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唐宋詩人的邊塞之作後,常常想去玉門關等古代邊塞之地一遊。鐵馬冰河,馳騁大漠,長風萬裡,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一副多麼暢意的場景。
玉門關因新疆和田精美玉石由此關進入中原,故命名玉門關。玉門關其實原址不確定,現在認為漢玉門關處於小方盤城遺址或其附近,然而並沒有更多的史籍和出土文物證實。隨唐玉門關移至安西縣城東50公裡處的疏勒河岸雙塔堡附近,修雙塔水庫被淹,枯水季節可顯現。
現今玉門關景區為小方盤城遺址。建於公元前111年。位於敦煌西北90公裡處的戈壁灘上,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其遺址呈近似方形,上寬3米下寬5米高10米的土築城牆保存完好,南北寬26.4米,東西長24米,面積633平方米。
站在古關前,四野是荒漠戈壁。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在戈壁灘上迎風挺拔。沼澤密布,溝壑縱橫,蘆葦叢生。
晨光初起,旭日東升,玉門關被塗抹了一層厚重的暖意十足的煦陽,在這乍寒還暖的天穹間,寂靜之中似乎有軍士們起灶弄鍋、晨煉早操的紛雜聲響和吆喝呼喊聲。
暮色四合,血色殘陽,如霧似霾氤氳旖旎,在西邊天際迷茫失落,跌跌撞撞遁去。戈戟刀劍的嗡鳴聲、戰馬勇士的嘶吼聲於夜幕四垂的時刻漸漸隱隱約約出現。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玉門關有多少沙場徵戰?又有多少將士的鮮血灑在這片荒原之上?
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聯合月氏,夾擊匈奴,大破賊寇。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經玉門關在河西擊敗匈奴。
公元前108年,趙破奴出敦煌破姑師。
……
古老的玉門關有人謂之鬼門關,正是無數的將士為了保家衛國,經歷了一場場的沙場徵戰,流盡鮮血,馬革裹屍埋葬在這片古戰場上。他們的壯志和信念穿越時空,千百年來縈繞在這裡。
站在這裡,你仿佛能感受到這一切,蒼茫的熱血戰場,吶喊與廝殺,戰士的英靈穿破時空遊蕩在那九天之上。
玉門關沙塵之下常有戟尖、箭簇、斷戈、殘簡。歷史在這裡曾經上演過一幕幕的鐵血劇情,總歸留下一些遺存物,成為偷盜者覬覦的對象。
1907年,冒險家兼考古者、偷運者斯坦因在小方盤關城北面不遠處廢墟中挖掘到了許多漢簡,將其帶出國外。由該簡內容推斷小方盤城或為玉門關。斯坦因多次出入新疆和田、甘肅敦煌、樓蘭古國遺址、羅布泊等地,偷盜走大量珍貴古文物,劣跡斑斑,也是積弱積貧的舊中國被列強掠奪欺辱的一個縮影。
幾千年歷史的玉門關如不死的胡楊,靜靜地矗立在敦煌西北的荒漠戈壁間,戰士雄壯的吶喊似乎仍舊在這蒼茫的大地間迴蕩。
故國三千裡,長使英雄淚滿襟。
期願敦煌玉門關在保護中得到很好的開發,讓幾千年的古文物受到最好的保護、傳承,更讓邊關將士的家國情懷得到很好地弘揚。
旅遊攻略:敦煌到玉門關約90公裡,由沙漠公路相連,可自駕小車或包車前往,一路風光一路景,建議配備行車記錄儀,隨車記錄下美景。
最佳旅遊季節為5-10月。#旅遊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