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語言:如何優雅的說好上海話

2021-02-19 北京語言大學培訓學院

上海話(乃至蘇州話等其他主要吳語代表)在十幾二十年的急劇變化,使很多年輕人抱著一腔熱血要保護方言文化,並且用實際行動在網絡上、社交媒體上宣傳自己的家鄉話,以此來捍衛「母語」。但我發現這種以輕鬆方式傳播和發揚上海話,說得不好聽點充其量是發揚「如何說一口沒教養的上海話」,我相信 「冊那、乃(拿)伊做特(脫)、癟三、淘糨糊...」 這類江湖氣的詞無疑是吳語上海話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應該是傳播和發揚的主流,更不應該讓人覺得方言就是髒話粗話的大薈萃,而普通話才是受教育人士的口語。你越宣揚這樣的底層言語,越是和保護方言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馳(網上傳的南京話,北京話也有這樣的情況,讓人誤解這些方言除了罵人和粗鄙就沒有別的)。當代詞典學的大趨勢是描述語言,而不是規定語言,所以口音的變化,詞彙在人群中的自然選擇,本無可厚非;強制規定該怎麼說,如何說,實則乃逆歷史潮流(連英國女王幾十年來的口音變化也逐漸與大眾接近),但如果要提供一種相對得到普通認可的口音和說話方式,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即使上海話(蘇州話)在一代一代之後離「吳儂軟語」越來越遠,但終究記錄了它們也曾被說得優雅過。

1)「我」的發音:ngu (聲母如「牙」和「外」),現在普遍都懶音成wu,是受普通話影響最明顯的蘇北化發音

2)上海話是蘇州話和寧波話的折衷,前期受蘇州話多一些,後來寧波話的影響多一些。這兩種口音本身沒有高低之分(祖籍浙江的會多帶寧波口音,祖籍江蘇的多帶蘇州用法),但因為在上海崛起之前,蘇白一直是江南地區最代表性的吳語,而江南地區又是明清以來全國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蘇白、京白、粵白和韻白一直是近代中國四大白話,所以帶蘇白口音和詞彙的上海話,實則相對更優雅和動聽一些。比如「這裡」,多使用「此地」,會比用「箇搭(各得)」文一些;「這個」用「迭個」,會比「箇(格)個」好一些;其他如「作興(可能)」, 「譬pi如zi(如果)」,「轉去(回去)」,「著衣裳(穿衣裳)」等等

3)副詞可以使用吳語豐富的固有詞如:邪氣、交關、頂、而不是一味使用窮心窮惡的「老」,「哈」、「蠻」

4)量詞替代所屬格助詞:比如受普通話影響說「我個(的)書」,「伊個(的)車子,儂個(的)筆」,其實可以說成「我本書,伊部車子、儂支筆」

5)虛詞「仔(之)」的用法:「我幫伊」 可以說成 「我搭之伊」, 「我吃了飯再去」可以說成「我吃之飯再去」

6) 發好入聲字:吳語入聲收尾已經簡化(不分k,p,t), 但仍然完整保留了幾乎所有入聲字,很多人上海話不道地,一個原因是受普通話影響,入聲字念成了拉長了的第四聲,而沒有那個短促的節奏感。如「立(lik)、一(yik)、落(lok)、角(kok)、樂(lok)、八、黑」等字,發音應該短促而收尾有個阻塞輔音(但不發出來)。發好入聲字,才會使得整個句子(尤其念詩詞)時候會有長長短短、平平仄仄的節奏感。

7)清濁對立:上海話(包括其他吳語)最完整保留了清濁對立(語言學稱之為陰陽,所以四個聲調加上陰陽以後,成為陰陽八聲: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試比較上海話裡的「德d」和「達dh」,「八b」和「拔bh」,「割g」和「軋gh」,前者皆為清音,後者為濁音。受普通話影響,很多人分不清濁音,是因為普通話裡只有清音,沒有濁音(普通話裡的「怕p」和「爸b」不是清濁關係,是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關係,普通話裡的「爸」仍是清音),拉丁語言如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的清濁對立可以借鑑,parler中的p vs. bavarder中的b

8)「妹」和「慢」不分,「雙肩包」和「生煎包「不分,「雷」和「藍」不分,「薛」和「血」不分,「四」和「水」不分等等....這個就沒辦法了問爸爸媽媽外婆外公去…

9)連續變調:這個是比較複雜的問題。連續變調是吳語的主要特徵之一,是非吳語區的人學習吳語最難的一個地方,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沒辦法用上海話去讀書面語的原因。普通話中也有變調,但不普遍,並且有規律可循。比如「美好」,美單獨是第三聲,但在「美好」裡就是第二聲;比如「一」單獨發第一聲,但在「一旦」中是第二聲,在「一天」中是第四聲,這也是老外說漢語總是怪怪的,因為無法掌握變調。上海話(吳語)的變調則是非常普遍(廣式連續變調),形象地說,吳語在被講的時候,一句話,一個短語,只有第一個字保持原本聲調,後面的字有可能完全不按照原來的調值發音,規律非常複雜,並且廣泛存在。對於日常生活會話,因為聽得多用得多,所以變調基本上是本能掌握的。但如果遇到書面語(詩詞,文學作品,特有名詞),上海人往往每一個字分開都會讀,但就是找不到調(經常能聽到上海人說話沒辦法像香港人一樣全程方言,說到歌名、電視劇名、或者談到比較學術的話題,就會切換成普通話),主要就是自己沒法掌握規律,然後又沒有聽過實際發音,但一般如果有老人發音和歷史記錄作為參考,跟著學一遍就會掌握(如現在小朋友學習用上海話念古詩詞)。這個真的只有靠多聽多模仿.

10)正式場合適當注意尖團音:這個要求估計連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是留心的話,你會發現在一些場合講究一點是可以錦上添花的。曹可凡這兩年主持可凡傾聽大概是因為接觸了很多老上海人,所以他的口音裡有時候分尖音和團音(注意聽視頻裡他的講話)。簡單來說,就是普通話裡聲母是j,q,x的字,在吳語裡是分不同發音:如「雞」和「尖」,「死」和「線」,「新(xin)」和「心(sin)」 前者是團音(j,q,x),後者是尖音(z,c,s)。崑曲、京劇裡不分尖團是大忌,現在的老人也都還能分尖團。不過當今生活中如果很刻意說尖團,比如「心情(xin qing)」說成(sin zing)也挺做作的。讀詩詞的時候注意下就行了。

11)放慢語速,不要窮心窮惡地說….(這個基本上符合所有語言,說得快說得急就讓人覺得聒噪)

當然了,以上都只是一些參考。畢竟生活節奏那麼快,誰還有時間留意這些。而我們過去的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就在「何必講究」中一點點消逝了....

PS: 心、新都是尖音,不是團音。你看,不查字典想當然就是不行啊!!

關於發揚上海話,還有一點補充:

很多人喜歡用普通話相近音去寫上海話,如「桑海寧」這種。其實這是在加劇上海話(吳語)的衰落。吳語(上海話)正字並不是造字,而是正確使用漢字,這些漢字是歷史上一直存在的。漢字本身並不是書寫普通話的工具,漢字的發音也不是只有普通話一個發音。中國歷史上書面語(文言文)一直是相對統一的,漢字對各地方(包括日本、朝鮮、越南)的人都是通用的,即使每個字在當地發音中不同,書面形式所有人也都能理解。使用普通話標註吳語,無疑就是自己否定了吳語的地位,否定了漢字的表意功能。不使用「本字」,而胡亂用普通話表音,會導致人為混淆含義,使上海話更不適合保存和流傳。其實很多吳語獨有的詞語,本字都是非常鮮活的,比如一點點做「一眼眼」,多麼形象和生動!粵語在正字法上做的就要好很多,如」點解「,就不會去寫什麼「頂改」, 這不僅規範了書面語,穩定了語言發展,也便於學習和發揚(單純記毫無意義的發音肯定比了解含義去記難多了,而且即使100年後廣東人念「點解」不再是「頂改」了,也不影響這個詞的保留傳承)。

相關焦點

  • 上海人,請說上海話!
    生活在這裡的上海人逐漸忘了從小講到大的上海話甚至沒有教給下一代...上海話意味著什麼?「上海人說上海話無可厚非,自己在家鄉說家鄉話,怎麼能叫排外呢?你不是上海人,樓下的老大爺和你交流都用普通話,他們也在努力適應,包容。」
  • 《交際時的說話藝術--怎樣說好應酬話》 之一 (絕佳好文)
    《交際時的說話藝術--怎樣說好應酬話》之一
  • 會講話並不代表著會把話講好,語言的魅力
    情商高的人知道如何讓別人下臺。情商很高的人知道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輕易的去選擇指責他人。畢竟每個人都會難以避免地犯些錯誤。說到高情商的主持人,很多人都會想到汪涵。時光飛逝,唯一不變的是汪涵的溫暖和優雅。在舞臺上,他給人一種輕鬆舒適的感覺。每個字都能照顧到別人的感受。一位記者曾問汪涵:「你認為湖南臺的一哥是誰?」現場一片譁然,因為這個問題比較尖銳,難以回答,要知道湖南臺的另外一位著名主持人還有何炅。作為湘臺的兩大支柱,何炅和汪涵都是優秀的主持人,他們的主持風格是不同的。
  • 上海人說方言怎麼了?店員因聽不懂地道上海話,被辱罵還投訴
    有網友爆料稱,在上海長寧路的一家「全家」便利店裡,遇到一位地道的上海男顧客,此人在結帳的時候,情緒逐漸失控,對著女店員破口大罵,事後還報復性投訴,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為女店員聽不懂上海話,請他說普通話而造成的。「我上海人不說上海話說什麼?你吃上海的,用上海的,享受上海的,就是希望上海人都死光,然後都說普通話是吧?」
  • 女人的魅力是如何養成的?安妮·海瑟薇和伊娃·格林的優雅可以學習
    我常常拿兩個人作比較,但並不是相互攀比分個高低,而是學習她們的優點,學習她們的女人魅力。什麼是魅力?這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關鍵因素。簡單的來說,「魅力」最早是來形容女人獨有的吸引力。如何才能擁有最出色的女人魅力呢,也是很多人一直在追尋的美麗答案。
  • 語言的魅力這般迷人
    既然生活在群體之中,那也就少不了溝通與交流,也就不可能沒有語言的存在。語言是架起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大千世界,橋梁千姿百態,語言更是因為它獨特的魅力豐富多彩。優美的語言撫平了人們心中的浮躁,更是激起了人們對花草的柔情。女司機上路,請多多關照。風趣的語言在不經意間帶給人們歡樂,更是使得後面的司機主動避讓。
  • 語言語氣的巧妙結合,漢字的魅力所在
    同樣的語言不同的語氣所能造成的結果就各不相同,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語言的魅力所在,那麼如何讓語言和語氣能夠完美融合成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也是一種說話的藝術所在,也是我們絕大部分人所不能掌握的,那麼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如何學習了?
  • 世界上最好聽的語言,漢語英語最具魅力,粵語方言自帶音樂旋律
    聯合國工作語言包括了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雖然這六種語言都各有特色,並有一定影響力,但這六種語言中,漢語和英語應該是最有魅力的兩種語言。其中,英語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而漢語則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 馬來西亞小姐姐會多國語言,還能用9國語言和男孩溝通!
    本文轉載自:馬來站長 前段時間,柬埔寨一小男孩因為會多國語言而在網絡廣泛被人熟知,眾人紛紛感嘆小男孩實在太強大了,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語言天賦,不得不令人佩服,簡直是語言天才,如果好好培養,絕對是個人才。
  • 如何成為社交場合最優雅的人
    如何成為社交場合最優雅的人我想給大家介紹一本學習如何變得優雅的書,結果一搜一大堆,有很多關於優雅的書,有時尚教主教大家如何穿衣搭配顯得優雅,有《優雅Audrey Hepburn1963 《謎中謎》(Charade) 這篇前言裡面點到了每個章節的核心和亮點,像加裡·格蘭特天生優雅的肢體語言與他的紳士品格,老電影明星們舉手投足的優雅
  • 「學習黨史」陳晉:毛澤東的「語言地圖」與話風文風
    陳晉:毛澤東的「語言地圖」與話風文風學習黨史★★★★★近讀《閻明復回憶錄》, 看到一個細節, 說他初到中央辦公廳翻譯組工作時, 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把自己在工作中多年積累彙編的毛澤東常用詞語、詞組和成語, 一共三大本,
  • 店員聽不懂方言,男子破口大罵:上海人不說上海話?說什麼話!
    有網友爆料稱,在上海長寧路的一家「全家」便利店裡,遇到一位地道的上海男顧客,此人在結帳的時候,情緒逐漸失控,對著女店員破口大罵,事後還報復性投訴,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為女店員聽不懂上海話,請他說普通話而造成的。「我上海人不說上海話說什麼?你吃上海的,用上海的,享受上海的,就是希望上海人都死光,然後都說普通話是吧?」
  • 熔化上海
    街道還在,建築還在,曾經的高級和優雅在梧桐樹的毛絮飛揚中,漸行漸遠地逝去,尚未泯滅會說點上海話的上海小孩都被送到世界各個城市,繁衍延續著上海苟延殘喘屬於自己的符號。沉重是因為有愛有種生活習慣如同生命軌跡,自己能看到自己的昨天印記。因為一場國際貿易戰爭,在江蘇松江府誕生了一個雜種混血兒——上海租界區。
  • 如何用肢體語言相愛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想不透徹的疑問,那些語言不通,看似無法順利溝通的跨國情侶是如何相愛的?
  • 心動的信號:陳延迪誇姚沐希說上海話好聽,希希的回應,太甜了
    心動的信號,姚沐希作為一號女嘉賓,是非常受歡迎的,第一天就收到三個男生的簡訊,都對她有好感,像周冬雨一樣的氣質,清新可愛非常的漂亮,鄰家小妹的氣質是很多男生都喜歡的,很多女生都說看到她這樣的小姐姐很喜歡,個人魅力是比較明顯的。
  • 「蠟燭」在上海話中代表什麼?看完它的含義,再也不敢亂說了
    「蠟燭」在上海話中代表什麼?看完它的含義,再也不敢亂說了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如果你去一個地方工作、旅遊等等,會不會因為聽不懂當地方言而苦惱,或者因為一句話讓別人覺得你不是本地人?有沒有強烈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哈哈,小編其實也有這樣的煩惱,在上海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 如何學會所有的程式語言?
    話是沒錯,不過更重要的你要學會「如何學習新的程式語言」,而不只是學會某一門具體的語言。要掌握「學會所有程式語言」的能力,你不需要是一個天才,你要做的是掌握程式語言的核心知識,並知道所以,代碼實際上就是你傳達給人類和計算機的「消息」。這也是在設計和實現程式語言時需要考慮的權衡點。因為:一些最佳實踐。
  • 兜兜轉轉的上海話
    兜兜轉轉的上海話 2020-11-04 13: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翻譯中語言的魅力
    語言是一個神奇的東西,運用得當,可以產生強大的力量,譯者也就是藉助於這種力量,重新創造出感人的作品。可以說,譯者對語言的掌握是做好翻譯的先決條件。 嚴復就是用他那優雅的古文把進化論的思想介紹到中國,感動了一大批有識之士,包括當朝皇帝,推動他們變法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