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關於公示2019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結果的公告》,共評選出:優秀展覽項目10個,優秀公共教育項目10個;優秀展覽提名項目20個,優秀公共教育提名項目10個。
廣州市獲得2項優秀展覽項目、1項優秀公共教育項目、1項優秀展覽提名項目、2項優秀公共教育提名項目。
其中,廣東美術館《誠如所思:加速的未來——第六屆廣州三年展》和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白咬著黑——新興木刻運動中的「現代版畫會」館藏作品展》獲評優秀展覽項目。
深圳美術館「講好深圳故事」系列公共教育活動獲得優秀公共教育項目,廣州藝術博物院《山水有知音——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明清廣東山水畫展》獲優秀展覽提名項目,陳樹人紀念館《樹人系列第三回「美自然·花間拾趣」》、東莞莞城美術館「一座城的公共美術課——莞城美術館『名家課堂』公共教育項目」獲優秀公共教育提名項目。
這些2019優秀的展覽你都看了嗎?讓我們一起來借著圖片,重溫當時的景象吧。
《誠如所思:加速的未來——第六屆廣州三年展》
獎項:優秀展覽項目
主辦單位:廣東省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8.12-2019.03
《誠如所思:加速的未來——第六屆廣州三年展》
2018年12月,第六屆廣州三年展以「誠如所思:加速的未來」為主題,分為主題展和文獻展兩個部分,在廣東省美術館展出。主題展邀請來自15個國家的約50位/組藝術家參展,文獻展將全面回顧過往五屆「廣州三年展」的歷史發展,梳理學術脈絡,更充分而系統地深入探討「廣州三年展」的品牌策略、展覽機制和未來的發展走向。
《YOU R CODE》,Bernd Lintermann & Peter Weibel,互動裝置,2017年
「加速的未來」取自美國工程師 Vannevar Bush 1945年在《大西洋月刊》發表的一篇文章《As We May Think》。基於當時的科技研究前沿和應用情況,他設想了一批可能出現的未來設備,預見了電腦、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等科技的誕生,這些構成了信息技術時代的基礎。
《前進 vs 落日》,Melanie Bonajo,2017年
在展廳中,真人大小的大理石雕像上穿插著黑色的管子,樓梯後飄來由魯澤四重奏樂團編寫的DNA肥皂泡泡,AI控制的模擬沼澤生態……讓這場展覽看上去更像是實驗室而非藝術展覽。
吉爾伯託·埃斯帕薩,《自動光合植物》(植物細胞,2013-2014)
《白咬著黑——新興木刻運動中的「現代版畫會」館藏作品展》
獎項:優秀展覽項目
主辦單位: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9.11
《白咬著黑——新興木刻運動中的「現代版畫會」館藏作品展》
2019年11月,「白咬著黑——新興木刻運動中的『現代版畫會』館藏作品展」於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驚豔亮相,展出廣州木刻組織現代版畫會146件散頁版畫作品,分「搶佔現代藝術的橋頭堡」和「走上現實主義的十字街頭」兩個單元,反映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現代版畫會木刻藝術家對現代藝術的理想與社會現實的敏感反應及表達,亦為現代版畫會的研究和作品考察提供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
展覽現場
「如果黑是中國一種很殘酷的社會現實的話,那麼白則是他們對於現代派藝術的一種理想。『白咬著黑』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現實與當時知識分子崇高理想的碰撞、拉扯、撕裂的感覺。」策展人如是解讀展題。
李樺 《羅曼可的夢》 黑白木刻 15.5×13.5 cm 1934
賴少其 《自我寫照》黑白木刻18X6.2cm 1934
《山水有知音——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明清廣東山水畫展》
獎項:優秀展覽提名項目
主辦單位:廣州藝術博物院
展覽時間:2019.01
《青山翠杉》,梁樞
2018年1月,由廣州藝術博物院主辦的「山水有知音——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古代廣東山水畫展」的賀歲大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中國歷代繪畫館展出。
展覽展出院藏古代山水畫作品逾70件,作者均為明清時期的廣東畫家或者寓居廣東的畫家,藉此梳理明清以來廣東山水畫風的演變,呈現其中包含的地域特點。這一時期的粵人山水畫,不僅反映了意會古人、借鑑時人、直抒己見的創作方式,還體現了當時的收藏風尚與審美趣味。
《山水》,黃培芳
《美自然:花間拾趣——廣州美術學院梁如潔教授學生作品展》
獎項:優秀公共教育提名項目
主辦單位:陳樹人紀念館
展覽時間:2019.05
《美自然:花間拾趣——廣州美術學院梁如潔教授學生作品展》
2019年5月,陳樹人紀念館舉辦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樹人》系列展覽第三回《美自然:花間拾趣——廣州美術學院梁如潔教授學生作品展》。展覽展出梁如潔教授部分學生二十五位畫家的四十一幅作品,多來自廣州美院中國畫花鳥學科研究生畢業後,從事藝術教育、藝術實踐崗位的青年畫家。
展覽現場
不知道這些展覽,你最喜歡哪一個呢?2020年的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又將花落誰家?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