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提醒:別再穿別人的舊衣服了,看完3個原因很後悔

2020-12-26 鬥曲曲

鬥曲曲 | 情感故事

作者:鬥曲曲

在以前,窮人家的孩子總是穿別人的舊衣服。當時,人們並不認為這是不恰當的,甚至認為這樣做很節儉。

節儉是一件好事,但現在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數人都有能力自己買衣服。但是我們今天用一種全新的角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無論何種處境下都不應該穿舊衣服。原因如下:

01、失去控制感

控制感在人的一生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讓人們充滿著自信,能夠有條理地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當控制感喪失時,會給人們造成很大的困擾。

小時候有個同學,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一直給他穿其他親戚剩下來的衣服。有的衣服已經舊了過時了,穿著也不是很合身。別的同學都不願意跟他一起玩,還嘲笑他,他自己也就越來越孤僻,遠離人群。

後來長大之後做事也很猶豫不決,性格唯唯諾諾,很多事情也是聽從父母的安排,在生活和職場中也是頻頻受挫。就這樣的一件小事卻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如果孩子從小被教導,要穿別人剩下的舊衣服,他們就會有一種被強迫接受的感覺,他會感覺無能為力,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久而久之,會讓他們失去自主決定的能力,沒有安全感。

由於家庭條件貧困,本身就與其他人顯得格格不入,孩子們在面對這個世界時非常困惑,容易形成主體性和獨立性的缺失,導致悲觀和自卑。

最後,這種群體的悲觀情緒越來越嚴重,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溫暖,每天壓抑悲觀,很多人陷入身心的雙重折磨,處境相當艱難。

02、缺乏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的體現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自信、自愛和自尊。

這三點相輔相成,都不可缺少。自信是自愛和自尊的基礎,自尊是自愛和自信的條件,自愛是自信和自尊的體現。

念初中的時候,我的同桌是位話不多的男生,家庭條件不好,經常看見他中午吃饅頭和鹹菜,穿的衣服也很不合身,一看就是別人剩下來的。看他太可憐,有的時候我會把自己的飯菜給他一些,但是李飛對此沒有任何表示,不冷不淡的。不過我當時也沒在意,覺得他是不好意思。

但是去年同學會見到他的時候沒想到他變化那麼大,口若懸河地說著自己做買賣賺錢了,現在有多厲害。但是其他的同學有知道實情的就看不慣他張狂的樣子,點破了他其實是在給別人打工,他認識那家的老闆,上次在還看見他了。

李飛的謊言被人戳破,面子上過不去,就把那個同學給打了。最後,這場同學會不歡而散。後來,我又聽說他因為盜竊他們老闆的資金,而進監獄了。

越是自我價值感不足的人越自卑,他們害怕別人發現他們的弱點,他們就拼命掩蓋自己,試圖通過極端的方式讓別人認為他們很強大,還有一些有著暴力傷害他人的行為,他們希望通過毀滅比自己厲害的人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價值感。

有些孩子自己的家庭裡可能並不貧窮,不是必須穿別人的舊衣服,但他們自己覺得無所謂,他們只覺得這樣的做法很省錢,沒有過多的想法。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做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別人對他們的態度,使他們成為被別人施捨的對象,其他人,不管他們有什麼舊東西,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他們,他們一直都是別人眼中的舊物回收處。

即使親朋好友不輕視他們,如果長期接受別人的舊事物,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質量也會變得越來越漫不經心。這種隨意性會不斷影響他們的潛意識。久而久之,他們成了生活隨意、不願追求美好事物的人。這樣的人自我價值感很低,長大後很容易妥協。

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家裡只給他們舊衣服穿,他們沒辦法改變現狀,內心就會變得更加脆弱,他們不被家庭重視,不被父母照顧。如果父母不向他們解釋這麼做的原因,不能給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自卑。

03、自控能力差

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學習和做事上缺乏自信。他們在群體中找不到正確的自我定位,無法很好地融入集體,容易受到外部不良環境的影響,形成不良風氣。

就因為穿著舊衣服的這個很小的事,就會導致心理自卑,久而久之缺乏與人直接溝通的能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許多障礙,容易被誤解,從此惡性循環。

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看,人們最初對一系列基本需求產生動機。當這些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它們將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並產生滿足更高需求的動力。可是這些群體他們連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生活需求都不能滿足,他們又如何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

那些因為習慣於收集別人不要的舊衣服的人,是不是也應改變自己的做法,不要再給孩子穿舊衣服了,而更應該關注他們是否對生活質量越來越漫不經心,是否缺乏自我價值的樹立。

對於家裡的窮孩子來說,穿別人的衣服是無可奈何的。這時候父母的教育就十分重要了。俗話說人窮志不短,穿著舊衣服不能代表什麼,艱難困苦只是暫時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通過自己的雙手不斷努力奮鬥,最後一定會獲得成功。

今日話題:你穿過別人的舊衣服嗎?

相關焦點

  • 再窮也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心理專家說出三個原因,句句戳心!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很多人小時候都會穿其他人的舊衣服。雖然節儉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但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永遠也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但心理學家提出,經常穿別人的舊衣服,會讓一個人產生心理缺陷,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穿別人的舊衣服會產生哪三方面的心理缺陷呢?
  • 育兒專家:別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其中影響很難預料
    對於父母而言,寶寶的年紀本來也就比較小,還不懂得要打扮自己,所以給他們穿一些舊衣服也可以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但是這種給孩子穿別人舊衣服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而每次在學校裡看到別的同學都穿得非常的漂亮,再看看自己穿的都是一些舊衣服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的自卑和難過。但是朋友也沒有辦法,因為她知道家裡的條件並不是很好,所以也沒把自己的感受和父母說。然而正因為小時候經常穿舊衣服,即便是現在朋友已經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小時候所留下的陰影卻是怎麼也無法抹去的。
  • 李玫瑾:別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省套衣服的錢,後半輩子的悔
    頭痛一個問題:孩子的衣服損耗率太高了,上個月買的衣服,這個月就穿不上了。如今的衣服,又不像以往,奶奶扯塊布,手制一套,雖然談不上多時尚,但將就著也能穿。現在隨便一套衣服,怎麼不要個100多塊?而給孩子換衣服的時候,可不是一件件換,那都是成套的換。想想就肉疼。所以,接別人的舊衣服,就成了許多普通家庭的選擇。實際上,我自己就經常拿姐姐家孩子的舊衣服,有些衣服甚至只穿過一次。直到我看到李玫瑾教授說,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我才理解其中的問題。
  • 兒童心理學家:別讓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背後原因,家長要知道
    我們本以為小姑子是禮尚往來,可是當收到一袋子舊衣服時,我心裡可真不是滋味。以前我們家和小姑子家經濟條件相當時兩家關係挺融洽,可最近這幾年小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兩家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可是我自認為是大城市出生的,骨子裡還是有點傲氣的,再窮也不可能讓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老公說我太矯情了,「我們小時候不都是穿別人家的舊衣服長大的?」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假如經常穿別人的舊衣服,是會讓一個人產生心理缺陷,以及失去對自我生活的控制感。那麼,究竟穿別人的舊衣服,會讓人產生哪些方面的心理缺陷呢?/3/心理缺陷二:自我價值受損現實生活中,一些家裡比較窮,經濟條件比較困難的人,小的時候都會被家裡的父母或長輩強制或被迫穿自己兄弟姊妹的舊衣服。
  • 心理學:永遠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很現實
    很多人小時候或許都有穿別人舊衣服的經歷,聽很多70後80後講起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經濟條件也不好,常常都是哥哥姐姐穿的衣服又留給弟弟妹妹穿。有時候親戚家的小孩穿剩下的衣服也會撿來穿,有的人會因為穿舊衣服而感到不好意思,羞愧難當。
  • 你贊同「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句話嗎?看情況
    鄰居阿姨的兒媳婦我也認識,她也有她自己的委屈:我是家裡的老二,我從小就撿我姐姐的衣服穿,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回收站,姐姐不要的,別人不要的東西,都喜歡往我這扔,我之所以內向、還有點自卑,跟我小時候這段經歷有關。我不喜歡穿別人的舊衣服,所以我有了孩子後,就從心裡暗打主意:「再窮,也不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
  • 別讓孩子要穿別人的舊衣服,心理學家:真正原因跟節儉無關
    1、不利於孩子的審美養成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過:孩子從3歲開始,他們就逐漸進入了審美敏感期。另外其他人的舊衣服可能在顏色和款型方面都不是孩子喜歡的類型,這樣的衣服雖然能夠給孩子起到蔽體的作用,卻很難讓孩子發現自己身上的美。所以家長還是不要給孩子穿舊衣服的好。
  • 心理學家:不要輕易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令人深思
    心理學家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最好不要經常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看似是勤儉節約,其實弊大於利。父母不要為了省一件衣服的錢,而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如果家裡條件實在是不好的,那麼也要保持孩子的衣服乾淨,至少不要破破爛爛的。2.皮膚受到傷害舊衣服放時間長了,上面會滋生很多肉眼看不見黴菌、灰塵、蟎蟲等等,孩子的皮膚又比較嬌嫩,穿上這些衣服很有可能會出現過敏、起疹子等現象。
  • 孩子到了這個年紀,寶媽就不要給他穿別人的舊衣服,不然危害很大
    心理學家表明:家長儘量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特別是3歲後,因為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危害大,別不當回事:1. 長期穿別人的衣服,會讓孩子缺乏被愛的感覺,甚至與家長產生隔閡。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會伴隨一生。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三個原因不能忽視
    所以習慣性去穿別人的舊衣服,甚至覺得這樣既省錢又省心,尤其是家庭條件不太好的父母。哪怕是到了現在,依舊有很多老人有這樣的思想,總覺得穿百家衣的孩子更健康。晨晨媽媽工作比較忙,所以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然後由奶奶照顧。去的時候特意給孩子帶了很多新衣服,可是奶奶一件也沒讓穿,反而從鄰居家裡拿回來了很多舊衣服。
  • 心理學家:最好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3點原因寶媽要清楚
    過去,一般人家裡都會有兩三個小孩,小孩多了,家庭負擔也增大,為了減輕一些負擔,很多父母會把大孩子穿過的衣服留下來給小一點的孩子穿。除此之外,還有的父母會抱著扔了可惜的心理,會把舊衣服留給小一點的孩子穿。
  • 心理學家:別人的舊衣服再貴再好也別給孩子穿,容易導致心理缺陷
    相信有不少的孩子都有過小的時候穿別人衣服的經歷吧,有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再加上家裡的兄弟姐妹多,總是會選擇穿舊衣服。但是心理學家提醒各位家長,別人的舊衣服哪怕再好,價格再貴也不要經常給孩子穿,很容易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上的缺陷,失去對於生活的一種控制感,還會造成心理上的影響。經常穿別人的舊衣服,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心理影響?
  • 如果可以不要穿別人不想要的舊衣服
    大家小時候都穿大哥哥大姐姐或親朋好友送的衣服嗎?現在生活條件好,父母可以給孩子買新衣服,但以前穿舊衣服也是一種常見的習俗。尤其是在那些弟兄姊妹較多,或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裡。舊衣服或許並不比新衣服差多少,質量可能還更好,也可能不是,但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不要穿別人不想要的舊衣服。這不是迷信,而是心理分析。經常穿別人的舊衣服會使孩子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控制,產生各種心理缺陷。1、自我價值受損孩子願意穿別人的舊衣服嗎?
  • 為什麼不建議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心理學家的解釋,讓人很服氣
    老人也常說:「舊衣新穿,穿誰身上都不一樣,只要有衣服穿就算好的了。而且孩子穿舊衣服更健康」可是現在時代在不斷地改變,這個時候如果還讓孩子們穿別人的舊衣服好嗎?有心理學家就提出,永遠別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有三個人需要自我控制,我們經常發現孩子到了兩歲左右就開始臭美,這時候的孩子希望可以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不穿什麼,而家長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可能孩子會在大冬天的選擇一條夏天的裙子,或者在大夏天的選擇冬天的一件外套。但是孩子會非常熱衷自己選擇衣服。
  • 別給孩子穿人舊衣服?心理學角度闡述,不妥的原因寶媽要知曉
    在以前的年代裡,很多人家裡都比較貧困,生的孩子又多,所以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是很常見的事情。就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有一部分人有比較節儉的習慣,喜歡給孩子穿親戚家給的舊衣服。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最好是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定程度的心理傷害。
  • 孩子還在穿別人的舊衣服,對孩子有什麼傷害?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而心理學家卻指出,經常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主要傷害有三:1、想法受限制人的天性就是喜歡美好的事物,孩子也是一樣。他們從小就喜歡花花綠綠的衣服,甚至希望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自我「創作」。
  • 生活再困難,也別給孩子穿別人剩下的舊衣服,三點原因道出危害
    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的整體經濟狀況相比於西方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三年的自然災害,加上天災人禍等各種錯雜複雜的因素,讓當時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普遍都很差。再加上那時候國家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每家每戶都有好幾個孩子。經濟上的拮据,加上人口數量的龐大,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了。
  • 別再給孩子撿舊衣服穿了,可能對孩子產生三個影響,家長別不在意
    前不久,知乎上也有這樣的一個話題「到底該不該給娃穿別人的舊衣服?」。話題中的一位寶媽網友分享道:鄰居家的兒子和我家的兒子差不多大,所以鄰居老是會給自己家送來一堆她家孩子穿過的舊衣服,因為她覺得這些衣服也沒壞,就不要浪費。但我本人是十分抗拒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的。而我的婆婆平時生活十分節儉,又有點愛貪小便宜。
  • 別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有道理嗎?弊利之分家長要清楚,跟錢沒關
    這讓小劉不怎麼能接受,雖然穿小朋堂哥的舊衣服能省錢,但是她認為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帶給孩子的弊要比利要多很多。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帶給孩子的弊要大於利1.容易導致孩子自卑德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強調,每個人都有一種潛在的自卑感,正是這種自卑感驅使每個人追求完美「求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