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曲曲 | 情感故事
作者:鬥曲曲
在以前,窮人家的孩子總是穿別人的舊衣服。當時,人們並不認為這是不恰當的,甚至認為這樣做很節儉。
節儉是一件好事,但現在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數人都有能力自己買衣服。但是我們今天用一種全新的角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無論何種處境下都不應該穿舊衣服。原因如下:
01、失去控制感
控制感在人的一生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讓人們充滿著自信,能夠有條理地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當控制感喪失時,會給人們造成很大的困擾。
小時候有個同學,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一直給他穿其他親戚剩下來的衣服。有的衣服已經舊了過時了,穿著也不是很合身。別的同學都不願意跟他一起玩,還嘲笑他,他自己也就越來越孤僻,遠離人群。
後來長大之後做事也很猶豫不決,性格唯唯諾諾,很多事情也是聽從父母的安排,在生活和職場中也是頻頻受挫。就這樣的一件小事卻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如果孩子從小被教導,要穿別人剩下的舊衣服,他們就會有一種被強迫接受的感覺,他會感覺無能為力,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久而久之,會讓他們失去自主決定的能力,沒有安全感。
由於家庭條件貧困,本身就與其他人顯得格格不入,孩子們在面對這個世界時非常困惑,容易形成主體性和獨立性的缺失,導致悲觀和自卑。
最後,這種群體的悲觀情緒越來越嚴重,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溫暖,每天壓抑悲觀,很多人陷入身心的雙重折磨,處境相當艱難。
02、缺乏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的體現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自信、自愛和自尊。
這三點相輔相成,都不可缺少。自信是自愛和自尊的基礎,自尊是自愛和自信的條件,自愛是自信和自尊的體現。
念初中的時候,我的同桌是位話不多的男生,家庭條件不好,經常看見他中午吃饅頭和鹹菜,穿的衣服也很不合身,一看就是別人剩下來的。看他太可憐,有的時候我會把自己的飯菜給他一些,但是李飛對此沒有任何表示,不冷不淡的。不過我當時也沒在意,覺得他是不好意思。
但是去年同學會見到他的時候沒想到他變化那麼大,口若懸河地說著自己做買賣賺錢了,現在有多厲害。但是其他的同學有知道實情的就看不慣他張狂的樣子,點破了他其實是在給別人打工,他認識那家的老闆,上次在還看見他了。
李飛的謊言被人戳破,面子上過不去,就把那個同學給打了。最後,這場同學會不歡而散。後來,我又聽說他因為盜竊他們老闆的資金,而進監獄了。
越是自我價值感不足的人越自卑,他們害怕別人發現他們的弱點,他們就拼命掩蓋自己,試圖通過極端的方式讓別人認為他們很強大,還有一些有著暴力傷害他人的行為,他們希望通過毀滅比自己厲害的人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價值感。
有些孩子自己的家庭裡可能並不貧窮,不是必須穿別人的舊衣服,但他們自己覺得無所謂,他們只覺得這樣的做法很省錢,沒有過多的想法。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做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別人對他們的態度,使他們成為被別人施捨的對象,其他人,不管他們有什麼舊東西,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他們,他們一直都是別人眼中的舊物回收處。
即使親朋好友不輕視他們,如果長期接受別人的舊事物,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質量也會變得越來越漫不經心。這種隨意性會不斷影響他們的潛意識。久而久之,他們成了生活隨意、不願追求美好事物的人。這樣的人自我價值感很低,長大後很容易妥協。
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家裡只給他們舊衣服穿,他們沒辦法改變現狀,內心就會變得更加脆弱,他們不被家庭重視,不被父母照顧。如果父母不向他們解釋這麼做的原因,不能給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自卑。
03、自控能力差
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學習和做事上缺乏自信。他們在群體中找不到正確的自我定位,無法很好地融入集體,容易受到外部不良環境的影響,形成不良風氣。
就因為穿著舊衣服的這個很小的事,就會導致心理自卑,久而久之缺乏與人直接溝通的能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許多障礙,容易被誤解,從此惡性循環。
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看,人們最初對一系列基本需求產生動機。當這些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它們將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並產生滿足更高需求的動力。可是這些群體他們連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生活需求都不能滿足,他們又如何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
那些因為習慣於收集別人不要的舊衣服的人,是不是也應改變自己的做法,不要再給孩子穿舊衣服了,而更應該關注他們是否對生活質量越來越漫不經心,是否缺乏自我價值的樹立。
對於家裡的窮孩子來說,穿別人的衣服是無可奈何的。這時候父母的教育就十分重要了。俗話說人窮志不短,穿著舊衣服不能代表什麼,艱難困苦只是暫時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通過自己的雙手不斷努力奮鬥,最後一定會獲得成功。
今日話題:你穿過別人的舊衣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