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父母每天上班,四個老人的養老金供倆孫女開銷,年輕人太難了

2020-12-21 母嬰期刊

我們總是說年輕人壓力大,年輕人的壓力到底從哪裡來?

年輕人作為一個家庭的中堅力量,上要養父母,下要養兒女。面對飛漲的物價,和家庭各種支出,年輕人的壓力能不大嗎?

雖然說現在老人退休之後都會有養老金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年輕人壓力相對應地減輕一些,但是年輕人的負擔,就單拿養孩子來說都很大。年輕父母的薪資能不能按照這個社會的普通標準養活一個孩子,都還是一個問題。

這有一個鮮活的例子,奶奶感嘆帶孩子壓力大:我家兩個孫女,全是我們帶,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孫女姥姥姥爺也經常過來幫忙。

兒子兒媳每天上班,從沒耽誤過。六個大人(四個養老金)的錢維持兩個孫女的各種開銷還顯得捉襟見肘,更別說讓兒子兒媳自己養孩子了,現在是年輕父母養孩子壓力也太大了。

從上面一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六個人養活兩個孩子都顯得入不敷出,更別說只有年輕父母自己去養活孩子的家庭了,那樣的父母只會更困難,面對的壓力更大。

可能有人會質疑,怎麼可能?六個人的還不能夠養活兩個孩子嗎?

首先我們看這六個人,四個老人,兩個年輕人。老人都有退休金,而兩個年輕父母也都在上班。老人們並不需要兒子兒媳的幫襯,而且還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幫助兒子去養孫女。

那我們再看他們整個家庭的支出情況,除了他們自己本身的衣食住行,就是孩子的開銷了。

孩子真的有那麼難養嗎?我們來分析一下,養活兩個孩子需要多少開銷?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要買各種嬰兒小衣服,嬰兒小用品,嬰兒溼巾,嬰兒紙巾等等,這些東西只能在孩子小的時候用。

像嬰兒衣服,孩子可能只穿了幾天就不能再穿了,這都屬於消耗品。但你又不能不買。雖然這些聽起來都是一些日常用品,但全部買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並且有的東西價格也並不便宜。

等到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又要為孩子上學承擔費用。

雖然孩子上小學和初中時不需要學費,但是孩子上學除了學費,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支出。比如孩子要買文具、要買書包、要買學習資料、買蠟筆等等一系列的學習用品。

除了這些,父母還要給孩子報輔導班,從小給孩子培養特長,而且這些課外輔導的收費往往都不便宜。可能有的家長還會讓孩子在線上學習英語或者是別的語言,隨便報一個課程又是一筆支出。

當然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的孩子上學不用買其他的學習資料,不用報興趣班,也不用在線上學習課程,那不就是花不了這麼多錢了嗎?說的沒有錯,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願意為孩子花錢,只要自己有這個經濟能力,寧願自己承受的壓力大一些,也要讓孩子多學一些。

父母為孩子的教育所花的錢只是養孩子所支出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我們必須考慮到就是孩子的醫療費用。

從孩子出生起就要開始打疫苗,雖然國家有免費疫苗,但是部分自費疫苗父母還是需要給孩子打的,不然花銷會更大。一旦等到孩子染上疾病,那花銷就不是打疫苗的這一點錢了。

進過藥店人的都知道藥價有多貴,普普通通一盒藥都要幾十塊錢。更別說在醫院給孩子看病了,小病還好,大病就令人為難了。我們現在的線上籌款平臺,就是根據現在的醫療行情而衍生出的愛心平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現在看病有多貴,治療有多貴。

孩子從小長到大幾十年,我們誰都不能保證孩子就不會得病,所以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交醫療保險,每年的醫保費用又是一筆固定開銷。

什麼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壓力大?是當我們的收入不足以支撐我們的支出的時候,我們才會感覺到壓力大。

前面我們都說了,其實有四個老人的幫襯,兩個年輕的父母養兩個孩子還是覺得壓力好大,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兩位父母的收入不是很高。

或者說是這兩位父母在該城市的收入和該城市的生活水平支出相比,該父母的收入不高

物價年年漲工資卻不見漲,創業有風險,還是要去上班,辛辛苦苦工作掙到的錢還不夠養活兩個孩子,著實令人心酸,最後苦的還是打工人。

年輕人養不起孩子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即使開放了二胎,年輕人也不會隨便要孩子,再考慮到養不起孩子的因素,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後才會要孩子。

然而經濟基礎是要隨著時間的累積才會有,這也表示,等到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年輕父母的年齡也會隨之增長。到了那個時候,物價又和現在不同了,養孩子需要付出的費用只會更多。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生養孩子都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支出。

如果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最好的情況,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還需要父母中的一方在家帶孩子。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個人出去掙錢的時候,家庭的情況會更加的困難。

不要想著只要不去大城市,在小城市生活,養孩子壓力就會沒有這麼大,每個城市的收入和支出都是成正比的,當你的支出沒有那麼大的時候,你的收入也相對應的不會太高。也不要想著等到幾年之後再去生養孩子,那樣自己的壓力就會小了,物價只會越漲越高,任何時候養小孩都會有壓力。

所以父母即使現在壓力很大,也要頂住壓力,不要逃避,要努力工作,好好地養育孩子,儘自己所能去培養孩子。

養孩子也是一種投資,就相當於是年輕的時候把錢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有投資就會有回報,父母的錢並不是白花的。等到孩子長大,培養好了,他有能力為家庭分擔壓力的時候,小家自然會改善。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今年養老金上漲後,明年還會上漲嗎?四個理由助力養老金繼續上漲
    人活著必須有盼頭,特別是老人,因為退休在家頤養天年,除了每天鍛鍊鍛鍊身體,盼著自己能身體更硬朗一些,帶在孫子孫女,盼著他們的能好好的長大。還有一個盼頭,就是自己退休金能多領一些。目前為止,各地上漲部分的養老金都已經發放到位。
  • 兩位老人說出相同的數,你達標了嗎?
    「養兒防老」這4個字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但現在不少的年輕人像螞蟻一樣,幾乎要把父母的資產一點一點搬完。「養兒防老」也正在逐漸失去作用,甚至可能會逐漸變成「養老防兒」。
  • 內行人:父母可以用存款幫孩子交首付,但不建議用養老金還房貸
    現如今房價動輒成百上千萬,即便是光負擔首付都需要幾十萬上百萬,對於剛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只靠自己是拿不出那麼多錢的,基本都是父母拿存款幫忙交首付,但交完首付後,未來幾十年的房貸,父母該不該用自己的養老錢繼續給子女還?對此我想說最好不要。
  • 當延遲退役遇到放開二胎,誰來照顧孩子?年輕人什麼時候要孩子?
    網友:今年年底要結婚了,挺想要個孩子的,雖然父母再有幾年就退休,但又怕遇到延遲退休,怕沒人幫自己看孩子,請保姆又太貴,聽說延遲退休政策快要實行了,也不知道具體政策是咋樣的,自己什麼時候生孩子才合適呢?但面對的問題也比較明顯,以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幾乎80後90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原本希望通過放開二胎來緩解勞動力不足和人口增速緩慢的問題,從另一方面也緩解老齡化。
  • 外婆怕外孫女熱把紙尿褲剪成鏤空狀,網友:一條發財路!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的,但是年輕人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的,尤其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這個年紀十分尷尬,既要打拼事業,也要考慮結婚生子的問題,有很多年輕人都選擇晚婚晚育,除了因為生活壓力大之外,還有生孩子的成本太高了,雖然現在國家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但還是有很多夫妻會選擇只生一個小孩,畢竟照顧一個孩子就要花費很多精力和財力了。
  • 「你給我養老,我不花你的錢」八旬老人住兒子家裡給兒媳交生活費
    年邁的父母會有一天不再能獨立生活,需要子女的照顧,把父母接進家裡來,是每一個人都會走上的路,尤其是現如今這一輩大都是獨生子女居多,等到父母老去,就要夫妻兩個人,共同贍養四個老人,還要協調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關係,讓自己的另一半與自己的父母和諧共處,這個過程,本身也並不容易。
  • 感恩父母!春節給老人發紅包,讓反向壓歲錢發起來
    但其實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不只是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小輩也會給長輩包紅包,這就是「反向壓歲錢」,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思呢就是期盼老人能夠長壽。反向紅包的發放,其實對於老人來說,不僅是子女的一份孝心,更是能緩解老年人的春節開銷壓力。咱們大家都知道,對於絕大部分老年人來講,主要是靠養老金來生活的,現在的物價水平,對於老年人來說日常生活壓力就比較大了,一旦到了春節,更是會有很多額外的開銷,但是作為老人來講,平時自己可以節衣縮食,過年和子女團圓時也要讓子女吃好喝好。
  • 界面新聞是個什麼東東?「6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是什麼意思?
    2020年重陽節,看到了一則關於老人的新聞。6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不管它其他的內容如何,這個「6個年輕人養1名老年人」的裁定,是想讓老年人識相點,快點自殺呢?還是想讓年輕人群體趕緊絕望、至少痛恨老年人呢?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能做到經濟獨立?我來說說原因
    等我經濟獨立,有錢了,我就怎麼怎麼……看到「經濟獨立」這四個字,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現在的狀態,是否已經在經濟上獨立了?如果獨立了,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很多人,都說要經濟獨立,但我們反觀現實生活,真正能做到經濟獨立的人,卻少之又少,尤其是現在的女人,思想也都覺醒了,喊著:口紅自由、奶茶自由、包包自由、旅遊自由等等,對經濟獨立看得非常重要。
  • 被孫女打扮成美杜莎,網友:傳說中的地頭蛇?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隨著二胎政策的落地,不少家庭都紛紛追生二寶,但也有很多家庭依然選擇只要一個孩子。於是那些頭頂「獨生子女」光環的孩子就成了家中的小太陽,父母老人爭著寵愛,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讓寶貝疙瘩受了委屈。
  • 66歲老人的「馬拉松」:每天背孫女走28公裡去上學|下山之後
    和村裡的年輕人比,年齡、體力和技能,他都沒有優勢,掙錢能力自然也差一個檔次,但不出門不行。 家裡不到兩畝地,加上養豬養牛,只夠一家人餬口,要供子女讀書,錢從哪來? 李昌德子女多,3個兒子,2個女兒,他都想送去學校,他不想他們跟自己一樣,當一輩子農民,在窮鄉僻壤之間,度過辛苦且拮据的一生。
  • 18歲孫女取走奶奶28萬養老金,15萬給了男友!女孩短短一句話讓人心寒
    本文轉自【杭州日報】;18歲孫女取走奶奶28萬元養老金,其中15萬元給了男友!老人含淚追問,女孩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但有的晚輩卻一點點不知道老人的心酸惦記著老人的養老錢……近日,據河南民生頻道報導,鄭州一位老人自己28萬元養老金,居然被孫女給全部取走了,等到發現時,只找回了
  • 生了二胎的父母,到了晚年後是享福還是受罪?看完後,你就明白了
    有的年輕人就說,孩子出生以後,不出去掙錢怎麼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請得起保姆,所以還是需要老人出面幫忙帶孩子。 也很多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又要上班,半輩子都很辛苦。現在孩子終於工作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本以為可以輕鬆一點,享受一下晚年生活了。沒想到還要為了孫子、孫女做免費的保姆。
  • 兒子睡臥室父母睡廚房,一家四口擠24平小屋,網友:你憑啥生二胎
    兒子睡臥室父母睡廚房,一家四口擠24平小屋,真是越窮越愛生二胎在蘇州,就有一家四口擠在24平米的房子裡,戶型是簡單的一臥一廳一廚一衛,若是3個人住,勉強能夠過下去,可是四個人住,生活質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 蕭山一爸爸吐槽孩子奶奶,每天早飯就給小朋友吃這個?網友:看不下去了
    最近,老人帶孩子話題上了微博熱搜。隔代照料是普遍的社會現象。很多年輕父母無暇帶孩子,需要老人的幫助,但兩代人育兒觀念不一致也時常成為矛盾點。近日,蕭山一爸爸在蕭內網App發帖吐槽: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天早飯年糕泡飯,說了無數次,可每天還是這樣,營養夠不夠?
  • 生育率跌至新低,這屆年輕人為何不想生?看完這張表你就懂了
    一、看完這張表,生二胎的勇氣都沒有了住房、教育、生活這三座大山壓在年輕人身上,怎麼敢輕易的生孩子?要不是父母要求生下一個孩子,估計還會有很多父母選擇不生孩子。有一位寶媽就曬出過自己的帳本,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可是收入遠遠趕不上支出。
  • 東北人的「佛系」生娃態度火了:一家一女,直言對生二胎沒興趣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幾乎大部分的寶媽都遇到了一個統一的問題:那就是被「催生二胎」。據統計:在2016年二胎政策被放開之後,全國都被「生二胎」範圍所包圍,山東省成為了「最敢生省份」,二胎政策放開後,共有135萬新生兒出生,有60%都是二胎新生兒。
  • 剛剛上班不久的年輕人,是否應該考慮養老的事情?
    如果沒有一個提前的規劃,每天都是得過且過的生活,那麼時間長了也不會有什麼改變,人與人之間的區別除了出生,還有出生後的規劃,沒有一個好的人生規劃最終可能會孤獨終老。剛剛上班不久的年輕人,是否應該考慮養老的事情?其實我們工作的那一刻就開始繳納社保了,社保就是大家俗稱的「五險」,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 奶奶偏給滿月孫女「剃眉毛」,3個月後父母欲哭無淚,醫生:無知
    於是現在有很多寶媽動搖了,就開始生娃甚至生二胎,於是家裡的老人們都樂開了花。但是月也有很多過來人表示,孩子能自己帶久自己帶,別讓家裡的老人幫帶,這都是含淚說出來的,這讓我們很不解,一般來說老人也有生養的經驗,怎麼不比我們新手強?後來才發現不是
  • 有個別人總是愛拿老年人說事,如養老金和免費乘車,是什麼心態?
    常年坐公交車的,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基本都是生活在底層的勞動群眾。年輕人可以在老人身上看到自己未來的樣子。說這種話的人,一般都是農村出來的,心裡不平衡,因為他的老人在農村,沒有退休金,享受不到老年卡的優惠,所以心裡冒酸,才說出這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