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啟立
來源:精練GymSquare,公眾號ID:GymSquare
文章已獲授權轉載
在lululemon之外,一個誕生於英國的運動健身品牌鮮少有人關注。同樣從健身細分人群切入,同樣有著瘋狂的社群文化,同樣在創立之初就保持超高增速,並且更加重要的是,他們都同樣年輕。
Gymshark,這家八年前誕生於英國的運動健身服裝品牌,在近日完成3億美元(合2.3億英鎊)融資,投資方美國General Atlantic泛大西洋投資集團佔股21%。
融資後的Gymshark,一舉邁入估值十億英鎊的獨角獸公司行列。
這也是這家成立第八年公司的首輪融資,而1993年出生的創始人Ben Francis,就此成為英國身價位居前列的創業者。即便在疫情危機波及全球的當下,Gymshark的大額融資,讓人看到了早些時間,lululemon增長黑馬的影子。
甚至在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想中,Gymshark有機會成為下一個lululemon。
和lululemon從細分的瑜伽服切入路徑類似,Gymshark從健身甚至健美人群切入:更加貼合訓練者身材的剪裁,更加適合重度訓練者的材質,甚至全線的健身健美KOL支持。
以至於對Gymshark的用戶來說,這個品牌已經成為一個用戶社群標籤。他們都是身材健碩的健身愛好者,並且熱衷於秀出自己的身材。
這和lululemon的熱汗社區精神不盡相同,但相比服裝的功能性,品牌給他們帶來的社群標籤,是兩家品牌找到核心用戶的共同做法。
品牌的增長速度,也驗證了類似細分精準定位的成功。
Gymshark在2020年初展現出有史以來最強勁的收入增長季。根據公司的數據,到2020年7月的全年收入為2.58億英鎊。而在截至2019年7月的12個月中,公司收入從1.03億英鎊增長至1.76億英鎊。
並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銷售全部來自於線上。
同樣受疫情波及的新興運動品牌lululemon,根據公司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截至5月3日的三個月內,lululemon全球營業收入同比下跌17%至6.52億美元。
疫情之下,Gymshark的逆勢增長,讓人看到了未來運動健身品牌的瘋狂生長能力。
雖然體量仍相差甚遠,但從逆勢增長來看,Gymshark代表的全球年輕健身愛好者人群,正在以瘋狂的購買和社交分享,來為他們心中的運動健身品牌投票。
收購家庭健身品牌之後的lululemon,正在朝著對標偉大運動品牌Nike的道路上前進。而新一代的運動品牌Gymshark,有可能沿著細分領域的同樣打法,朝著「下一個lululemon」的目標邁進。
對於健身愛好者來說,Gymshark並不陌生。凸顯健身者胸部、臀部訓練效果的剪裁,和大膽的配色,讓Gymshark從日趨雷同的大眾訓練服中脫穎而出。
即便專業健身者依然是個小眾人群,但Gymshark通過獲得小眾健身愛好者擁躉,最終用8年時間,長成一家獨角獸級別的公司。
2012年,年僅19歲的在校大學生Ben Francis創立Gymshark,他創立這家健身服裝品牌的邏輯十分簡單:做一件更適合健身者的健身服。他們需要更貼合訓練者的身材,更彰顯訓練的便利性,而年輕的Ben Francis就是這些裝備的種子用戶。
關於類似健身服的品牌故事大致相同,為一個細分人群做服裝。lululemon做了瑜伽人群,UnderArmour做了有運動表現需求的人,而對於年輕的Gymshark來說,他們切入的細分領域同樣夠細:有訓練痕跡的年輕健身愛好者人群。
也正因如此,Gymshark在一個並不大起眼的人群開始,打開了一條自己的路徑。在疫情大動蕩的2020年,Gymshark銷售規模來到2.58億英鎊,超過3.3億美元。
更為關鍵的是,Gymshark幾乎所有的銷售都來自線上。
超高的利潤率,讓公司在線上完成了產品和用戶的閉環。通過Youtube、Instagram和Tik Tok的KOL創造社交內容,通過官網直郵和Shopify渠道購買,而所有的用戶反饋也可以通過線上搜集。
這家典型意義上的DTC公司,完成了包括Nike在內的國際一線運動品牌亟待轉型的新方向。
2020年,Nike的大裁員和Adidas的銷量下滑,都讓公司在數位化轉型道路上更為迫切。而新型品牌的原生場景,便生於線上,並從足夠細分的領域切入,佔據細分市場。
Gymshark的生長史,是一部典型的新興運動品牌孕育故事。如果lululemon可以成為新型運動品牌的最佳代表,那麼Gymshark的未來也同樣可以預測:成為下一個lululemon。
即便創始人Ben Francis,在融資發布時對外表示,公司想成為「英國的Nike」。但從這個新型品牌的成長進程來看,下一個lululemon可能更加接近公司的目標。
比如最早期的瑜伽服,最快的瑜伽人群增速,和標誌性的社群氛圍,都讓人看到了兩家運動品牌的黑馬增長進程。
比如lululemon的熱汗社區相比,Gymshark在社交媒體社群更為標誌性。
比如早在2019年,Gymshark與TikTok的健身KOL,以及健康博主合作,發起了名為「66天,改變你的生活」的話題挑戰。在話題挑戰的幾周後,#Gymshark66標籤遍及著整個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快速擴大Gymshark的健身品牌存在感。
這種濃厚的線上健身社交氛圍,甚至為Gymshark在疫情期間的社群互動提供了天然的基礎。
Gymshark在疫情期間,為私人教練提供授課平臺。從3月底開始,私教通過Gymshark的Facebook Live頻道,申請線上授課賺取佣金,頻道有超過170萬名的健身愛好者關注。
而建立在線上的電商渠道,也在很大程度上,承接著Gymshark的社交流量。公司主要通過官網直郵和Shopify渠道銷售所有產品,至今沒有大面積的線下門店。
雖然公司在早先宣布,於2月28日在倫敦開設首家線下門店,門店除了展示線上售賣的服飾以外,也將提供健身課程。但疫情之下,線下的部分幾乎全線暫停。
和lululemon以門店為單位的「大使-社群」結構幾乎相同的是,Gymshark幾乎通過「健身博主-愛好者」構建了特點鮮明的健身社群。但不同的是,前者更注重線下體驗,而後者的年輕健身人群,更活躍在社交平臺。
以至於更多人把Gymshark比做「網紅健身品牌」,但一個10億英鎊估值的健身品牌,早已走出網紅的範疇。甚至對於這個志在全球市場的新興運動品牌來說,Gymshark向偉大運動品牌的邁進之路,才剛剛開始。
和大部分運動品牌一直,中國市場蘊含著最大的增量機會。雖然Gymshark至今沒有官宣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是疫情之下的全球運動品牌增長機會,是Gymshark邁出小眾網紅健身品牌的機會所在。
早在2019年,Gymshark在香港設立辦公室,志在拓展大中華區市場。而在2020年,Gymshark悄悄開通了官方擅長的大部分中國社交媒體帳號,比如抖音和微博。
即便沒有官方的天貓店鋪,但是Gymshark已經成為眾多健身愛好者的必備健身裝備之一。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沒有疫情的影響,開設好香港辦公室的Gymshark,下一步便是開拓大中華區市場。
這幾乎將使得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運動消費市場中,運動品牌的競爭更為激烈。
Nike和Adidas的大中華區疫情前的持續連年增長,以及lululemon和UnderArmour的垂直領域滲透,甚至對於中國本土的安踏、李寧來說,細分的健身、瑜伽市場,都是一個看得見的增長機會。
更何況對於同樣新興的國內運動品牌Maia Active、ParticleFever,以及NEIWAI ACTIVE等等,都在嘗試著在中國市場找到更細分的本土運動品牌的細分機會。
而lululemon收購家庭健身品牌mirror之後,讓運動品牌的定義更為廣泛。優質的健身房可以成為品牌,優質的運動設備也可以成為品牌,這些細分領域的內容和服裝之間的距離正在慢慢縮進。
Gymshark所代表的細分新興品牌的機會,依然存在。但在更大意義上來說,運動健身品牌的機會,將從運動服裝,擴大到用戶運動消費的更大領域。
下一個lululemon是服裝,也可能是更多離運動用戶更近的品牌。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資訊/報告/行業諮詢 期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