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帶領諸大比丘到賢護菩薩家應供

2020-12-18 般舟念佛

具五法品第十

【爾時。賢護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惟願世尊及比丘僧。明日食時。臨顧我家。受我供養。憐愍我等諸眾生故。】

世尊啊,你憐憫我等眾生,請到我家受供,帶領諸大比丘以及各位大德,明天到我家來應供,來受供,來吃飯。

【世尊默然受賢護請。時彼賢護。知佛受已。頂禮尊足。右繞三匝。於是辭還。】

「世尊默然受賢護請。時彼賢護知佛受已。」知道佛已接受了,「頂禮尊足。右繞三匝。於是辭還。」回到了家鄉。

【遂復詣彼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所。到已。頂禮波闍波提比丘尼足。而即白言。願阿梨耶。及諸尼眾。憐愍我故。受我明朝所設微供。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默然受請。賢護知已。頂禮辭還。】

「遂復詣彼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所。」到這個比丘尼所,「到已。頂禮波闍波提比丘尼足。而即白言。願阿梨耶。及諸尼眾。憐愍我故。受我明朝所設微供。」請她們來應供。「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默然受請。」賢護菩薩「知已。頂禮辭還。」

【時彼賢護。復詣寶德離車子所。語寶德言。寶德。汝來。汝之所有親戚眷屬朋友知識。及此會中優婆塞眾。乃至一切王舍大城。及以自餘城邑聚落諸新來者。為我請曰。受我明朝所設飯食。爾時。寶德離車童子受賢護言。即告會中諸優婆塞親戚眷屬等曰。仁輩當知。彼賢護菩薩。令我告汝。明日食時。受我微供。】

「時彼賢護。復詣寶德離車子所。」到這位大德的家裡,「語寶德言。寶德。汝來。汝之所有親戚眷屬。朋友知識。及此會中優婆塞眾。乃至一切王舍大城。及以自餘城邑聚落諸新來者。為我請曰。受我明朝所設飯食。」請了如來,請了比丘,請了比丘尼,也請了優婆塞、優婆夷,及所有大德都來受供。

「爾時。寶德離車童子受賢護言。即告會中諸優婆塞親戚眷屬等曰。仁輩當知。彼賢護菩薩。令我告汝。明日食時」,受賢護菩薩供養,「受我微供。」

恭錄於《賢護經》學講記

放下仇恨,發心念佛,受用阿彌陀佛無量光,就能到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無量光變現的

極樂世界的殊勝和美妙,黃金為地,宮殿隨身,應法妙服自然隨身

至誠祈請盡虛空遍法界阿彌陀佛、諸佛菩薩等儀軌

法界當中至高無上威力最大能量是阿彌陀佛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後查閱。感恩一切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一切諸佛,皆發願於淨土成佛,以淨土眾生純善,易受化度故。唯獨釋迦世尊,發願於穢土成佛,度惡性剛強難化眾生。其悲心之深切,實是不可思議,於一切諸佛中最尊最勝。乃緣於其過去因地,尚未發菩提心時,遇古佛,號釋迦牟尼,其國土、族姓、弟子等,皆一如現今之釋迦牟尼佛。釋尊於彼古佛之前,初發菩提心,願未來成佛,一切如彼古佛無異。以因地發心如是,故今果地如是。
  • 佛說諸法勇王經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先悉是結髮梵志。優樓頻螺迦葉。優婆提舍憍律陀等。而為上首。一切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解脫慧得解脫。其心調柔自在無礙。摩訶那伽所作已辦。離於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得正解脫。通達諸法到於彼岸。唯除一人尊者阿難。爾時世尊於十五日說禁戒時。在顯露處結加趺坐。大眾圍繞恭敬尊重。是時會中有一比丘。出家未久便受具戒。即於其日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瞻仰而白佛言。
  • 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
    蓮花的最大的作用,就是你往生的時候,在蓮花裡頭轉識成智,起這麼大的作用。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的身是法性身,是報身,不是我們凡夫的身體,是心現的不是識變,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所以這個身不需要飲食,你說多方便,不需要睡眠。我們人生兩大苦事,一個是睡眠,一個飲食。極樂世界人沒有飲食,他用什麼生存?
  • 諸佛菩薩的誕辰(按年農曆起始時間排名不分各佛菩薩成就)
    藉此機會給讀者們匯總下各諸佛菩薩的誕辰。>7.三月十六-準提菩薩生日 8.三月二十五-多寶佛生日9.四月初四-文殊菩薩生日 10.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生日11.四月二十八藥王菩薩生日 12.五月十三伽藍菩薩生日13.六月初三-韋馱菩薩生日 14.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 憶念佛恩,一起以香花供養十方諸佛菩薩!
    在菩提樹下悟道後,竭盡所能、應機設教、弘揚佛法,80歲時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槃。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成道、涅槃雖不是同一天,但都在5月份,並且都是月圓之時。後世,南傳佛教中便將每年5月的月圓之日,定名為「衛塞節」,在此日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向釋迦牟尼佛虔誠禮敬!
  • 悲華經中對許多諸佛菩薩的介紹簡述
    到極樂世界,也是隨心所欲立體畫面展現,想想都覺太神奇了。悲華經講述了許多我們熟知的佛,菩薩的因緣關係,在歷史長河中同處一個世界,同受寶藏如來授記未來成佛的稀有大事記錄。透過這茫茫歷史時光,也清楚的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同處在這一華藏世界海,各世界諸佛成佛在歷史長河中都曾有大因緣,我們能聽到的諸佛名號,其實都是往劫中與我們有緣的諸佛。
  • Buddihist Day:釋迦牟尼佛節日
    我們修《釋迦牟尼佛儀軌》時,可觀想其本體是金剛上師,化為釋迦牟尼佛的形象,諸佛菩薩全部與釋迦牟尼佛融為一體,如此修持的功德最大。——《釋迦牟尼佛儀軌講記》釋迦牟尼佛聖號【藏文音譯】喇嘛敦巴 炯丹迪 得因夏巴 扎炯巴 揚達巴 作波桑吉 華嘉瓦 夏迦特巴拉 香擦洛 竅多 嘉森且奧【中文】頂禮供養皈依本師出有壞如來應供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
  • 《法華經》10位菩薩之一燃臂供佛的「藥王菩薩」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立刻進入三昧,將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及高貴的堅黑栴檀細末布滿虛空,讓它像濃雲般降落在佛身四周。以花香供佛後,菩薩從三昧起身,又想:「用神通力供佛,還不夠虔敬;應該用自己最珍愛的身體來供養,才足以報答佛恩。」
  • 為什麼說諸佛菩薩、大阿羅漢具有無漏功德?
    諸漏已盡的佛菩薩佛經之中,常見說諸佛菩薩,以及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這裡所說的「諸漏已盡」其實說得還是煩惱,只不過這個煩惱是已經現行出來的煩惱,這一些貪嗔痴煩惱,聖者是不會再有了。而「無復煩惱」中所說的煩惱,是指煩惱的種子來說,諸佛菩薩,以及大阿羅漢同樣能夠將其斷除。對於凡夫而言,有些煩惱雖然沒有現行,但不代表就不能現行,因為吾人心中還有煩惱種子,這些煩惱種子以潛能的形態存在,一旦遇到對鏡,就會生起來。
  • 佛法常識:『大願地藏王菩薩』名相寓意及由來,佛弟子不可不知!
    「地」具有如同大地般安忍不動之意,而「藏」就代表深靜密慮之意,所以「地藏」就是代表具有如大地般廣大悲心的菩薩。當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宮說法時,曾付囑地藏菩薩,要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與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世界,留住世間,教化六道眾生。
  • 祈禱上師時以信心視師如佛(上師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
    尤其說到真正的佛,除了我們身邊最親近的導師之外,真的沒有一個更親近的佛了。可能很多人說,有啊,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但這些都是我們心中的一種概念。因為書中說過曾經有一個這樣的佛,從概念的角度當中再講解佛的功德,我們就說這就叫佛。但是誰又見過呢?
  • 佛前供花的功德,大到你無法想像!
    用手捧著到寺廟裡來了,他看見釋迦牟尼佛像,很莊嚴,他就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頓時發熱,每個毛孔都張開了。供花的時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兩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這樣誠心供養花。供養完了,他說:「我供養花究竟有多大功德呢?」
  • 智慧法語:佛說為度化眾生 菩薩也會示現妻子恩愛相
    山西雙林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圖片來源:資料圖) 【佛經原文】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慾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圓覺經》 【經文解釋】佛說這些是以防有的人會懷疑,菩薩來到這個世間利益眾生,示現有父母妻子,是不是因愛欲而來呢?所以佛告訴,在家菩薩示現有夫妻關係,示現種種的世間恩愛等,但這些並不是以父母的愛欲為根本。
  • 釋迦牟尼佛往昔大悲願
    釋迦牟尼佛往昔大悲願,令我等眾生絕不墮落三惡道中。正如世尊在《悲華經》中所讚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未來亦復如是。《悲華經》中如是說:『世尊(寶藏如來)!是諸眾生若臨終時,我不在其前為演說法,令心淨者,我於未來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彼眾生命終之後墮三惡道,不生我國受人身者,我之所知無量正法悉當滅失,所有佛事皆不成就;事那羅延者亦復如是。』淺釋經文大意:遠古時期有佛出世,號寶藏如來。那時釋迦牟尼佛為寶海梵志(是修行的菩薩)於寶藏如來前發大悲願說,世尊!
  • 《佛說摩利支天經》
    娑嚩賀(或百聲或千聲)王難中護我,賊難中護我,失道曠野中護我,水火刀兵中護我,鬼神毒藥難中護我,惡獸毒蟲難中護我,一切怨家惡人難中護我,佛實語護我,法實語護我,僧實語護我,天實語護我,仙實語護我,一切處一切時願常護我。弟子(某甲)娑縛賀。誦時,想(觀想)菩薩作天女形,瓔珞莊嚴坐蓮華上,左手執天扇,右手垂掌向外,作與願勢。若欲見天真身,求勝願者,誦滿十萬遍。佛言:此天常行日月前,日月所不能見。
  • 心中有佛,還用拜佛、供佛嗎?
    所以有人問,如果心中有佛,是不是就不需要拜佛或供佛了?濟公有句說得好:「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只要時刻心中有佛,心中清淨,就算喝酒吃肉又有何妨?學佛人要注意,千萬不能這樣想,畢竟你不是濟公,就算心中有佛,也還是需要拜佛或供佛的。因為供佛拜佛與心中有佛無佛是兩件事,兩種不同的因緣。
  •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
    第三位菩薩是文殊菩薩,也早已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經典中常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妙法蓮華經》開頭說佛現種種稀有瑞相,彌勒菩薩請問因緣,於是佛講出過去久遠劫前的因緣:過去無數億劫,有古佛出世,名「日月燈明如來」;之後有眾多佛陀出世,都叫日月燈明佛。最後一位日月燈明如來出家前是大國王,有七個王子;如來成佛後,七王子也隨佛出家修行。
  • 智慧法語丨佛說菩薩是以幻化的形象度化幻化的眾生
    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妄。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圓覺經》【佛經解釋】有人歡喜修行,要弘法利生行菩薩道,先度眾生,有這一種根性照這個修。「以淨覺心」,他用所悟的清淨圓覺心。
  • 殊勝日提醒:今天釋迦牟尼佛節日,日全食(放下一切瑣事,12小時廣行善法,作何善惡九億倍(附修法儀軌)
    、真實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等等賢劫千佛父母兒眷屬念誦一遍與諸佛的智慧無二無別並與念誦八萬四千法門功德等同南無百千俱胝恆河沙數應供正等覺誦一遍的功德誦一遍大藏經的功德等同南無十二現等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