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育兒事業中,最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之一,就是微量元素。假如你沒有因為這個詞而糾結鬱悶過,恩,好吧,這個假如是不存在的。
微量元素是指的在人體內含量很低,但是又必須有的一些元素,一般來說如果人一天的需要攝入量在0.1g以內,就被稱之為微量元素。通常包括鐵、矽、鋅、銅、碘、溴、猛等等。
這些元素對於人體來說的確是必不可少,當人體缺乏某種微量元素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麻煩的問題出現。這部分所有賣藥賣補品的都天天說,我們就不重複了。
我們頂著全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帽子,當著全世界最操心的父母,滿世界的採購最貴最「有機」的食材給孩子吃,但仍然覺得「營養不足」的陰影揮之不去。並非國人體質或者我們水土不好,而是因為我們剛剛從兩三百年的長期貧窮狀態中恢復過來,精神上還不能理解不缺營養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這樣的心理形成了整體害怕營養缺乏的環境,任何一個發育指標落後,寶寶任何一個不舒服的情況,都會被強迫和某種微量元素匱乏掛鈎。而給這種恐懼心理火上澆油的,是大量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將補劑打造成包治百病神藥,從而創造出一個基於虛假需求的龐大市場。
在這個市場裡,如果想找一個虛假指數最高的,八成就是微量元素檢測這個奇葩。從30年前左右開始,各種微量元素的檢測方法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從燒頭髮,扣指甲,到抽血,甚至還發明了拿個鐵片在身上晃一晃就能檢測出來微量元素的神奇機器。
每種檢測方法一定都會標榜自己的科學和準確的,但事實上,我們平時被忽悠去做的大部分微量元素檢查,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靠譜問題。
首先,不管是如何取樣來做檢測,樣品都能只是人身體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人身體中的各種元素分布不是完全一樣的,你弄一點頭髮、指甲、皮膚、甚至血液來檢測,都不可能代表整體微量元素的含量。而且採集樣品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偏差,比如指血在採集過程中就會混雜其他組織液,因此不能代表血液內的微量元素濃度。
比較典型的是常見的驗血查缺鈣,人體中的鈣會以幾種不同的形態存在著,血鈣只佔大概1%的比例。血液中鈣的濃度是「多退少補」的,如果血鈣濃度降低,則會由骨鈣分解來補充。因此靠測血液中鈣含量來斷定是否缺鈣是完全不準確的。那為什麼還有很多醫院給寶寶這樣做?這話題說多了傷感情啊。
而且我們檢查的是微量元素,都叫這個名字了,可想而知在人體中的含量肯定多不了。以鋅為例,寶寶小小身體裡的鋅,也就是零點幾克,,而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在血液中。血液中的鋅含量,大概是1微克/毫升,而相當於一次指尖採血的量中,大概也就能收集到0.0000001克的鋅。對於這種量級的檢驗,到底哪個藥店或者補充劑商家,能真的有達到這個精密度要求的儀器呢?別太為難人家了。
而從2013年開始,類似不靠譜的微量元素檢查,不只是沒有用和騙人錢的問題,也是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2013年國家衛計委發布「國衛辦醫發〔2013〕29號」通知,禁止各類醫療機構對兒童展開非診斷類的微量元素檢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規範醫療機構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更好地維護廣大兒童的健康權益,現就規範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根據兒童的臨床症狀,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但要規範取血技術操作和保存流程,使用的儀器設備應當取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准。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二、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三、地方各級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對違規開展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的醫療機構,依法依規處理。
對於這種既無意義又違法違規的檢測,家長最好還是敬而遠之。在中國城市目前的營養條件下,只要家長注意平衡飲食、保證日常餐飲的豐富程度,不需要擔心孩子的微量元素缺乏問題的。
之前關於補鈣和補充劑的文章,可以發「補鈣」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