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說年輕人壓力大,年輕人的壓力到底從哪裡來?
年輕人作為一個家庭的中堅力量,上要養父母,下要養兒女。面對飛漲的物價,和家庭各種支出,年輕人的壓力能不大嗎?
雖然說現在老人退休之後都會有養老金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年輕人壓力相對應地減輕一些,但是年輕人的負擔,就單拿養孩子來說都很大。年輕父母的薪資能不能按照這個社會的普通標準養活一個孩子,都還是一個問題。
這有一個鮮活的例子,奶奶感嘆帶孩子壓力大:我家兩個孫女,全是我們帶,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孫女姥姥姥爺也經常過來幫忙。
兒子兒媳每天上班,從沒耽誤過。六個大人(四個養老金)的錢維持兩個孫女的各種開銷還顯得捉襟見肘,更別說讓兒子兒媳自己養孩子了,現在是年輕父母養孩子壓力也太大了。
從上面一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六個人養活兩個孩子都顯得入不敷出,更別說只有年輕父母自己去養活孩子的家庭了,那樣的父母只會更困難,面對的壓力更大。
可能有人會質疑,怎麼可能?六個人的還不能夠養活兩個孩子嗎?
首先我們看這六個人,四個老人,兩個年輕人。老人都有退休金,而兩個年輕父母也都在上班。老人們並不需要兒子兒媳的幫襯,而且還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幫助兒子去養孫女。
那我們再看他們整個家庭的支出情況,除了他們自己本身的衣食住行,就是孩子的開銷了。
孩子真的有那麼難養嗎?我們來分析一下,養活兩個孩子需要多少開銷?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要買各種嬰兒小衣服,嬰兒小用品,嬰兒溼巾,嬰兒紙巾等等,這些東西只能在孩子小的時候用。
像嬰兒衣服,孩子可能只穿了幾天就不能再穿了,這都屬於消耗品。但你又不能不買。雖然這些聽起來都是一些日常用品,但全部買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並且有的東西價格也並不便宜。
等到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又要為孩子上學承擔費用。
雖然孩子上小學和初中時不需要學費,但是孩子上學除了學費,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支出。比如孩子要買文具、要買書包、要買學習資料、買蠟筆等等一系列的學習用品。
除了這些,父母還要給孩子報輔導班,從小給孩子培養特長,而且這些課外輔導的收費往往都不便宜。可能有的家長還會讓孩子在線上學習英語或者是別的語言,隨便報一個課程又是一筆支出。
當然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的孩子上學不用買其他的學習資料,不用報興趣班,也不用在線上學習課程,那不就是花不了這麼多錢了嗎?說的沒有錯,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願意為孩子花錢,只要自己有這個經濟能力,寧願自己承受的壓力大一些,也要讓孩子多學一些。
父母為孩子的教育所花的錢只是養孩子所支出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我們必須考慮到就是孩子的醫療費用。
從孩子出生起就要開始打疫苗,雖然國家有免費疫苗,但是部分自費疫苗父母還是需要給孩子打的,不然花銷會更大。一旦等到孩子染上疾病,那花銷就不是打疫苗的這一點錢了。
進過藥店人的都知道藥價有多貴,普普通通一盒藥都要幾十塊錢。更別說在醫院給孩子看病了,小病還好,大病就令人為難了。我們現在的線上籌款平臺,就是根據現在的醫療行情而衍生出的愛心平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現在看病有多貴,治療有多貴。
孩子從小長到大幾十年,我們誰都不能保證孩子就不會得病,所以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交醫療保險,每年的醫保費用又是一筆固定開銷。
什麼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壓力大?是當我們的收入不足以支撐我們的支出的時候,我們才會感覺到壓力大。
前面我們都說了,其實有四個老人的幫襯,兩個年輕的父母養兩個孩子還是覺得壓力好大,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兩位父母的收入不是很高。
或者說是這兩位父母在該城市的收入和該城市的生活水平支出相比,該父母的收入不高。
物價年年漲工資卻不見漲,創業有風險,還是要去上班,辛辛苦苦工作掙到的錢還不夠養活兩個孩子,著實令人心酸,最後苦的還是打工人。
年輕人養不起孩子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即使開放了二胎,年輕人也不會隨便要孩子,再考慮到養不起孩子的因素,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後才會要孩子。
然而經濟基礎是要隨著時間的累積才會有,這也表示,等到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年輕父母的年齡也會隨之增長。到了那個時候,物價又和現在不同了,養孩子需要付出的費用只會更多。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生養孩子都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支出。
如果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最好的情況,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還需要父母中的一方在家帶孩子。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個人出去掙錢的時候,家庭的情況會更加的困難。
不要想著只要不去大城市,在小城市生活,養孩子壓力就會沒有這麼大,每個城市的收入和支出都是成正比的,當你的支出沒有那麼大的時候,你的收入也相對應的不會太高。也不要想著等到幾年之後再去生養孩子,那樣自己的壓力就會小了,物價只會越漲越高,任何時候養小孩都會有壓力。
所以父母即使現在壓力很大,也要頂住壓力,不要逃避,要努力工作,好好地養育孩子,儘自己所能去培養孩子。
養孩子也是一種投資,就相當於是年輕的時候把錢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有投資就會有回報,父母的錢並不是白花的。等到孩子長大,培養好了,他有能力為家庭分擔壓力的時候,小家自然會改善。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