認他作族叔!要知道,兩人相遇是在上元二年,此時的李白已經61歲了,李陽冰只有四十歲。
  • 事關玉泉小學、玉泉幼兒園……
    2021年阜南縣玉泉小學公開選調(引進) 教師公告為提高我縣教育水平,滿足適齡兒童接受優質小學教育的迫切需要,我縣與北京市海澱區玉泉小學籤訂「手拉手」聯合辦學協議。根據協議,我縣在城北新區新建阜南縣玉泉小學龍泉路分校,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學校擬於2021年9月開始招生。
  • 【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李白喜歡宣城敬亭山的幽靜與閒適。在這裡,他可以悠閒自在地享受生活,放飛情懷,可以心無雜念地閒聽松風眠,吟詩賦曲,可以隨心所欲地喝酒聊天,宴朋會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不用看誰的臉色。這天吃過飯,李白拿上他的酒葫蘆就出門了。他一邊走,一邊構思一首詩,不知不覺,竟然走到敬亭山腳下。
  • 李白的偉大——渺小的我,有大大的夢想
    李白的偉大——渺小的我,有大大的夢想。抱得大名李白對於仕途的定位是非常明確地,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就以四方為志,立志做一名優秀的千古名相。要理解李白其實很簡單,一是自詡,二是不自滿。因為只要自詡了,就唯有自滿才能把這個自詡落實。
  • 玉泉故事匯|200年前就創造亞洲之最的商號,總部就在玉泉區
    在當年隨著康熙部隊剿滅葛爾丹的過程中,大盛魁的三個創始人王相卿、史大學、張杰在為部隊服務的過程中間發現了商機,在山西右玉殺虎口建立大盛魁商號,後將總部遷入歸化城(即今呼和浩特玉泉區)。大盛魁經營的貨物很簡單,過去民間有一個流傳甚廣的俗話叫做茶來皮往,就是從南方運過來以茶葉為代表的日用百貨,而由草原上往南運輸主要以皮張為主。
  • 【珀玉泉·小淘米】洗髮水(全解)
    歡迎您走進【珀玉泉·小淘米】的世界!        【珀彩集團】榮譽出品的【珀玉泉·小淘米】洗髮水,是在獲得吉尼斯認證的世界第一長發村使用的小淘米洗髮水(保留千年歷史原產地、原文化、原配方、原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國家實驗室三年的研發而量產成功的!
  • 神農本草經之玉泉
    玉泉【本經原文】味甘平,主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久服耐寒暑,不饑渴,不老神仙,人臨死服五斤, 三年色不變,一名玉桃。畏款冬惡青竹,白玉桃如白頭公。玉為陽精之純者,食之以御水氣。抱樸子仙藥篇云:玉可與烏米酒地榆酒化之為水,也可以蔥漿消之為液。也可以餌之為丸還可以燒之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補沾,入火不灼,刃之不傷,百毒不侵。不可以用已經做成玉器的玉開用,總則傷人,璞玉可用。玉泉講的就是玉,過去有食玉,如何吃這個玉呢?我們都是有一定的方法的。神農本草經的原文,味是甘平,主五臟百病。
  • 李白風光時,高適陪伴窮遊天下,李白入獄立刻翻臉,哪門子友情?
    比如李白和杜甫,杜甫為了追隨李白,走遍大江南北就為了跟李白面基,這難道不是古代版的「奔現」嗎?更有意思的是,後來李白、杜甫還跟高適成了鐵哥們,三個人一起窮遊世間、吟詩作對,可以說生活美滋滋。可惜安史之亂的到來,讓這三個好兄弟面臨友情的破裂。特別是李白和高適這兩個知己,最後居然落得個互刪好友的下場。這是咋回事?
  • 南宋一老和尚春遊,僅憑一首小詩,便留名史冊
    如唐朝令人敬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齡等,宋朝知名的陸遊、蘇軾、楊萬裡、範成大等等,他們均留下了大量的詩文作品,讓我們可以一窺當時國家風雲變幻,朝代更迭的歷史,也可以體會到他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心繫家國故鄉的情懷。從小,我們對中國的古詩詞早有接觸,對那些詩人詞人也如數家珍。無數的詩詞作品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潤澤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