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雅集團CEO:我們對中國經濟韌性和長期競爭力充滿信心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我們對中國經濟韌性和長期競爭力充滿信心」——訪歐萊雅集團執行長安鞏

新華社巴黎3月12日電 專訪:「我們對中國經濟韌性和長期競爭力充滿信心」——訪歐萊雅集團執行長安鞏

新華社記者徐永春

「如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優勢並不是建立在成本和規模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質量、創新和可持續性上。因此,我們對中國經濟韌性和長期競爭力充滿信心。」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執行長讓-保羅·安鞏日前在巴黎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強調。

安鞏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擴大對外開放、消費升級加速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中國經濟發展韌性的內在動力。」

2003年中國經歷「非典」疫情後,市場迅速反彈,經濟強勁復甦,居民消費力持續增長。安鞏預測,此次疫情後市場也將回暖,消費需求將迅速反彈,中國經濟將恢復強勁增長。「我們對今年中國市場的表現充滿信心,我們將與合作夥伴再次創造成功的一年。」他說。

安鞏說,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發展。當前,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中國企業正逐步復工復產。

據了解,自2月份起,包括上海歐萊雅中國總部、上海研發創新中心、蘇州工廠和分銷中心等在內的中國運營分支機構已逐步復工復產,並採取嚴格防護措施。此外,一些地方的百貨商店和購物中心歐萊雅門店也將逐漸恢復營業。

安鞏表示,在春節假期後尤其是復工復產後,歐萊雅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保護員工健康和安全。安鞏也一直與相關方面保持密切聯繫,跟進疫情進展和所有中國員工的狀況。

安鞏說,中國政府採取了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將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遏制疫情擴散作出最大努力。中國人民表現出的團結、英勇和奉獻精神令人欽佩。

疫情期間,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款,並向武漢捐贈產品支持抗疫。安鞏說:「我深知,偉大的中國人民有著強大的力量、決心和信心抗擊疫情。作為一家與中國合作密切的跨國公司,我們將在這個特殊時刻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參與記者:周蕊)

相關焦點

  • 耐克森大中華區總裁及CEO於東: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新基建」以及郵輪製造領域將邁入發展快車道。中國作為集團工業與解決方案事業部全球總部,在耐克森的全球布局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訪迅銷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
    「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訪迅銷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   新華社上海11月4日電 題:
  • 太古集團:中國經濟向好趨勢不變 根植中國信心不變
    太古(中國)有限公司主席張卓平近日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不僅是地產,太古集團在中國內地的其他業務也已有序復工復產,積極助力經濟生活恢復常態。張卓平表示,「中國在果斷應對國內疫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儘管挑戰仍在,但我們相信,在中國政府和全國人民的齊心努力下,在全國復工復產復商逐步推進中,中國經濟一定會加速復甦,繼續蓬勃發展。」
  • 讀懂中國經濟的信心和底氣
    「中國經濟在疫情之下的強勁表現,足以讓國際上『唱衰中國論』者大跌眼鏡。」國際觀察家的話,代表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疫情衝擊是一次「壓力測試」,既能檢驗中國經濟的發展成色、發展能力、發展水平,也展現出中國經濟所具有的穩定態勢和深層優勢。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 外國媒體和機構: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與活力
    多家外國媒體和機構對此予以積極評價,認為中國經濟加快復甦展現了其巨大韌性和蓬勃活力,也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了重要動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強大有效」「中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全球財務長委員會日前公布的第四季度調查報告顯示,大型跨國企業財務長普遍上調中國經濟展望,認為中國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實現經濟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復甦,消費者信心穩步回升。」路透社在報導中提到,旺盛的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釋放出強勁的國內消費需求,增強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
  • 韌性與活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掃描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韌性與活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掃描新華社記者齊中熙、王雨蕭、樊曦今年以來,面對罕見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中國經濟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如今,全國復工復產進度如何,暑期出行情況怎樣,餐飲娛樂消費是否逐步正常?
  • 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義大利費列羅集團對在華業務發展充滿信心
    今年伊始,新冠疫情的突然暴發在重創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的同時,也對費列羅在華業務產生影響。日前,費列羅中國總經理馬如城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強有力的防控措施非常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之後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資、穩外貿的措施也有效推動了費列羅中國的復工復產和市場開拓。長遠來看,中國市場仍將是費列羅集團全球戰略非常重要的一環,集團對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經濟韌性強
    「在全球貿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的背景下,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辦,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對全球經濟復甦具有重要意義。」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在前兩屆進博會上,佳能所在的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很受關注。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中國經濟的深層優勢和韌性活力
    有國際媒體表示,「中國將向世界展示,其經濟正在進一步擺脫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鴻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測,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今年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可以說,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展現了中國經濟的深層優勢和韌性活力,增強了各方面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在總量指標不斷恢復的同時,結構優化也在進一步深化,展現靜水深流的長期潛力。
  • 持續看好中國市場,雅詩蘭黛集團用信心交出「戰疫」答卷
    在4月8日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通道管控的前一天,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品牌分布在全國各地(含湖北)的近千家門店及專櫃已全面恢復營業。正如雅詩蘭黛集團中國區總裁樊嘉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作為雅詩蘭黛集團全球第二大本土市場,雅詩蘭黛集團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的承諾。
  • 張玉良: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中國企業家的韌性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9日,「2020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在四川瀘州舉辦啟動儀式。主題為「致敬時代驅動力」,以 「創新性、顛覆性、前瞻性、成長性、持續性」五大維度,尋找在這個轉型時代下引領商業之美,產業創變,時代之潮的引領性企業家。
  • 產業鏈韌性是中國汽車產業信心之源
    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下,中國汽車產業展現出來的強勁韌性令世界矚目。這種韌性不僅僅表現在產業鏈強大的抗壓能力,更表現在其「可延展性」。然而多數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仍然認為,中國汽車供應鏈相對穩定,這是由於汽車零部件生產的「近地化」決定,只要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地位不變,全球汽車供應鏈集中於中國的現實就不會改變。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決定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抗壓能力。
  • 外媒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穩步前行:具有強大韌性與活力
    多家外國媒體和機構對此予以積極評價,認為中國經濟加快復甦展現了其巨大韌性和蓬勃活力,也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了重要動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強大有效」「中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全球財務長委員會日前公布的第四季度調查報告顯示,大型跨國企業財務長普遍上調中國經濟展望,認為中國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實現經濟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復甦,消費者信心穩步回升。」路透社在報導中提到,旺盛的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釋放出強勁的國內消費需求,增強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
  • 北青社評:「微笑曲線」展現中國經濟強大韌性潛能
    中國經濟實力厚、動力足、調節力大、抗風險力強,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只要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轉危為機,變壓力為動力,2021年中國經濟必將繼續開足馬力,以不可阻擋之勢奔湧向前。在即將收官的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有望邁上100萬億元新臺階。
  • 人民日報評論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深刻認識和...
    餐飲業的不斷回暖、消費市場的日益復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註解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為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築牢堅強堤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環境韌性競爭力躋身國際一流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 12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韌性競爭力得分躋身國際一流水平,且內部差異最小,內部城市環境韌性競爭力分布相對均衡。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呈現深圳、香港、廣州三大中心引領狀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力國內領先,但灣區內城市存在較大差異。
  • 「中國經濟回升具有重大意義」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市場預期總體向好。多家外國媒體對此予以積極報導,認為中國經濟經受了疫情大考,彰顯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也必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重要信心和能量。
  • 「中國經濟站穩2020」GDP增速由負轉正 彰顯強大韌性
    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經受住疫情考驗的中國經濟,延續了穩定復甦的發展態勢,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經濟之聲特別推出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 海南三亞,冬日暖陽,海灘、酒店、免稅店,人群熙熙攘攘。中國在統籌疫情防控的同時,經濟穩步復甦,消費快速回升。
  • 專訪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發展韌性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érme Jean Haegeli)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視頻專訪時表示,看好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將關注此次中國兩會上的改革議題。疫情衝擊下,各大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調低全球增長預期,悲觀程度更甚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安仁禮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活動萎縮程度和衰退速度都是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兩倍,預計今年全球GDP將下降3.8%。同時,疫情也擴大了全球經濟韌性差距,部分歐洲經濟體在衝擊下更顯脆弱。
  • 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 GDP增速由負轉正
    來源:央視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GDP增速由負轉正,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延續了穩定復甦的發展態勢,並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信心和動力。