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坯房」到「雙層別墅」:高原牧民「小日子」裡的「大變化」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圖為薊玉林正在打掃別墅。 吳婷婷 攝

中新網12月17日電 題:「土坯房」到「雙層別墅」:高原牧民「小日子」裡的「大變化」

作者 吳婷婷 孫睿

從34平方土坯房到154平方的雙層別墅,從小屏黑白電視機到液晶電視,從永久牌「二八」自行車到轎車……2016年,薊玉林一家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希望村搬到了柏樹山新村,「新」「變」是他家這五年生活的形容詞。

「入冬了,氣溫越來越低,可我心裡頭熱乎著呢!想想這五年來家裡的變化,我心裡特別滿足。」談起這五年的變化,薊玉林喜上眉梢。

「走,進我家看看」「這是一個地下室,這是廚房和客廳,走,我帶你們上樓,樓上陽臺太陽曬的好……」薊玉林高興地對記者說,家裡有地暖、有自來水,出門還能騎著電動車去買菜,周末還能一家人開車出去玩。

走進薊玉林家的院子,一字擺放的復古老物件,引人注目。

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薊玉林家中,屋內盡顯寬敞明亮,屋內的液晶電視機、雙開門冰箱一應俱全,盆栽鮮花把房屋裝扮得更加溫馨,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得用扁擔去挑井水,燒煤取暖,交通也不方便。現在的房子裡有自來水、天然氣、地暖,網絡通了,出門進城有公交車。」薊玉林對新家讚不絕口。

「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咯,跟從前沒法比呀。」薊玉林的妻子趙希紅沏說。

薊玉林家中有20畝土地,其中10畝已流轉承包,10畝自家種土豆和小麥等,閒暇時,他和妻子外出打零工。

中午時分,太陽從落地窗照射到二樓的客廳,薊玉林泡杯茶,倚靠在沙發上,翻看書籍,享受著愜意的生活。他說:「在這麼好的房子裡住著,日子過的好著哩。」

「這是我們在希望村居住的老房子,又小又破舊,現在都拆掉了,你看,我家二樓的陽臺這裡陽光曬的多熱和。」他拿著手機給我們翻看他以前居住的房子,他說,「現在變化太大了,和以前的日子可是大不一樣咯,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

「風雨同舟攜手同行」,這是他和妻子的合照上,刻著的一句話。「老婆也是和我一起苦出來的,現在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感謝有你!」他對著妻子說。

院子裡,搭了一個溫棚,裡面種上了新鮮的蔬菜。「你看,油麥菜長得綠油油的,多好」「這顆是葡萄樹,今年還掛果了,美得很……」

帶著五年變化的喜悅,薊玉林一家邁進新的生活,日子越過越好。

據了解,青海涉藏六州三分之一的農牧民在縣城集中安置,三分之一在鄉鎮集中安置,三分之一在建設新村集中安置,農牧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青海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惠及5.2萬戶20萬人。四年集中攻堅任務全面完成,14.55萬戶、5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人口如期清零。(完)

相關焦點

  • 高原上的幼兒園:牧民園長和他的38個孩子
    中新網10月22日電 從青海省日月山往西20公裡,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穿過犛牛和綿羊群,能看到幾間平房,這個地圖沒有標註的地方叫黑科村幼兒園,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鎮的一邊連著浩瀚飄渺的青海湖,另一邊連著蒼茫無垠的大草原。  捐出牧羊地建學校  2020年是索南尖措當園長的第四年。
  • 牧民住進別墅24小時供電,印度議員質問還怎麼打
    據俄塔斯社12月21日報導,近日拉達克的議員到前線遙望鄰國的典角村。他們看到了很震撼的一幕,當地的牧民住在別墅中,並且24小時有電。拉達克的議員表示,他們向莫迪申請同樣的設施。議員們表示新德裡對於邊境的小微企業、民眾和軍隊都缺乏必要的保障。
  • 【高原路上的扶貧曲】電信人願為燈塔 照亮牧民幸福路
    我們對口幫扶的團結村三社,在曲麻萊縣巴幹鄉東南部,一到村裡常常一天吃不上一口熱飯、喝不上一口熱水,尤其是冬天雪特別厚。」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海拔4223米,高原缺氧、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活條件艱苦。對此,扎西多加坦言:「雖然年齡有點大了,幹起工作來手腳不那麼利索。但我生長在曲麻萊,我想在退休前為這裡的牧民,尤其是貧困戶們做點實事!
  • 犛牛:青藏高原的「守護神」
    在高低不一的石堆頂部,通常擺放著一具犛牛頭骨,質樸雄健的牛角高昂著指向深藍色的天空,仿佛是青藏高原上一種永恆的象徵,帶給旅者無邊無際的神秘感。而在拉薩這座「日光之城」,在許多民族服裝、藝術品和旅遊紀念品上,也常常會見到犛牛或犛牛頭的圖案。另外,藏傳佛教裡的護法金剛(多吉)的法身,是一位威嚴的犛牛頭大力神。
  • 四川高原藏區脫貧致富見聞:從吃不上菜到種菜增收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達日村村民仁青巴家後面的蔬菜大棚裡,2畝小白菜長勢旺盛,再過幾天就可採摘銷售了。他帶記者參觀自家蔬菜大棚時,不禁發出感慨:種菜竟讓他成了村裡的增收「大戶」,幾年之間就致了富。
  • 農村105㎡雙層落地窗別墅,自建房設計圖
    今天帶大家看一個雖然只有100㎡,卻有著雙層超大落地窗的別墅。一說起100㎡,大家印象裡應該都是蝸居那種小房子。這棟別墅,不但看著氣派,內部結構更是精彩。剛看到這套外觀圖時,就被雙層落地窗所吸引。歐式建築風格,還帶有煙囪設計。
  • 牧民手中的鏡頭裡都有什麼?作品竟相當令人驚豔
    (原標題:牧民手中的鏡頭裡都有什麼?2016年,他再次到來昂賽,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結識到了當地牧民達傑和次丁,開啟了一段奇妙的緣分,通過《最美中國第五季》的鏡頭,讓我們了解一下他們之間的故事。
  • 新疆:大產業鏈助「高原之舟」變「增收之寶」
    中新社新疆塔什庫爾幹7月16日電 題:新疆:大產業鏈助「高原之舟」變「增收之寶」作者 朱景朝 張歡 胡嘉琛「以前我們養的犛牛品質不好、賣價低。16日,在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縣」)犛牛良種繁育中心,牧民馬吉爾丁·艾克來木指著體格健碩的犛牛對記者說。塔縣地處帕米爾高原西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犛牛被譽為「高原之舟」,是當地民眾勞動生產中的主要畜力,也是生活中重要肉食品來源。如今,當地通過科學養殖、打造產業鏈,使帕米爾高原上的「高原之舟」逐漸變為「增收之寶」。
  • 與狼結親,讓藏獒獲得了一個特殊基因,是日後雄踞高原的關鍵
    在經過大量的科學家研究之後,一項新的基於基因層面的研究,似乎全面解釋了這一現象,研究顯示藏獒的祖先其實與大多數低海拔犬種一樣,是不具備在高原上生存的能力的,只是後來它們在古老臧狼的身上,獲取到了這項能力。
  • 農村小戶型建築典範:110㎡自建房雙層別墅
    一說起別墅,大家應該第一反應都是:面積要大。畢竟只有面積上去了,別墅精緻,氣派的感覺才能體現出來。小戶型建造下來,總是顯得小家子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套,建築精緻,面積寬敞的雙層別墅。別墅面積為110㎡,但要是小編不說的話,大概率看外觀是猜不出是這麼小的戶型的。雙側窗戶開口,增加了別墅的固定面積觀感。同時,門廊處的豎形歐式柱,使得別墅縱向拉長,顯得整體挑高十分優秀。
  • 將「致富草」種在世界屋脊——記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研究院牧草...
    【解碼「新動力人群」】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和過度放牧,青藏高原東部的川西高原草地美景不再,草地嚴重退化、沙化,當年紅軍走過的草原溼地面積也逐漸萎縮。如何在脆弱的生態區進行生態環境治理,為牧民脫貧致富拓寬道路,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由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研究院教授周青平領銜的牧草團隊,常年活躍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他們把高寒脆弱生態區適生草種的選育和退化沙化草地改良等研究作為攻關方向,將「致富草」種在牧民家,為草原生態恢復和牧民脫貧奔小康作出突出貢獻。
  • 看新疆昭蘇牧民雪地練馬
    看新疆昭蘇牧民雪地練馬】天山南北好風光 11月25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的牧民將馬趕到雪地裡,讓馬奔跑起來。這是牧民冬季養馬的慣例,定期將馬趕到野外奔跑,鍛鍊馬的肌肉,增強馬的耐力,提高馬的奔跑速度,提升馬的品質。每年冬季,在白雪皚皚的冬季草原上,成群的馬兒奔馳而過成為一景。 昭蘇享有天馬故鄉的美譽,自古以來盛產良馬,這裡的亞高原冷涼氣候特點非常適合馬兒生長,目前存欄量達11萬匹。
  • 10X15米的雙層別墅,於傳統中創新,滿足你對農村別墅的所有想像!
    接下來,小編要給您推薦的這一款造價22萬左右的農村雙層別墅,既有濃濃的傳統中國風,又有著很多現代設計元素,於傳統中創新。一起來看看吧~ 別墅基本信息 別墅編號:MS1902047 佔地尺寸:9.5X14.5
  • 新疆吉木乃:安居富民房讓群眾過上暖心小日子
    巴肯·爾斯汗告訴記者,以前他們一家住的是土坯房,今年通過享受惠民政策,依託政府補貼,巴肯·爾斯汗在縣城金源華府小區購買一座安居富民房,並利用多年積蓄把房子進行了裝修。夫妻倆計劃著等到明年天氣轉暖,將房屋裝飾一番,再購置一些新家電。
  • 新疆北塔山牧場:公路通到羊圈旁 牧民增收致富忙
    原標題:新疆北塔山牧場:公路通到羊圈旁 牧民增收致富忙  「以前牧民賣牛羊,要趕著牲畜走四、五公裡的山路才能裝車,現在柏油路不僅通到了連隊,還通到養殖區的羊圈旁,汽車一來就拉走了。」12月7日,正在山坡上放羊的安尼瓦爾·哈特蘭說起交通給牧場帶來的變化,高興得眉飛色舞。
  • 農村土坯房改造 5 年行動首戰告捷
    1月26日,蒼溪縣龍王鎮「五臺天街」「兩河院子」「友誼新居」三個聚居點,舉行集體搬遷入住活動,該鎮79戶貧困戶260多人告別危舊土坯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蒼溪縣大力改造農村居住條件,2018年新建、維修住房10357套,改善了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
  • 當青藏高原的動物成為手工玩偶
    中國西藏網訊 甘加草原,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處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界地帶。這裡擁有草原、溼地、森林、湖泊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裡成為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許多候鳥把甘加作為遷徙的驛站,一些珍稀野生動物如雪豹、黑頸鶴等也在甘加留下過蹤跡。
  • 搬遷群眾賈巴格日:從土坯房到空心磚房到樓房
    如果再往前推20年,賈巴格日的居住條件更艱難——這是涼山彝區農村常見的土坯房,風稍微大點,就可灌進房間,遇到下雨,一家人就擔心牆體倒塌。「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 賈巴格日憂心地說。但轉眼,幸福的笑容又爬上眉梢,這下好了,住上樓房了。他向記者搖了搖手上的鑰匙。在惡劣的自然環境裡,賈巴格日早早找到了努力生活的方向。
  • 農村自建房別墅,200㎡雙層空間抗震還耐用
    別墅為雙層建造形式。採用歐式建築外觀與環形窗戶,三窗位置解鎖全方位日照。門廊處進行了屋簷設計,惡劣天氣來襲也無須擔心潲雨等問題存在。整體別墅採用米色、白色、磚紅拼接,雖然是混搭,但顏色主次分明,看上去也十分賞心悅目。
  • 遊牧是解開高原生態問題的一把金鑰匙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落實好目標任務,必須要理論聯繫實際,把政策落到一線。深度領略牧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和生態理念。文章為對高原生態和產業發展問題更具針對性,相關性,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以設問句的方式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